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英雄的石像

古代英雄的石像

《古代英雄的石像》,作者葉聖陶。在葉聖陶的《稻草人》英文版(The Scarecrown)葉聖陶序中 ,說“《古代英雄的石像》這篇東西同中國讀者見面以來,很有些老師和同學為了它寫信來。他們依據各自的看法,問我故事的意思是否如他們所言。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古代英雄的石像》
  • 外文名稱:The Scarecrown
  • 作者:葉聖陶
作者簡介,作者概述,作品原文,作品分析,豐富的想像,巧妙的對話,語言特點,深刻意義,

作者簡介

葉聖陶(1894—1988),現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編輯家、文學出版家和社會活動家。原名葉紹鈞,字秉臣,江蘇省蘇州市人。出身貧寒,中學畢業後,曾在家鄉做了10年國小教師。1919年初,參加新潮社,並為《新潮》寫稿,從此走上新文學創作之路。1921年,參與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主編過《文學周報》和《小說月報》,先後出版了《隔膜》《火災》《線下》《城中》等短篇小說集。1924年11月寫的《潘先生在難中》是新文學史上“反映著小市民知識分子的灰色生活”(茅盾語)的代表作品之一。1927年的《夜》標誌著他的思想的新高度。1928年發表了長篇小說《倪煥之》。葉聖陶是我國最早的童話作家,出版了著名童話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他還寫過很多語文教學方面的文章,與夏尊合作出版了《閱讀與寫作》《文心》《文章講話》等。葉聖陶的創作,描寫冷靜、客觀,結構嚴謹完整,語言精練樸素,不少作品被選作大、中學語文教材。解放後,他擔任過國家出版總署副署長、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教育部副部長、中國文聯委員、中國民主促進會主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副主席等。他對語文教學改革和語文教材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
葉聖陶(1894.10.28~1988.2.16),現代著名作家、語文教育家、編輯家、出版家、政治活動家,中國第一位童話作家。出版了中國童話集《稻草人》以及小說集《隔膜》、《火災》等。主編《小說月報》等雜誌。是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委員、第五屆全國政協常委委員、民進中央主席。1988年2月16日於北京逝世,享年94歲。

作者概述

我只能告訴他們我寫作當時的想法,而故事主要的意思就放在這篇的末了兒。無論大石塊小石塊,彼此集合在一塊兒,鋪成實實在在的路,讓人們在上邊走,這才是石塊最有意義的生活。在鋪路以前,大石塊被雕成英雄像,小石塊墊在石像底下做台基,都沒有多大的意義。至於大石塊被雕成英雄像就驕傲起來,自以為與眾不同,瞧不起人,只是我對大石塊當時“心理”的揣摩而已。我寫小石塊看見大石塊驕傲以後怎么想,也只是對它們當時的感受所作的隨意揣磨。”

