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湖

南明湖

麗水南明湖,是麗水新建的人工湖,位於浙江省麗水市區南部甌江邊,由甌江上游大溪開潭水電站蓄水而成,面積達5.6平方公里,相當於一個老西湖的面積。貫穿麗水境內的浙江省第二大河甌江,發源於慶元與龍泉交界的百山祖北麓鍋冒尖,自西向東流,流經慶元、龍泉、雲和、麗水、青田、永嘉、甌海、鹿城、龍灣等,出溫州灣入東海,幹流全長388公里,俗稱“八百里甌江”。甌江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溫暖濕潤、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為18℃左右。雨量充沛,多平均降雨量為1745.8毫米。其中麗水蘇埠至開潭電站大壩段甌江因開潭水利樞紐的蓄水而形成一個巨大的人工湖,稱為南明湖。南明湖湖岸線全長約16公里,湖面寬度200—400米不等,湖區水域面積將達5.6平方公里,與杭州西湖水域面積相當。匯入南明湖的支流主要有好溪和宣平溪。 南明湖地處甌江中游段,貫穿麗水城區,沿線自然風光旖旎,匯集了大溪、好溪、琵琶圩、中岸圩、古城島等眾多的自然真山真水要素,湖區水質清純,湖區的灣、港、汊、島、堤、灘等各具水景形態;四周山巒起伏,奇峰疊翠,空氣清新,林豐木華。其自然風貌集雋秀、幽奇、曠清於一體,特別是水質的奇佳、環境的奇清、風光的奇秀,兼具湖光、山色、林木之美,較之華東地區水網平原湖區和浙江省湖區更富有個性特色。南明湖是以“湖、島、山、城”風光為核心資源主體的景觀構造載體。同時環湖又具豐富的歷史人文資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南明湖
  • 外文名稱:Nan Minghu
  • 地理位置:浙江省麗水市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景點介紹,詳細信息,沿線景點,主要景觀,應星樓,風情島,南明湖水質,兩塔景觀,紫金大橋,古城島,廈河塔,水上旅遊,生態旅遊,運動休閒旅遊,環境特色,地圖信息,

景點介紹

南明湖,位於浙江省麗水市區南部甌江邊,隨著開潭水電站試蓄水,碧波蕩漾的南明湖脫穎而出,引來萬眾矚目,這是麗水人民期盼已久的湖。 因市區南郊有南明山,故作南明湖。
2011年被評為第九批國家水利風景區,南明湖十景是其主要景觀,可以用10個字概括:“九牛畫都吻,雙白雙城名”,具體分別是“九龍濕地”、“石牛溫泉”、“古堰畫鄉”、“四都健身”、“一吻千年”、“白雲森林”、“浪漫白岩”、“處州府城”、“括蒼水城”、“名人南明”。

