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爾蓋塞博物館

博爾蓋塞博物館

博爾蓋塞博物館(Galleria Borghese),位於羅馬城平恰納城門附近,建築者為荷蘭人約翰·萬·桑藤,其原為大主教希皮奧內·博爾蓋塞的夏宮,於1613年建成。博物館坐落於博爾蓋塞公園東端,由博爾蓋塞家族宅邸改裝而成,自18世紀起即為美術館。所藏之物均為美術史上重要的作品,是羅馬館藏最豐富的博物館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博爾蓋塞博物館
  • 外文名稱:Galleria Borghese
  • 類別:美術博物館
  • 地點:羅馬城平恰納城門附近
  • 竣工時間:1613年
  • 開放時間:8:30-19:30(周二到周日)周一、1月1日和12月25日休息
  • 館藏精品:《阿波羅和達芙尼》、《攻占普羅塞爾庇那》和《大衛》
藏品資料,館藏文物,

藏品資料

《阿波羅和達芙妮》(Apollo and Daphne)是貝爾尼尼在1622-1625年(24歲)創作的四座極為生動的大理石組雕中的一個。雕塑內容取自希臘神話故事。一天,阿波羅愛上河神帕紐斯(Peneus)的女兒達芙妮,而達芙妮卻對阿波羅毫無感覺。無論阿波羅怎么努力都絲毫不能打動達芙妮。終於有一天阿波羅忍不住想去向達芙妮表白,達芙妮見狀趕忙跑開,阿波羅在後面狂追,就在快要追上的瞬間,達芙妮向他父親祈求改變她的外貌,河神立刻用神力把她變成了一顆月桂樹。阿波羅看到後懊悔萬分,卻又無可奈何,最後還是緊緊抱著月桂樹以表達對她的愛,並答應將用月桂樹枝編成王冠送給偉大的凱撒大帝和所有的勝利者,還要讓月桂樹四季常青、永不凋零。雕像表現的是阿波羅的左手觸到達芙妮肚子上的那一霎那,達芙妮側著頭,目光驚恐和絕望,大張著的祈求嘴巴,飄動的秀髮和兩隻向上伸出的手變成了樹葉,被阿波羅觸摸到的左邊身體已被月桂樹皮包了起來,左腳也變成樹根扎入土中。阿波羅的右手向斜下方伸展,使整個雕塑有一種向前奔跑的動感。在雕像中,兩個人物的血管、經脈、骨骼結構、肌肉都清析可見。
博爾蓋塞博物館
《普魯托和普洛塞爾皮娜》(Pluto and Proserpina)是年僅23歲的貝爾尼尼在1621-1622年創作。雕塑內容取自羅馬神話故事。冥神普魯托(Pluto)看上了穀物女神色列斯(Ceres)的女兒,他把她掠到冥界中,並改名為普洛塞爾皮娜。這尊兩個人纏繞、扭打在一起的雕塑,從三個不同方向觀察它會有三種不同的解釋。從左邊看普魯托有力地抓住並托起普洛塞爾皮娜,而少女正在試圖掙脫他的束縛;從前面看整個雕塑似乎是普魯托正在炫耀他所獲得的戰利品,並把帶她進入冥界;從右邊看普洛塞爾皮娜臉上有她在向上天祈求時流下的眼淚,風吹起了她的頭髮,腳下那條守護地獄之門的三頭犬(Cerberus)正在咆哮。貝尼尼惟妙惟肖地把掠奪的瞬間凝固在了這個雕塑上,從後面看普魯托全身上下結實的肌肉和舉起“獵物”時肌肉的變化都被刻畫得淋漓盡致;雕像右邊因為用力和興奮普魯托右手的四個手指深深地陷進了被掠走女人的大腿里,看上去有很強的質感和力感;而女主角微微張開的嘴唇仿佛是正在尖叫或尋求幫助。貝尼尼不僅從他們的眼神和神態上表現出了兩人的極大差別,而且從肢體動作上似乎也能“聽到”他和她要發出的吶喊和哀求。
