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陂村(廣東省普寧市麒麟鎮下轄村)

南陂村(廣東省普寧市麒麟鎮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南陂村,廣東省普寧市麒麟鎮下轄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陂村
  • 別名:南陂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
  • 地理位置:揭陽市普寧市麒麟鎮
  • 面積:1400 畝
  • 下轄地區:蔣厝、王厝、溪頭、下堡
  • 電話區號:0663
  • 郵政編碼:515352
  • 人口數量:6500 人
  • 車牌代碼:粵V
  • 學校:南陂國小
基本情況,周邊景點,溪頭,蔣厝,王厝,下堡,節慶,

基本情況

南陂村地處麒麟鎮小北山南麓,是紅色革命地區,總人口6328人,土地面積1400畝,村集體經濟主要靠農業收入,年人均收入1700元,經濟比較落後。村設黨支部,“兩委”幹部共7人,黨員80人,預備黨員2人。
南陂村,隸屬廣東省普寧市麒麟鎮轄下行政村,距離市區流沙東北方向15.7公里,地處小北山南麓,現全村人口約6500,有黃、杜、陳、蔣、王多姓聚居,村民多數除外經商務工,部分留守以農為業。村由蔣厝、王厝、溪頭、下堡(南陂)4個自然村組成。相傳,明初杜氏、王氏已遷居於此。清順治年間,潮陽仁讓里黃氏遷此定居,時村南有一深水溝,溝中築陂蓄水,故名。村聚落呈塊狀分發,建築多為傳統貝灰三合土結構潮式民居,有部分現代興建的鋼筋水泥結構樓房。全村土地面積1400畝,有耕地393畝,多種植蔬菜、稻穀等作物。有個體工業10餘家,商業40家。大革命時期,曾城裡中共南陂支部,並於村中下堡陳厝祠建立蘇維埃政府,村南建新圩後,蘇維埃政府遷新圩,並在此駐紮農軍,設農民自由市場。革命低潮時,新圩被焚。抗日戰爭時期,與毗鄰水寨村城裡中共南水支部,配合游擊隊開展抗日戰爭。屬革命老區。村中軍界人士頗多。洪陽-和平公路在村中東西貫穿。村於正月時候有營老爺民俗,清明節時,溪頭、蔣厝兩自然村有祭社習俗。
南陂村位於麒麟鎮的中部,其北為蒼豪村,東有水寨村,南臨南隴村,西接奇美村。村由四個自然村所組成,各村中除了下堡即南陂為黃、陳兩姓聚居之外,餘下溪頭為杜氏一姓村、蔣厝為蔣氏、王厝為王氏。溪頭位於村南,蔣厝位於東南,下堡位於東北角,王厝位於西北側。四村老寨均有存留下來,不過有部分塌損嚴重,也有保存完整的。四個老寨兩兩相分位於省道237線洪陽-和平公路南北側,在四個老寨的西面、西北面、北面,均有新建的厝局、樓局,是現村人最主要的居所。

周邊景點

溪頭

溪頭老寨,是一個不規則的橢圓狀寨圍,由於很多
南陂村
房屋缺乏修繕已經塌毀,寨內草木橫生,以至於全寨格局較難辨認。老寨四面環水,或為池塘,或為溪流,邊上還有榕樹等物。寨東北側設有一朝北寨門,寨門內設關帝、元帥老爺兩個神壇;寨西南角又設一朝南寨門,同樣門內設有三山國王、福德老爺神壇。比較好玩的是,在北門外榕樹下有一塊明代墓碑,墓主人是杜敬宇,還附葬有孫,碑上紀年清乾隆丁卯年即1747!這樣的明制墓碑倒不多見。溪頭老寨內有若座乾組合式的建築,所謂組合式,即以一座大屋做為主體,左右前後配有厝包陽埕等。在老寨中心偏北處,是杜氏祖祠,該祠堂為三間一落式,開龍門,為坐西朝東格局。從杜氏祖祠的大門樓門簪花紋及祠堂柱礎風格上看,該祠或建於清初至中葉?據村人介紹說,在大革命時期,祠堂曾毀於火災,後來復修以原貌,包括石作柱礎。此外,老寨內還有一座懷野祖廳,及一座不知名的公廳。
在溪頭老寨的西側,是一大片坐北朝南新老相間的厝局,當中老的有一座四點金大夫第,有獨立的小寨圍即四點金兼火巷包及雨傘寨圍門樓的振德居,此外新厝局中還有一座三間二進兼抱印拜亭的杜氏祖祠,祠堂如今還未進行裝修等,而祠前則修有大陽埕,是為每年祭拜大元帥的祭社場所。
據介紹,南陂溪頭杜氏系明初由普寧西隴村人所遷創,由於資料缺乏及年代久遠,杜氏開基祖和以下多代祖名諱已佚,而具體遷此年代和原由更無從考證獲知。

