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耐基自傳:一個窮小子的發跡史

卡耐基自傳:一個窮小子的發跡史

安德魯·卡內基(1835—1919),出生於蘇格蘭一個普通的家庭,13歲時移居到美國。他從棉紡廠的小工做起,依靠個人奮鬥,白手起家,打造了一個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鋼鐵王國,成為與洛克菲勒、摩根並稱的美國經濟界三巨頭之一。晚年他熱衷於慈善事業,成為美國現代慈善事業的開創者。他的一生,既是一個依靠個人奮鬥而成功的美國夢的典型,也是一段不朽的傳奇。《卡內基自傳——一個窮小子的發跡史(插圖本)》是安德魯·卡內基的一部自傳。該書將帶你:觀商政兩界如何滲透的鴻圖韜略,看人脈圈子如何設計的機巧智慧。 《卡內基自傳——一個窮小子的發跡史(插圖本)》由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

基本介紹

  • 書名:卡耐基自傳:一個窮小子的發跡史
  • 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
  • 頁數:243頁
  • 開本:16
  • 品牌:長江文藝出版社
  • 作者:安德魯•卡耐基
  • 出版日期:2012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5461452
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文摘,

作者簡介

安德魯·卡內基,1835年11月25日出生於蘇格蘭鄧弗姆林,1848年隨全家遷至美國賓夕法尼亞州阿爾勒格尼。他13歲起開始打開,進過棉紡廠,當過郵電員,受教育不多,自學成才,並靠個人奮鬥興辦鐵路,開採石油,建造鋼鐵廠,終於成為億萬富翁。晚年他熱心於慈善事業,著有《財富的福音》等書。1911年,卡內基夫婦決定以僅餘的1.5億美元設“卡內基公司”,由公司人員代理他們的損獻工作。去世前,卡內基的捐獻總額已高達3.3億多美元。在他身後,“卡內基公司”及各項卡內基基金仍在實施他的捐獻計畫。迄今為止,他為世界捐獻的數額已經遠遠超過當初的數字。1919年8月11日,安德魯·卡內基因肺炎去世,享年84歲。

媒體推薦

美國有兩位最偉大的企業家。一位是“汽車大王”亨利·福特,另一位就是“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卡內基用自己創造的財富改變了整個世界。
——美國成功學大師戴爾·卡耐基
儘管所受教育不多,但是安德魯·卡內基從一個窮小子變成了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更難得的是,他就像獲取財富一樣以同樣的熱情和創造力致力於文學、政治和慈善事業,他比其他受到眷顧的人更理解財富的意義,更懂得利用財富創造價值。
——美國《福布斯》雜誌
令人著迷的一點是在純粹的決心方面,沒有哪個關於白手起家的故事能和這個故事相提並論。
——《家譜》

圖書目錄

序一
序二
第一章 陽光一樣的個性比財富更有價值
第二章 家庭影響是走上正途的最好方式
第三章 上帝所給的最好禮物都蘊含在小事中
第四章 讀書最大的收穫
第五章 偷學接電報:知識無論在哪裡都有用
第六章 跳槽到鐵路公司:有志向的得做點本職之外的事
第七章 匹茲堡鐵路公司主管
第八章 內戰爆發,為林肯總統發電報
第九章 成功往往取決於細節
第十章 創建自己的鋼鐵工廠
第十一章 專注於實業,而不是投機
第十二章 將所有的利潤用於自己企業的做強
第十三章 科學管理,安渡金融危機
第十四章 旅行讓我發現人生真諦
第十五章 露易絲,我現在完全屬於你了
第十六章 併購重組公司,建立鋼鐵王國
第十七章 荷姆斯泰德罷工
第十八章 穩定勞資關係,才能獲利最多
第十九章 帶著巨富去死,是一種恥辱
第二十章 教育和養老基金
第二十一章 榮譽比冠冕更重要
第二十二章 馬修·阿諾德和其他人
第二十三章 英國的政治領袖
第二十五章 赫伯特·斯賓塞及其信徒
第二十六章 布萊恩和哈里森
第二十七章 華盛頓外交
第二十八章 約翰·海和麥金萊
第二十九章 會見德國君主
附錄一 《財富的福音》
附錄二 慈善捐贈的最佳領域
附錄三 卡內基年表

