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亞民間故事

印度尼西亞民間故事

《印度尼西亞民間故事》內容簡介:《印度尼西亞民間故事》由季羨林主編。《印度尼西亞民間故事》大致分為神話、傳說、生活故事、寓言、童話和笑話等幾類。《印度尼西亞民間故事》還選入兩篇“蛇郎故事”《蛇王子和三公主》、《本蘇和蟒蛇》。還選收了12篇童話故事,其中多數是動物故事。

基本介紹

  • 書名:印度尼西亞民間故事
  • 出版社:遼寧少年兒童出版社
  • 頁數:331頁
  • 開本:32
  • 作者:張玉安 季羨林
  • 出版日期:2012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1531227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印度尼西亞民間故事》編輯推薦:《印度尼西亞民間故事》正是這些千差萬別的自然和社會環境造就了印度尼西亞絢麗多彩、姿態萬千的民族文化,而娓娓動聽、數量驚人的民間故事則是印度尼西亞民族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根據題材內容和流傳情況。

圖書目錄


前言
湖上公主
鼠母人子
犬變入
神鳥送稻種
獵人和兩粒稻種
杜米冷
巧偷稻種
稻穀女神盧英
魯東·卡沙隆
聖潔的榕樹
香水河
多巴湖的傳說
南海娘娘
“千島”的由來
哭泣的石頭
米南加保地名的由來
瓦佐與新崗王朝的來歷
米南加保匕首
曇花
龍的傳說
親王石路
五彩湖
巨人科保·伊沃
邦沙扎拉
達瑪爾烏蘭
八哥猴
窮人傳
巴赫達雅爾傳
班基傳
門丁拉亞·庫蘇瑪
鈍伯
莫賽嫂
曼周拉王子和柏素公主
比梭馬林的故事
青鳩和納勞
天鵝仙女
鯨魚和海豚的故事
本蘇與蟒蛇
蛇王子和三公主
巴路易的故事
班基·格拉拉斯
“長犄角”的故事
不公正的朋友
鱷魚和猴子
螞蟻和蚱蜢
金鳥阿甘
水獺和螃蟹
鼷鹿和鱷魚
鼷鹿和猴子
狗和貓結怨的由來
烏拉吉
紅蔥和白蔥
孤兒安魚筌
勞崽和烏魚的故事
茉莉和統統加
暹羅貓
白芭絲的故事