詳細信息

甌江,我們的母親河,從上游的涓涓細流,到沿途的百川歸一,一江碧水終於在市區匯聚成一湖清波,從奔放縱流到以“利萬物而不自爭”的品性穿城而過,盡顯美麗的甌江水在此將以其迷人的姿態成為麗水最著名的景觀,成為麗水“全國生態第一市”的最好見證,成為外地客人認識麗水的第一標誌。而這一切,正是近年來麗水城市建設大發展的成果,是當代人藉助科技的力量改造自然、造福人類的傑作,是我們麗水人的驕傲。
這一湖清波,將在相當程度上改變市民的生活休閒方式。湖邊漫步、健身和遊玩已經成為現實;乘著快艇在湖中衝浪,或駕一葉扁舟於湖中蕩漾,也將指日可待;在湖岸人家飲茶,或於水上餐廳美食,誠然令人嚮往;定期舉辦龍舟會、游泳比賽等更將是激動人心的盛舉……生而為當代麗水人,何其有幸!我們既可飽覽湖光又能遠眺山色,我們將建成一座有山有水的宜居城市,我們就生活在依山傍水的休閒勝地,秀山麗水已成為我們生命的一部分。
這一湖清波,將進一步改變麗水的產業發展方向。南明湖自然將成為第三產業特別是旅遊業發展的重要資源,它的存在,還將對甌江上游的產業選擇和布局產生重大影響,促進沿線各縣(市、區)產業結構的進一步調整和最佳化,同時也對甌江原生態的環境管理和保護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我們愛家鄉,我們愛南明湖,我們愛甌江,都需要我們將愛化為全新的理念和實際行動,而產業布局的轉變將起到最關鍵的作用。
這一湖清波,還讓我們擁有更多的期待。
我們期待湖邊有更多的樹。身處浙江綠谷,不僅僅要全市的總體森林覆蓋率高、空氣品質好,作為市區更要努力改善生活環境,提高生活質量。而南明湖及其周邊的景觀正是綠谷最突出的代表之一,因此我們有理由期待,在南明湖的四周垂楊繞堤、綠草漫波的景象早日顯現,讓人在游湖的時候能情不自禁地感嘆,綠谷之美名不虛傳。
我們期待湖邊的建築能別具一格。南明湖邊的十里長堤,將以往備受洪水威脅的亂灘荒地圍成了黃金寶地,因為目前還是空白一片,我們還可以描繪最美的畫卷。像上海的外灘?似香港的維多利亞港灣?這裡留給人們無限的想像空間,更為城市建築師們智慧的發揮提供了良機。我們有理由期待,經過高起點的規劃和開發這一大片寶地,這裡將湧現出麗水最漂亮的建築群,當它們與湖光山色融為一體時,南明湖將進一步顯現出其特有的魅力。
我們期待湖水能保持清澈純淨。早已有人將南明湖與杭州西湖相比,只是因為其面積約等於西湖,但作為正在打造中國生態第一市的麗水,我們更有理由期待,源自於江浙第一高峰的甌江碧水,在歷經千灘萬險之後來到市區,仍是一泓清澈而富有生機的秀水,從而使我們的南明湖不是西湖,勝似西湖,這在當今時代及將來都是最可寶貴的。
城市因湖而變得更美,湖將因城市而充滿生機。毫無疑問,南明湖,將極大提高麗水的城市品位,提高麗水人的生活質量。但如何將南明湖與人的和諧共處這篇大文章做好,還是一個擺在麗水人面前的全新課題,有待於我們在今後的日子裡不懈努力去求解。
南明湖

沿線景點

各位遊客,歡迎乘坐本趟南明湖遊船,遊船正在駛離碼頭,請大家坐在位子上不要隨意走動,聽從服務人員安排,謝謝!
本次航程時間約為一個半小時,沿途我們將欣賞到南明湖兩岸秀麗的風光。首先我們來了解下這個湖的情況。
南明湖景區位於甌江幹流蓮都段的下游,其中水域範圍為:甌江幹流大溪上游至小安溪匯合口,下游至開潭大壩壩址,沿岸全長16公里,水域面積5.6平方公里,與杭州西子湖相當,寬度200-400米不等。
南明湖是一個大型的人工湖,2006年10月,位於麗水城東南6公里處的開潭水利樞紐正式下閘蓄水,從而形成了目前我們所看到的廣闊湖面。
湖區水質清純,四周山巒起伏,環湖具有豐富的歷史遺蹟、人文景觀,它們與南明湖一起構成了湖區景觀的主體。

