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震科學館

南京地震科學館

南京地震科學館(南京基準地震台)位於樹木蔥鬱、景色秀麗的中山陵靈谷寺之間流徽村附近,緊靠中山陵遊樂園中山紀念館,水光山色與人文景觀溶為一體,既是學習自然科學的大課堂,也是春遊、秋遊、節假日休閒的理想場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京地震科學館
  • 別名:南京基準地震台
  • 位置:中山陵及靈谷寺之間流徽村
  • 前身:北極閣地震台
  • 建立時間:1989年
  • 譽名:“華夏第一台”
簡介,架構,科學館的發展,

簡介

南京基準地震台的前身是原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的北極閣地震台。目前擁有測震、地磁、地電、地應力和地形變等多種現代監測手段。其主要任務是速報國內外地震參數、參加國際地震資料交換、對各種地震前兆變化進行監測和分析,報送預報部門。參觀了地震科學館,你同時可進入地震台觀測廳,參觀上述監測手段的觀測定和世界僅存的最大地震儀,揭開地震觀測的神秘面紗。
科學館掠影科學館掠影
1990年1月,為配合江蘇省第一屆科普宣傳周活動,作為中國自建地震台中觀測歷史最悠久的南京基準地震台籌辦了南京地震科學館。幾年來,在江蘇省地震局和社會各界的支持下,該館展出內容不斷豐富充實,吸引了眾多中小學生和社會公眾,成為南京地區普及地震科學知識、宣傳防震減災工作的重要視窗。南京地震科學館 。
南京地震科學館南京地震科學館

架構

第一部分:地震宣傳欄一、地震災害介紹(包括地震直接災害、地震次生災害、中國地震帶分布、唐山大地震、阪神大地震、張北地震等)
二、防震減災(防震減災目標、防震減災法;關於地震謠傳)
三、避震應急知識介紹;
四、地震監測預報、前兆預測手段介紹;
五、地震成因介紹;
六、有關地震的一些概念;
七、地震科學套用
第二部分:儀器實物(四台)
1.候風地動儀
我國東漢時期(公元132年)張衡創製,這是世界上第一台測定地震儀器,它的出現樗著張衡已經了解現代地震學的基本概念:地震是由遠方一定方向傳來的地面震動。
南京地震科學館南京地震科學館
“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尊,……中有都柱旁行八道,施關發機。外有八龍,首銜銅丸下有蟾蜍,張口承之。……如有地動,尊則振龍機發吐丸,而“蟾蜍鑄線傷之。振聲激揚,伺者因此覺知。雖一龍發機,而七首不動,尋其方向,乃知震之所在。”
圖片圖片
摘自《後漢書·張衡傳》
2.維歇爾式地震儀
德國地球物理學家維歇爾(E.wiechert,1861-1928)設計製造的一種具有倒立擺的擺機械式地震儀,曾在世界地震台廣泛使用。這台地震儀是抗戰勝利後台灣氣象廳,贈送當時大陸科學家的。
這種地震儀重達十七噸,目前除德國哥庭根外,南京基準地震台很可能獨一無二,現今此地震儀仍在運轉。它是世界上僅存的最大最重的地震儀。
它由兩部分組成:觀測水平諸方向、觀測垂直方向。
維歇爾地震儀是純機械的地震儀,利用倒立擺記錄地震波。通過機械柱體到記錄器(熏煙記錄),便記錄到地震波形,周期為1.4秒。
3.DD-1地震儀
七時年代我國科學家琴朝智、沈夢培等人研製的電子放大地震儀,目前在我國地震台站廣泛使用。
南京地震科學館正門南京地震科學館正門
4.513式地震儀
我國地震科學創使人李善邦教授(1902-1980)等於抗日戰爭期間在四川北碚自行設計製造,解放後裝備我國第一批地震台。

科學館的發展

概況南京地震科學館坐落在風景優美的中山陵園風景區內,是南京基準地震台為進行防震減災宣傳、普及地震科學知識而舉辦的科普場館.近年來,在各級領導部門關心支持下,南京地震科學館從1989年僅有二間展室發展成展廳面積為700平方米的中型場館。
人文信息人文信息
南京基準地震台台長兼南京地震科學館館長,配專職工作人員一名,兼職講解員二名.科學館結合實際,創造條件,努力開展地震科普宣傳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2002年原中國地震局宋瑞祥局長到台視察和指導工作,為南京地震科學館題寫館名.在南京基準地震台建台70周年紀念大會上,宋瑞祥局長和江蘇省原省長季允石為地震科學館新館開館揭牌。
老師在南京地震科學館內給學生講解天文知識老師在南京地震科學館內給學生講解天文知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