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建築師眼中的世界遺產

印象:建築師眼中的世界遺產

本書記錄了中國一批優秀的建築師對中外世界文化遺產的所見、所知、所想、所為,建築師們不僅運用專業知識、從專業的角度對中外世界文化遺產的藝術特色和文化內涵進行了精彩的闡述,而且從建築師的視角對有關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歷史與現代的契合等問題進行了深層次的剖析和思考。全書分四海遺風和華夏古韻兩部分,圖文精美,具賞析性,知識性及警示意義,是讀者了解和學習世界文化遺產知識的一本優秀讀物。

基本介紹

  • 書名:印象:建築師眼中的世界遺產
  •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 頁數:303頁
  • ISBN:711116718X
  • 作者:金磊
  • 出版日期:2005年7月1日
  • 開本:16開
  • 品牌:機械工業出版社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內容簡介

瑪雅建築、泰姬陵、布達拉宮、蘇州園林……它們風韻獨特,讓人神往,堪稱為建築藝術史上的一個個經典坐標。本書匯集了優秀的建築師對中外世界文化遺產的所思、所見、所感。他們從專業的視角對有關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歷史與現代的契合等問題進行了深層次的剖析和思考。全書圖文並茂,行雲流水,具有很高的觀賞性和知識性,是讀者了解和學習世界文化遺產知識的一本優秀讀物。

圖書目錄

第一篇 四海遺風/l
德國最古老的城市/2
瑪雅建築/10
薩那舊城/l8
義大利歷史文化遺產/24
追夢俄羅斯——克里姆林宮和紅場/36
翡冷翠到塞納河/46
泰姬陵和胡馬雍陵/58
現代主義建築的豐碑——包浩斯設計學院/66
印象·塞納/76
九州東瀛——葦可航——奈良/84
世界文化遺產名城海德堡——古城海德堡的城市空間解析/92
義大利托斯卡納古都錫耶納/102
廟·人·神——古埃及帝國“紫禁城”盧克索/112
七尖頂域——呂貝克的漢西梯克城/120
馬斯特里赫特城/130
薩拉曼卡大學城/140
越南下龍灣/150
澳大利亞中東部雨林保護區/156
第二篇 華夏古韻/163
武當山古建築群/164
蘇州的城與吲/172
永恆的布達拉/182
平遙古城/188
瀋陽故宮/200
避暑山莊/208
徽居/218
印象麗江/232
天上宮闕——布達拉宮/240
天壇/250
長城/260
尋找歷史與現代的契合點/266
故人論道/272
附錄 世界遺產名錄/290