作品原文

為了紀念一位古代的英雄,大家請雕刻家給這位英雄雕一個石像。
雕刻家答應下來,先去翻看有關這位英雄的歷史,想像他的容貌,想像他的性情和氣概,雕刻家的意思,隨隨便便雕一個石像不如不雕,要雕就得把這位英雄活活地雕出來,讓看見石像的人認識這位英雄,明白這位英雄,因而崇拜這位英雄。
功到自然成。雕刻家一邊研究,一邊想像,石像的模型在他心裡漸漸完成了。石像的整個姿態應該怎樣,面目應該怎樣,小到一個手指頭應該怎樣,細到一根頭髮應該怎樣,他都想好了。他的意思,只有依照他想好的樣子雕出來,才是這位英雄的活生生的本身,不是死的石像。
雕刻家到山裡采了一塊大石,就動手工作。他心裡有現成的模型,雕起來就有數,看看那塊大石,什麼地方應該留,什麼地方應該去,都清楚明白。鋼鑿一下一下地鑿,刀子一下一下地刻,大小石塊隨著紛紛往地上掉。象黃昏時星星的顯現一樣,起初模糊,後來明晰,這位英雄的像終於站在雕刻家面前了。真是一絲也不多,一毫也不少,正同雕刻家心裡想的一模一樣。
這石像抬著頭,眼睛直盯著遠方,表示他的志向遠大無邊。嘴張著,好像在那裡喊“啊!”左胳膊圈向里,堅強有力,仿佛攏著他下面的千百萬民眾。右手握著拳,向前方伸著,筋骨突出像老樹幹,意思是誰敢侵犯他一絲一毫,他就不客氣給他一下子。
市中心有一片空場,大家就把這新雕成的石像立在空場的中心。立石像的台子是用石塊砌成的,這些石塊就是雕刻家雕像的時候鑿下來的。這是一種新的美術建築法,雕刻家說比用整塊的方石墊在底下好得多。台子非常高,人到市里來,第一眼望見的就是這石像,就像到巴黎去第一眼望見的是那鐵塔一樣。
雕刻家從此成了名,因為他能夠給古代英雄雕一個石像,使大家都滿意。
為了石像成功曾經開一個盛大的紀念會。市民都聚集到市中心的空場,在石像下行禮,歡呼,唱歌,跳舞;還喝乾了幾千壇酒,擠破了幾百身衣裳;摔傷了很多人的膝蓋。從這一天起,大家心裡有這位英雄,眼裡有這位英雄,做什麼事情都象比以前特別有力氣,特別有意思。無論誰從石像下經過,都要站住,恭恭敬敬地。鞠個躬,然後再走過去。
驕傲的毛病誰都容易犯,除非聖人或傻子。那塊被雕成英雄像的石頭既不是聖人,又不是傻子,只是一塊石頭,看見人們這樣尊敬他,當然就禁不住要驕傲了。
“看我多榮耀!我有特殊的地位,站得比一切都高。所有的市民都在下面給我鞠躬行禮。我知道他們都是誠心誠意的。這種榮耀最難得,沒有一個神聖仙佛能夠比得上!”
他這話不是向浮游的白雲說,白雲無精打采的,沒有心思聽他的話;也不是向搖擺的樹林說,樹林忙忙碌碌的,沒有工夫聽他的話。他這話是向墊在他下面的夥伴大大小小的石塊說的。驕傲的架子要在夥伴面前擺,也是世間的老規矩。但是他仍然抬著頭,眼睛直盯著遠方,對自己的夥伴連一眼也不瞟,這就見得他的驕傲是太過了分。他看不起自己的夥伴,不屑於靠近他們,甚至還有溜到嘴邊又咽回去的一句話:“你們,墊在我下面的,算得了什麼呢!”
“喂,在上面的朋友,你讓什麼東西給迷住心了?你忘了從前!”台子角上的一塊小石頭慢吞吞他說,象是想叫醒喝醉的人,個個字都說得清楚,著實。
“從前怎么樣?”上面那石頭覺得出乎意料,但是不肯放棄傲慢的氣派。
“從前你不是跟我們混在一起嗎?也沒有你,也沒有我們,咱們是一整塊。”
“不錯,從前咱們是一整塊。但是,經過雕刻家的手,咱們分開了。鋼鑿一下一下地鑿,刀子一下一下地刻,你們都掉下去了。獨有我,成了光榮尊貴的、受全體市民崇拜的雕像。我高高在上是應當的。難道你們想跟我平等嗎?如果你們想跟我平等,就先得叫地跟天平等!”