蔣厝

蔣厝老寨位於溪頭老寨的東北側不遠處,該寨坐西朝東,不過目前所見只剩下一個門樓、一道寨牆、一座蔣氏公室,其餘已經或已塌毀或長滿草木無法辨認。蔣厝寨門朝北,門前是洪陽-和平公路,門內設有神壇,大概是福德老爺?老寨前有一口長條狀池塘。老寨內的蔣氏公室為一間式建築,無門匾,屋內有一張供桌,一個香爐,一對寫著蔣字的燈籠。寨外後方是南陂村委會辦公樓,寨外北側相鄰是三間二進龍虎井格局的三山國王廟,是全南陂村所共有。此外,在老寨內還有一方原立於三山國王廟的禁示碑,內容大概是關於清光緒二十九年前後有乞丐在南陂村國王廟一帶為非作歹,縣令下命驅逐。蔣厝老寨前方是一片新厝局,及南陂國小。對了,蔣厝老寨曾為民兵駐地。
據資料查找,清初,有來自福建的蔣姓一支遷居普寧洪陽寶鏡院,至清末,蔣氏五房祠後裔再移創南陂蔣厝。不過據村民說,蔣厝有祭祀大元帥的習俗,故而其定居南陂年代或應該更為久遠?可惜目前找不到更多資料進行考證。

王厝

王厝老寨是一個方形寨圍,是南陂四村老寨中格局比較鮮明的寨子,其坐西朝東,寨東北角設有朝北寨門,寨前有一口大池塘,寨內三街五座均為一落式五間過,寨的左右後均勻寨包,有內埕,有前圍牆。寨內中街最後二座是王氏祖廳三槐堂及王麟祖祠,王氏祖廳是近年重修。王厝老寨後是一篇新厝局及樓局。
據介紹,南陂王氏於明初由福建漳州南靖縣古田鄉遷此創王厝,開基祖弘毅公。比較有趣的是,王氏與貴嶼李氏關係密切!從王氏祖廳中即可見到!據三槐堂裡頭的王阿伯介紹說,最初貴嶼李族造劫,劫後只剩一名男嬰,王氏祖來時救起嬰孩,並認做義子培養成人,後來李氏歸去,創下貴嶼大族,後裔不忘恩情,自古至今王李如同一家。再查資料,得有《河內王氏族譜》中王弘毅公救龍門李氏孤兒文:
在王弘毅公之時,值生於亂世之末。為人忠誠義舉,集一方鄉眾,結為連絡。扶難救危,莫弗盡瘁。
適有龍門李氏,悉遭賊劫,其賊首名為徐君義,夜劫橫戮。而李氏一族,男、婦皆傾,吾祖聞之往救莫及。是以獨存一兒,野郊啼哭,識是義子之孫,抱歸撫養,及至長成,氣壯力剛。與眾會結,另伐徐賊,取徐賊之首,然後始平。
惟徐賊(遺)有一女,名為色嬌。(後)賣與平寇將軍為妾,得甚寵愛。思報父仇,自此南坡之寨,被毀皆傾。
斯時之際,吾祖兄弟不能獨存,各自潛身分散,逃創海口璺尾。獨毅祖與三子逃入河內,毅媽亦欲乘馬同竄,不幸跌足赴地,與二子藏匿於鄉曲。斯時之候,外無祖考,內無祖妣,各自分支分創。歷傳於今,已有數百年矣。
故昔之日,毅祖之救義孫,其功巨大。如亡猿殃木、移禍東吳,其慘已甚。及李氏回宗,存心而報於眼前,留意徒銜於異日。但斯時,則聞荒草而生悲,觀丘墟而可惻。只惟銘其五內,念念不忘。已後遺囑子孫,若能繼父志,酬本源,必先祭王祖,然後祀本公。雖死之日,猶生之存,方謂無憾!
因思代遠力煩,酌寫蒸租百石,以效綿田志過,永旌王祖恩德。可見孝子慈孫不敢改於父祖之道,不敢忘我毅祖之恩也。我祖冥靈,鑒而佑之。龍門李氏於今富貴,子孫繁興,豈有爽哉!

