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魁法師

個人簡介 釋印魁,法名顯文,印魁其字,俗姓楊,湖南人,清鹹豐六年(一八五六年)出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印魁法師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湖南
  • 出生日期:清鹹豐六年(一八五六年)
  • 職業:僧人
  • 法名:顯文
人物生平,軼事典故,赤山結茅,毗盧寺典故,坐化前偈,繼承者,

人物生平

印魁幼年讀過幾年私塾,因家中貧困,十一歲時在家鄉的高明寺,依寶覺和尚剃度出家,做了小沙彌,學習打鼓撞鐘,打掃佛堂。二十歲受具足戒,自思出家人當學法問道,生死事大,怎能因循怠惰?因之行腳參訪,投依京兆懷柔的紅螺山,擔任職事之餘,誦《法華經》、《華嚴經》,晝夜精勤不懈,歷經六年,學力頗見增長。此後又到九華山、翠峰山等地參訪。

軼事典故

赤山結茅

光緒十四年(一八八八年),法忍禪師在南京句容赤山結茅潛修,四方衲子,聞風往投者甚夥。印魁聞之,也投止赤山,依法忍老人,參究向上一著。法忍在赤山,以來依者日眾,屋不能容,乃率眾人伐木結宇,砌石為牆,增建茅蓬,並開墾種植,過著禪耕生活,印魁隨眾工作。一日,偶然被石塊擊到足上,他在驚呼中豁然開悟,由是「深窺堂奧,結習盡除」。

毗盧寺典故

光緒二十八年(一九○二年),印魁離開赤山,結茅於廬山,專習禪定,脅不著席,道譽日播。南京劉思訓觀察,仰慕他的道風,迎請他到南京住持毗盧寺。
毗盧寺原只是小庵,太平天國建都南京的時候,城內有規模的寺院遭毀殆盡,毗盧庵這個不起眼的小廟倒保留了下來。同治三年,曾國荃克金陵,太平天國亂平,曾國藩首任兩江總督。因此,南京制台衙門的官員和駐防的官兵多是湖南人。這時,湖南籍的海峰禪師住持毗盧庵,以鄉誼的關係,得到官員和軍中官兵的施助,把小庵擴建為大寺院,成為南京城中的名利。以這種關係,歷任住持都是湖南人,印魁也是以湖南人的關係,得以住持該寺。
自從戊戌變法以後,各方倡議廟產興學,許多地方把僧寺改成學校,毗盧寺的殿宇也被學校占據,佛殿當作課堂,佛像也被遷移,蒙諸塵垢,清淨佛地成為學童喧鬧之所。印魁住持該寺,面對這種局面,不知如何是好?未幾,南京城的官員公宴至寺,眾人有詢法要者,有叩禪機者,印師隨機說法,眾人莫不欽崇。他趁機向官員提出請求∶「學徒囂張,佛地弗宜,慘雨淒風,目不忍睹,非賴大德,莫由保持。」在場諸公皆為感動,合詞以請於當時的兩江總督魏光燾。魏制台允眾所請,撥款別建學堂,毗盧寺得以恢復舊觀,事在光緒三十年間。
學校遷出毗盧寺後,在官府中湘籍同鄉維護下,印魁大闡宗風,春夏講經,秋冬參究,發明心地,四方仰其道風來學者,恆千眾,並曾數次傳在家、出家戒,皈依者多,一時名流顯要,法緣之盛,為天下冠,以致毗盧寺的聲譽日隆,常住僧眾多達數百人,僧糧不敷,魏光燾後任的總督周馥(玉山)、端方,都時予補助,得無匱乏。

坐化前偈

宣統元年(一九○九年)秋,楊仁山創設的只洹精舍因經費困難停辦,印魁請在精舍任學監的諦閒法師,到寺中講〈梵網戒,心地品〉及《法華經》,印魁時與諦閒辯論法義。是年十二月,他忽然示疾,衣缽清池問他後事,他說∶「心愿身中主,意隱兩家賓,火後一堆骨,且休認為真。」
是時,侍者寶山也在側,寶山年少,童心未改,正在座側的假山旁拽舟為戲,或上或下,往來不輟。衣缽清池呼之曰∶「錯了,舟是水上行的,怎能上山?」印師聞之接口道∶「不錯不錯。」因說偈曰∶
參透人間世事禪,半如雲影半如煙,
有朝得遇東風便,直上山頭駕鐵船。
偈畢,合十環顧四眾,以示告假,跏趺坐化,時為宣統元年(一九○九年)十二月,世壽五十四歲,在毗盧寺任住持九年。

繼承者

印師圓寂,以未立法嗣,住持乏人。後來兩序職事徵得全體常住同意,請時在寺中講經的諦閒法師繼任。諦閒見大眾熱誠推戴,為維持龍天道場,允眾之請,寺眾亦方期住持得人,道場興隆,不意寧波天童寺住持敬安禪師聞毗盧寺易主,趕到南京,出面干涉。
敬安字寄禪,號八指頭陀,也是湖南人,與印魁有同鄉之誼,且是赤山的同參。印魁也別號寄禪,八指頭陀贈印魁詩,有「西方既有兩迦葉,東土何妨兩寄禪」之句。八指頭陀何以出面干涉毗盧寺的事呢?原來他以為毗盧寺是湖南人捐資興建的,住持一向由湖南人出任,諦閒是浙江人,不應接長湖南人的寺院。八指頭陀是當時佛教中的顯赫人物,他到南京與湖南籍的僧侶取得聯絡,向官府陳情,迫使諦閒退出毗盧寺。諦閒亦是緇素敬仰的名僧,聲言決不向無理勢力屈服,於是成了僵局。
後來毗盧寺常住僧眾,體察此種局勢演變下去,有損於兩位當事人的令譽,且亦影響寺中常住難安於道。眾人本息事寧人的原則,跪請諦閒為道場及大眾而退席。諦閒原無意退讓,但見眾情難違,不得已而退出毗盧寺。此時,江蘇省僧教育會設立「南京僧師範學堂」,諦閒以楊仁山之推薦,出任該堂監督。
印魁和尚還有一件死後收徒的軼事。民國六年(一九一七年),出家前的倓虛法師,俗名王福庭,由營口到天津的清修院,找到他的舊識清池和尚要求出家。清池和尚以倓虛研究《楞嚴經》多年,不敢當他的師父,對他說∶「現在國內的大德,首推月霞、諦閒、靜修、印魁四位,印魁已經圓寂了,其餘三位,無論你想拜誰為師,我都可以為你介紹。」
倓虛不能決定,清池叫他在佛前拈鬮,寫了以上四位的名字捲起來,在佛前焚香跪禱。拈鬮結果,竟拈到已故世的印魁,清池對他說∶「這也是你與印老有緣。印老主持南京毗盧寺,在方丈任內圓寂。他為人耿介,操守行持非常嚴謹。他平生不收徒弟,所以死後也沒有人接續。我常以此事為憾,想給他代收一個徒弟,現在你竟拈到了,這也是感應。印老已經圓寂,他有一位師弟純魁,現在淶水縣的高明寺,你現在出家,他可以替師兄代收。」
就這樣,倓虛在高明寺剃度出家,名義是印魁的剃度弟子。介紹虛出家的清池和尚,也就是印魁生前座下的衣缽僧清池。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