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伊奢那補羅考古遺址的三波坡雷古寺廟區

古伊奢那補羅考古遺址的三波坡雷古寺廟區

高棉古伊奢那補羅考古遺址的三波坡雷古寺廟區(TempleZone of Sambor Prei Kuk, Archaeological Site of Ancient Ishanapura)建築群位於高棉磅同省磅同市以北30公里處亞熱帶森林中,距吳哥奇蹟以東176公里,首都金邊以北206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古伊奢那補羅考古遺址的三波坡雷古寺廟區
  • 外文名:TempleZone of Sambor Prei Kuk, Archaeological Site of Ancient Ishanapura
遺產資料,遺產描述,委員會評價,遺產介紹,

遺產資料

遺產名稱:古伊奢那補羅考古遺址的三波坡雷古寺廟區
zhua曲子白渡白顆
英文名稱:TempleZone of Sambor Prei Kuk, Archaeological Site of Ancient Ishanapura
入選時間:2017
遴選依據:文化遺產(ii)(iii)(vi)
地理位置:N12 52 21 E105 2 35
遺產編號:1532

遺產描述

三波坡雷古寺廟群歷史悠久,是一個隱藏在樹林叢中、被世人遺忘長達3個世紀的古寺廟群。它的修建氣勢及靈感,為500年後的吳哥建設者提供了啟發。有些修建構件如門楣、山牆、柱廊和磚雕、浮雕,堪稱為傳世傑作,其後衍生而出的藝術和修建,被其它地域的修建所效仿。古寺廟群包含有一個帶有防禦工事的城市中心以及若干寺廟,其中有十座八角形的廟宇具有其他東南亞類似寺廟所沒有的獨特風格。這裡的每座寺廟都幾乎是高棉歷史上最古老的建築,作為早於吳哥時代的高棉文明的搖籃,三波坡雷古的砂岩建築裝飾是吳哥時代以前就形成的獨特風格。這個一百多座以磚結構為主的寺廟群散落在草木叢生,樹蔭濃密的叢林中,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風貌。
2017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依據標準(ii)(iii)(vi),古伊奢那補羅考古遺址的三波坡雷古寺廟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批准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委員會評價

三波坡雷古( Sambor Prei Kuk),高棉語意為“叢林中的寺廟”,是6世紀末至7世紀初的真臘王國的首都伊奢那補羅所在地。這一遺蹟占地25平方公里,包含有一個帶有防禦工事的城市中心以及若干寺廟,其中有十座八角形的廟宇具有別的東南亞類似寺廟所沒有的獨特特徵。它們的砂岩建築裝飾是吳哥時代以前所具有的獨特風格,也就是所謂的三波坡雷古風格。

遺產介紹

三波坡雷古寺廟群位於高棉磅同省磅同市以北30公里處亞熱帶森林中,距吳哥奇蹟以東176公里,首都金邊以北206公里。三波坡雷古( Sambor Prei Kuk),高棉語意為“叢林中的寺廟”,是6世紀末至7世紀初的真臘王國的首都伊奢那補羅所在地。這一遺蹟占地25平方公里,包含有一個帶有防禦工事的城市中心以及若干寺廟,其中有十座八角形的廟宇具有別的東南亞類似寺廟所沒有的獨特特徵。它們的砂岩建築裝飾是吳哥時代以前所具有的獨特風格,也就是所謂的三波坡雷古風格。
公元616年至637年,真臘王朝國王伊薩那普拉一世製作了主神廟三波寺,並列為皇家的聖地和首都,命名為伊奢那城。以後經由歷次的擴建,形成了寺廟群的規模。伊薩那普拉一世在位期間,以向中國隋朝(公元616-617年)派遣第一個大使而聞名。伊薩那普拉最後一位重要的國王是賈亞瓦曼一世,他在8世紀去世,他的死去給王國帶來了動盪和破壞。1970年,諾羅敦·西哈努克親王在位時期,以攻擊紅色高棉游擊隊和北越在該國的影響,美國總統尼克森下令對高棉舉行秘密轟炸,飛機轟炸也波及了遺址所在的區域,造成部分寺廟的損壞。游擊隊在該區域還埋下了地雷,這些地雷直到2008年才被清除乾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