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田中行

《南山田中行》是唐代詩人李賀的作品。此詩是依據南山秋景而作,寫的是作者家鄉的實況。詩人用富於變幻的筆觸描繪了這樣一幅秋夜田野圖:它明麗而又斑駁,清新而又幽冷,使人愛戀,卻又叫人憂傷,突出地顯示了李賀詩歌的獨特風格和意境。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南山田中行
秋野明,秋風白,塘水漻漻蟲嘖嘖
雲根苔蘚山上石,冷紅泣露嬌啼色
荒畦九月稻叉牙,蟄螢低飛隴徑斜
石脈水流泉滴沙,鬼燈如漆點松花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秋風白:古人以白色象徵秋天。秋風又稱素風,素的意思是白。
⑵漻(liáo)漻:水清而深。嘖嘖:蟲鳴聲。
⑶雲根:雲霧升起之處。苔蘚:青苔。
⑷冷紅:秋寒時節開的花。泣露:露珠凝聚,有如淚珠。
⑸荒畦:荒蕪的田地。叉牙:參差不齊。
⑹蟄(zhé)螢:藏起來的螢火蟲。
⑺石脈:石縫。
⑻鬼燈:磷火。如漆:明亮如漆。點:一作“照”。

白話譯文

秋風掠過,秋野明淨,池塘積水深又清,草中蟲兒唧唧鳴。長滿苔蘚的山石,浮起濃密的雲氣。掛著露珠的秋花,在嬌滴滴地哭泣。九月,荒地里的稻子參差不齊,發著冷光的螢火蟲在斜徑上低飛。石縫裡滲出的泉水滴入沙地,鬼火如墓中漆燈,花朵似的點綴著松林。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詩歌開頭三句吸收古代民間歌謠起句形式,運用了“三、三、七”的句法。連出兩個“秋”字,語調明快輕捷;長句連用兩個迭音詞,一清一濁,有抑有揚,富於節奏感。令讀者讀後仿佛置身空曠的田野,皓月當空,秋風萬里,眼前塘水深碧,耳畔蟲聲輕細,有聲有色,充滿詩情畫意。
四、五句寫山。山間雲繞霧漫,岩石上布滿了苔蘚,嬌弱的紅花在冷風中瑟縮著,花瓣上的露水一點一點地滴落下來,宛如少女悲啼時的淚珠。寫到這裡,那幽美清朗的境界驀然升起一縷淡淡的愁雲,然後慢慢向四周鋪展,輕紗般籠罩著整個畫面,為它增添了一種迷幻的色調。
六、七句深入一層,寫田野景色:“荒畦九月稻叉牙,蟄螢低飛隴徑斜。”深秋九月,田裡的稻子早就成熟了,枯黃的莖葉橫七豎八地丫叉著,幾隻殘螢緩緩地在斜伸的田埂上低飛,拖帶著暗淡的青白色的光點。
八、九句再深入一層,展示了幽冷淒清甚至有點陰森可怖的境界:從石縫裡流出來的泉水滴落在沙地上,發出幽咽沉悶的聲響,遠處的燐火閃爍著綠熒熒的光,像漆那樣黝黑髮亮,在松樹的枝丫間遊動,仿佛松花一般。泉水是人們喜愛的東西,看著泉水流淌,聽著它發出的聲響,會產生輕鬆歡快的感覺。人們總是愛用“清澈”、“明淨”、“淙淙”、“潺潺”、“叮咚”之類的字眼來形容泉水。李賀卻選用“滴沙”這樣的詞語,描摹出此處泉水清幽而又滯澀的形態和聲響,富有藝術個性,色調也與整個畫面和諧一致。末句描寫的景是最幽冷不過的了。“鬼燈如漆”,陰森森地令人毛骨悚然;“點松花”三字,又多少帶有生命的光彩,使讀者在承受“鬼氣”重壓的同時,又獲得某種特殊的美感,有一種幽冷清絕的意趣。

名家點評

《詩源辨體》:賀樂府七言,如“茂陵劉郎秋風客,夜聞馬撕曉無跡”、“大江翻瀾神曳煙,楚魂尋夢風颸然”、“秋墳鬼唱鮑家詩,恨血千年土中碧”、“西山日沒東山昏,旋風吹馬馬踏雲”、“百年老鴞成木魅,嘯聲碧火巢中起”、“石脈水流泉滴沙,鬼燈如漆照松花”、“呼星召鬼歆杯盤,山魅食時人森寒”、“蟲棲雁病蘆筍紅,迴風送客吹陰火”等句,皆鬼仙之詞也。
李長吉集》:黎簡:此長吉平正之作。
《昌谷集注》:此秋田月夜時也。佳魄皎然,野風爽朗,水靜蛩吟,苔深花濕,芳蕙低垂,流螢歷亂,石泉聲細,磷火光微。隴上行吟,情思清絕。
《李長吉詩集批註》:東坡有語:歲雲暮矣,燈火青熒,時於此間,得少佳趣。劉貢父戲之,以為夜行失路,誤人田螺精家。此詩亦似陸機入工弼墓,然而妙。

作者簡介

李賀(790——816),唐代詩人。字長吉,福昌(今河南宜陽西)人。唐皇室遠支,家世早已沒落,生活困頓,仕途偃蹇。曾官奉禮郎。因避家諱,被迫不得應進士科考試。早歲即工詩,見知於韓愈、皇甫湜,並和沈亞之友善,死時僅二十七歲。其詩長於樂府,多表現政治上不得意的悲憤。善於熔鑄詞采,馳騁想像,運用神話傳說,創造出新奇瑰麗的詩境,在詩史上獨樹一幟,嚴羽《滄浪詩話》稱為“李長吉體”。有些作品情調陰鬱低沉,語言過於雕琢。有《昌谷集》。他被後人稱為“詩鬼”。其詩被稱為“鬼仙之詞”或“李長吉體“。
李賀像李賀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