序言

印度尼西亞是個非常美麗富饒的國家。她有一萬多個島嶼,一百多個民族。她歷史悠久,海域遼闊,島嶼分散,各地的自然條件也不盡相同。這些使印度尼西亞的經濟和文化發展很不平衡。例如,公元前後有些地區已經進入奴隸制社會,而在加里曼丹和伊里安查亞至今仍有尚處於原始社會階段的氏族和部落。正是這些千差萬別的自然和社會環境造就了印度尼西亞絢麗多彩、姿態萬千的民族文化,而娓娓動聽、數量驚人的民間故事則是印度尼西亞民族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民間故事是人民口頭創作的敘事散文作品,根據題材內容和流傳情況,大致可分為神話、傳說、生活故事、寓言、童話和笑話等幾類。
神話是解釋遠古時期發生的具有起源性質的故事,可大致分成宇宙起源神話、人類起源神話和文化起源神話。本書選入的幾篇神話多是人類起源神話和文化起源神話。其中人類起源神話主要是解釋民族起源的,又稱族源神話。族源神話是原始初民對自身來源的一種解釋。《犬變人》、《鼠母人子》等都是動物型的族源神話。這類神話一般都與圖騰崇拜有關。“圖騰”是外來語翻譯,是“親屬”、“親族”的意思。在茹毛飲血的原始社會初期,先民們還不能把自己同動物區分開來,誤以為與自己氏族相關的某些動物是自己的親族和始祖。後來逐漸把它們神化,便形成對某一種或幾種動物的崇拜。圖騰崇拜在古代印度尼西亞群島十分普遍,所崇拜的對象涉及狗、虎、熊、牛、馬、鼠、雞等多種動物。但流傳最多最廣的還屬狗祖神話,這大概與狗在原始狩獵時期就已成為人類的朋友不無關係。圖騰崇拜對印度尼西亞現代人的生活和心理依然有一定的影響。如《犬變人》說,加里曼丹中部薩姆布魯湖畔的居民至今還認為他們是獵犬的後代。據說,他們到了中年還會生尾骨,女人腹部還有兩排黑跡,很像母狗的奶頭。《鼠母人子》的故事說,蘇門答臘島上的巴塔克人相信,他們是人和老鼠結合所生的後代。相傳,巴塔克人如果見到田裡的死鼠,就要帶上祭品,到鼠後的聖墓去憑弔一番。
印度尼西亞的文化起源神話以動物和穀物起源神話為最多。動物起源神話往往與人類起源神話、穀物起源神話相糅雜。印度尼西亞的穀物起源神話數量多,類型較齊全,也很有特色。本書共收入七篇穀物起源神話。其中《巧偷稻種》、《杜米冷》屬於“英雄盜來型”穀物起源神話,其核心內容是,某位勇敢的文化英雄冒險從天上偷走稻種,然後播撒人間。專家考證,這類神話一般流行在稻作型農耕文化區,即該區的先民可能是稻作文化的創造者。《稻穀女神盧英》屬於“死體化生型”穀物起源神話,其母題是,天神死後從其屍體上長出白薯等幾種穀物。從理論上說,這類神話一般多流行在根栽型農耕文化區,而印度尼西亞的實際情況卻有所不同,其原因有待進一步研究。《神鳥送稻種》是“穗落型”穀物起源神話,講述鳥兒充當天神的使者,把天上的谷種銜到人間。實際上,鳥兒確實能給人們帶來種子,還能除草啄蟲,所以就成了許多民族先民的崇拜物,並作為農業文化中某種神秘力量的象徵。
傳說是歷史性較強的故事,它同神話的主要區別之一就是,它的主人公是人而不是神,因而也更有人間性和社會性。傳說可分為歷史人物傳說、歷史事件傳說、風物傳說和風俗傳說等幾種。
印度尼西亞曾長期以印度兩大史詩《羅摩衍那》和《摩訶婆羅多》為範本改編和創作文學作品,直到13世紀後才擺脫傳統的模式,創作出一些為人民喜聞樂見的傳說故事,例如爪哇的《班基傳》、《達瑪爾烏蘭》、《八哥猴》、《窮人傳》和《巴赫迪雅爾傳》等。其中,《班基傳》(也稱《班基故事》)是印度尼西亞古典文學中最有名的歷史人物傳說,約產生在麻喏巴歇王朝後期。故事描寫東爪哇兩個王國的王子和公主之間富有戲劇性的愛情故事,表現了善與惡的鬥爭,歌頌了忠貞不渝的愛情。班基故事不僅在印度尼西亞婦孺皆知,而且在泰國、緬甸、高棉等東南亞國家也廣為流傳,成為東南亞古典文學中一部著名的文學作品。
除了歷史人物傳說,印度尼西亞的風物、風俗傳說也極為豐富。善良而多情的印度尼西亞人民善於根據一條河、一個湖、一個島、一座山,甚至一個山洞、一塊石頭的特點,編織出許許多多情趣盎然、美麗動聽的傳說故事,藉以表現他們的精神和文化。《多巴湖的傳說》、《香水河》、《桑古里昂的故事》(又稱《覆舟山的傳說》)和《南海娘娘》是印度尼西亞有名的四大風物傳說。它們分別是蘇門答臘島北部的多巴湖、東爪哇的香水河、西爪哇的覆舟山和印度洋(當地人稱“南海”)等幾個風景名勝地區所發生的浪漫神奇的故事。此外,本書還收集了《五彩湖》、《米南加保匕首》、《米南加保地名的由來》等有趣的地方風物、風俗傳說。