下堡

下堡,又稱南陂,是整個南陂行政村中最大的聚落自然村。下堡老寨位於王厝老寨的東側、蔣厝老寨的東北側,該寨坐西朝東,加上寨前的月眉狀池塘,整個寨圍呈一個橢圓狀,十分大型!寨約么有七街九座的格局,然而由於後半部分為圓狀,故而並未全具備九座。寨左右後均為寨包,不過如今拆卸不少作為路道。此寨是黃、陳兩姓聚居,其中陳氏祖祠位於中街主座,是一個三間一落式的建築。在陳氏祖祠後,依次還有祥集祖祠、世貞祖祠、黃氏祖祠等,其中黃氏祖祠為三間二進式兼抱印拜亭格局的祠堂建築,且位於寨的中街最后座。下堡寨前的圍牆已經拆除,剩有東北角一個寨門,另外於寨西北角又有一個寨門,門上塑臨德門。寨東北角池塘邊有兩株百年以上的木棉樹,與木棉樹對望的寨東南角則是三四棵大榕樹。下堡寨北是一個大型得竹竿巷厝局,有七街,多至二十座,少則十座,或為七間,或為三間,規模十分龐大。
據介紹,南陂黃氏有多個支派,總人口約近3000,其中一支開基祖系仙塘公,為黃氏致政公後裔,於明化成元年(1465)由揭陽高湖村遷居於此。另有一支黃氏開基祖為索教公,於明永樂年間由福建莆田遷入潮陽貴山都新厝即今谷饒(仁讓里?),裔孫再於清順治年間分創於此。
南陂陳氏,據資料記載,是由普寧橋柱陳氏分衍所創。

節慶

南陂村溪頭、蔣厝祭社:
據村民介紹,明洪武年間,朝廷為紀念抗元英雄,由太祖朱元璋下旨敕封抗元陣亡的全宋將士為元帥,下命當年宋元兩軍對壘的古戰場所在地,即今潮陽穀饒、貴嶼至普寧東部麒麟一帶的村落民眾,於四時即清明、中元、下元、冬至為二處元帥墓舉行祭祀儀式,各村各社各宗族分為二批並輪流十年為一大祭,以最具代表性人物的文天祥為對象,稱之大元帥,又稱此儀式為祭社。祭社,自明初於此傳承至今,其形式相類同於如今組織某些單位前往祭掃烈士墓的性質,以此弘揚其偉大的報國精神,也紀念寧死不屈的英雄氣節。南陂村溪頭杜氏與蔣厝蔣氏在祭社中,各屬不同的批次,即溪頭杜氏主祭谷饒大元帥墓,蔣厝蔣氏主祭靈山大元帥墓,所輪流十年的大祭也不同,如2015年杜氏就輪到了大祭。杜氏祭社的儀式,據說當天一早,杜氏代表張燈結彩前往谷饒拜祭元帥墓,然後請來香火,送至溪頭村中所設神廠進行全村祭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