文摘

正是因為要做這些事情,我上學經常會遲到,幸虧校長了解其中的原委,並給予我以諒解。通過同樣的關係,我有了一份放學後去商店打工的活兒。回顧那段歲月,我對自己非常滿意。因為我在10歲的時候就對父母有用了,成了他們的好幫手。不久後,我接受很多人的委託,替他們保管與商店有業務往來的賬目,慢慢地我對業務熟悉起來。就這樣,在孩童時期,我對生意上的事就有了一定的了解。
然而,校園生活中也有一件讓我苦惱的事,男同學們給我取了個綽號叫“馬丁的寵兒”,走在大街上,也會有人大聲對我喊這個討厭的綽號。我不清楚這個綽號到底意味著什麼,但在我看來這是一種很大的羞辱。正是因為這樣,我也沒能回報這位好老師——我唯一的校長。對他,我滿懷歉意,我很遺憾,在他生前我再也沒有機會做更多的事情來報答他了。
我還要提到一個人,他就是對我影響至深的蘭德姨父——喬治·蘭德的父親。父親總是在紡織店裡一刻不停地工作,每天的空閒時間很少,也無暇照顧我。姨父是希爾街的一家商店的店主,因此並不是太忙。那裡是貴族店長的聚集地之一,在丹佛姆林,由各種不同等級的貴族擔任店主。我剛上學不久,斯通姨媽過世了,這對蘭德姨父打擊很大,在他的獨生子喬治和我的友誼中,他才找到了一些慰藉。他對付小孩子自有一套辦法,也教給了我們很多東西。記得其中有一件事是,他給我們講英國歷史時,讓我們想像每一個國王在房間牆上的某一個地方,然後他表演那些他熟悉的畫面,以加深我們的印象。所以直到今天,在我的印象中,約翰國王就坐在壁爐架上面簽署著檔案,維多利亞女王的膝蓋上抱著她的孩子,正坐在門後。
多年之後,我在威斯敏斯特教堂里,找到了歷代國王的名冊,這才將姨父沒講的那部分補全。在威斯敏斯特小禮拜堂里有一張停屍桌,據說,奧利弗·克倫威爾的屍體曾經在此停放過。在這份國王的名冊里,有一位是姨父最景仰的重要的共和主義君主,他寫了封信給羅馬教皇,通知教皇,假如他不停止對新教徒的迫害,“在羅馬教廷將聽到大英帝國的炮聲”。無疑,我們認為用“領袖”來形容克倫威爾是恰當的,他在我心中是一位英雄。
從蘭德姨父那裡,我了解了蘇格蘭的早期歷史——關於華萊士、布魯斯、彭斯、布蘭德·哈里、司各特、拉姆齊、坦納希爾、霍格、費格森。坦誠地說,彭斯的作品點燃了我對蘇格蘭的愛國熱情,並貫穿在我的整個生命中。華萊士理所當然是我們的英雄,他身上集中了所有的英雄特徵。令人傷心的是,有一天,學校里一個淘氣的大男生告訴我英格蘭比蘇格蘭要大得多。於是我就去找姨父尋求幫助。
“這算不了什麼,奈格,如果把蘇格蘭鋪展成英格蘭那樣的平地,蘇格蘭就會大得多,但是你能把蘇格蘭展開嗎?”
噢,這是不可能的!他的回答是劑良藥,安慰了我那顆受了傷的愛國之心。後來,我又被英格蘭人口眾多的問題困擾,再次去找姨父請教。
“是的,奈格,7:1,但是在班諾克本戰役中比例更懸殊。”(班諾克戰役中,蘇格蘭人以少勝多,打敗了英格蘭軍隊)於是,我心裡又高興起來。高興的是英國人越多,我們越光榮。
有一句至理名言:“戰爭會繁殖戰爭。”每一場戰爭都為將來的戰爭播下了種子,因此,許多國家世代為敵。蘇格蘭男孩的經歷,美國男孩同樣有。他們也讀過華盛頓和福格谷的故事,讀過黑森人受僱傭去殘殺美國人的歷史,因而他們會憎恨英格蘭人。我和我在美國的侄子都受過這樣的教育。蘇格蘭是正義的,但是英格蘭要打蘇格蘭,是不道德的。兩個民族的偏見根深蒂固,可能會延續很久。