“嘻!”另一塊小石頭忍不住,出聲笑了。
“笑什麼!沒有禮貌的東西!”
“你不但忘了從前,也忘了現在!”
“現在又怎么樣?”
“現在你其實也並沒跟我們分開。咱們還是一整塊,不過改了個樣式。你看,從你的頭頂到我們最下層,不是粘在一起嗎?並且,正因為改成現在的樣式,你的地位倒不安穩了。你在我們身上站著,只要我們一搖動,你就不能高高地……”
“除了你們,世間就沒有石塊了嗎?”
“用不著費心再找別的石塊了!那時候就沒有你了,一跤摔下去,碎成千塊萬塊,跟我們毫無分別。”
“沒有禮貌的東西!胡說!敢嚇唬我?”上面那石頭生氣了,又怕失去了自己的尊嚴,所以大聲吆喝,象對囚犯或奴隸一樣。
“他不信,”砌成台子的全體石塊一齊說,“馬上給他看看,把他扔下去!”
上面那石頭嚇了一跳,顧不得生氣了,也暫時忘了自己的尊嚴,就用哀求的口氣說:“別這樣!彼此是朋友,連在一起粘在一起的朋友,何必故意為難呢!你們說的一點兒也不錯,我相信,千萬不要把我扔下去!”
“哈!哈!你相信了?”
“相信了,完全相信。”
危險算是過去了。驕傲象隔年的草根,冬天剛過去,就鑽出一絲絲的嫩芽。上面那石頭故意讓語聲柔和一些,用商量的口氣說:“我想,我總比你們高貴一些吧,因為我代表一位英雄,這位英雄在歷史上是很有名的。”
一塊小石頭帶著譏笑的口氣說:“歷史全靠得住嗎?幾千年前的人自個兒想的事情,寫歷史的人都會知道,都會寫下來,你說歷史能不能全信?”
另一塊石頭接著說:“尤其是英雄,也許是個很平常的人,甚至是個壞蛋,讓寫歷史的人那么一吹噓,就變成英雄了;反正誰也不能倒過年代來對證。還有更荒唐的,本來沒有這個人,明明是空的,經人一寫,也就成了英雄了。哪吒孫行者、不都是英雄嗎?這些雖說是小說里的人物,可是也在人的心裡扎了根,這小說跟歷史也差不了多少。”
“我代表的那位英雄總不會是空虛的,”上面那石頭有點兒不高興,竭力想說服底下的那些石頭,“看市民這樣紀念他,崇拜他,一定是歷史上的實實在在的英雄。”
“也未必!”六七塊石頭同時接著說。
一塊伶俐的小石頭又加上一句:“市民最大的本領就是紀念空虛,崇拜空虛。”
上面那石頭更加不高興了,自言自語他說:“空虛?我以為受人崇拜總是光榮的,難道我上了當······”
一塊小石頭也自言自語他說:“我們豈但上了當,簡直受了罪——一輩子墊在空虛的底下······”
大家不再說話了,像是都在想事情。
半夜裡,石像忽然倒下來,像游泳的人由高處跳到水裡。離地高,摔得重,碎成千塊萬塊。石像,連下面的台子,一點兒原來的樣子也沒有了,變成大大小小的石塊,堆在地上。
第二天早晨,市民從石像前邊過,預備恭恭敬敬地鞠躬,可是空場中心只有亂石塊,石像不知哪裡去了。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說不出一句話,無精打采地走散了。
雕刻家在亂石塊旁邊大哭了一場,哀悼他生平最偉大的傑作。他宣告說,他從此不會雕刻了。果然,以後他連一件小東西也沒雕過。
亂石塊堆在空場的中心很討厭,有人提議用它築市外往北去的馬路,大家都贊成。新路築成以後,市民從那裡走,都覺得很方便,又開了一個慶祝的盛會。
晴和的陽光照在新路上,塊塊石頭都露出笑臉。他們都讚美自己說:
“咱們真平等!”
“咱們一點兒也不空虛!”
“咱們集合在一塊兒,鋪成真實的路,讓人們在上面高高興興地走!”

