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1997年楊潔執導電視劇)

司馬遷(1997年楊潔執導電視劇)

《司馬遷》,又名《司馬遷與漢武帝》,是1997年中央電視台製作的歷史電視連續劇。楊潔導演,共18集。仇永力許還山張秋歌楊靜虞夢徐少華劉冠雄領銜主演,展現了史聖司馬遷坎坷與曲折、悲壯與輝煌一生。

基本介紹

  • 集數:18集
  • 製片地區:中國大陸
  • 導演:楊潔
  • 編劇:柯文輝、朱抗美、陳金沙
  • 主演仇永力許還山張秋歌楊靜虞夢徐少華
  • 中文名:司馬遷
  • 其它譯名:司馬遷與漢武帝
  • 出品時間:1997年
  • 出品公司:中央電視台
  • 主要獎項:中國飛天獎長篇電視劇二等獎
演職員表,電視劇表現,劇集評價,

劇集評價

展現史聖司馬遷坎坷與曲折、悲壯與輝煌一生的電視劇《司馬遷》,這部由中央電視台影視部和西安執信傳播廣告有限公司聯合拍攝的18集電視連續劇, 以凝重的筆觸, 生動地描繪了西漢時期司馬遷與漢武帝相知、相敬、相恨, 慘遭“宮刑”後發憤著書, 完成千古巨著《太公史書》—— 《史記》的悲壯故事。
該劇作以嚴峻的歷史感,深刻地揭露了漢武帝和封建權貴們好大喜功、草菅人命的本性, 謳歌了司馬遷忍辱負重、百折不撓的科學求實精神和剛直不阿的高尚氣質。
觀此劇前, 筆者印象里的“司馬遷”,應是一個煉獄中升騰起的滄桑靈魂, 須鬢染秦霜漢雪, 袍袖掛苦雨愁雲。而隨著劇情的深入, 我才開始認識一個超越軀殼皮囊的靈魂—— 面對奸臣杜周等捏造將帥李陵歸降匈奴, 武帝大怒, 命速捕李陵老母其全家, 欲將李家滿門抄斬時, 司馬遷義憤填膺, 挺身而出; 朝堂上, 在眾臣的非議聲中, 司馬遷仗義執言, 直抒胸臆。他的一席真話觸怒了漢武帝, 於是被下到詔獄,還要處以宮刑。一個男人受到宮刑, 無顏對人, 每天無汗濕衣。由此, 司馬遷痛不欲生, 一度想到了自殺。
但他最後選擇了活—— 並非偷生, 而是不願輕如鴻毛般的死去! 他要活, 是為了史書大業! 他忍辱負重地活了下來, 在極惡劣的環境裡、在世人的笑罵聲中活了下來! 他發憤著書, 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完成了“史家之絕唱, 無韻之離騷”的偉大歷史巨著《史記》, 為後人留下了不朽的精神財富! 在我國文學史上樹立起千古不朽之豐碑! 司馬遷的“隱忍苟活”,的確是重於泰山! 他忍辱負重、氣壯山河的崇高品格與敢於說真話、寫真史、雖九死而無悔的精神, 無人可以比肩, 給人以巨大的震撼! 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 更是值得今人敬仰、歌頌和學習的榜樣!
司馬遷是一位偉大的文學家和史學家, 但他更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的人, 一個生活中平凡、精神上博大的人! 主創者正是基於上述的認識和理解來刻畫他偉大的一生: 少時“耕牧河山之陽”,並從名師學習; 青、中年時文武雙全、血氣方剛, 心懷報國大志,出使邊遠, 壯遊天下, 直到當了史官( 太史令) 、拿起了春秋之筆。他寫史是秉筆直書無所畏懼! 不虛美、不隱惡, 不以成敗論英雄。為了寫真史, 說真話,他雖置身於刀斧之下也九死無悔! 最後, 他在含垢忍辱的處境中, 眾人笑罵、朋友誤解、奸臣誹謗、妻死家破、書稿抄淨, 相依為命的只有自己的女兒。但他依然“述往事, 思來者”、“退論書策以舒其憤”。⋯⋯主創者們正是力求從多角度、多側面地刻畫出司馬遷忍辱負重的深層的思想情感和心態。
無論人物戲多戲少, 都力爭避免概念化、臉譜化, 並要求各有個性, 不落陳套, 這是《司馬遷》的又一成功之處。如劇中的漢武帝, 雄才偉略、好大喜功。他對司馬遷既愛其才, 敬其人, 又厭其直言、懼其直書。他雖不失為一個偉大的君主, 但卻操縱著司馬遷的命運, 摧殘了司馬遷之身心。他們的命運糾葛在一起, 形成了史詩式的大悲劇; 司馬遷的好友任安, 是一個俠肝義膽、豪放高潔的好漢, 他與司馬遷在性格上雖形成了一個較大的反差, 但在他和司馬遷之間, 卻充滿著感人肺腑的體現古人情操的真摯友誼; 還有俠義的韓仲子、善良的書兒、溫柔的上官清、深沉的邴吉、多情的白風、純樸的牛三、正直的李陵、敦厚的樊廣、狡詐的李廣利、陰險的杜周、機智的郭穰、驕橫的昭平君、單純的戾太子⋯⋯這些神采各異、個性鮮明的人物不僅形成了一個多維多向的藝術形象整體網路, 而且還構成了司馬遷生活的歷史環境, 並由此深深地印在了觀眾的腦海之中, 給人以審美的無窮體味。
既有嚴峻的歷史感, 又不拘泥於歷史, 這是該劇的又一特色。如主創人員在歷史的大背景下描寫司馬遷的命運和作為、思想與感情, 這既有較高的藝術品位, 又能為廣大觀眾所接受; 既是敘述司馬遷的生平, 又不採取一般的人物傳記平鋪直敘之寫法, 而是用浪漫主義的手法和傳奇的色彩, 描繪出一個多姿多彩的歷史人物畫卷, 使它具有較強的可視性。同時, 該劇將重點放在人物的命運、感情的糾葛和性格的刻畫上, 大場面則作為點綴和背景處理, 但又不忽略拍好那些非拍不可的大場面, 如殺昭平君、出征、刑場等等, 由此增加了全劇的氣魄和分量, 以及歷史的凝重感。
此外, 在語言風格上, 主創人員既講究語言的韻味, 又注重時代感, 努力使今人能聽懂, 並非一味地咬文嚼字, 之乎者也; 在表演風格上, 該劇既不走《孔子》的路, 也不走“戲說”之路, 而是既注重漢代的禮儀習俗, 又儘量靠近生活, 使今人看來也真實親切; 該劇還講求人格美、風情美、環境服飾美, 刻意求真。為增強可視性, 該劇在忠實歷史人物的基礎上, 增強了許多藝術性的內容, 從而使“史聖”顯得更加豐滿、可信!
“多少花樂與笑臉, 不識漢瓦秦磚”。時下, 一些新生代的“小太陽”們甚至成年人, 竟然不知“史聖”為何人? 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但歷史卻不應淡忘, 一代民族偉人更不能就此從世人的記憶中消失! 感謝《司馬遷》的主創人員, 他們以自己強烈歷史責任感和傾盡心血之作品, 將司馬遷這位民族偉人的形象搬上了電視螢幕, 並通過現代人與“史聖”的交融, 使觀眾從中了解到司馬遷的命運與作為、他的偉大人格和精神, 開始認識一個超越軀殼皮囊之靈魂, 並由引得到教益、啟迪和震動!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