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江方竹

合江方竹

合江方竹(學名:Chimonobambusa hejiangensis C. D. Chu)是禾本科、寒竹屬植物體木質化喬木。竿高可達7米,基部數節環生一圈刺狀氣生根;節間圓筒形,竿環稍隆起。籜鞘早落性,鞘緣密生整齊的纖毛,籜舌低矮,籜片呈錐狀披針形或三角狀披針形,葉鞘緊裹,葉片紙質,長圓狀披針形,小橫脈甚清晰。花枝反覆分枝呈圓錐狀排列,每節具假小穗;苞片無芽,小穗含小花;外稃紙質,卵狀三角形,內稃薄紙質,鱗被膜質;花絲纖細,子房卵狀橢圓形,花柱極短,柱頭羽毛狀。穎果腎形或橢圓形,澱粉豐富。

合江方竹分布於中國四川和貴州兩省鄰近處,性喜溫涼濕潤的環境。

合江方竹是優良的筍用竹之一。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合江方竹
  • 學名:Chimonobambusa hejiangensis C. D. Chu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單子葉植物綱
  • 禾本目
  • 禾本科
  • 亞科竹亞科
  • 簕竹超族
  • 寒竹屬
  • :合江方竹
  • 命名者及年代:C. D. Chu,1981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繁殖方法,栽培技術,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合江方竹植物體木質化喬木。竿高5-7米,粗2-3厘米,基部數節環生一圈刺狀氣生根;節間圓筒形,在具分枝的一側略扁平且具溝槽,長16-20厘米,密被小疵基而粗糙;竿環稍隆起。
合江方竹合江方竹
籜鞘早落性,厚紙質或近革質,短於其節間,背部貼生棕色粗硬毛茸,向籜鞘基部尤為密集,呈氈狀,此等毛茸易脫落,但在鞘表面留下凹痕,鞘緣密生整齊的纖毛,纖毛長2-2.5毫米;籜舌低矮,高約1毫米;籜片呈錐狀披針形或三角狀披針形,長7-13毫米。
末級小枝僅具1葉;葉鞘緊裹,不易剝離;葉片紙質,長圓狀披針形,長約16厘米,寬1.5-2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收縮成狹楔形,次脈4或5對,小橫脈甚清晰。
花枝反覆分枝呈圓錐狀排列,若生於頂端具葉的枝條之各節時則常不再分枝,每節具假小穗1(3)枚;假小穗長10-12厘米,基部具1片先出葉及5-6片向上逐漸增大的苞片,除下方的1或2苞片無芽外,其餘苞片腋內具芽或生有次生假小穗;小穗含。或1穎片及8或9朵小花;小穗軸節間細弱,長10-14毫米;外稃紙質,卵狀三角形,先端具長尖頭,縱脈7-9條;內稃薄紙質,幾乎與其外稃等長,先端微凹,縱脈不明顯;鱗被膜質;花絲纖細,花葯基部呈箭鏃狀;子房卵狀橢圓形,花柱2,極短,柱頭2,羽毛狀。
穎果腎形或橢圓形,長10-12毫米,直徑3-5毫米,花柱殘留於果實頂端成喙,果皮厚約0.5毫米,澱粉豐富。

產地生境

合江方竹是中國四川(合江)和貴州(赤水)兩省鄰近處的特產。模式標本采自合江縣福寶。合江方竹性喜溫涼濕潤的環境。在未經人為干擾的自然狀態下,合江方竹主要生長於海拔800-1400米以上的高山,與常綠、落葉闊葉林組成復層混交林。

