吉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吉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
  • 時間:2011年
  • 地點:吉林省
  • 性質:規劃管理
吉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
目錄
(可以點擊標題直接查看該部分內容)
第一章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開創科學發展新局面
第一節“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就
第二節“十二五”時期面臨的發展環境
第三節指導思想
第四節發展目標
第二章鞏固農業基礎地位,促進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
第一節大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第二節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第三節不斷加大農業科技創新力度
第四節積極推進現代農業制度創新
第三章建設新型工業基地,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
第一節做大做強支柱產業
第二節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第三節大力發展特色資源產業
第四節積極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第四章推動提速升級,實現服務業跨越式發展
第一節優先發展生產性服務業
第二節積極發展生活性服務業
第三節突出發展吉林特色服務業
第四節大力推進服務業體制機制創新
第五章統籌推進吉林特色城鎮化,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第一節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
第二節進一步壯大縣域經濟
第三節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第四節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第六章堅持創新驅動,提高區域創新能力
第一節加快科技創新能力建設
第二節推進產業重大技術突破
第三節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第四節強化企業創新主體作用
第五節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第七章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強化支撐保障功能
第一節建設高水平綜合交通網路
第二節增強能源保障能力
第三節全面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
第四節提高信息化基礎設施水平
第八章建設生態吉林,實現可持續發展
第一節切實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
第二節大力推進節能減排
第三節積極發展循環經濟
第四節加快資源型城市轉型
第九章大力發展社會事業,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第一節優先發展教育事業
第二節大力發展文化事業
第三節推動醫療衛生事業健康發展
第四節積極發展體育事業
第五節切實做好人口工作
第六節積極推進社會管理創新
第七節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
第十章實施富民工程,使發展成果惠及全省人民
第一節著力推動全民創業
第二節積極擴大社會就業
第三節穩步提高城鄉居民收入
第四節全面推進社會保障體系建設
第五節努力改善城鄉居民居住條件
第六節切實加強對困難群體的扶助
第七節建立健全公共服務體系
第十一章深化改革,增強發展內生動力
第一節進一步調整和完善所有制結構
第二節繼續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第三節加快財稅體制改革
第四節完善資源性產品價格形成機制
第五節統籌推進農村改革
第十二章實施開放帶動戰略,提升對外開放水平
第一節加大經濟合作力度
第二節努力提高外經貿規模和質量
第三節加快長吉圖先導區建設
第十三章凝聚力量,實現發展宏偉藍圖
第一節完善規劃實施和評估機制
第二節加強規劃協調管理
本綱要根據《中共吉林省委關於制定吉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編制,主要闡明未來5年吉林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發展任務和政策取向,明確政府工作重點,引導市場主體行為,是今後5年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藍圖,是指導全省各族人民共同奮鬥的行動綱領。
第一章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開創科學發展新局面
第一節“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就
“十一五”時期是我省發展史上極不平凡的5年。面對國際國內環境的複雜變化和重大挑戰,在黨中央、國務院正確領導下,省委、省政府團結帶領全省各族人民,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積極推進老工業基地振興,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建設步伐加快;統籌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全力推進國企改革攻堅,大力實施投資拉動、項目帶動、創新驅動戰略,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農業基礎地位進一步鞏固,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穩步推進,經濟保持持續平穩較快發展勢頭;堅持以人為本,加大保障改善民生力度,戰勝了歷史罕見的洪澇災害,精心維護社會穩定,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和任務,全省城鄉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經過5年的努力奮鬥,我省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地區生產總值達到8577億元,地方財政收入達到602.4億元,分別是“十五”末期的2.4倍和2.9倍。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教育事業較快發展,就業規模持續擴大,城鄉公共服務能力不斷增強。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新突破,國企改革不斷深化,民營經濟活力顯著增強,政府職能加快轉變。對外開放邁出新步伐,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上升為國家戰略,連續成功舉辦東北亞投資貿易博覽會。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吉林老工業基地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為實現吉林新一輪又好又快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第二節“十二五”時期面臨的發展環境