博爾蓋塞博物館
《大衛》(David)是貝爾尼尼在25歲時,即1623-1624年的作品,雖然它遠沒有米開朗基羅的《大衛》那么出名,但它仍算的上是件傑出的雕塑。作品取材於聖經《舊約全書》中大衛王的故事,在聖經中他被描繪為驍勇善戰的勇士、音樂家(會彈豎琴)和詩人。當時以色列人正在與腓力斯人(Philistines)作戰,在對方陣營中有一個虎背熊腰、力大無窮的巨人哥利亞(Goliath)天天來罵陣,但以色列人無人敢應戰。這天耶西(Jesse)最小的兒子大衛帶著食物來看望在軍中服役的兩個哥哥,見到這種情形主動要求應戰,以色列國王掃羅(Saul)看大衛和巨人個頭、身材相差懸殊不同意,他的哥哥也覺得大衛這是以卵擊石、自不量力,但大衛說他牧羊時殺死過熊和獅子,這個哥利亞比它們要小多了,掃羅看到大衛堅持也就同意了。哥利亞見到出戰的是個連鎧甲都沒穿的俊美少年,根本不把他放在眼裡,揮舞著大刀氣勢洶洶地奔了過來。只見大衛拿起彈弓,將鵝卵石壓在弦上,瞄準哥利亞的額頭,等到他走近時猛地鬆開右手,石頭擊穿了哥利亞的腦門,大巨人轟然倒地,大衛趕緊跑過去用哥利亞的大刀割下他的頭顱,腓力斯人見狀立刻潰不成軍,以色列人乘勝追擊,收復了大片土地。後來大衛接替掃羅成為了以色列第二任國王。《大衛》是一尊與真人大小相一致的雕塑。從大衛的面目表情上看他顯得年輕而又緊張,它也暗示了作者自己面對堅硬的大理石進行工作時的緊張心裡。大衛扭動著身軀,將右手後移到最遠,這樣既是為了表現出大衛將用盡全身氣力投擲石塊,又是為了保持整個雕塑在動感中的平衡。
《神聖和世俗的愛》(Sacred and Profane Love)是威尼斯畫派的鼻祖提香(Titian1488/90-1576年)在1513-1514年,即25歲時完成的作品,該作品也叫《維納斯和新娘》(Venus and the Bride),是博爾蓋塞美術館的鎮館之寶之一。博爾蓋賽博物館館長告訴我們中的新娘穿的服飾是十九世紀以前義大利新娘的典型服裝,紅色調為主,而非白色。新娘與新郎分屬威尼斯兩大家庭,新娘的父親被新郎殺死,為兩家合解,兩家決定聯姻。提香的作品構思大膽,氣勢雄偉,構圖嚴謹,色彩豐富、鮮艷;主要以宗教和羅馬神話為題材,充滿戲劇性的氣氛和動感的人體線條,其中包括許多以維納斯為主題的人體作品。該作品是為威尼斯共和國“十人委員會”宗教法庭秘書長歐黑利歐(Niccolò Aurelio)的婚禮而畫的。畫中兩位貌美的女性坐在山清水秀、山丘起伏的城外的一個石棺上,以左上角的城堡和右上角的教堂作為背景。左邊身著白色華麗衣服的新娘戴著手套坐在丘比特旁邊,她右手拿著象徵愛情的玫瑰,左手放在象徵著“人間短暫幸福”的一罐珠寶上;右邊性感的裸女維納斯右手支撐著傾斜的身體,左手披著紅色綢衣,拿著一盞正在燃燒的、象徵著“天堂永恆幸福”的火焰。倆人中間放著一個銅盤,邊上有一些散落的玫瑰花,後面的愛神丘比特正用左手在石棺里玩水。提香畫這幅畫的靈感來源於十五世紀詩人和作家哥倫納(Francesco Colonna1433-1527年)的《尋愛綺夢》(Hypnerotomachia Poliphili)。

館藏文物

《帕奧莉娜·波拿巴》,《阿波羅和少女神》,《地獄女王被劫》,《大衛》(貝爾尼尼),繪畫:《年輕婦女肖像》,《聖愛和俗愛》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