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基督

反基督別稱上帝之死,外文名Antichrist。源出德國哲學家弗里德里希·尼采的著作《反基督》(又名《敵基督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反基督
  • 外文名:Antichrist
  • 別稱:上帝之死
宗教含義,歷史及現實意義,

宗教含義

在末日的時候,會有相反天主的惡勢力出現,這種觀念在猶太主義後期已經有了(則卅八~卅九)。初期教會承襲這種傳統,形成對反基督的期待。不過,反基督的名詞卻只有在若望壹、貳書才正式用過。作者顯然以為當時已經是最末的時期,因為反基督已經來了(若壹二28);對於反基督,作者反而沒有什麼獨特的學說,他只是把傳統的期待套用到他的團體中,為勸導它在這個末世好好裝備自己。
得撒洛尼後書和默示錄雖然沒有用反基督的辭彙,但顯然也居於這種期待的氣氛之中,不過它們所表現的形式卻非常不同。得撒洛尼後書說的是反基督將來卻未來的事實,作者的目的是要抑制得撒洛尼人對末日已來的那份過分狂熱的情緒。主的日子尚未到來,因為在它之前,「無法無天的人、喪亡之子」必先出現(得後二3);可是,這位反基督現在仍在抑制之中,因此,得撒洛尼人應該嚴加戒備,不可鬆懈下來。在默示錄,反基督的形象是以「從海上來的巨獸」的姿態出現(默十三),它迫害聖徒團體,可是,到最後,它將會被扔到火炕里去。
由此可見,對反基督這位末世人物,新約並沒有提供一幅單一的圖像;它所表現的形式,以至於它的特徵和重要性都極富變動性。

歷史及現實意義

在教會歷史中,這個概念經常被用於爭論的場合中,敵對的團體互擲反基督的名號。到了今天,問題似乎是:反基督的概念是否仍擁有它的生命力和重要性?
佛洛耳(K. Froer)在1964年肯定地回答這個問題,他以為反基督的學說有牧靈上的作用,它可以幫助信仰團體武裝起來,與在他們的時代所遇到的黑暗勢力作戰。似乎可以加上一點,新約的提示告訴基督徒們,除了用於爭論的場合之外,反基督還有勸導作用,提醒信友經常生活在末世的張力狀態中。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