“十二五”時期,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面對諸多風險挑戰。從我省情況看,“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就,為“十二五”時期實現較快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國家繼續加大支持東北振興的力度、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建設全面推進、東北亞區域國際合作呈現加快發展態勢,為“十二五”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我省處於工業化中期階段,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步伐加快,城鎮化進程、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快速推進,體制機制創新不斷深化,為“十二五”加快發展提供了巨大空間和強大動力。同時,老工業基地長期積累的體制性、結構性矛盾仍然沒有從根本上得到破解,發展的內生動力不足,制約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仍很突出;經濟結構不盡合理,發展後勁仍然不足,農業基礎比較薄弱,基礎設施建設欠賬較多,科技成果轉化能力不強,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較慢;伴隨著改革發展不斷深入,新情況、新矛盾、新問題不斷出現,發展所面臨的外部環境更趨複雜,競爭更為激烈。總體上講,我省2019年正處在夯實基礎、積蓄能量、調整結構,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的關鍵節點;處在統籌城鄉發展,推動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相互支撐、相互融合、互動發展的關鍵節點;處在破除體制機制深層次矛盾,激發創新發展活力,加快形成經濟內生增長機制的關鍵節點。在這樣一個發展階段,我們既要牢牢把握當前的發展機遇,又要清醒認識面對的風險挑戰;既要切實堅持我們的成功經驗和做法,又要適應新變化與時俱進;既要解決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又要應對好不斷出現的新情況、新矛盾、新挑戰。要堅持發展是硬道理毫不動搖,促進科學發展、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堅持改革開放毫不動搖,進一步加大改革開放的力度廣度和深度;堅持農業基礎地位毫不動搖,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堅持統籌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毫不動搖,切實強化統籌協調,突出吉林特色;堅持統籌經濟社會發展毫不動搖,切實推進社會管理創新;堅持以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毫不動搖,努力讓城鄉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十二五”期間,我們有基礎、有條件、有必要保持一個較快的發展速度,必須牢牢把握重要戰略機遇期,立足吉林實際,進一步解放思想,突出工作重點,堅持統籌兼顧,強化措施保障,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加快建立和完善經濟成長內生機制,努力開創科學發展、創新發展、和諧發展、綠色發展、共享發展的新局面。
第三節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科學發展、加快振興、富民強省為目標,以解放思想、改革創新、轉變方式、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為主線,統籌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建設,著力實施投資拉動、項目帶動和創新驅動戰略,以增量帶動結構最佳化,以創新促進產業升級,以發展保障民生改善,強化改革開放和人才戰略支撐,加快推動富民進程,全面加強社會事業,推動經濟社會逐步走上良性循環、又好又快的科學發展道路,加快實現吉林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努力讓城鄉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推動“十二五”時期全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必須堅持以下原則:
——堅持科學發展。把科學發展觀貫穿到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各個方面,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加快發展方式轉變,更加注重以人為本,更加注重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堅持“三化”統籌。統籌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用工業化推動城鎮化,用城鎮化帶動農業現代化,用農業現代化有效解決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中的問題,走出一條具有吉林特色的工業化、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相互支撐、相互融合、互動發展,一二三產業協同發展的新路子。
——堅持“三動”並舉。全面實施、協同推進投資拉動、項目帶動和創新驅動戰略,以投資拉動擴大總量、最佳化結構、夯實基礎,以項目帶動促進投資、集聚要素、提升產業層次,以創新驅動加速轉化、搶占高端、培育未來發展新優勢。
