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第安納波利斯賽道

印第安納波利斯賽道

美國印地安那波利斯賽道最初是以超過300萬塊磚頭所砌成,因此"磚廠"之名不脛而走,啟用於1909年,並在 1961年改鋪柏油路面,在1950到1960年之間舉辦過十一次的F1大賽,是一個相當有歷史的賽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印第安納波利斯賽道
  • 賽道長度:4.192公里
  • 賽道記錄: 1分10秒399 2004巴里切羅法拉利
  • 比賽總長度:306.016公里
基本信息,賽道簡介,賽道特性,歷屆冠軍榜,戲劇的一幕,

基本信息

賽道名稱:美國印地安那波利斯賽道
地址:United States Auto Club 4910 West 16th Street Indianapolis-Indiana 46224-USA
F1比賽信息:
賽道長度:4.192公里
印第安納波利斯賽道衛星圖印第安納波利斯賽道衛星圖
賽道記錄: 1分10秒399 (2004,巴里切羅法拉利)
比賽總長度:306.016公里
比賽總圈數:73圈

賽道簡介

賽道每年舉辦著名的印第500大賽每年會吸引三十萬名觀眾到現場觀看。雖然這個比賽跑的不是F1賽車,但也少數幾個F1的車手在這裡比賽,過去Alberto Ascari、Lloyd Ruby、Troy Ruttman與Rodger Ward這幾位F1車手曾經參加過印第500大賽。一級方程式的組織人士也希望麥可-舒馬赫、前卡特車冠軍維紐夫和蒙托亞等名將能夠吸引到同樣多的觀眾到現場觀看F1。F1美國站曾經於達拉斯、拉斯維加斯、長堤、鳳凰城以及印地安那波利斯舉辦過。1991年F1美國站於鳳凰城舉辦,當時由塞納勝出,之後美國站在F1賽程表中消失。
為了使美國站重返F1,曾經有人建議想在拉斯維加斯主辦F1比賽,但是該處的酒店並不同意讓高速賽車在他們的酒店大堂前飛馳,於是F1回到了印地安那波利斯賽道。為了適應F1比賽的要求印地安那波利斯賽道再次修改,在原本橢圓形的賽道範圍內,增加了新的路線,並將以順時鐘方向替換傳統的逆時針方向起跑。2000年美國站重返F1,首場的勝利由舒馬赫獲得。
印地安那波利斯賽道總長4.192公里,由負責工程建設的主任凱文-弗爾貝斯設計。F1賽車在橢圓上按照順時針方向發車。一級方程式的比賽會使用2/5的橢圓路段,大約一英里長。第一個彎是右彎,將近直角,也就是在橢圓的第四彎入口之前。剩下還有8個右彎和4個左彎。所有賽場經過第13彎進入橢圓。
自從2000年正式承辦F1以來,舒馬赫在這裡兩次獲得冠軍,巴里切羅和哈基寧各一次。由於美國方面承辦F1的經驗還不豐富,加上車手對賽道的不適應,這使得眾多車隊很難在美國取得好成績。後來國際汽聯將美國大獎賽的比賽日期提前,以利於商業開發和車手的備戰,因為美國站的前一站就是加拿大大獎賽。
2008年起美國站退出F1賽歷,退出原因主要是經濟因素,印地安那波利斯賽道從此退出F1舞台。漢密爾頓成為最後一個在印地安那波利斯賽道登頂的分站賽冠軍。

賽道特性

賽道兩旁有臨時建造的輪胎牆或者永久的水泥護牆。而在第13彎、橢圓大直路上沒有緩衝區,直接對著水泥牆。在如此高速的賽道沒有緩衝區是極其危險的。而且由於國際汽聯對F1強制採用有條紋的輪胎,使賽車抓地力比卡特車還要低。
一級方程式賽車在YardofBricks將達到195英里時速(312km/h)。在進入第一個彎時速以前將達到200英里(322km/h)。在第九個彎,車手要把賽車速度降到55英里/h(88.5km/h)。車手經過一個右彎進入橢圓跑道。此時速度約為100英里(160.9km/h)並且開始加速。在美國站如果上演卡特(CART)車手莫亞的意外或者義大利蒙扎的情況,是不足為奇的,也是我們車迷非常不想看到的。或許今年沒有大意外,但是相信如果美國仍然按照卡特車的賽道來搞F1,意外遲早會出現。
印第安納波里斯跑道的確複雜。跑道的高速賽段其實卡特/硬地賽車橢圓跑道的一半,賽道的一側是水泥護牆,其中一個高速彎就是橢圓的彎道。橢圓賽道上的彎對於賽車、車手都有致命的危險性。如果喜歡看CART賽車的車迷一定不會忘記1999年最後一站摩亞的意外。F1眾多車手中,沒有多少人有跑卵形賽道的經驗。從來沒有玩過這種卵形跑道的F1車手將在此地經歷一場嚴峻的考驗。

歷屆冠軍榜

2007:路易斯-漢密爾頓(麥拿輪)-L.Hamilton (McLaren)
2006:麥可-舒馬赫(法拉利)-M. Schumacher (Ferrari)
2005:麥可-舒馬赫(法拉利)-M. Schumacher (Ferrari)
2004:麥可-舒馬赫(法拉利)-M. Schumacher (Ferrari)
2003:麥可-舒馬赫(法拉利)-M. Schumacher (Ferrari)
2002:巴里切羅(法拉利)-R. Barrichello (Ferrari)
2001:哈基寧(麥拿輪)-M. Hakkinen (McLaren)
2000:麥可-舒馬赫(法拉利)-M. Schumacher (Ferrari)

戲劇的一幕

2005賽季的F1大獎賽絕對是一場鬧劇,由於米其林輪胎的安全問題本站賽事不得不在一片叫罵聲中落幕。比賽的主角已經不是各個車隊和車手,輪胎製造商和國際汽聯之間的角力才是最大的看點。拉爾夫-舒馬赫撞車退出本站賽事,隨後米其林希望通過各種手段解決事端,但是國際汽聯的堅持使得最後整個米其林旗下的車隊不得不選擇罷賽。最終本站比賽在鬧劇中收場,僅僅有6部普利司通輪胎參加了比賽。比賽毫無懸念,法拉利雙雄包攬前2名,就連之前獲得積分都十分艱難的喬丹車手蒙泰羅都登上了領獎台。這場比賽是整個2005賽季F1賽事最具有戲劇性的一站,好在對於賽季的最終賽果沒有太大的影響。
僅6輛賽車參賽僅6輛賽車參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