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村(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古城鄉下轄村)

南京村(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古城鄉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該行政村隸屬於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古城鄉,地處古城鄉西邊,距鄉政府所在地17公里,通鄉道路為土路,交通狀況一般,距縣城55公里。東鄰古城京聯村,南鄰古城文廣村,西鄰按板鎮聯民村,北鄰恩樂鎮波烈村。全村國土面積53.90平方公里,海拔1700米,年平均氣溫 17.00 ℃,年降水量 1600毫米,適合種植玉米、豆類、烤菸等農作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京村
  • 人口數量:2005人
  • 隸屬: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
  • 經濟來源:種植業、養殖業
村情概況,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人口衛生,文化教育,人文地理,村務公開,發展重點,新農村建設,

村情概況

轄箐邊、烈灑、等21個村民小組。至08年底有農戶497戶,農業人口1656人,勞動力130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118人。
南京村
民居
全村耕地面積 4,346.00 畝,人均耕地2.1畝,林地74,130.00 畝。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47.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81元。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4,346.00畝(其中:田1,578.00 畝,地2,768.00 畝),人均耕地2.08畝,主要種植 玉米、水稻、烤菸等作物;擁有林地 74,130.00 畝,其中經濟林果地40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 0.19 畝,主要種植乾果、水果類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 226.00 畝,其中養殖面積 0.50畝;荒山荒地 1,661.00 畝,其他面積 487.00 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該村已基本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全村有380戶通自來水,有 497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有497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493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93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441戶。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也是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7公里,距離鄉級集貿市場17公里,距村級集貿市場(街)0.2公里。全村暫無汽車及農用榆樹運輸車,有拖拉機49 輛,機車375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078畝,有效灌溉率為24.8%,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368.00 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僅0.18畝。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73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16戶;建有小水窖85口(煙區)。全村各個自然村已基本通自來水、通電、通電、通路和通電視,但仍有少數部分農戶未全部實現五通,各自然村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的情況比較普遍。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5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48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62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 1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47.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45.6萬元,占總收入的99%;畜牧業收入29萬元,占總收入的12%(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283頭,肉牛55頭,肉羊33頭);林業收入36.4萬元,占總收入的 15%;第二、三產業收入42.04萬元,占總收入的17%;工資性收入11萬元,占總收入的4%。農民人均純收入981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林產業和養殖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3.1萬元。

人口衛生

該村至08年底共有農戶497戶,共鄉村人口2005人,其中男性1118人,女性887人。其中農業人口1656人,勞動力 1300人。該村以漢族、回族為主,其中漢族1163人, 回族306人,彝族298人。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755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 88%。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室和鄉衛生院,衛生室面積為25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兩個分點),該村距離鄉衛生院 17 公里。該村建有公廁3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 1 個,暫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現已無人畜混居的農戶。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9300平方米,擁有教師10人,在校學生230人,距離鄉中學18公里。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40人,其中小學生150人,中學生90人,入學率均達到100%。
全村尚無文化活動室、圖書室及業餘文娛宣傳隊伍等。文化基礎設施有待進一步加以完善。

人文地理

南京追殲戰革命烈士紀念塔來歷
1950年2月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37師一部及邊縱41團在周學義師長率領下,追殲妄圖逃往國外的國民黨殘部第18軍170師3500餘人。當日傍晚於我縣南京街接敵後,經過一夜激戰,斃敵百餘人,俘虜300餘人。我軍英勇犧牲35人。4日早上,殘敵向勐大圈田街方向逃竄,我軍乘勝追擊,終將殘敵全殲於松山一帶。
為更好地紀念此次南京追殲戰役,永遠緬懷在該戰役中英勇犧牲的革命先烈們,1985年8月18日,由鎮沅縣人民政府籌資修建了該紀念塔。今天,這裡已成為縣內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深切緬懷革命先烈活動的重要革命紀念遺址。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4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471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467.9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30.00萬元,有固定資產0.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飲水.道路.水利設施.。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蠶桑.烤菸.核桃。。

新農村建設

古城鄉南京村兩委通過認真落實省、市、縣、鄉各級黨委政府關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各類具體方針、政策,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農村建設總體要求,突出糧食安全、農民增收、農村產業培植等重點環節,著力加強村組道路、人畜飲水及新家園改造等設施建設方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