——堅持民生優先。堅定不移地把以發展保障民生改善作為加快發展、轉變方式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正確處理好加快發展、改善民生和維護穩定的關係,真正讓廣大人民民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讓改善民生、富裕人民成為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持久動力。
——堅持改革開放。把改革開放作為吉林振興發展的強大動力,堅持市場化改革取向,著力擴大開放,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更加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增強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內生動力。
——堅持可持續發展。把可持續發展作為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目標和戰略舉措,更加注重環境保護和節能增效,更加注重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和循環經濟,更加注重節約、高效利用各種資源,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實現轉變方式與增強持續發展能力的有機統一。
第四節發展目標
綜合考慮我們的基礎條件和未來發展趨勢,“十二五”時期總體目標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實質性進展,實現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邁出更加堅實的步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更加牢固,城鄉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
——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2%以上,增長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財政收入高於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物價水平控制在合理區間。
——結構調整取得重大進展。消費需求進一步擴大,投資規模適度增長。十大產業發展計畫紮實推進,支柱優勢產業帶動能力進一步增強,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高技術產業增加值比重和服務業比重上升。三次產業比重調整為10:50:40,支柱優勢產業和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達到68%和20%。
——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繼續改善。耕地保有量保持在553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到44.2%,森林蓄積量增加4600萬立方米。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五年累計分別降低16%和17%,主要污染物排放繼續減少。
——城鎮化質量和水平明顯提高。統籌城鄉的公共服務體制框架基本形成,城鄉基礎設施、人居環境進一步改善,以長吉一體化為核心的中部城市群帶動作用明顯增強,延龍圖實現一體化,區域中心和重要節點城市發展加快,縣城集聚能力不斷增強,若干特色鎮脫穎而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城鎮化率達到60%,初步形成具有吉林特色的新型城鎮化格局。
——“富民工程”取得實質性成效。就業規模不斷擴大,每年新增就業50萬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及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年均增長均在12%以上。社會保障體系加快完善,實現全省城鎮居民五項保險和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全覆蓋,城鄉三項醫療保險參保率達到92%,城鎮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達到650萬人。城鄉居民居住條件明顯改善。貧困人口顯著減少。
——社會建設明顯加強。科教、醫療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9%,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高到2%。覆蓋城鄉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逐步完善,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權益得到切實保障,社會管理得到切實加強,社會更加和諧穩定。
——改革開放實現新突破。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新進展,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國有經濟和布局進一步最佳化,民營經濟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60%。外貿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13%,招商引資水平顯著提高,長吉圖先導區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圖們江區域合作開發取得積極成效,對內對外開放的深度廣度進一步拓展。
第二章鞏固農業基礎地位,促進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
以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增加農民收入、實現可持續發展為目標,進一步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推動農業發展方式轉變,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走出一條具有吉林特色的農業現代化道路。
第一節大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努力推動糧食產量再上新台階。嚴格保護耕地,加大農村土地整理和復墾力度,新增耕地面積275萬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6850萬畝以上。積極實施增產百億斤商品糧能力建設規劃,最佳化品種結構,提高單產水平,全面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改造2000萬畝中低產田,到2012年糧食生產能力達到600億斤水平。實施旱作節水農業工程,在中西部14個易旱縣(市、區),推廣大壟雙行膜下滴灌技術,新增節水灌溉面積1000萬畝,進一步大幅度提高糧食生產能力。加強糧食倉儲能力建設,全省標準倉容達到350億斤以上。