主要景觀

一湖兩塔三島四山
一湖:即為南明湖,兩塔則為巾山古塔和廈河寶塔,三島為古城島、琵琶圩、中岸圩,四山為南明山、萬象山、溪山及巾子山。
“南明湖”取名自麗水市區著名旅遊風景點南明山、南明門。它們目前分別位於南明湖的南北兩岸(或者說:在我們遊船行進方向的左側和右側)。
南明山為浙南名山之一,現有摩崖石刻58處,均為省重點文物,其中以東晉葛洪書寫的“靈崇”和北宋大書法家米芾題寫的“南明山”最為有名。
南明門位於麗水城南,南明湖北岸,瀕臨甌江,始建於元至元二十七年(公元1290年)。它是目前麗水唯一保存下來的古城門,當地俗稱“大水門”, 南明門初建時用磚砌築,明嘉靖二十四年(公元1545年)改為石砌,現存城門牆高3.8-5米,門寬4.3米,城門深15.30米,石砌基座寬25米,包括城門在內以及周邊的古城牆一起,目前均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南明門現在已經成為了南明湖江濱景觀帶的一部分,在其原址基礎上重新修建了一座城門樓,按強盛時期的瓮城結構設計,古色古香,以此為中心規劃為古城牆遺蹟保護區,目前是江濱景觀帶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
江濱景觀綠化帶位於遊船的右側,沿城市防洪堤建造。
其範圍包括:南側以防洪工程的堤壩為界,北側以城市控制性詳細規劃確定的江濱路南側為界,西至小水門大橋,東至水東大橋,東西全長4310米,南北進深30米~175米不等,總面積約39.4公頃,當地人稱為“十里防洪堤”。
整條景觀帶分為古城牆保護區、城市意象區、市民廣場區、生態景觀區、少年兒童活動區五大功能區塊,投資約5.7億元人民幣。
江濱景觀帶充分發揮和利用濱江的環境資源優勢,結合了市民活動和旅遊活動的特色,整合了歷史文化、城市土地利用、市政設施、景觀功能等要素,從而把濱江景觀帶打造成具有麗水特色的“綠色長廊”、“文化長廊”、“休閒長廊”。其中已完成的古城牆保護區有4.3萬平方米綠化工程,合計投資3200萬元,該區塊從小水門大橋到大眾路,長約630米,寬度從30米到85米不等,面積約4.3公頃,由西到東依次分布了生態停車場、休閒茶樓、南明門及古城牆等。

應星樓

穿過前面的小水門橋後,我們目前所在的位置為麗水城西面,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更豐富的歷史人文景觀,其中小水門橋北側(或者說,遊船右邊)的這座山,名叫萬象山,為浙西南名山之一。
山上古木參天,亭閣錯落其間,素有“洞天煙雨”之稱。在1979年闢為公園,先後建有烈士紀念碑、大觀亭、望江亭、煙雨亭、得月樓、煙雨樓等。其得名於南宋,當時南宋政府有一位參政知事,其職位相當於副宰相,姓何名澹(dan),麗水下屬龍泉人士,功成名就之後回家祭祖,途徑此山,並修建了一座萬象洞天樓,此山因此得名萬象山。後因何澹威望,各地文人墨客也慕名而來,使之成為浙西南名山。
現在的萬象山經過一系列的改造之後,增加了許多新的亮化景點,不僅是萬象門樓和得月亭燈光閃爍,其他眾多亭台樓閣也已經被亮化。
萬象山目前是一處森林公園,植被茂密,並與溪山相連,而溪山則是麗水市人民防空洞的所在地,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在這一側的岩壁上,有很多小洞口,那些便是防空洞的通氣口。
而在溪山和萬象山對面,遊船的左側,則是一處島嶼,南明湖上三島之一---琵琶圩。
琵琶圩為四面環水島,面積約300畝,南宋愛國詩人陸游曾有詩云:一到南園便忘返,亭邊綠浸琵琶洲。該島因形似琵琶而得名,琵琶圩南面有一深潭,名之相公潭,其中有段動人傳說:相傳古處州有一風流公子與一位懷抱琵琶的賣唱姑娘相好,二人感情至深,奈何家族門庭森嚴,公子家人為斷其二人之情,軟禁公子於甌江南岸,琵琶姑娘得知後托人送去琵琶,以示“琵琶如女,百年長伴”之意。公子每日懷彈琵琶,姑娘每日於對面萬象山處聆聽,風雨無阻,天天如此。最後姑娘憂勞成疾,含恨而終,公子知其死訊狂呼痛哭,最後緊抱琵琶跳入甌江。那公子自盡之處形成一深潭,後人名之為相公潭,在此潭旁隆起一塊形似琵琶的小島,即為現在所見琵琶洲所在地。