印度尼西亞還廣為流傳一類“詛咒逆子”型的風物傳說。主要情節是:母子倆相依為命,生活貧困艱難。一個偶然的機會兒子成了富翁,便拋棄孤苦伶仃的老娘,不肯相認。母親一怒之下,請求真主懲罰自己的不孝之子,結果兒子變成了石頭和猴子(《“千島”的由來》)等。這類故事在爪哇、蘇門答臘和加里曼丹等地都有流傳,而且常與當地的名勝古蹟相聯繫。也就是說,這類故事既是歷史人物傳說,也是地方風物傳說。在傳說中,人物和地方、風物產生某種固定的聯繫,這對強化人物的性格和特點和提高地方、風物的名聲及價值具有雙向的積極藝術效果。
印度尼西亞的傳說往往帶有明顯的思想道德傾向和鮮明的感情色彩,許多傳說描寫嫉妒、貪婪和猜疑在親人、同行之間所造成的尖銳)中突和嚴重後果,告誡人們要與人為善,要寬容和忍讓。
傳統的生活故事主要以日常生活為題材,以現實生活中的人物為主角,不一定與歷史事實有聯繫,其人物和時間均不確定。印度尼西亞的生活故事也有很多類型,本書所選的“羽衣型”故事《青鳩與納勞》、《鯨魚和海豚》與中國的牛郎織女故事很相近。其主要情節是,仙女來到人間,因羽衣(或仙衣)被男主人公拿走,被迫與男主人公結為夫妻,婚後男人違約,仙人憤離人間,返回天上。印度尼西亞這類故事很多,傳布甚廣,故事結尾多是男主人公不畏艱險,攜子追到天上與妻子團圓。有的故事還以孩子長大後重返人間勞動為結局。故事中的男主人公多為勞動者,而且多數是農夫和獵人,情節都與勞動生活密切相關,表達了勞動人民對幸福美滿婚姻的嚮往和讚頌。
本書還選入兩篇“蛇郎故事”《蛇王子和三公主》、《本蘇和蟒蛇》。“蛇郎故事”就是女人嫁蛇的故事。這種故事看起來荒誕無稽,實際上是人類先民社會生活和文化心理的反映,它來源於原始氏族社會的動物圖騰崇拜和生殖崇拜。“蛇郎故事”傳本很多,有不同的情節,其中《蛇王子和三主公》最有名,流傳最廣。其核心內容是,小妹遵父母之命或圖報蛇恩而嫁蛇,婚後生活幸福美滿,兩位姐姐心懷嫉妒,欲加害小妹或搶奪小妹之愛,結果遭到報應。
本書還收入幾篇以“聰明人”為主人公的生活故事,這些聰明人可具體分為兩類:一類是為了自衛而以巧妙的手段戰勝對方的聰明人,如巴路易(《巴路易的故事》)、莫賽嫂(《莫賽嫂》)和鈍伯的妻子(《鈍伯》);另一類是損人利己、不講道德的聰明人,如《公正的朋友》里的城裡人和《茉莉和統統加》中的統統加等。
《班基·格拉拉斯》和《“長犄角”的故事》譴責了丈夫拋妻棄子和父母丟棄親生骨肉的不道德行為。此外,從一個側面生動地描述了印度尼西亞普遍流行的鬥雞風俗。
本書還選收了12篇童話故事,其中多數是動物故事。印度尼西亞的動物故事中最有名的是鼷鹿故事。鼷鹿是印度尼西亞人民心中最聰明、最可愛的小動物,它代表弱小正義的一方。面對老虎、鱷魚等強大兇猛的敵人,它總是從容不迫,鎮定自若;在危機關頭,它總能急中生智,轉危為安。它善良公正,見義勇為,對同伴充滿了友愛和同情。本書所選的動物故事都有擬人的特點,通過動物反映人類的社會矛盾,並帶有一定的寓言性。其中有的頌揚團結友愛、互相幫助的精神(《螞蟻和蚱蜢》、《孤兒安魚筌》),有的告誡孩子們要牢記父母的教導(《金烏阿甘》),有的則告訴我們對任何一件事情都不能草率片面地下結論(《狗和貓結怨的由來》)。
《烏拉吉》、《紅蔥和白蔥》兩個童話都屬於魔法故事,每個故事中都有一件寶貝,而且寶貝在關鍵的時刻起決定性作用。魔鞋使聰明善良的烏拉吉不但逃出了魔掌,而且成為駙馬,繼承了王位。勤勞善良的白蔥姑娘得到布托奶奶給的魔袋,轉眼間就變成了富人。這類故事教育人們要靠勞動、行善和不懈的努力才能得到寶貝,實現幸福。而不勞而獲的懶人、壞人會受到應得的懲罰。
參加本卷編譯的有:許友年、梁敏和許羅莎、張雪飛、黃躍民、羅傑、王虹、黃兆旦、張玉安等。
張玉安
2000年5月於北大燕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