建設全國重要的優質畜產品生產基地。紮實推進畜牧業三年攻堅,組織實施糧變肉、精深加工、乳品躍升等畜牧業擴能升級六大工程,重點發展生豬、肉牛、奶牛和禽類生產,實現畜牧業生產規模化、標準化和區域特色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建設15個省級畜牧業產業園區,每年重點支持建成1000個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進一步完善畜牧良種繁育體系,重點支持原種場、擴繁場建設,最佳化畜禽品種結構。大力發展飼草和飼料生產。加快構建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和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加強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建設。到2015年,畜牧業產值實現1500億元。加強水生生物資源養護,大力發展水產健康養殖。
發展壯大林特產業規模。加快發展木材精深加工、綠色保健食品、森林生態旅遊、林業苗木花卉等林業產業,建成敦化木製品加工、舒蘭林特產品加工等15個林業產業園區,培育壯大吉林森工集團、延邊林業集團等100個產值超億元的企業。實施園藝特產千億元創業計畫,建設以蔬菜、食用菌、中藥材、經濟作物、經濟動物及長白山山珍食品為主的北方園藝特產基地,突出發展百萬畝棚膜蔬菜,鼓勵和支持大中城市保持合理的菜地保有量,提高本地應季蔬菜自給水平。到2015年,林業產值達到1400億元,園藝特產和多種經營產值達到1760億元,大中城市居民蔬菜自給率達到60%以上。
第二節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最佳化農業產業布局。科學確定區域農業發展重點,形成優勢突出和特色鮮明的產業帶。建設中部專用玉米、沿江沿河優質水稻、中東部高油高蛋白大豆和西部雜糧雜豆等四大種植業產業帶;建設西部松嫩草原牧業區、中部松遼平原牧業區和東部長白山牧業區等三大畜牧業生產區域;建設東部中藥材、經濟動物、冷水魚、食用菌和長白山山珍食品,中部瓜菜、西部油料和經濟作物等三條園藝特產產業帶。
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積極發展循環農業、節約型農業、特色農業、休閒農業和農村第二、第三產業,發揮農業多種功能。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扶持壯大企業,提高加工深度和產品附加值,到2015年,糧食加工轉化率達到70%以上,畜禽和林特產品加工率達到65%以上。大力發展農村和農業循環產業,推進農業資源合理利用、轉化增值,實施秸稈還田、氣化、固化成型等綜合利用工程,積極推進規模養殖場(小區)糞污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積極推動休閒觀光農業、森林生態旅遊、草原風光游等農業新型產業形態發展。加快發展外向型農業,建設農產品出口基地。
完善農產品市場體系。健全農產品批發和零售、現貨和期貨市場體系,積極發展農資和農產品連鎖經營、直銷配送、電子商務、拍賣、交易等農村現代流通業態,建設糧食、蔬菜、特產等大宗農產品物流中心和物流園區,培育多元化市場流通主體,促進農村流通現代化。健全農業標準體系,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示範縣建設。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認證,加快發展有機農產品、綠色食品、無公害農產品和地理標誌農產品,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嚴格產地環境質量、投入品使用、生產過程、產品質量全程監控,切實完善農產品生產、收購、儲運、加工、銷售各環節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加快推進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信息諮詢等為農業服務的相關產業建設,提高農業抗風險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第三節不斷加大農業科技創新力度
整合農業科技資源,加大農業科技投入,加強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支持農業重大技術集成和示範套用,創新推廣轉化機制,促進農業技術集成化、勞動過程機械化、生產經營信息化。加大動植物品種研發與培育力度,積極推進農業生物育種自主創新,大力發展現代種業,建立春玉米種質資源庫和國家區域性玉米研發基地,落實好國家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科技重大專項,加強轉基因育種研究。建設現代農業示範區,以高產高效和節地、節水、節肥、節藥、節種、節能、資源綜合循環利用及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為重點,研發和推廣套用農業資源節約型技術和農業環保技術。加強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實施科技入戶、園區領導、基地示範等新型模式,完善基層農技推廣、農機推廣和植保體系。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促進農機農藝融合,建設農業機械化示範區,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0%以上。加強農業資料庫和信息平台建設,提高農業生產經營信息化水平。實施新型農民培訓工程,提高農民創業就業能力。
第四節積極推進現代農業制度創新
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在現有農村土地承包關係保持穩定並長久不變的前提下,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機制,推動家庭經營向採用先進科技和生產手段方向轉變,統一經營向發展農戶聯合與合作和形成多元化、多層次、多形式經營服務體系方向轉變。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支持供銷合作社、農民經紀人、企業等提供多種形式的生產經營服務。加快建設覆蓋全程、綜合配套、便捷高效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為推進農業專業化分工、規模化生產、集約化經營提供信息、技術、金融等全方位服務。改善農村金融服務,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鼓勵有條件的地區以縣為單位建立社區銀行,支持符合條件的農村信用社改制為區域性農村合作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繼續推進農村銀行業金融機構準入政策試點,開展林權、農業機械、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住房及宅基地抵押貸款等信貸產品試點,發展農村小型金融組織和小額信貸,健全農業保險制度,開展農村信貸與農業保險相結合的銀保互動機制試點。重點探索建立市場化的土地使用權流轉制度,堅持依法、自願、有償原則,鼓勵農民以多種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和包括宅基地在內的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