風情島

島上將設有歐陸風情街、紅磨坊、迷你酒吧、特色咖啡館、休閒茶吧、風情演藝吧等文化休閒和娛樂演藝項目,將其打造成麗水市歐陸風情演藝中心,使之成為城市西面的亮眼明珠,而琵琶圩身後便是全國洗滌龍頭企業—浙江納愛斯集團。
遊船前方經過的橋樑為溪口大橋,這是一條重要的出城通道,連線著前往雲和、景寧、龍泉以及高速公路西入口的道路,同時也是通往規劃中的麗水南城區的重要幹道。
未來的麗水城市規劃,將以南明湖為中軸線,進行一江雙城格局的建設,未來的南城區塊,面積達到35平方公里,包括富嶺鄉、水閣工業園在內的廣闊地塊。
穿過溪口橋後,我們可以看到前方不遠處的桃山大橋。
這是解放後興建的第一座橫跨甌江兩岸的石拱橋,當時為雙向兩車道,目前依然發揮著便利兩岸人民往來的重要作用。
目前南明湖湖區範圍內共有七座橋樑連線南北,還有一座正在建設之中,我們目前已經經過了第三座—桃山大橋,而這片水域所在的位置已經是市郊範圍,從桃山大橋而上至宣平溪口段,是開潭水庫的庫尾段,庫區水位的漲落,對行船產生一定的影響,是處於流動的“江”與相對靜止的“湖”的過渡地帶。
該區段有“一吻千年”(夫妻岩)、娘娘廟、路灣古樟、小白岩度假村等富有浪漫愛情主題的資源,另外,該區段是甌江漂流的終點,也是下游遊船的起點,更是旅遊資源相對集中的地段,因此在開發上,除主打浪漫愛情的主旋律外,還可疊加休閒遊樂和度假功能,以豐富南明湖的旅遊內容。
現在遊船右邊的就是路灣古樟,這是一棵樹齡超過1600年的千年古樟樹,傳為晉代所植,樹幹長13米、高21米、胸徑4.58米、冠幅20X28米,是迄今為止,浙江省發現年代最久遠、樹體最大的古樟,已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古樹。
以千年古樟為核心建造的古樟公園,在樟樹樹陰的遮掩下,更顯特色,當地人稱此樹為樟樹娘,經常香火供奉,並掛紅布條祈福,為了保護古樟樹不受火燭之害,同時也是為了避免南明湖蓄水後淹沒古樟根系,本地政府出資200萬修建了這處古樟公園,除了建有廟宇外,在這塊平台下方,設定了一處自動排水系統,保證古樟根系不受水患影響。
繼續沿湖而上,我們將穿越第四座橋樑,前方出現的這座橋為金麗溫高速公路橋,在這片水域範圍,我們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原生態的初始氣息,小白岩位於我們遊船的左邊,那是一處自然環境極佳的溪灘,在其附近將規劃有一處大型的度假旅遊區。

南明湖水質

基本可以保持在國家三類水,在雨水天后會略顯渾濁,這是由於上游沖刷下來的泥沙所致。
水生態系統的保護是目前南明湖的重要工作,除了湖區範圍內的清潔外,還要對湖段內的河道及生態進行長遠的保護規劃。

兩塔景觀

隨著遊船行進,我們將會在湖面上看到兩座古塔,其中一座位於南明湖南岸巾子山頂,被稱為“巾山塔”, 該塔“始建之年無考”,但明張懋丞的《元妙觀碑》有云:觀有寥陽殿,向巾子山,山有塔。
張的碑文為明正統三年(1438)年撰,至今約有600年歷史,是麗水市區現存最早的一座古塔。
“道光二十五年(1845),知縣張銑倡重修該塔,用塊石砌成,六面七層,塔身中空,內壁鋪迭石級,可盤旋而上。塔身外有五個小龕,腰檐則以大片塊石刻鑿而成,因歲月悠久與風雨侵蝕,在今天看來,雕工顯得粗糙,但十分古樸。古人早把“巾山夕照”列為“麗水八景”之一。
另一座寶塔所在的位置為本次航程的東止點,在我們抵達後再做介紹,現在請大家看下遊船左邊,這些都是江濱景觀帶的規劃建築,設定有茶吧、咖啡吧、酒吧等休閒場所,而正前方的紫金大橋,是橫跨南明湖兩岸的第一座斜拉橋。

