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型大提琴奏鳴曲

吉他型大提琴奏鳴曲

吉他形大提琴(Arpeggione)是1823年維也納人施陶費爾(Georg Staufer)發明的弦樂器。琴上有張弦六根,調音也與吉他相同,但卻用弓拉奏。也可說是吉他和大提琴的混合體。因為演奏這種樂器十分困難,故從發明至今都無法流行起來。現代演奏大多用大提琴或小提琴結合鋼琴來取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吉他型大提琴奏鳴曲
  • 外文名:Sonata for Arpeggione D.821
  • 演奏樂器:吉他形大提琴
  • 創作人舒伯特
1824年舒伯特創作這首a小調吉他形大提琴奏鳴曲(Sonata for Arpeggione D.821),又譯阿貝鳩奈奏鳴曲。舒伯特就是特別為吉他形大提琴(Arpeggione)和鋼琴共鳴而寫的,也是唯一一部這件樂器作品。若無此曲,這一樂器可能已被世人遺忘。舒伯特的這一奏鳴曲今日演奏家們大多用大提琴演奏。雖然六根弦的Arpeggione換成了四弦的大提琴,但大提琴的演奏手法基本上可以保證演奏者能把原作六弦琴的音色表現出來。而且時至今日,舒伯特的這部奏鳴曲也成為大提琴演奏曲目中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
全曲分三個樂段,在開篇的第一樂章"中庸的快板"里令人感到愉悅又熱情奔放的a小調第一主題,與歡快如涓涓細流的C大調第二主題形成鮮明對比。儘管在接下來的奏鳴曲形式的樂旨較為簡單,但其富有想像力的特質依稀可辨認出自於舒伯特的靈感,以F大調優美的鋼琴在輕觸中開始發展到與吉他形大提琴的撥弦交相輝映,大調與小調間的對比,以及左手彈奏的十六分音符中,主旋律得到充分的體現。 第二樂章E調的"柔板"如同一首沒有詞的歌曲,在極為純樸自然的變化無常的伴奏中呈現,然而卻增強了舒伯特轉調時所做出的富有想像力的冒險,在更為神秘浪漫的第二部分尤為明顯。最後第三樂章"小快板"是一個如炫技般的獨特設計的迴旋曲曲調優美迷人,反覆出現的主旋律如艷陽高照,其光芒四射的格調是無法被那段突如其來的小調稟性所遮掩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