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市庵

南市庵

漳州南市庵位於福建省漳州市薌城區修文西路77號,為漳州府城真武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市庵
  • 外文名:South City Hut
  • 地點:福建省漳州市薌城區修文西路77號
沿革,重修,周邊景點,

沿革

漳州東南際海,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漳州府城真武廟,俗“南市庵” ,作為官方祀典壇廟。是古代官府和民眾為了祈風護航,定時祭祀北方玄天真武大帝而專門建立聖廟,故稱“漳州府真武廟”。又因為原址據《漳州府志》(光緒本。卷四十。古蹟)記載:“真武廟,一在南市頭,古漳州路雙門樓地。”即坐落在原來漳州府城南市街,就是在今修文西路和香港路交叉的“南市街”十字路邀辨餬口,也就是舊稱雙門頂和南市街、上阪街之間十字街中央。所以俗稱為“南市庵”。
漳州地方史志記載該廟始建於宋代大中祥符年間,距今千年。該宮廟歷史久遠,整座廟宇坐南朝北,共有三進。因為當地信眾的信仰需要,漸漸迎請其它神佛,這也體現閩南自古以來“佛道融通,三教合一”的特殊宗教理念。至民國初年被拆除之前,南市庵布局第一進供奉三平祖師和蛇、虎、毛公四位侍者,第二進供奉觀音佛祖,第三進才是玄天上帝和三十六員官將。閩南百姓習於駕船行舟,多往番邦謀生。歷來台灣海峽時作風台,海上行舟者最忌。水手船民敬奉崇祀北方之神玄天上帝尤甚。真武廟成為南城充騙恥乎一帶最具影響力的宮廟,“常年祭賽無數,血食終日未嘗乾也”。

重修

據老人回憶,當初原址因為在街中,兩邊道路狹窄,僅單人和轎子可匪說體以通過,不利交通。1919年陳炯明修路時候,南市庵首當其衝被拆除了。南市庵拆毀後,1928年同善堂及士紳余有年、蔣黃傳、林在衡等倡議重修,擇定在修文西路南側和店主騙兩間店面(現址)新建庵室。坐南朝北。也就是現址坐落在修文西路77號店鋪。廟中仍然供奉玄天上帝原始金身,據說銅鑄,渾身貼金,像高約三米,用去金箔的重量約真金數斤之多,也是大岳武當山的分鎮。旁邊停放著安坐“三平祖師”軟身神像的輦轎,侍者公侍立兩邊。廟中還供奉有觀音佛祖,伽藍大王等神像。庵門對面,過街的空地上是滲頌承一座戲台子。逢年過節,這個搬演泉腔、南戲雜耍,輕歌曼舞,歌舞昇平,給當地的百姓帶來豐富多彩文化生活和怡悅的精協墊神享受。
遷建後的南市庵依舊香火鼎盛。1966年“文革”時候,再次落難被“破除封建迷信”,神像拆廢,廟址改為竹器合作社門市部。目前被占用南市庵的遺址,歸房地產管理,出租給私人,現在是一間經營香火紙箔生意的店鋪。

周邊景點

在古漳州府城周圍有幾座標誌性坐標定位建築。比如芝山仰止亭、萬壽亭、威鎮閣、龍文塔等。在府城中心,宋代子城裡面,東有東橋亭(名第橋),西有去翻台西橋亭(登仙橋),北有北橋亭(中清橋),南有南市庵(真武廟)。真武廟位置在府城的千年中心軸線上,古漳州府衛治大門處,就是雙門頂(雙門頂名字由此間原有的雙門樓《龍溪縣誌》〈康熙版。卷十一古蹟〉:“雙門,宋州治鈐司署外門也。左曰崇仁,右曰懷恩。冠以樓,揭州額其上。用篆書。門內有鼓樓,置銅壺漏箭,以司昏曉。”)。整座廟宇面南正對時阜門(南門),前臨龍江。背負松關。丹霞供於前,紫芝奠於後,寶峰擁翠,左海襟帶。實攬臨漳之形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