第三章建設新型工業基地,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
適應需求結構變化和產業發展趨勢,推進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最佳化產業布局,推動產業創新,壯大產業規模,提升產業層次,深入實施品牌戰略和標準化戰略,促進工業向高端化、規模化、集群化轉變,構建若干世界領先、國內龍頭的產業高地,全面增強產業整體實力和核心競爭力。
第一節做大做強支柱產業
全面實施支柱優勢產業躍升計畫,進一步擴大產業規模,提升技術創新能力和工藝裝備水平,最佳化產品結構,延伸產業鏈條,加強產業關聯,向高端、精品、集群配套、精深加工方向發展,再造支柱產業新優勢。
打造世界級汽車產業基地。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一汽為核心,構建整車研發製造、零部件配套和服務體系,全面提升研發、製造和服務水平。提升整車製造能力。加快建設長春、吉林汽車產業園區,以解放、奔騰、紅旗系列自主品牌和節能型小排量汽車為重點,提高自主品牌轎車、中重型卡車、輕微型車生產能力,實施長春市300萬輛和吉林市100萬輛汽車擴能工程,到2015年,全省整車產能達到400萬輛,汽車工業增加值達到2000億元。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重點支持一汽加快插電式混合動力自主品牌汽車產業化,加快純電動轎車研發製造,突破電池、電機、電控關鍵生產技術,建設相關配套設施,新能源汽車產量達到20萬輛。積極發展高端特種專用車。突出“專、精、特、新”,支持專用車企業重點研發生產道路維護、工程作業、高壓輸送、保溫冷藏、消防安全等高端專用車,加快專用車基地建設,專用車產量達到20萬輛。著力發展汽車零部件。積極打造大型零部件企業集團,高起點培育百強零部件配套企業,提高汽車零部件同步開發和系統配套能力。加快形成車身內外飾、底盤、環境、轉向及傳動、車輪、發動機附屬檔案、電子電氣等系統模組配套體系,建設歐美汽車零部件產業園、日系汽車零部件產業園和地方汽車零部件產業園,打造長春汽車零部件出口基地,省內零部件配套率達到50%以上。加快汽車物流、金融、售後服務、二手車交易等汽車服務體系建設。
打造國內重要的大型石化產業基地。發揮我省面向東北亞的區位優勢,利用境內外油氣資源,依託吉化、吉林油田等企業,進一步提高油氣、煉油、乙烯產能,加快推進煉化一體化,延伸產業鏈,拓展套用領域,到2015年,全省石化工業增加值達到1000億元。加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堅持油氣並舉,增儲上產,實施油氣勘探、產能建設、老油田改造、裝備更新等工程,省內油氣產能超1000萬噸。提升煉油能力和油品質量。積極爭取中石油、中石化等央企支持,實施吉化1500萬噸煉油系統擴能改造,推進前郭煉油廠恢復生產,力爭全省新增煉油能力500-1000萬噸;依託樺甸、梅河口、汪清和松遼盆地等油頁岩資源優勢,引進先進的采煉技術和設備,大力發展頁岩油,形成100萬噸以上產能;積極推動對俄油氣合作,謀劃構建琿春500萬噸級石油戰略儲備基地和千萬噸級國際石油煉化基地。深度開發乙烯及下游產品。積極推動吉化公司小乙烯擴能改造,套用催化熱裂解技術,實現乙烯原料多元化,到2015年,乙烯產能達到140萬噸,丙烯產能達到110萬噸;集中碳4、碳5資源,發展異戊橡膠、石油樹脂等產品;做強聚乙烯、ABS樹脂、丙烯腈等優勢產品,做精特種碳纖維、高活性聚異丁烯、橡塑專用料等特色產品,建設全國合成樹脂、合成橡膠、合成纖維、有機化工原料生產基地。突出發展精細化工。以吉林化工循環經濟示範園區為載體,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發展企業集群,延伸產業鏈條,推動產品升級換代,積極發展高端產品。鼓勵發展高效、低毒、低殘留的環保生態農藥,提高高效品種比例。積極發展催化劑、添加劑和助劑,擴大規模,增加品種,提高產品附加值。全面提升染料、塗料、顏料品質,培育品牌。努力提高日用化學品產品檔次,積極開拓市場。著力發展功能高分子材料等高端產品。到2015年,全省精細化工率達到40%。大力發展生物化工。充分發揮我省生物質資源優勢,加快生物技術開發與產業化,形成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高地。適度發展新型煤化工。發掘利用域外煤炭資源,開發柴油、汽油、航空煤油、乙烯原料、替代燃料(甲醇、二甲醚)等生產技術,生產潔淨能源和可替代石化產品,建設大型煤化工產業基地。推動石化與汽車產業融合發展。加快建設汽車橡塑零部件工業園、汽車用化學品工業園,引導企業集聚發展,開發汽車化學專用料、輪胎、電線電纜護套、汽車密封件、防凍液、車用底漆等系列化工產品。
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農產品加工產業基地。依託我省豐富的農畜資源和長白山生態資源,發揮產業基礎和區位優勢,進一步培育大型企業集團,加大研發力度,提升裝備水平,不斷提高產品附加值、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和輻射帶動能力,到2015年,全省農產品加工業增加值達到1200億元。強化糧食精深加工。合理控制玉米加工總量,著力提高加工深度,大力發展非糧產業,提高飼料比重,保障食品安全。依託大成、中糧、吉糧等大型企業集團,擴大化工醇、環氧乙烷產能,增加品種,加快乙酸乙酯、聚乳酸、生物聚酯等工藝技術研發和產業化進程,精深加工比重達到80%左右;積極推動原料替代,加快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非糧原料比重達到30%。大力發展水稻、大豆、雜糧雜豆加工產業。積極開發終端產品,培育創立“吉林品牌”。推進畜禽產品綜合加工。依託皓月、德大、華正、廣澤等企業,重點發展各類熟食品和乳製品。利用生物技術推進副產品綜合利用,提高產品附加值。加快形成亞洲最大的清真牛肉製品基地和肉食雞出口基地。積極推進中新食品區建設,開發生產綠色有機食品。
第二節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最佳化資源配置,推動企業兼併重組,積極承接產業轉移,運用先進適用技術,加快企業技術改造,帶動傳統產業整體工藝裝備、研發設計、節能減排、經營管理水平上一個新台階。