紫金大橋

大大加快城區車輛通過城市主幹道紫金路出城的速度,提升市區南北區塊的交通能力,夜晚大橋的亮化燈也成為了南明湖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紫金大橋一側建有少微山隧道,直通高速公路東入口,而另一側則是原浙江省委舊址—劉英故居所在地,是一處重要的愛國主義紀念場所。
穿過紫金橋後我們可以看到三島中的另外兩座,古城島和中岸圩,該橋2003年4月開工,2005年1月26日實現了中心主塔順利封頂, 2006年1月25日全面竣工。該橋全長736.7米,其中橋樑長526.7米,主橋高107米,為單塔花瓶型雙索麵斜拉橋,主橋寬30.5米,供有64條斜拉索固定橋身,總投資1.26億元。

古城島

位於遊船正前方,面積近400畝,這是古代麗水的發源地,最早的一處府城做在地,因此而得名“古城”, 島上植被茂密,樟樹成群,樹齡超過百年以上的有20多棵。
在南明湖形成之前,該島區域是與陸地相連的,在蓄水之後邊具有了四面環水的景觀特色,該島已經被規劃建設富有麗水歷史文化脈絡的開放式市民公園、高檔商務會議接待中心、高檔音樂廳等場所,並將其塑造成為集旅遊觀光、生態休閒、文化體驗、商務會議於一體的綜合型旅遊區,打造成為麗水旅遊的新亮點。
中岸圩位於遊船的右側,其面積廣闊,三面環水,上面目前是麗水市污水處理廠的所在地,日處理污水5萬噸,具體規劃尚未確定。
前方左邊出現的便是另一座古塔--廈河塔。
廈河塔位於我市東南的好溪與甌江匯合處,該處有一座小山叫“佛頭岩”,又名“碧雲山”,俗呼陳壇頭。
岩背上建有一座巍峨的古塔,原名佛頭岩塔,因與廈河村隔好溪相望,俗稱“廈河塔”。
明萬曆十三年(1585),知府俞鈞建塔於其(佛頭岩)上,未完而遷去,二十二年(1594),知府任可容繼續修建。

廈河塔

從始建到建成,靠的是兩任知府的積極謀劃、發動和組織,歷時九個年頭,至今已有四百餘年歷史。
廈河塔由於年久失修,曾於清嘉慶十七年(1812)倒毀。1980年,當時政府曾撥款對廈河塔進行了全面維修。
維修後的塔,高約30米,八面九層,塔座用條石砌成,塔身則全以青磚構築,塔身中空,各層內以樓板分隔,底層正面辟門,遊客進塔門後,可順著青磚砌的階梯旋轉而上。二層以上,為八面四門。八、九層未設門,塔身為封閉型。每層塔檐均用平磚挑出,塔剎為寶葫蘆剎頂。
上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前期,由於金溫鐵路等工程建設在附近施工,對塔基和塔身產生一定影響,再加上又已多年失修,以及人為損壞(乞丐為取暖曾燒去部分樓板),塔身各層都有磚石脫落,牆體中間開始外鼓,塔內各層的樓板全部損毀,部分塔沿與角磚的缺失,各層檐角風鈴的丟失……為搶救文物古蹟,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市文體廣電局於2000年底再次組織力量,遵循“保持原貌,修舊如舊”的古建築修繕原則,嚴格按原材料、原工藝、原尺度進行修繕,古塔終於恢復原來的風貌。
廈河塔與巾山塔,屹立在岩巔與山脊,高聳入雲,遙遙相望。
關於兩座寶塔建造的緣由,曾有好幾種說法:
一是中了江西人的奸計而造塔,破壞了風水寶地,扼殺了人才。
二是造塔是為了“發山川之奇”,暢人文而復興先達之風,多出人才。
兩種說法,截然相反。前一種說多屬捕風捉影,主觀臆斷;還為自己出不了人才辯解。後一說法,雖包含有“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生活哲理,但造塔為暢揚人文、多出人才的做法卻並不多見。此說法的出現,很可能是針對前說的誤傳,有意去糾謬的。
三是造塔以鎮妖防洪。古時當地百姓無法解釋洪水為患現象,企盼平息洪水,便十分自然地編造了鐵匠用長釘(造塔)鎮妖的神話故事。
解放後,隨著人們對自然規律認識的提高,不斷被科學思想所武裝,逐漸懂得是塔下一塊伸進江邊的岩石阻礙泄洪,使得洪水多次進城,並非妖孽作祟,政府專門組織民工,炸掉那塊阻攔洪水的岩石,洪水進城的機會就少得多了。
現在的廈河塔去掉了木質外觀,在晚上會開啟亮化燈,十分耀眼,以其為中心將規劃成一處集文物保護、旅遊度假、漁家樂為一體的綜合休閒區。
隨著南明湖水域旅遊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更多的適合遊客觀光休閒的項目也會逐一出現,比較值得期待的有。

