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時

中醫術語名詞,即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時。時辰是古代的計時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十二時
  • 類別:中醫藥術語
  • 出處:《靈樞》
概念,解讀,中醫套用,

概念

即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時。

解讀

十二時是指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時。
見《靈樞·經別》。古代的計時單位,每一時辰相當於二小時,子時相當於晚上11時至次日早1時,丑時相當於早1~3時,余類推。此外,又把子時稱夜半,或午夜(也稱子夜);丑時稱雞鳴;寅時稱平旦;卯時稱日出;辰時稱食時;已時稱偶中;午時稱日中;未時稱日映;申時稱晡時,或稱日晡所;酉時稱日入;戌時稱黃昏;亥時稱人定等(《左氏傳》昭公五年注)。這些命名與我國古代人民的生活習慣有關,且較符合黃河流域地區晝夜推移的特點。

中醫套用

十二時辰與十二經絡及臟腑的對應關係為:
1、 子時(23點至l點),膽經最旺。
中醫理論認為:“肝之餘氣,泄於膽,聚而成精。膽為中正之官,五臟六腑取決於膽。氣以壯膽,邪不能侵。膽氣虛則怯,氣短,謀慮而不能決斷。”膽汁需要新陳代謝。人在子時前入眠,膽方能完成代謝。“膽有多清,腦有多清。”
凡在子時前l至2小時入睡者,晨醒後頭腦清晰、氣色紅潤。反之,經常子時前不入睡者,則氣色青白,特別是膽汁無法正常新陳代謝而變濃結晶,猶如海水中水分蒸發後鹽分濃而曬成鹽一般,形成結石一類病症。
2、丑時(1點至3點),肝經最旺。
人的思維和行動要靠肝血的支持,廢舊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鮮血液需要產生,這種代謝通常在肝經最旺的丑時完成。中醫理論認為:“人臥則血歸於肝。”如果丑時前未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倦怠而躁,易生肝病。
3、寅時(3點至5點),肺經最旺。
“肺朝百脈。”肝在丑時把血液推陳出新之後,將新鮮血液提供給肺,通過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紅潤,精力充沛。
4、卯時(5點至7點),大腸經最旺。
“肺與大腸相表里。”肺將充足的新鮮血液布滿全身,緊接著促進大腸經進入興奮狀態,完成吸收食物中水分與營養、排出渣滓的過程。
5、辰時(7點至9點),胃經最旺。
人在7點吃早飯最容易消化,如果胃火過盛,會出現嘴唇乾裂或生瘡。
6、巳時(9點至ll點),脾經最旺。
“脾主運化,脾統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總調度,又是人體血液的統領。“脾開竅於口,其華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的質量好,嘴唇才是紅潤的。唇白標誌血氣不足,唇暗、唇紫標誌寒人脾經。
7、午時(11點至13點),心經最旺。
“心主神明,開竅於舌,其華在面。“心氣推動血液運行,養神、養氣、養筋。人在午時能睡片刻,對於養心大有好處,可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
8、未時(13點至15點),小腸經最旺。
小腸分清濁,把水液歸於膀胱,糟粕送人大腸,精華上輸送於脾。小腸經在未時對人一天的營養進行調整。
9、申時(15點至17點),膀胱經最旺。
膀胱貯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體外,津液循環在體內。若膀胱有熱可致膀胱咳,且咳而遺尿。
10、酉時(17點至19點),腎經最旺。
“腎藏生殖之精和五臟六腑之精。腎為先天之根。”人體經過申時瀉火排毒,腎在酉時進入貯藏精華的階段。
11、戌時(19點至2l點),心包經最旺。
“心包為心之外膜,附有脈絡,氣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傷。”心包是心的保護組織,又是氣血通道。心包經戌時興旺,可清除心臟周圍外邪,使心臟處於完好狀態。
12、亥時(2l點至23點),三焦經最旺。
三焦經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有主持諸氣、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時三焦通百脈。人如果在亥時睡眠,百脈可休養生息,對身體十分有益。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