冶金產業。按照“調整、改造、升級、換代”總體要求,加速淘汰落後產能,加快產業、技術、管理創新,建設千萬噸級精品鋼、特種冶金爐料和有色金屬深加工基地,到2015年,全省冶金工業增加值達到360億元。鋼鐵工業。以節能降耗、低碳環保為核心,大力推行非高爐煉鐵、燒結脫硫、鋼渣綜合利用等技術改造,積極推廣富氧噴煤、爐外精煉、連鑄連軋、控軋控冷等先進工藝技術和裝備,大力開發汽車、軌道客車、農機等製造業用鋼,提高地方配套率。加快推進通鋼大型化改造,構建東北區域特鋼生產基地。整合鐵礦資源,加大勘探開發力度,提高鐵礦石自給率。利用境外資源,重點抓好和龍市進口資源加工基地項目建設,謀劃建設延邊新型鋼鐵基地。冶金爐料工業。大力發展高純度、高複合特種鐵合金產品和大規格高功率、超高功率石墨電極產品,提高國內市場占有率。積極支持吉林哈達灣工業區整體搬遷,加快實施中鋼鐵合金、中鋼吉炭異地搬遷改造工程,鐵合金產能達到100萬噸,高端超高功率石墨電極達到6萬噸。有色金屬工業。加大對銅、鎢、鉬、鎳、鎂、鈷、金等有色金屬礦產資源開發力度,形成產業規模,向精深加工方向延伸。支持昊融集團發展鎳鹽系列及羰基鐵、羰基鎳產品,擴大規模,打造全國領先的鎳金屬深加工產業基地。推動遼源中國高精鋁生產加工基地建設,大力開發寬幅中厚板材、城市輕軌及高速列車型材、硬質飛機骨架大梁等高端產品,規劃建設40萬噸電解鋁,形成原料、加工、製造一體化。發展鉬金屬冶煉和深加工,加快稀土鎂合金開發及套用,鼓勵銅、鋁等有色金屬回收再利用。
建材產業。大力發展節能環保新型建材,加速產品更新換代,提高套用比重,推動產業升級,到2015年,全省建材工業增加值達到300億元。水泥行業。依託亞泰、冀東、金剛等大型企業集團,進一步實施兼併重組,提升產業集中度,新型乾法水泥比重達到97%,形成3800萬噸產能,打造東北最大的水泥生產基地。玻璃行業。積極開發特種超薄、超白玻璃等產品,提升汽車玻璃和安全玻璃生產能力。加快建設雙遼玻璃工業園、白山玻璃工業園。牆體和裝飾材料。以煤矸石、粉煤灰為原料,大力開發和推廣使用新型節能牆體材料。推進蛟河天崗花崗岩深加工,加快建設中國天崗石材城。積極承接國內陶瓷產業轉移,加快建設樺甸陶瓷產業園。
裝備製造業。立足我省裝備製造業的比較優勢,突出特色化和差異化,進一步加大技術改造投資力度,提高產業規模,用信息技術提升裝備製造水平。加快發展軌道客車、風電設備、換熱設備、農機裝備、礦山機械、石油機械、起重設備、汽車專用設備等,努力培育一批集工程設計、產品開發、設備製造、工程成套設備和技術服務為一體的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依託區域優勢,培育建設一批創新能力強、市場占有率國內領先、具有較強競爭優勢的產業集群,形成特色產品優勢突出、專業化協作分工合理、配套較為完備的產業格局,努力把裝備製造業打造成為我省新的支柱產業。
輕工紡織產業。依託產業基礎,加快技術改造和產品開發,提高工藝裝備水平,構建上下游產業鏈條,建設一批專業化產業園區,推進產業集群發展,到2015年,全省輕紡工業增加值達到250億元。輕工業。以提升產品質量和品牌,提高產品附加值為重點,扶優扶強,發揮企業帶動作用,培育中小企業集群,大力發展家具製造及木製品、塑膠製品、皮革及製品、捲菸等產業,建設吉林森工長春蘭家木製品產業園、白山喜豐農用塑膠製品產業園、長白山松花石產業園等。紡織業。強化產業集群效應,盤活存量資產,大力開發適銷對路產品,發展特色紡織、精品紡織。依託吉林化纖集團,適應市場需求,積極開發功能性纖維、差別化纖維及聚酯纖維,實現產能升級產品最佳化。發揮遼源東北襪業紡織工業園集聚作用,打造公共服務平台,擴大產業規模,提升產品檔次。加快高檔品牌服裝開發,提高產品附加值和市場占有率。積極謀劃以生物質為原料的新型紡織產業。
第三節大力發展特色資源產業
全面實施特色資源產業提升計畫,圍繞優勢礦產資源和長白山獨特生態資源,加大勘探和開發力度,規範探礦權管理,堅持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促進資源有序開發和高效、集約、永續利用,推動精深加工,拉長產業鏈條,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產品產出率,形成新的產業支撐。
優勢礦產資源產業。依託我省鎳、鉬、鎂、石墨、球粘土和硅藻土等礦產資源優勢,整合資源,合理布局,深度開發,最佳化採選技術,提高工藝水平,拓寬套用領域。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培育大型企業集團,大力開發合金材料、新型化工材料、生態環保材料和高端產品,著力打造產業集聚區,加快形成產業規模和產業優勢。
獨特生態資源產業。依託人參、礦泉水、梅花鹿、林蛙等生態資源優勢,積極推進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堅持特色化,推行標準化,推進產業化,實現規模化。抓住國家人參藥食同源試點的重大機遇,加快實施人參產業振興工程,積極推進重點產業園區建設,全力培育“長白山人參”品牌,打造千億元產業,2015年產值達到500億元。嚴格保護、合理開發礦泉水資源,依託骨幹企業,加快能力提升,開發高端產品,積極推進長白山天然礦泉水品牌國際化,建設中國優質礦泉水產業基地,到2015年,礦泉水產能突破1000萬噸。加快梅花鹿良種繁育,提高優質種群比重,強化技術創新,運用現代生物工程和先進分析檢測等技術,開發鹿系列產品。加快建設林蛙良種繁育基地,深度開發功能食品、營養保健、美容養顏等產品。加快提升林產工業水平,加強資源綜合利用。
第四節積極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瞄準國際技術發展前沿,把握市場需求變化和產業發展趨勢,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計畫,強化技術創新和產業創新,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努力把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成支柱產業。
加快發展醫藥產業。依託我省生物藥科研及人才優勢,促進現有疫苗生產技術升級和擴大產能,努力擴大重組人胰島素、重組人生長素等生物技術藥物國內市場占有率和出口份額,加快愛滋病疫苗等一批新品種研製及產業化進程,搶占生物醫藥未來發展制高點。圍繞長白山道地藥材種植、加工和基源藥物開發,加快實施中藥產業推進工程,積極推進中藥大品種二次開發和新品種產業化,保持在國內的領先地位。加快發展化學藥物及診斷試劑和現代醫療器械,形成醫藥產業新的增長點。
加快發展生物化工產業。按照國家確定的生物化工產業發展方向,強化以玉米為原料的精深加工,依託大成、中糧、嘉吉等骨幹企業,進一步開發胺基酸新品種,推進蛋氨酸、色氨酸、精氨酸等系列新產品規模生產;加大化工醇下游產品開發力度,加快聚酯產業化;依託長春應化所等科研機構,積極推進聚乳酸生產技術及套用材料產業化。大力推進非糧原料替代,重點開發秸稈製糖、秸稈化工醇、秸稈丁醇等非糧生物化工技術,加快中試和產業化,實現我省非糧生物化工從無到有、從小到大。
加快發展電子信息產業。緊跟國際前沿,進一步突破汽車電子、光電子、電力電子等重點領域的核心技術,擴大產業規模。推進長春國家光電子產業基地、長春國家汽車電子產業園建設。抓住一汽集團擴能契機,加大在車載電子產品、車身控制系統、動力控制系統、底盤控制系統等方面研發力度,迅速擴大產業規模,形成我省電子信息產業的重要支撐。以半導體發光器件、雷射產品、光電儀器與設備和國防光電子為重點,加快LED高端顯示和專用照明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推進全固體雷射器等儘快形成生產規模,大力提高光電子終端產品比重,促進技術成果轉化和軍品轉民用。以新型電力電子器件、智慧型電網監控設備、電機節能裝備等為重點,拓寬套用領域,形成器件-模組-裝備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推動電力電子產品向高端、系統、規模方向發展。以下一代通訊網路、物聯網、新型平板顯示為重點,加快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及產業。
