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宮地下水庫

南宮地下水庫

南宮地下水庫地處河北省南部,古黃河流域。距省會石家莊市區108公里。這裡地勢平坦,東南略高,由於黃河、漳河多次泛濫改道,形成局部地區有窪地、道溝和坑塘。南宮市境東南部古河道衝擊區地下水資源豐富,1977年已開發為地下水庫。水庫因位於南宮市境內,儲水於地下,故名南宮地下水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宮地下水庫
  • 地點:河北省南部
  • 名字由來:位於南宮市境內,儲水於地下
  • 面積:206平方公里
地理位置,建設意義,擴展知識,地圖信息,

地理位置

南宮地下水庫,位於南宮市東南部,在清涼江北,索瀘河東,黃(河)、清(大清河)、漳(河)古河道帶上,庫區長約20公里,寬約10公里,面積206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積的22%,主要涉及到段蘆頭、紫冢、董家廟、垂楊、明化5個鄉鎮辦事處、102個村,耕地23萬畝,年可調蓄水量1.12億立方米,興利庫容0.84億立方米。
據探測,南宮地下水庫總面積為206平方公里,全庫長約20公里,庫寬約10公里,庫容為5.2億立方米,當前水利庫容為0.84立米。靜水位2至3米。水庫現有機井2000多眼,灌溉面積達8萬畝。

建設意義

1975年,由北京大學和河北省地理研究所的專家在南宮考察古河道時發現,認為該古河道帶可作為地下水庫。近年來,由於乾旱少雨、水資源不足,地下水庫水位持續下降,由原來的2-8m已下降到25m左右,地下水庫接近乾涸。南水北調工程實施後,南宮地下水庫可作為調蓄工程,對南宮經濟發展,特別是對黑龍港流域調節用水將發揮重要作用。
南宮地下水庫的建成,為我國利用地下水資源開闢了一種新的途徑,為我國研究利用地下水庫為人民謀利積累了一系列的科學數據,尤其在地形測繪、水文地質、地下動態、入滲試驗、吸水提灌、群井遙控、平原地區如何有效地利用地下水豐富資源等方面,取得了較豐富的科學研究成果,為今後進一步科學地利用地下水資源創造了條件。

擴展知識

地下水庫
地下水庫是指,地下砂礫石孔隙、岩石裂隙或溶洞所形成的,或建築地下截水牆,截蓄地下水或潛流而形成的有確定範圍的貯水空間。可貯存地下水,採用回灌方式貯存地面水。具有不占地、庫容大、投資少、蒸發損失小、安全可靠等優點。 其英問表述為groundwater reservior
按一般常規,所謂水庫是在地面上攔河截水的人工建築。但地下水庫卻不然,例如南宮地下水庫它是利用地下砂粒間孔隙貯水為庫容,水源來至天空降雨、汛期地表流徑水、人工引的回灌水以及當地溹瀘河、清涼江補充的地表水。據鑽探證明,表上下24米深圍中,從上至下分布著亞砂、粉砂、細砂、中砂四層,下面為6米厚的粘土層(即古河床),儲水極其豐富,水質也很好,而且地勢坡度小,走水慢,不用地下攔水壩,是天然的地下良好水庫。
這種水庫的優點是投資省、工程簡單、又不占地、水的蒸發量又少,平時把地表水滲入庫內,到需要水時,通過機井提吸出來進行灌溉,這種把地上水和地下水相互循環轉化服務於人類的水資源利用途徑,是人類利用地下水源的一種新途徑,是值得提倡推廣的。現在許多國家也正在大力探索和研究這種利用地下水資源的途徑。
開發利用地下水庫資源是一項新的技術,在我國還處於探索研究階段,有許多問題尚待進一步進行研究、論證和實踐,使它逐步完善起來,更好地為人類造福。
我國第一座地下水庫
“南宮水庫為我國第一家地下水庫”出自《中國地名之最》一書,該書由中國旅遊出版社1990年出版,具較大權威性。但是也有人認為位於北碚區復興鎮的海底溝地下水庫,是我國第一座地下水庫,比河北省南宮水庫還早7年。
海底溝水庫管理所江所長說,該地下水庫是挖煤時無意發現的。1966年8月,工人在距洞口1030米處岩石上打炮眼,突然有股拇指粗的水柱射出幾十米,人體皮膚接觸即破。煤礦當即判定內有深塘,決定用炸藥引爆。爆破組特意堆置5堆條石阻水。據當年親歷此事的陳善學老人回憶,炮響後,一股強大水流挾著洞內條石、鐵軌等物,以摧枯拉朽之勢衝出洞口,水花翻起10米高。洞內重達600多公斤的幾部翻斗車被沖成幾大塊,鋪在地下的鐵軌被沖成麻花狀。流水晝夜不斷,72天才停。
政府實地勘查後,決定將水堵塞,建成地下水庫。1970年,水庫建成,含水層面積62平方公里,庫容量1388萬立方,成為我市特有的一處中型水庫。水源主要是華鎣山脈的地表滲透水,長年不枯。
目前,人們提及的“我國第一座地下水庫”一般是指南宮地下水庫。

地圖信息

地址:邢台市南宮市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