作品分析

我們可以從以下角度分析這篇童話:

豐富的想像

童話最突出的特點是它的想像, 通過想像反映現實生活, 是這一特殊文體慣用的主要手段。 文學作品中成功的想像, 往往是既張開彩翼, 又順乎情理。 試看本篇童話, 一塊塊石頭具有了“人情”“人性”, 石頭、石像居然講起“人話”來了。 這兒運用的是擬人的手法, 而它靠的是作者藝術的想像, 亦即合理的幻想。 篇中不論是對石像“抬著頭, 眼睛直盯著遠方”, “嘴張著, 好像在那裡喊”的形象的描寫, 還是對小石頭對那高高在上的石像的批評和自言自語的內心的刻畫, 都使人感到是那樣的生動而真切。 童話創作中的幻想貴在新奇而又自然, 可驚而又可信。 這篇童話在合理施展藝術想像方面, 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創作的範例, 也表現出了葉聖陶童話創作的一貫風格。

巧妙的對話

本文的故事情節主要靠對話展開,人物的思想性格主要通過對話來表現,作品的中心思想也主要是通過對話揭示的,雙方的對話在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比如石像的性格就是在與小石塊的對話中表現出來的。他因為自己有“特殊的地位”而大擺其“驕傲的架子”:“我高高在上是應當的,你們在我下面墊底,就你們的身份說也是應當的。”他甚至狂妄地宣稱:“如果你們想跟我平等,就先得叫地跟天平等。”真是不可一世,這是何等的狂妄。但是當他遭到小石塊的還擊,聽到全體石塊要把他扔下去時,他嚇壞了,“暫時忘了自己的尊嚴”,“用哀求的口氣”提出請求,前倨而後恭,暴露了石像外強中乾色厲內荏的性格特徵。
又如:
“喂, 在上面的朋友, 你讓什麼東西給迷住心了? 你忘了從前!”
“從前怎么樣?”
······
“嘻!”另一塊小石頭忍不住, 出聲笑了。
“笑什麼!沒有禮貌的東西!”
“你不但忘了從前, 也忘了現在!”
“現在又怎么樣?”
這些富有個性而又簡潔的對話, 不但活靈活現地展示了不同“人物”的不同心理和面貌, 而且巧妙地交代了故事情節的發展, 有層次, 有波瀾, 實在是寫人記事的高明手筆。

語言特點

童話的主要讀者是少年兒童,因此語言的通俗易懂、生動有趣非常重要,只有這樣才能引起孩子閱讀的興趣。本文就做到了這一點。文章語句簡潔明快,大部分是短句,而且有很多口語化的句子,像“一絲也不多,一毫也不少”,“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等,既好懂又上口。特別是石像與石塊的對話,就好像日常談話,簡明而通俗。
全文是用擬人手法寫成的,其中還使用了貼切生動的比喻和大膽的誇張,使得文章生動形象、幽默風趣。比如寫雕刻的情況,說它“像黃昏時星星顯現一樣”,比喻雕像起初模糊、漸漸清晰;又如用“隔年的冬草”比喻石像再次驕傲起來,都非常生動。誇張的運用則增加了文章的幽默風趣,如寫市民們的盲目崇拜,說他們“喝乾了幾千壇酒,擠破了幾百身衣裳,摔傷了很多人的膝蓋”,非常富於幽默。
這篇童話講的是一尊石像的故事,因此石像是怎么雕成的,雕成的石像是什麼樣子,石像被雕成後都幹了些什麼,石像最後的結局等,便成了情節發展的脈絡,而這一情節的發展則是靠作者的想像完成的。

深刻意義

這篇童話寫了石塊從被雕成英雄石像到最後被摔碎的故事。石像本來是被雕成了一位英雄,受到市民的敬仰和尊重,但它卻因此而驕傲起來,甚至看不起曾經和自己是一塊石頭的那些小石塊,因為它們現在被鑿成了小石塊,鋪在自己的底下做了石基。它向小石塊們炫耀自己,卻受到小石塊的反唇相譏。是它自己醒悟了,還是小石塊們不甘心被墊在底下了呢?作品沒有說,但石像終歸是倒了下來,摔成了碎石。市民們雖然有些惋惜,但很快就把它們收在一起,鋪成了一條小路。作者通過這樣一個故事,諷刺了那種驕傲自大、脫離民眾的人,說明人們只有彼此平等地結合在一起,腳踏實地做實事,生命才有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