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行詩——致科學

十四行詩——致科學

《十四行詩——致科學》(Sonnet—To Science)由埃德加·愛倫·坡創作於1829,出版於《阿爾·阿拉夫》(Al Aaraaf)《帖木兒》(Tamerlane)等詩集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十四行詩——致科學
  • 外文名:Sonnet—To Science
  • 作者埃德加·愛倫·坡
  • 創作於:1829
  • 出版於:《阿爾·阿拉夫》
作品原文,詩歌結構,詩歌主旨,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Science! true daughter of Old Time thou art!
Who alterest all things with thy peering eyes.
Why preyest thou thus upon the poet's heart,
Vulture, whose wings are dull realities?
How should he love thee? or how deem thee wise,
Who wouldst not leave him in his wandering
To seek for treasure in the jewelled skies,
hamadryad,希臘羅馬神話中的山林女神hamadryad,希臘羅馬神話中的山林女神
Albeit he soared with an undaunted wing?
Hast thou not dragged Diana from her car?
And driven the Hamadryad from the wood
To seek a shelter in some happier star?
Hast thou not torn the Naiad from her flood,
The Elfin from the green grass, and from me
The summer dream beneath the tamarind tree?
參考譯文
科學呵!你這時間老人的乖女兒,
你用慧眼的凝視讓世界改觀。
你這兀鷹!晦暗的現實鑄成了你的翼翅,
可為什麼要啄食詩人的心靈?
他何以愛你——或羨你高妙?
儘管他能乘風輕揚,
你卻總不讓他漫遊飄蕩,
去那布滿珍寶的蒼宇尋覓。
可是你把月神拖下了天車?
可是你把山林仙子逐出了林莽,
迫使她去往某顆福星上躲藏?
可是你從水澤里趕走了溫柔的神女,
把小精靈逼出了綠茵,而且還從
鳳眼果樹下驅散了我夏日的美夢?

詩歌結構

“十四行詩”的英文"sonnet"來源於普羅旺斯語中的“sonet”和義大利語中的“sonetto”,都是“小曲”的意思。十四行詩現在是一種有著十四行,具有特定的結構和嚴格的韻律組合的詩歌體裁。
按照十四行詩的傳統,這首詩包含了三個四行詩(quatrains)和一個總結對句(couplet)。在第一個四行詩中,作者指責科學是“時間老人的乖女兒”和“啄食詩人的心靈的兀鷹”。在第二個四行詩中中,作者提出反問:一個詩人如何能夠喜歡,尊敬並融入科學?在第三個四行詩中,作者指責科學破壞了一些如月神(Diana)和樹神(Hamadryad)等美麗神話,最後,總結對句表達了詩人的悲嘆,指責科學奪去了他的美好幻想。.

詩歌主旨

這是愛倫·坡首次嘗試以詩歌形式探討詩人與世界的關係問題,初步表明了青年時代的愛倫·坡對科技進步和人類文明關係的態度。在愛倫·坡看來,科學是邏輯和真理的同義詞,表示對待現實的手段,它們都通常通過連續不斷的推理,對有形物件的關注,以及數理演算的方式對待客觀世界中的萬物。他主張詩人避免這種思維方式,因為詩歌創作本質上就是強調那些不確定的理念的具有象徵意義的東西。

作者簡介

埃德加·愛·倫坡(Edgar Allan Poe,1809—1849),美國小說家、詩人、批評家,提倡“為藝術而藝術”,宣揚唯美主義、神秘主義。受西歐尤其是法國資產階級文學頹廢派影響大。
埃德加·愛倫·坡埃德加·愛倫·坡
他是偵探小說鼻祖、科幻小說先驅之一、恐怖小說大師、短篇哥特小說巔峰、象徵主義先驅之一,唯美主義者。愛倫·坡與安布魯斯·布爾斯(1842~1914?)和H.P.洛夫克拉夫特(1890~1937)並稱為美國三大恐怖小說家。愛倫·坡最著名的文藝理論是“效果論”。坡的文學主張,死亡美學和恐怖美學。坡力圖在自己的作品中先確立某種效果,再為追求這種效果而思考創作。他在《怪異故事集》序中稱“自己的作品絕大部分都是深思熟慮的苦心經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