水上旅遊

如水幕電影、水上歌舞、水上餐飲、甌江紅船、手划船等水上旅遊項目及配套的遊船碼頭和遊客服務中心等。

生態旅遊

主要包括坪地半島七星台、堰頭村、對門圩、九龍濕地走廊、紅圩鵝卵石林、生態修復示範區、古城島市民公園、廈河古塔公園、開潭大壩觀賞區等景觀或旅遊項目。 

運動休閒旅遊

主要包括大港頭鎮巴比松咖啡屋、麗水油畫院、溪魚農家、坪地半島煙水漁莊、甌江帆船、垂釣區、愛情公園、甌江紅船、歐陸風情島(琵琶圩)、濱江景觀帶、南明湖水上游項目、馬頭山露天度假村等景觀節點或旅遊項目。結束語:自編。

環境特色

奇灘五十九,頃刻下東甌
行游南明湖,自然的造勢把如痴如醉的景色一覽無餘地鋪瀉出來,江如青羅帶,疊影匯奇峰,沿江風光旖旎,碧水縈迴,清流、綠林、河灘、濕地錯綜交替,構成一幅絢麗多彩的畫卷,人稱“甌江山水奇天下,自然風光甲東南” 。
南明湖是2006年甌江幹流開潭水利樞紐正式蓄水,在麗水主城區形成的2800萬立方米庫容的人工湖。湖岸線長約16公里,湖面寬度200-600米,主城區湖面積達5.6平方公里。這是一個天然生態湖,是八百里甌江自然景色最優美的河段,也是甌江歷史人文最集中的區域。
百里甌江美如畫。南明湖景區是甌江自然景色最優美的河段,自然風光綺麗,主要體現在於“奇、峻、清、幽”。 奇在於奇妙。景區攬“幽谷、濕地、碧水、密林、飛瀑”於一域,有九曲十八灣的灘頭,括蒼山鬱鬱蔥蔥的林海,仙霞嶺崎嶇險峻的山道,鄉間清幽恬靜的村舍,奇妙在於景區沿線的立體縱深的自然景觀,盡攬奇妙幻境於一地。峻在於峻幻。舉目生態河川,尤其兩岸,座座岡巒拱綠聳翠,蓊鬱莽莽,灼灼青青。放排溪流,揚帆波濤,但見山嵐縹緲,聚散無定,冉冉旋升,時有直插霄漢熠耀峰端的孤兀峭立石筍飛虹追月,幻作雲仙……峻為渾厚山巒的天地造化,幻為雲煙氤氳的萬千氣象,在這裡,生命被意象烘培著,歲月被幻想燒燃著。清在於清盈。清澈的水就像一支靈氣飄逸的畫筆,畫出了秀麗清盈的山水畫卷。江河溪海,雨露霜雪,歷來都是文人騷客的審美客體。“颯颯松上雨,潺潺石中流”,“盈盈荷上露,灼灼如明珠”,“藹藹溪流慢,梢梢岸筱長”……這些古代詩人的清詞麗句,曾在多少代人的心泉里濺起美的漣漪。而在甌江中游,這種美的意境,已經連綿成數十里的水系生態帶。幽在於幽雅。雲舞輕紗天盡藍,牛羊滿坡垂柳青。這種幽雅尤其體現在景區兩岸的人居村落,夜盡晨曦初現,草露沾襟微寒,雞啼曉霧輕散,裊裊炊煙,檐下雛雀呢喃,耕讀傳家,悠然自得。甌江的幽雅在於民風和江景的呼應,在於古樸村落和優美景致的合一。
