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出自 《春秋左傳·桓公十年》,原文是:初,虞叔有玉,虞公求旃。弗獻。既而悔之,曰:“周諺有之:‘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吾焉用此,其以賈害也?”乃獻之。又求其寶劍。叔曰:“是無厭也。無厭,將及我。”遂伐虞公。故虞公出奔共池。 原指財寶能致禍。 後亦比喻有才能、有理想而受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 注音:pǐ fū wú zuì,huái bì qí zuì
  • 原意:百姓本無罪,因身藏璧玉而獲罪
  • 引申:比喻有才能、有理想而受害。
基本信息,相關典故,詞義分析,

基本信息

【發 音】pǐ fū wú zuì,huái bì qí zuì
【釋 義】 百姓本沒有罪,因身藏璧玉而獲罪。原指草民不能私藏寶玉,一個小草民沒理由有寶玉,除非盜取搶劫。後亦比喻有才能、有理想而受害。
【事 例】天之蒼蒼,正色何色?匹夫無罪,懷璧其罪?萬能的真理你為什麼無動於衷? —鐘傑英《羅浮山血淚祭》

相關典故

當初,虞叔有塊寶玉,虞公想要得到,虞叔沒有給他,然後,虞叔為此而感到後悔,說:“周這個地方有句諺語說:‘一個人本來沒有罪,卻因為擁有寶玉而獲罪。’”於是就把寶玉獻給了虞公。可是,虞公又來索要虞叔的寶劍,虞叔說:“這實在是貪得無厭。如此貪得無厭,將會給我帶來殺身之禍。”於是就發兵攻打虞公。所以,虞公出奔到共池那個地方去了。在這段故事中,虞叔因為擔心貪圖財寶招來禍患,所以,把寶玉獻出去了;但是,虞公得到了寶玉仍不知滿足,最終因為貪得無厭而引來災禍。

詞義分析

我們可以看到,《左傳》的意思是,自己不要貪圖財寶,可以免禍,但是,絕對不是說毫無原則地把自己的所有財寶都送給別人;別人如果貪圖財寶,也許一開始能得逞,但是,如果不知滿足,也就必然招來禍患。這句話後來被引申為“懷才其罪”,甚至“懷色其罪”等等。
財寶、才華、美貌本身都沒有罪過,然而心術不正的人總是想要摧毀或者搶奪。所以如果你懷壁、懷才、懷色等等,應該像虞叔後來對待虞公那樣把那些覬覦你的人打跑。
相似的一句話是《周易·繫辭上傳》中的:“慢藏誨盜,冶容誨淫”。張爾岐先生說:“如慢藏而不知防者,是教人使盜;冶容而好自炫者,是教人以淫,何莫非自致哉!”但是這其實是形容陰暗小人的思想。如果是家家不用鎖門過夜的日子,慢藏為什麼要防盜,如果沒有色狼,為什麼冶容者不能自炫!說到底,我們需要不斷完善制度,讓那些貪圖財寶、嫉恨有才有色之人的人無法得逞,而不是一味的讓優秀的人隱藏自己、偽裝平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