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照時數

可照時數

可照時數是指在某一地點日照的最大時數。即在不計天氣的條件下日出到日沒太陽可能的光照時數。可照時數隨季節、緯度而改變,在我國,夏季隨緯度的增加而增長; 冬季則相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可照時數
  • 外文名:possible sunshine duration
  • 性質:描述日照最大時數的數值
基本含義,計算模型,時空特徵,套用,

基本含義

“可照時間”一般有兩種含義即:
(1)天文可照時間(不考慮大氣影響和地形遮蔽的最大可能日照時間);
(2)地理可照時間(考慮地形遮蔽而不考慮大氣影響的可能日照時間)。
任一地點一天內受太陽光照射的時間。又稱日照時數。單位為小時。它包含:①一天中太陽光直達地面的時間,稱日照時數或實照時數。可用日照計測得。它因雲霧和地形對陽光的遮蔽而減少。②一天中太陽光可能直達地面的時間,也就是從日出到日沒的時間,稱可照時數,即晝長。在空曠場地的可照時數稱天文可照時數。因緯度及季節而變(見“晝夜形成”)。它從理論計算求得,與天氣情況無關。在起伏地形地區,因地形遮蔭的影響,可照時間也隨之減少,此稱地理可照時數。可見,日照時數往往小於可照時數,地理可照時數小於天文可照時數。

計算模型

可照時數根據本地的緯度和季節可以進行計算。在北半球,夏季一般隨緯度增加而增加,冬季則相反。
計算公式可參照下式:
式中:
為可照時數,
為觀測點維度(°),
為赤緯(°),
=34′為蒙氣差。

時空特徵

基於數字高程模型(DEM)的起伏地形下可照時間計算模型來計算我國全年各月可照時間的空間分布:
圖版(a)給出了1月我國可照時間的空間分布,圖中各格網點的數值代表了該格網點所代表的Ik㎡區域的平均可照時間.圖中可照時間的緯向分布特徵十分明顯1月太陽位於南半球,所以表現出可照時間由南向北遞減的趨勢;由於1月太陽高度角較低,與其他季節相比,1月各地可,個別格網點的可照時間幾乎為零;受山區地形本身和周圍地形遮蔽的影響,山區可照時間與同緯度平地相比明顯減少,從而表現出可照時間的非地帶性分布特徵。在1kmxlkm的格網間距下,天山山脈、崑崙山脈、大興安嶺、秦嶺、橫斷山脈等大地形對可照時間的影響表現得十分明顯。1月全國平均可照時間為287h/月,可照時間最長為342h/月,最短為lh/月。
可照時數
圖版(b)給出了7月我國可照時間的空間分布圖。7月份太陽位於北半球,表現出可照時間由南向北遞增的趨勢;與1月份類似,由於山區地形的相互遮擋,山地可照時間仍比平地普遍偏少,同樣表現出可照時間的非地帶性分布特徵,但由於7月份太陽高度角較高,所以地形對可照時間的影響不如1月份強烈,7月全國平均可照時間為429h/月,可照時間最長為502h/月,最短為223h/月。
可照時數

套用

1、可照時數的含義是太陽中心自出地平線至入地平線,其直射光線在無地障及雲霧煙塵遮掩情況下,照耀地面之時間。把一年或一月的實際日照時數與可照時數相比稱日照比數或日照百分率。這對於研究雲量分布和日照時間與農作物的生長關係,以及太陽能的利用都有一定的意義。
2、可照時間廣泛套用於農林、氣象、水文、遙感、建築、太陽能工程等研究領域。
3、可照時間的多少,直接影響到地表可獲得太陽輻射能量的多少,進而影響到其他氣象要素和地表通量的空間分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