繁殖方法

合江方竹人工造林可採用種子直播造林、實生苗造林和母竹移栽造林。前兩種為有性繁殖,後一種為無性繁殖。母竹移栽是傳統造林方法,在生產上套用最廣。母竹的質量至關重要,直接影響到造林成敗。優質的母竹不僅造林成活率高,而且成林快,劣質母竹不易成活,有的即使成活,亦難以成林。母竹應選用2-3年,地徑3-4厘米,生長旺盛的合江方竹;4年和4年以上的母竹,因鞭根老化,生命力弱,造林成活率低於1年生竹,組織幼嫩養分不足,亦不宜選做母竹。
合江方竹合江方竹
母竹的處理:挖取母竹時一定要細緻,絕不能傷及鞭根和鞭芽,挖取的母竹來鞭至少保留30厘米,去鞭至少保留40厘米,鞭上有4-5個飽滿的芽;稈基(俗稱鑼絲釘)與竹鞭結合完好,並帶適量宿土。母竹挖取後留3-4盤枝葉,砍去頂梢,砍口要求平滑,成馬耳形,不得破裂。
母竹起運:在造林前2-3天,從造林地周圍的合江方竹林分中選擇稈齡為2-3年的生長健壯、無病蟲危害的合江方竹,從地下挖取時,運輸距離近的儘量3-5株/叢,距離較遠的可選擇單株母竹,要求來鞭30厘米以上,去鞭50米以上,保證竹鞭上的根系和筍芽完好,將竹稈上部稍端截去,保留2-3輪活枝。
母竹移栽:造林關鍵在於“穴大、根舒、淺栽、緊固”的技術要點。所謂穴大,就是定植穴一定要大於定植母竹的鞭根範圍,決不能露根。根舒,就是定植母竹的鞭根和根系一定要舒展,不可人為造成捲曲。淺栽就是不要栽得太深,以母竹原種植深度為準。緊固就是揀淨穴內石塊,草木根系,回填表土,分層踏實踩緊。最後澆足定根水,再復一層土,略高於原入土部分,成饅頭形。四周開出排水溝,以防積水。

栽培技術

林地選擇:合江方竹造林地宜選擇在中亞熱帶海拔500-1500米的丹霞地貌區或800米以上喀斯特地貌區可造林地帶(包括荒山荒地、退耕地、林中空地等)。以在丹霞地貌區500-1500米區林分鬱閉度在0.3以上的杉木純林或混交林作為更新造林地林下造林或該區內退耕地造林效果更好。
造林季節:海拔800-1500米,可在11月中旬至翌年3月下旬造林。海拔1500米以上,因嚴冬時期冰雪覆蓋,不易操作,而且氣溫低、凝凍大,容易發生凍害,影響成活率,造林季節可在10月中旬-11月下旬和翌年3月上旬-4月下旬。在鬱閉條件較好的林下,除嚴冬和盛夏,其他時間都可造林。
造林密度:母竹移栽造林每公頃840穴(株行距3×4米)或每公頃110穴(株行距3×3米)。每穴定植2-3株,發鞭快,成林早,效果好。單株苗造林遠遠不及。密度可按2米×3米的株行距進行打窩,每公頃造林株數視林分狀況而定(一般每公頃1200-1800窩)。
整地方法:合江方竹造林均在海拔800米以上高山。造林地現有植被復蓋率高,為減少整地而引發的水土流失,最好採用等高帶狀整地,定植帶和保留頻寬度根據造林密度而定,一般2-3米。首先,將定植帶內雜草灌木和艨網刺叢全部砍除,喬木樹種全部保留,帶內全面翻挖扦細,然後根據造林密度挖定植穴,定植穴長80-100厘米,寬50厘米,深40厘米。直播造林的點播穴直徑40厘米,深30厘米。亦可採用塊狀整地,點播穴徑80厘米,深40厘米。
造林:合江方竹林,一般在4-6年即可成林,成林以後主要以伐除5年以上的老竹為主,砍除的老竹必須及時移出林外集中堆放,以便保持林內衛生和便於采筍作業,亦可預防森林火災。時期掌握在新竹展葉以後2-3個月內,一般在6月底以前或者在每年11月采筍後應完成。
施用追肥:有條件的地方應每年結合除草等作業追施有機肥30000千克/公頃以上,也可施鈣鎂磷肥750千克/公頃,或者過磷酸鈣375-450千克/公頃,或者複合肥375-450千克/公頃,溝施。
留養母竹與采筍:合江方竹從造林到成林投產,一般需要4-6年的時間,因此對母竹的留養很關鍵,一般在造林的前4年中均不進行采筍,除非個別特別密的竹叢需要采筍外,所以予以全部保留,使其林地具有一定的立竹度(2-3株/平方米),當立竹度達到要求時即開始逐步進入采筍年齡,每年筍盛期(大約10月中下旬)的竹筍應予以適當保留作留養母竹。前期筍價格高且竹筍細小,後期也因生長期短而應全部採去,一般采筍高度為30-60厘米,根據筍體大小而定,采筍時注意不能將竹鞭翻起。

主要價值

合江方竹筍營養豐富,竹筍筍味更鮮美,鮮味胺基酸含量為209.04毫克/100克,乾筍胺基酸總量達11.1797克/100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