生態甌江儘自然。在這裡,有著16.86平方公里的甌江河灘濕地,具有最完備的原始生態特性。目前,九龍河灘濕地已被國家林業局授予國家濕地公園。這裡是林的海洋,楓楊林、樟樹林、南川柳、楊樹、河灘白茅、芒草等植被遍布濕地,楓楊林大部分是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營造的,樹高13-18米,鬱鬱蔥蔥。同時,公園內還有杜鵑、水楊梅、水團花、小槐花、梵天花等灌木植物。春天裡,成片綠野中,花蕊朵朵綻放,猶如一幅幅重墨濃彩的山水畫;夏天綠柳如煙,白沙碧水,江天萬頃;秋天金葉覆徑,霜色正濃,是一片金色的海洋;冬季里成片的蘆葦隨風沙沙擺動,成群的候鳥飛臨於此過冬。濕地是鳥類棲息的“天堂”,每年4、5月和9、10月,公園內白鷺成群自由飛翔,濕地里小魚、小蝦成群,白鷺齊飛,魚翔淺底,可謂萬類霜天競自由。九龍濕地公園的一年四季就是一幅變幻的生態美景圖!
千年文化訴滄桑。千年古城牆。麗水古稱處州,始建於隋朝(公元589年),已有1420多年的歷史。處州府城始建於唐朝,後經戰亂損壞,遺址無存。南明湖景區內現存的古城牆始建於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此後歷朝對府城都有修繕,直到八年抗戰,日寇兩次占領麗水,古城牆被嚴重損壞。到1949年解放,城牆已破敗不堪,城樓已不復存在。2005年10月至2006年9月對南明門及兩側古城牆做了修繕,復建城樓,恢復歷史面貌。南明門座北朝南,南面圍以瓮城,平面呈半圓形,占地面積382.5平方米。古老的城牆矗立在南明湖畔,千年歷史滄桑在此一覽無遺,它在靜靜的訴說著那戰火紛飛的歲月、那繁華似錦的年華,訴說著處州城那洗淨鉛華後的平時本色。一吻千年。在這裡,有著世人對忠貞愛情的嚮往與期盼。在距離市區僅6公里的蓮都區聯城鎮甌江畔,有塊酷似情侶相擁相吻的岩石。“風雨里我們相擁,陽光下我們親吻,千年一吻,一吻千年。”這是一個美好的願景,也是給世人“有情人終成眷屬”的見證。將被開發成以愛情與婚慶文化為主題的“一吻千年”景區,一吻千年將會見證更多男女的堅貞愛情。千年古堰。通濟堰,位於麗水市碧湖鎮堰頭村邊,建於南朝蕭梁天監四年(公元505年),是浙江省最古老的大型水利工程,是國家級文保單位。它是一座江南的“堰”,秀美而平和。它隱身在兩岸茂竹修林的青山之間,一條呈拱型的石橋把松蔭溪隔成有明顯落差的上下兩段,上游的一潭碧水“嘩嘩”地通過堰區,除了鳥鳴,一切靜謐。順著堰頭村這條狹長的古街,除古樟樹、古橋外,還有明清朝代和民國年間的古民居鱗次櫛比,還有文昌閣、貞節牌坊、處州民俗文化陳列館等,真是步步入景,處處堪畫。這裡濃濃的鄉野氣息,深深的山村情調,獨特的自然生態景觀,激發了無數畫家和攝影家的創作靈感,吸引他們紛至沓來。這裡就是古堰畫鄉景區,她充分挖掘千年古堰和現代水利工程的技術和藝術魅力,充分利用甌江水域自然景觀,古代和現代水利工程和麗水美術、油畫寫生創作基地等人文景觀資源特色,極力打造“藝術之都、浪漫之都、休閒勝地”。

地圖信息

地址:大猷街32號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