蘭德姨父經常帶客人到家裡來,因為他說這樣能讓我和多德或哭或笑,或是捏緊我們的小拳頭準備開戰——總之,就是通過詩歌的感染力來影響我們的情緒:華萊士被出賣的故事是他的一張王牌,憑藉著這張王牌,他每次都能讓我們幼小的心靈哭泣。毋庸置疑,這個故事不時得到新的修飾和潤色,我姨父的故事從來不需要司各特所給予的“帽子和拐杖”,但它永遠都那么有吸引力。英雄對孩子們的影響是多么奇妙啊!
在海爾街,我跟姨父和多德在一起度過了大部分時光。因此,我與多德之間結下了終生的兄弟情誼。這裡人總是叫我倆“多德”和“奈格”,小時候,我不會喊他“喬治”,他也不會喊我“卡內基”,我倆總是相互稱“多德”和“奈格”這個暱稱,沒有其他名字能夠代表這份親昵。
從海爾街的姨父家回到位於鎮尾摩迪街的我自己的家,有兩條路可走。一條路要經過教堂陰森恐怖的墓地,沒有燈光;另一條則是很明亮的梅格路。每當我要回家時,姨父都會故意問我會走哪條路。想想華萊士會怎么做!我總是回答要沿著教堂的那條路走。我為自己的勇敢感到自豪,每一次都抵抗住了燈光的誘惑,沒有轉向沿路都有燈光的梅格路口。我常常沿著墓地向前走,經過教堂黑暗的拱門時,緊張得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兒。經過那片漆黑的地方時,我試著吹口哨來給自己壯膽,想退縮時,我就想想假如華萊士遇到了敵人、怪物或鬼神,他會怎么應對。
在我的童年時期,羅伯特·布魯斯國王從來沒有在我和我的表兄那裡有過公正的評價。對我們來說,他只是一個國王,僅此而已,而華萊士是人民心中的英雄。約翰·格雷厄姆先生是我們心中排名第二的英雄。我的愛國心也正是這樣培養起來的,蘇格蘭男孩的愛國主義精神非常強烈,會貫穿他們的一生,直到生命結束。假如要問我所擁有的主要潛質——勇氣和膽量源自哪裡,我相信一定是來自華萊士,來自這位蘇格蘭的英雄,對於一個孩子來說,英雄就是一座力量的高塔,那是他們最可信賴的人。
到了美洲其他的一些國家,當我發現他們聲稱自己擁有值得驕傲的遺產時,我感到很可悲。沒有華萊士、布魯斯和伯恩斯的國家能有什麼驕傲的?我認為,在人跡罕至的蘇格蘭地區,至今仍然有人沉浸在這種感覺里。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知識面的拓寬,我知道每一個國家都各自有自己的英雄、自己的傳奇、自己的習俗和自己的成就。然而,真正的蘇格蘭人是不會在若干年後找理由貶低自己的國家以及她在世界上的地位的。他會尋找充足的理由去抬高他對其他國家的評價,因為每個國家都有許多值得自豪的地方——足以激勵他們的子孫後代各盡其力,而不是給生養他的這片大地蒙羞。
多年前,我覺得在新大陸上能大有作為,但它只是一個臨時的居所,我的心在蘇格蘭。我記得彼得遜校長的小兒子,當他在加拿大時,有人問他是否喜歡加拿大,他回答說:“作為短暫的訪問觀光之地很不錯,但我不會永遠住在離布魯斯和華萊士的遺址太遙遠的地方。”
P9-1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