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狼

印度狼

印度狼(學名:Canis lupus indica)是灰狼的一個亞種,屬於食物鏈上層的掠食者,通常群體行動。它們活動在森林、山地和草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野生犬科家族成員。狼具有很好的耐力,適合長途遷移。它們的胸部狹窄,背部與腿強健有力,使它們具備很有效率的機動能力。由於它們會捕食羊等家畜,因此直到20世紀末期前都被人類大量捕殺。

基本介紹

簡介,亞種,地理分布,生活習性,生長繁殖,分類研究,保護級別,

簡介

印度狼是生活在印度至中東的一種哺乳動物。分布在從伊朗高原到印度次大陸的廣大區域。毛短而濃密,一般為紅色、茶色或淺黃色。身高約60-95厘米,體重18-27公斤,比灰狼小。像阿拉伯狼一樣,印度狼耳朵很大。由於雜交、生存地縮小和人類捕獵,導致種群縮小。
青銅時代,犬的品種至少有5種。其中兩種起源於棲息在北極圈交界地區的大型狼。即為狐狸犬及獒犬的祖先。其餘的3種在是牧羊犬型、波音達獵犬型及靈提型。一般這3種類型是由棲息中東以及印度的印度狼系發展出來的犬種。

亞種

印度的狼有兩個亞種:灰狼和印度狼。前者只分布在印度北部喜馬拉雅山脈高海拔地區,後者分布在乾旱、半乾旱草原地帶。印度狼的數量估計在2000頭左右。這個數目要比印度虎頭數少。但是,狼作為印度主要的食肉動物和草原一灌木地帶的主要物種,並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與保護。雖然印度狼被列為瀕危物種,受到法律保護,但由於印度大部分地區的狼以小型家畜如山羊、綿羊為食,狼每吃掉只羊,對當地貧窮的牧民來說都是一筆巨大的經濟損失,所以法律約束很難起到應有的效果。人們用煙燻狼巢並殺死它們的幼仔,成狼則被射殺和毒殺。目前,印度西部的韋拉瓦達國家公園是該國唯一的狼保護區。
印度狼印度狼

地理分布

印度狼適應灌木叢林,草原和半乾旱牧區環境。它們主要分布於印度的古吉拉特邦,拉賈斯坦邦,哈里亞納邦,北方邦,中央邦,馬哈拉施特拉邦,卡納塔克邦和安得拉邦。其領土範圍從100至150平方英里。大部分的印度狼的棲息地重疊喜馬拉雅狼,但這兩個物種並沒有雜交。據2004年統計,印度狼約有2000-3000頭。
由於印度狼會獵食人類幼兒及家畜,長期被獵殺,因此列為瀕危物種。拉賈斯坦邦是唯一有飼養印度狼的地區。
印度狼印度狼

生活習性

印度狼生活於半乾旱及炎熱地區。它瘦小的體型適合獵食這些地區體型小的有蹄類、兔、野兔及齧齒目動物。有研究指出印度狼不會經常咆哮。
印度狼印度狼

生長繁殖

印度狼的繁殖季節通常在雨季後,在每年的10月左右。通常情況下,每次在地下洞穴產3至5隻幼崽。母父親共同照顧幼崽,直到它們長到6個月的年齡。
印度狼印度狼

分類研究

英國自然學家荷吉森(Brian Houghton Hodgson)是第一個於1847年將印度狼描述為獨立物種C. laniger的人,不過他真正描述的卻並非印度狼。
另一名英國的自然學家於1888年描述印度狼為C. pallipes。他指出C. pallipesC. laniger細小,冬天的毛皮較短及薄,頭顱骨及牙齒亦較細小。並指出荷吉森的描述只是灰狼的亞種(C. lupus laniger)。
1941年,英國的波考克將此兩種狼都分類為灰狼的亞種(C. l. pallipesC. l. laniger)。後來荷吉森所描述的狼被重置為歐亞灰狼,而印度狼則分類為灰狼的亞種。
但線粒體DNA的研究發現印度狼是一個獨立的物種,學名現被稱為Canis indica。另外,同樣的研究亦成立了喜瑪拉雅狼的獨立物種(C. himalayaensis)。印度狼可能於約40萬年前的更新世遷徙至印度,且與狼的共同祖先分隔。但其它分布在阿拉伯半島及巴基斯坦的所謂印度狼,仍被包含在灰狼的亞種中,並更名為伊朗狼C. l. pallipes)。

保護級別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列為:瀕危(EN)。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