加快發展新材料產業。圍繞有機高分子材料、新型金屬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先進複合材料等領域,加大技術攻關力度,加快成果轉化,加強產業融合,形成產業發展新的增長點。依託工程塑膠、合成橡膠、碳纖維等現有產業基礎和技術優勢,加快聚醯亞胺、高性能聚乙烯-聚苯乙烯樹脂、稀土異戊橡膠、聚苯胺等產業化;突破工業用碳纖維原絲合成及碳化關鍵技術,加速形成萬噸級生產規模,加快下游套用產品開發和產業化進程,建設國內規模最大的碳纖維生產基地和有機高分子材料生產基地。依託資源優勢,推進納米碳酸鈣形成規模化、系列化,支持石塑、木塑材料產業發展,拓寬市場套用領域;積極引進先進技術和戰略投資者,研發生產硅藻土、高純矽材料等特色高端產品。加快鎳、鉬、鎂及合金的核心技術和系列產品研發,形成千噸以上生產能力;大力發展高性能汽車用鋼、大截面鋁合金型材,滿足汽車、高速軌道客車等套用需求。
加快發展新能源產業。著力最佳化能源結構,重點發展風電、核電、生物質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打造國家重要的新能源基地。積極促進風電、生物質能、光伏、核電設備製造產業發展,重點開發2.0兆瓦以上的大型風電機組和AP1000核電主管道,提升新能源裝備製造能力。
加快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依託一汽等企業新能源汽車技術和產業優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進各類要素集聚和資源有效配置,重點支持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產業化,加快一汽大眾新寶來純電動轎車項目建設,構建新能源汽車整車研發製造體系;圍繞整車需求,突破電池、電機、電控關鍵技術,加快開發動力電池及管理系統、動力控制系統、整車管理系統、動力電機、車用開關及控制器等關鍵技術和產品,推進產業化進程,構建新能源汽車零部件配套體系;抓好長春“十城千輛”示範工程和“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加快新能源汽車設施建設,構建配套服務體系。
加快發展吉林特色的先進裝備製造業。重點發展以軌道客車為代表的軌道交通裝備,提升新型城軌核心部件的自主設計製造能力,加快長春軌道客車產業園和遼源高精鋁配套產業基地建設,積極發展軌道客車配套產業,建設國際軌道客車生產基地。推進農機、換熱器、起重設備等產業集群發展。
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發揮我省在工藝設計、機械加工和產品製造等方面的優勢,適應國內外發展趨勢,圍繞節能、環保設備製造組織聯合攻關,突破關鍵技術,形成一批特色產品,奠定產業基礎。加快節能環保技術在鍋爐改造、電機系統節能等領域推廣套用,推進資源循環利用和再製造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示範,提高城市建築廢棄物、粉煤灰、汽車零部件等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和再製造產業化水平。加大力度研發適應北方氣候特點的污水處理技術和脫硝、脫硫等技術和裝備。推進市場化節能環保服務體系建設。
第四章推動提速升級,實現服務業跨越式發展
按照市場化、產業化、社會化、國際化的發展方向,構建特色鮮明、結構最佳化、功能完善、廣納就業的現代服務業體系,創新體制機制,營造發展環境,實施服務業跨越發展計畫,推動服務業向集群、特色、現代方向轉變。到2015年,全省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高到40%,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達到40%以上。
第一節優先發展生產性服務業
緊緊圍繞新型工業基地建設,突出為重點產業服務的主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構建市場化、社會化的服務業產業鏈,推動服務產品和服務模式創新,促進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和現代農業的融合。
現代物流業。依託我省產業優勢、資源稟賦和消費市場需求,沿主要交通幹線和節點城鎮,布局建設現代物流業重大項目,進一步提升物流業發展質量和水平,構建國內外聯通、產業行業互動、第三方物流為骨幹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積極發展汽車整車及零部件、石化、農副產品、生物醫藥、糧食、輕工紡織等大宗商品的產業物流,建設18個現代物流園區和78個物流中心,新建四平公主嶺大嶺汽車物流園區,開闢吉林-長春-四平汽車物流專用通道,打造國際性整車及零部件汽車物流配送樞紐。完善和加快8個陸(空)港建設,依託琿春、圖們等沿邊區域和邊境口岸,發展跨境物流。加快培育A級物流企業,推廣現代物流技術和標準,打造現代物流品牌。整合物流信息資源,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建設全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促進傳統物流向現代物流轉變。到2015年,全省物流增加值達到1120億元,年均增長15%以上。
金融服務業。實施金融業創新拓展計畫,加快金融創新與開放步伐,按照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要求,建立種類齊全、定位明確、競爭充分、服務高效的金融體系架構。進一步完善政策性銀行、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法人銀行機構多層次銀行業組織體系。促進國有商業銀行完善運營機制和股份制商業銀行體制機制創新。做大做強地方金融機構,推進吉林銀行跨區域發展和上市經營。繼續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支持東北證券加快發展,推動吉林信託資產重組,支持吉林信用擔保投資公司集團化發展。大力培育和發展資本市場,加強對上市企業的政策支持,實施“吉林省企業上市培育工程”,到2015年全省企業境內外上市總數量達到70家,比“十一五”末期增加27家。建立完善的保險業新格局,重點完善安華農業保險公司和都邦財產保險公司治理。鼓勵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加快發展股權投資基金、網路金融、金融服務外包等新型金融業態,積極開發信託新型產品。全力推進“誠信吉林”建設,改善金融生態環境。到2015年金融產業增加值力爭超過600億元。
