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腸旁疝

在胚胎髮育過程中,部分腸管和腸襻被包繞在十二指腸旁的腹膜後隱窩內稱為十二指腸旁疝,亦稱腸系膜疝、先天性結腸系膜疝和腹膜後疝。因由胚胎期中腸旋轉異常所致,是為先天性腹內疝,左側尤為多見。

基本介紹

  • 英文名稱:paraduodenal hernia
  • 就診科室:基本外科
  • 多發群體:新生兒
  • 常見發病部位:十二指腸
  • 常見病因:胚胎髮育時中腸扭轉異常,使部分小腸或腸襻被包繞在腹膜後隱窩內
  • 常見症狀:反覆性間歇性、痙攣性腹痛,餐後噁心、嘔吐和腹脹等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

病因

正常的腹膜後有若干隱窩,如十二指腸上、下隱窩、十二指腸旁隱窩、十二指腸後隱窩、十二指腸空腸隱窩、小腸系膜腹壁隱窩等,它們一般較小,不致引起病理現象。若胚胎髮育時中腸扭轉異常,使部分小腸或腸襻被包繞在腹膜後隱窩內,即形成十二指旁疝。

臨床表現

一些患者可以無明顯症狀,但多數表現為長期的不完全性小腸梗阻表現。如反覆發作數月或數年的間歇性、痙攣性腹痛,持續數分鐘或數小時屏氣用力、軀幹直立或過伸及進食後加劇,平臥或空腹緩解。可不治自愈,但反覆發作。並常伴有餐後噁心、嘔吐和腹脹。
一旦梗阻轉為完全性甚至出現腸絞窄時,則可出現持續性痙攣性腹痛、並陣發性加劇,伴頻繁、劇烈的膽汁性嘔吐。對於大部分小腸位於疝囊內、梗阻近端小腸不多者,腹脹多不明顯。腹部可觸到包塊,形狀和大小因疝入腸管多少而不同。腫塊叩診呈鼓音,有輕壓痛,可聞高調腸鳴音。腸管發生絞窄壞死後壓痛明顯,腸鳴音消失,病人出現全身中毒症狀。

檢查

1.X線檢查
(1)腹部透視或平片 可見偏左或偏右側的成團小腸,腸管擴張積氣或積液,以及腸梗阻的其他徵象。
(2)胃腸鋇劑造影 有助於對十二指腸旁疝的診斷,僅適合於無腸梗阻症狀體徵的患者。典型影像:①團塊狀小腸襻聚集在腹部偏左或偏右側,腸管不易分離,用手推擠或改變病人體位,小腸團不移動,似裝入袋內一樣。②鋇劑在小腸內通過遲緩;盆腔內小腸襻甚少,末端迴腸位置正常,結腸和胃位置常有改變。右側十二指腸旁疝的特徵性影像:小腸聚集成團(疝塊)、位於右側腹,病人直立時胃常下垂至小腸團(疝塊)的左側,降結腸在其左側,升結腸可在其右側、後方、前方或偏向左前側。左側十二指腸旁疝影像:小腸匯聚成卵圓形疝塊並位於左側腹,胃常騎跨在小腸團(疝塊)的上方,兩者間有一透亮帶,升結腸在其右側,降結腸可在其前面、左側或後方
(3)選擇性腸系膜血管造影 右側十二指腸旁疝可見空腸動脈雖起自腸系膜上動脈的左側,但朝反方向行走,向右走向小腸。左側十二指腸旁疝可見腸系膜上動脈在根部的位置不變,但空腸動脈在腸系膜下動脈後面伴隨疝入的腸襻而進入降結腸。也可見近側空腸動脈再沿內後方向走向腸襻者。
(4)CT掃描 左側十二指腸旁疝可有被包裹成團的腸襻位於胃和胰腺之間,在Treitzs韌帶水平或胰腺後方,包裹成團的腸襻缺少正常腸襻間的指狀突間隙,可見擴張腸管和氣液平面。右側十二指腸旁疝,可在右中腹部見到擴張腸管和氣液平面,空腸動、靜脈分支在腸系膜上動脈後方。
2.B超檢查
可見界限清晰的團塊回聲,內有或無腸蠕動,團塊內部管狀或囊狀形態隨時間及飲食改變。

診斷

十二指腸旁疝臨床罕見無特異症狀,術前診斷有一定難度,結合以下幾點可考慮十二指腸旁疝的可能。
1.病史
病人有長期不完全性小腸梗阻的表現,如反覆發作的間歇性、痙攣性腹痛,軀幹伸直或過伸及進食後加重,伴噁心嘔吐、腹脹等病史;或在此基礎上突然出現急性腸梗阻的症狀。
2.體徵
可有不完全性或完全性小腸梗阻的體徵。

治療

無症狀的十二指腸旁疝多因其他手術時發現,如手術中發現結腸位置正常或有改變,部分或大部分小腸被裝在結腸系膜形成的囊狀包膜內,可以診斷為十二指腸旁疝。對於病人有長期不完全性小腸梗阻表現的十二指腸旁疝,一經確診,須考慮擇期手術治療,出現急性腸梗阻表現者應急症手術處理。手術原則是:復位腸襻,適當處理疝入的腸管,關閉疝環口。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