叱乾

叱乾

叱乾,鮮卑古姓,據史籍《魏書·官氏志》記載,叱乾氏源出鮮卑叱幹部。現僅陝西省鹹陽市彬縣永樂鎮叱家村和趙家莊村仍有少量叱乾複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叱乾
  • 簡介:鮮卑古姓
  • 源出:鮮卑叱幹部
  • 特點:以部落名為姓
淵源,分布,古代名人,

淵源

鮮卑有叱幹部,以部落名為姓。赫連勃勃乃奔於叱幹部。叱乾他斗伏送勃勃於魏。他斗伏兄子阿利先戍大洛川,聞將送勃勃,馳諫曰:“鳥雀投人,尚宜濟免,況勃勃國破家亡,歸命於我?縱不能容,猶宜任其所奔。今執而送之,深非仁者之舉。”他斗伏懼為魏所責,弗從。阿利潛遣勁勇篡勃勃於路。與赫連勃勃當後秦看門衛兵,以叱乾為姓,改名:叱乾阿利
叱乾阿利即叱乾姓祖先。
據史籍《魏書·官氏志》記載:“叱乾氏,後改為叱氏。”叱乾氏源出鮮卑叱幹部。
---- 此段文章有誤,叱乾氏出自拓跋部。大多數叱乾氏都改成了漢姓”薛”,陝西省的薛姓居全國第一。