信息服務業。強化信息技術對產業的服務支撐,提高社會信息化整體水平。鼓勵製造業生產、工藝、管理、行銷等關鍵環節向產業鏈上、下游拓展,推進制造業設計、生產和管理各環節信息技術套用,發展為汽車、石化、農產品加工、商貿流通、農業生產服務的信息系統集成、網路技術服務、軟體研發生產等業務。以農業發展和農民需求為導向,發展面向農業科學種養、農產品流通、災害防治、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的信息服務業,推進信息服務進村入戶,開發面向農村市場的質優價廉的信息技術和信息服務產品。加快推動以網際網路和無線射頻識別技術為基礎的物聯網發展,通過網際網路對物品進行跟蹤管理,實現商貿流通各環節的全程控制和管理。積極發展企業電子商務,加快信用擔保、物流信息、電子認證、產品測評檢測等專業服務平台建設。大力發展以軟體外包、業務流程外包、信息技術基礎設施外包、呼叫中心為主要內容的服務外包業務,建設長春、吉林和延邊3個軟體和服務外包產業基地。
第二節積極發展生活性服務業
充分發揮生活性服務業在擴大消費、吸納就業和構建和諧社會中的重要作用,面向城鄉居民生活,豐富服務產品類型,擴大服務產品供給,培育發展新型業態,全面提升生活性服務業質量和水平。
商貿流通業。運用現代服務理念、現代經營方式和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商貿流通、餐飲娛樂業,最佳化城鄉商業網點結構和布局,發展城市核心商業區、城郊商業和小城鎮商業中心,建設大型批發市場和現代商貿業集聚區。鼓勵大中型商貿流通企業發展連鎖銷售等新型業態,支持社區便利店和中小型超市發展,為城鄉居民提供便利生活服務。
家庭服務業。以改善民生、方便民眾、提高質量為宗旨,積極發展關係民生的家政服務、養老托幼、社區醫療、休閒娛樂、養生健身、生活諮詢等服務業。突出發展社區服務業,加快建立社區公共事務服務中心,積極推進社區救助服務,加強對失業人員、貧困殘疾人家庭和城鄉低保對象的動態管理。大力發展家政服務業,加強家政服務培訓基地建設,全面提高家政服務人員的勞動素質,形成覆蓋全省的家政服務培訓網路,搭建家政系統管理平台,發展“吉林大姐”、“吉林保全”等知名家政品牌。培育老齡服務產業,加大對公益性養老機構的投入,引導非營利組織參與經營管理。發揮我省中醫藥資源和產業優勢,大力發展集健康保健、養生康復與健康旅遊為一體的健康產業。
房地產業。堅持政府調控和市場調節相結合,立足保障基本需求,推動合理消費,充分發揮房地產業在改善民生、帶動其它行業發展能力強的重要作用,推動我省房地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實現保障性住房全覆蓋,全部解決人均建築面積10平方米以下家庭的住房困難。重點發展滿足居民自住需求的中低價位、90平方米以下的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適度發展高檔住宅和小區,滿足多層次住房需求。積極發展房地產二級市場,加快住房信息系統建設,提高物業管理和服務水平。落實完善房地產調控政策,加強市場監管,健全與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政府保障和市場供應相結合的住房供應體系。到2015年,房地產業增加值占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達到7.5%,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不斷提高。
第三節突出發展吉林特色服務業
發揮長白山品牌和鮮明的東北地理氣候、民族民俗、科教文化等旅遊、文化資源優勢,突出發展有吉林特色的服務業。
旅遊業。實施旅遊業壯大計畫,加強區域旅遊合作,深度發掘整合旅遊資源,推動旅遊與文化、生態等相關產業融合,建設大型旅遊項目和旅遊基礎設施,打造旅遊目的地城市和精品線路,提升整體服務功能,把旅遊業培育成新的支柱產業。突出生態、冰雪、特色文化、世界文化遺產、邊境等主題,著力推進旅遊資源開發工程,建設長白山國際旅遊度假區、吉林北大湖滑雪場、延邊中國朝鮮族風俗風情園、蓮花山國際生態旅遊度假開發區和國際中央休閒區等100個重大旅遊基礎設施項目,打造長春、吉林、延吉等旅遊目的地城市,著力推進旅遊行銷創新工程,完善集生態觀光、休閒度假、跨國旅遊、紅色旅遊為一體的10條精品旅遊線路,建設9個旅遊業省級集聚區。加強吉林特色旅遊形象設計和宣傳,提升吉林旅遊品牌影響力。著力推進旅遊服務提升工程,建立區域性旅遊信息網路平台,完善遊客集散、救援、投訴等服務體系建設。強化旅遊專業人才教育培訓,提高旅遊服務和管理水平。積極探索旅遊資源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推動經營權市場化。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統籌協調的工作機制,形成完善的政策法規體系。到2015年,旅遊總收入達到2200億元,實現翻兩番。
文化產業。實施文化產業提速計畫,發揮吉林文化知名品牌效應,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深度挖掘特色文化資源,培育一批文化骨幹企業,做大做強重點產業,形成具有吉林特色和市場競爭力強的大產業。強化資源整合和市場化運作,大力發展廣播影視、新聞出版、演藝娛樂、動漫遊戲、數字傳輸、網路服務、文化博覽、休閒娛樂、藝術培訓、藝術品經營等10大重點產業,扶持一批國內影響較大的大型文化企業集團,建設一批重大文化產業項目、文化產業園區和文化旅遊目的地,打造東北亞國際文化交流平台。創新文化業態,採用進步技術改造傳統文化創作和傳播方式,培育壯大現代傳媒、動漫遊戲、數字出版、諮詢策劃、廣告、創意等業態。推動產業集聚,建設“長吉圖”文化產業帶,打造4個文化產業省級集聚區。積極鼓勵具有東北、吉林特點的民族、民俗文化產業化經營,推動其走向市場。深化體制改革,全面推進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推動吉視傳媒、吉林出版集團、長影集團等重點文化企業上市。增強保障能力,構建文化產業投融資、技術支撐、人才培養引進、展示交易等公共服務平台。到2015年,文化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6%以上。
第四節大力推進服務業體制機制創新
全面深化服務領域改革。進一步放寬準入領域,凡是法律法規沒有明令禁入的,向社會資本全面開放;積極促進國有服務企業引入社會資本,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推動營利性事業單位和機關事業單位後勤服務社會化、市場化;全力推進長春淨月低碳生態服務業集聚區國家綜合改革試點,啟動省級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
營造有利於服務業發展的市場和政策環境。充分發揮政府資金作用,引導社會資本積極投向現代服務業;實行有利於服務業發展的土地管理政策,擴大服務業用地供給;對鼓勵類服務業實行與工業用電、用水、用氣、用熱同價;拓寬服務企業融資渠道,健全融資擔保體系;實施更加靈活開放的人才政策,引進和培養一批現代服務業高端人才;積極探索服務業稅收改革;加快推進服務業標準化建設。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