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吊子的一半

半吊子的一半

半吊子的一半是指傻頭傻腦的意思,出自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半吊子的一半
  • 近義詞:傻頭傻腦
  • 用法:作主語、賓語、定語;
  • 出處: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基本信息,含義,淵源,

基本信息

半吊子的一半--二百五
拼音:
èr bǎi wǔ
簡拼:
ebw
近義詞:
傻頭傻腦
反義詞:
用法:
作主語、賓語、定語;用於口語罵人
解釋:
指傻頭傻腦,不很懂事而又倔強莽撞的人
出處: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83回:“原來他是一個江南不第秀才,捐了個二百五的同知,在外面瞎混。”
例子:
王朔《空中小姐》:“你還別跟我耍~。”

含義

“半吊子”是漢語中常用的一個熟語。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該熟語的意思是指:①不通事理、說話隨便、舉止不沉著的人;②知識不豐富或技術不熟練的人;③做事不仔細、有始無終的人。

淵源

這個熟語來源於我國古代的錢幣計量制度。在我國古代,最常見的貨幣是銅錢,而銅錢一般為圓形方孔。為了便於攜帶和計算,至遲從漢代起,人們就已開始時將銅錢用細繩串起來,這種穿銅錢的繩子在漢代時被稱“貫”,如《史記·平準書》中就曾說:“京師之錢累巨萬,貫朽而不可校。”而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貫”又成了貨幣計量單位,“一貫”相當於一千文(由於銅錢正面鑄有文字,故一枚銅錢又稱“一文”)。可能是由於錢串提起時往下垂吊的緣故,到了清代“一貫”又被稱“一吊”。而半吊(即五百文)為一吊的半數,不滿串、不成吊(貌似有“不成'調',不著調”之意?),所以人們就用 “半吊子”(或“半吊”)來喻稱多種不好的人或事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