文摘

書摘
拉宮的美學價值
從美學角度探討布達拉宮的價值,首先在於整個建築群,雖然它體量很大,也很高,但卻像是瑪布日山的延伸,依山就勢,渾然一體,沒有絲毫做作彆扭之感。像從山上長出來一樣自然,這就叫自然美,此其一。
其二,白宮外牆大面積的白色,使人們很快地聯繫到附近山巒終年不化的皚皚白雪。那紅宮外牆的紅色,在白宮和白雪的映襯中極為醒目,有特別響亮、鮮明的對比之美。這紅色還與白宮部分高低不一的紅色檐口和台階欄桿紅色壓頂有著良好的上下呼應之美。整個建築,紅白兩色,簡潔明快,與湛藍湛藍的天幕,與黃綠相雜的山色,有巨觀上的色彩對比之美。
再之,建築群各個大小體量的比例,高低進退的穿插,外牆面峻峭挺拔和水平檐口的舒展平緩,與四周巍巍崇山走向坡勢形成對比,對比得叫人不能有半點挑剔。此其三。
其四,技藝高超的白宮、紅宮與金殿、金塔的質感對比,以及整個建築群與環境的質感對比。金殿金塔是光亮而貴重的材料,白宮紅宮是粗拙而樸實的材料,對比得十分爽直,十分坦白。如果拿整個建築群從遠景效果來看,它是人工的、細密的。而周圍群山是粗獷的,自然的,因此又出現了巨觀上的質感對比之美。
其五,布達拉宮不但有良好的三度空間之美,而且步移景異,隨著時間的變化,它還有極佳的四度空間之美。繞瑪布日山一周,我們會被它的四度空間效果的豐富多變、光影效果的奇幻強烈而折服。它不像當今有些建築那樣正背太分,有顧此失彼的缺憾。
其六,藏式與漢式建築形式水乳交融般的結合之美。大家都知道,純粹的藏族建築特徵是兩點:一是用石頭砌築牆體,牆面略有收分;二是平屋頂。這兩個特徵可以從大量的藏族民居建築中找到印證。布達拉宮的主體部分是藏式的,大家一目了然。在這個主體的上面,它以紅宮紅色為過渡,把人的視線引向最高峰,我們看到三座漢式的飛檐翹角的金殿,聳立在大平屋頂的大平台上面,像花園裡的亭台樓閣,像九重雲霄的玉宇瓊樓,發揮於想像之外,構築在情理之中。而在視覺上,因在大量的水平面上托出這些飛檐翹角的曲線,不僅消除了水平線、大牆面帶來的呆板平淡,同時獲得極為優秀的對比效果。這是我們傳統建築的罕見的型制,偉大的創舉,是神來之筆。
其七,它有深刻的思想內涵之美。布達拉宮為什麼建在山頂?因為這是傳播喇嘛教的場所,而喇嘛教是藏族人民的精神支柱,信仰的豐碑,只有選在頂天立地的位置上,才能表示喇嘛教的神聖。在這裡,它不但是喇嘛教行政、信仰、文化的中心,而且也是喇嘛教至高無上的物化形象。因此,選址定位很在理,很準確。布達拉宮如願以償地表達了思想內涵,而且表達得如此淋漓盡致,是不能不讓人欽佩的。
其八,布達拉宮隨其自然、依靠自然又駕馭自然的能力,巨大無比。所謂“隨其自然”,就是它利用山體,依山就勢地建造,不是硬梆梆地劈出一個平面或填出一個平面,導致自然的破壞。所謂“依靠自然”,是以自然山體為基座,使建築獲得結構上、視覺上最為良好的穩定感、著實感、堅固感;所謂“駕馭自然”,是它利用自然山體走向、起伏凹凸等特點,巧妙地布置大小空間、大小平台、不同層次、不同體量以及建築的進退、比例,使建築取得最主動、最完美地與山體的結合效果。所以我覺得,這種結合之美,可以說到了鬼斧神工、天衣無縫之境地了。此為八。
其九,布達拉宮本身就等於一個城市。日常可容僧眾2萬餘名,信徒香客難計其數。把建築做得如此之大,就是盡情地表現宗教的至高無上,表現了它的“有容乃大”、普渡眾生的宗教意義,而且還是用大空間庇護僧眾抵禦惡劣生存條件的一大創舉。是古代中國建築史上絕無盡有的創舉。是大美!
最後一點是布達拉宮的生命之美。我說它的生命,一是表現在時間上,300多年了,風風雨雨不能摧毀它,損壞它,至今還是嶄新的樣子。二是表現在藝術上,我覺得它既是古典的、民族的,同時還有現代主義、後現代的神韻。這樣說絕不牽強。你看那大塊面(東入口大門的牆體面積為高30m、寬70餘米,計220多平方米)該有多么大膽、氣派,那白色調,那平屋頂和自由平面自由立面,多么隨意多么瀟灑自如。難道這不就是現代派的格調嗎?你看那很現代的平屋頂上的飛檐翹角,那室內豐富多彩的裝飾,不就是文脈、陰喻、裝飾的後現代手法嗎?三是表現在功能的完整性上,任憑時間的推移、歷史的發展,布達拉宮都是適用的、堅固的、美麗的。它絕不會在時光的流逝當中減色、消失。P.185-18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