分布

今日除叱姓外如陝西西安、鹹陽、彬縣、禮泉縣叱乾鎮以及全國各地仍有少量叱乾複姓。

古代名人

叱乾阿利:(生卒年待考),鮮卑族;膚施人(今陝西延安)。著名十六國時期後秦、胡夏國重臣。
五胡十六國時期,猖獗一時的後秦國遭到北魏政權強大遏止,不得不收斂起來。後來,後秦國朝中的主戰派大臣即後秦國君主姚興的叔叔姚碩德病死了,少年時曾經英風銳氣的姚興便再也懶得舞刀弄棒,只求己國安穩。
後來,柔然部落入侵北魏。為了避免兩面作戰,北魏太祖道武皇帝拓跋珪主動向後秦國要求講和。這正中姚興下懷,他趕緊同意簽署停戰協定,雙方握手言和。
北魏和後秦一停戰,後秦國中卻惱了兩位大將:赫連勃勃和叱乾阿利。
當年北魏太祖道武皇帝拓跋珪滅掉匈奴鐵弗部後,曾滅絕了鐵弗部首領劉衛辰滿門,只有小兒子赫連勃勃因為在外狩獵而逃過一劫,投奔位於今陝北地區的鮮卑族叱幹部。
叱幹部大酋長叱乾他斗伏膽小怕事,準備把赫連勃勃獻給北魏。他的侄兒叱乾阿利當時駐守在大洛川,知道此事後快馬奔來勸阻酋長說:“鳥雀聽到雷電的聲音,也會跑到民房裡尋求庇護,更何況郝連勃勃已經國破家亡了?他是信任咱們才投靠而來,您就算是不能容納他,也要任其自去,但若是將他抓起來送給他的敵人的話,就不是大丈夫之所為了。”然而,叱乾他斗伏懼於北魏的強大勢力,不同意侄兒的主張,堅持要把赫連勃勃送給北魏。晚上,叱乾阿利只好偷偷地將赫連勃勃放出,一起逃命到後秦國,在後秦國的邊防軍里當了兩個普通的小兵。
叱乾阿利的這個舉動,果然在後來連累了整個叱幹部,使得叱幹部被北魏大軍所滅,族人紛逃四方。赫連勃勃和叱乾阿利兩人因而發下重誓,要和北魏鬥爭到底。從此,叱乾阿利就成為赫連勃勃一生中最得力的大將。
當時後秦國邊軍的將領是後秦國的高平公沒奕於,他在偶然的機會看到赫連勃勃,就知道此人能力非凡,決定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並提拔他做自己的參將,經常擔任自己和姚興之間往來的使者。
赫連勃勃身高八尺,英俊剽悍,口才又好,姚興百般詢問,郝連勃勃都對答如流。姚興暗自稱奇,就留下他擔任驍騎將軍,經常和他一道談論軍國大事,赫連勃勃問一答十,見解精闢,深得姚興的喜愛和信任。
不久,姚興又準備加封赫連勃勃為安遠將軍。
姚興的弟弟姚邕卻不看好赫連勃勃這個人。對姚興說:“赫連勃勃是鐵弗遺族,天性殘忍,身上又負著國破家亡大恨。陛下如此器重他,將來恐有隱患。”
姚興聽了非常不高興,回答說:“赫連勃勃有經綸天下之才,正能為我所用,我準備讓他為我打天下,為什麼要疏遠他呢?”於是不聽姚邕的忠告,派赫連勃勃為沒奕於的副手,鎮守北方邊境,還要分撥給他鮮卑雜胡等三萬多戶人做部下。
姚邕聽說姚興分撥給赫連勃勃重兵,急忙進諫阻止。姚邕說:“我和赫連勃勃交往過一段時間,發現這個人對待上級傲慢無禮,對待手下殘忍嚴酷。他從不對人講情面,你對他好了,他就看輕你,你對他孬了,他就背叛你,將來必定是我族的心腹大患。”姚興認為弟弟說的還有些道理,就暫時將此事擱置起來。
然而沒幾天,姚興又拾起那個計畫,還是加封赫連勃勃為安北將軍了。
赫連勃勃得勢後,便把叱乾阿利調到身邊當心腹參將。從此,叱乾氏一族又都紛紛聚攏於叱乾阿利周圍,逐漸興旺起來。
所以,當赫連勃勃和叱乾阿利兩人聽到北魏和後秦通好的訊息,都勃然大怒,因而赫連勃勃就起了反叛後秦的決心,並與叱乾阿利謀劃,壯大自己的力量,伺機反秦自立。
不久,柔然部派使者向後秦國進貢八千匹戰馬,路過赫連勃勃的封地時,赫連勃勃便指使叱乾阿利將其全部沒收,據為己有。有了戰馬後,強大的騎兵隊伍便一鼓而成。赫連勃勃隨即通知岳父沒奕於,說明天要到高平川(今寧夏銀川)打獵,請老丈人過來娛樂。沒奕於一聽女婿要請客打獵,趕緊興沖沖地帶著部下來迎接,結果被赫連勃勃收養的刺客殺死,其屬下都繳械投降。
吞併了沒奕於的勢力後,赫連勃勃兵力達八萬餘,就自稱天王大單于,和後秦國徹底決裂。之後,赫連勃勃自封為匈奴王(鐵弗部人就是南匈奴和鮮卑的混合種),任命叱乾阿利為御史大夫、梁公,叱乾阿利之弟叱乾羅引為征南將軍、司隸校尉,叱乾若門為尚書令,叱乾以鞬為征西將軍、尚書左僕射,叱乾乙斗為征北將軍、尚書右僕射,等等以次授任。
由於匈奴族人自認為是傳說中夏人的後裔,赫連勃勃就把“夏”作為自己的國號,史稱胡夏或大夏,所占據的地方從此稱為夏,也就是今天寧夏回族自治區的前身。從此,中國北方境內有十國並立。
二十四年後,赫連勃勃的繼承人、第五子夏世祖烈武皇帝赫連定在攻擊北涼國途中,被鮮卑族吐谷渾部首領慕容璝派軍襲擊,全軍覆沒並被俘虜,赫連定被送至北魏後殺掉,赫連勃勃一手創立的胡夏政權就此滅亡,叱乾阿利一族又被並回到鮮卑族北魏政權中。
直到北魏王朝一統中國北方後,第七代皇帝高祖孝文皇帝拓跋宏為進一步強化統治,鞏固政權,以爭取中原漢族地主的支持,決定順應形勢,開始推行了一系列的漢化改革,促進胡漢融合。在定都洛陽後,拓跋宏要求朝廷上下“禁胡服,斷北語,改姓氏,定族姓”,並強令鮮卑族人從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迅速漢化,還將本民族的二字和三字以上的複姓均改為單音漢姓,他首先將皇族拓跋氏改為元氏、獨孤氏改為劉氏,自己稱元宏。“其餘所改,不可勝紀”。
在那場聲勢浩大的改姓浪潮中,叱乾阿利的族人被改為漢字單姓“薛”,成為薛氏成員之,也有沒改的留傳至今。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