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木怪石圖(古木怪石圖)

枯木怪石圖

古木怪石圖一般指本詞條

《枯木怪石圖》又名《木石圖》,是北宋蘇軾任徐州太守時曾親往蕭縣聖泉寺時所創作的一幅紙本墨筆畫,該畫作現存於中國。

該畫作畫面內容很簡單,是一株枯木狀如鹿角,一具怪石形如蝸牛,怪石後伸出星點矮竹。用筆看似疏野草草,不求形似,其實行筆的輕重緩急,盤根錯節,都流露出作者很深的毛筆功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枯木怪石圖
  • 作者蘇軾
  • 創作年代:北宋
  • 材質:紙本
  • 規格:縱26.5厘米,橫50.5厘米
  • 現收藏地:中國
  • 畫作類型:墨筆畫
  • 作品別名:木石圖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主題,構圖,名家點評,後世影響,歷史傳承,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枯木怪石圖枯木怪石圖
該畫作畫面筆墨不多,唯枯木一株,乾偃枝曲,逆順有勢;周匝綴以坡石,叢竹。石不作皴,暑微著墨,頗具腴潤之感;叢竹蔓衍,倚石起伏,野趣橫生。此圖無款印。
該畫作右上鈐有乾卦小印,左下有“紹”、“興”聯珠印。別有“風閣王氏”墨印,以及“黃琳美之”、“易庵圖書“諸收藏印。圖後另紙有元鮮于樞題記:“右東坡枯木叢筱怪石圖,世間傳本甚多,此卷前有乾卦印,後有紹興玉印,是曾人紹興內府者,蓋非他本比也。杭州王井西嘗收一本,與此略同,不知今歸何人。”米芾在該畫作上題:“四十誰雲是,三年不製衣;貧如世路險,老學道心微。已是致身晚,何妨知我稀;欣逢風雅伴,歲晏未言歸。”

創作背景

蘇東坡的一生仕途蹭蹬,在新舊黨爭中屢遭打擊。早年他與王安石政見不合,認為新法步伐太快,容易產生社會流弊,因而不見容於新黨,甚至在“烏台詩案”中險些喪命,後被貶黃州。王安石罷相後,司馬光起用了包括蘇軾在內的舊黨人士,但蘇軾同樣不贊成司馬光全盤否定新黨的舉措,所以又受到舊黨的猜忌,其後蘇軾屢遭貶斥,竟一個月內三貶其官,最終將他貶至廣東的惠州、海南的儋州。但蘇軾在給自畫像題詩時卻說:“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其曠達灑脫的性格可見一斑。蘇軾平生嗜作枯木怪石,是因為“怪怪奇奇,蓋是描寫胸中磊落不平之氣,以玩世者也”。
蘇軾特別看重文人畫,在這方面,他不免帶有階級的偏見,但也道出了文人畫的一些特點,“觀士人畫,如閱天下馬,取其意氣”蘇軾喜歡畫枯木竹石,有較強的表現力。在創作實踐方面,蘇軾所作竹石皆造型古怪扭曲,恰如其胸中矛盾鬱結的悶氣。傳世《枯木怪石圖》畫面上的枯木狀如鹿角,怪石狀如蝸牛。用筆簡單草率,不求形似,筆墨靈動,頗具神采。

藝術鑑賞

主題

畫中繪有一枝枯木,虬屈的姿態有如扭曲掙扎而生的身軀,顯示出了無窮的話力,氣勢雄強。樹腳下有一怪石,石狀尖峻硬實,石皴卻盤旋如渦,方圓相兼,既怪又醜,似快速旋轉,造成畫面的運動感,更能顯現出此石頑強的生命力。怪石、古木並不是因物象形,也不是憑空臆造,而是畫家借把熟悉的奇石、古木畫在一起,更鮮明地表露了作者耿耿不平的內心。石後繪有數枝焦墨細竹,給人以希望之感。整個畫面的意境,荒空而沉鬱;石之盤旋,似乎凝聚著不平之氣。古木虬屈向上,權梢衝出右邊畫外,突破了扭曲盤結,沖向天際。古木與怪石的巧妙結合,通過情緒表象的描繪,顯現出更深層的理念。

構圖

一怪石盤踞於圖的左下角,被風雨砍斫的條條紋路、殘缺的邊邊角角印證著怪石歷經的滄桑,但石狀仍尖峻硬實。盤旋如渦的石皴.似在飛快地旋轉,“似捲雲皴,實則無皴法,信手寫出,不求形似,不具皴法”,卻造成畫面的運動感,也顯現出怪石頑強的生命力、尤其是石上數枝焦墨竹葉的點綴.給人希望之感,更代表畫家執拗而曠達的內心。竹為蘇軾所喜,“其身與竹化,無窮出清新 莊周世無有,誰知此凝神” 在竹的身上,蘇東坡找到了一種超脫、高潔之意。
畫面右側有枯樹從怪石邊斜比而來,樹的下半段姿態虬曲卻剛勁有力,有如扭曲掙扎而生的身軀,本有氣沖雲天之勢,但線條的行進突然放緩,隨即展開分枝,分枝上尤一葉,卻悉數向天,枝梢直衝畫外,表達了畫家飽經風霜後的恬淡與安然 。

名家點評

北宋文學家、書法家黃庭堅:“折衝儒墨陣堂堂,書人顏揚鴻雁行。胸中原自有丘壑,故作老木蟠風霜。”

後世影響

蘇軾的畫在當時很有名氣,有“枯木竹石,萬金爭售”的景象,但蘇軾所作的畫作多見於著錄,傳世真跡極少。此幅《枯木怪石圖》是文人畫典型的作品,足可供人們了解文人畫的發展。

歷史傳承

北洋統治時期,白堅夫從北京風雨樓中的古玩店中買走了《枯木怪石圖》和《瀟湘竹石圖》這兩件蘇東坡的稀世珍品。後來他把《枯木怪石圖》賣給了日本人。專家於2018年初在日本找到該畫作,收藏這幅作品的日本家族同意將其公開拍賣,並被估價港幣4億元。2018年11月26日晚,佳士得香港秋季拍賣中,《枯木怪石圖》被一位來自於大中華區的中國人以4.636億港元買走,《枯木怪石圖》又回到中國。

作者簡介

蘇軾蘇軾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嘉祐二年(1057)進士,曾任鳳翔府簽判、密州知州、湖州知州、翰林學士、禮部尚書、兵部尚書等職。宋孝宗時追諡文忠。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為豪放詞代表,並稱“蘇辛”。詩文合集有《蘇東坡集》,文集有《蘇軾文集》,詩集有《蘇軾詩集》,詞集有《東坡樂府》。《全宋詞》收其詞約350首。《全宋詞補輯》錄其詞1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