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大興安嶺北部原始林區森林管護局(北部原始林區森林管護局)

內蒙古大興安嶺北部原始林區森林管護局

北部原始林區森林管護局一般指本詞條

內蒙古大興安嶺北部原始林區森林管護局(以下簡稱“管護局”)位於內蒙古大興安嶺北部西坡,地處額爾古納河下游,在內蒙古自治區額爾古納市境內。所轄烏瑪、奇乾、永安山三個未開發的林業局,生態功能區總面積947702公頃,活立木總蓄積1.2億立方米,森林面積900343公頃,森林覆蓋率95.0%,內有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是我國唯一集中連片面積最大的未開發的原始林區,是歷史遺留給中華民族彌足珍貴的綠色寶庫、基因庫,是黑龍江的發源地,也是松嫩平原、呼倫貝爾大草原的天然屏障。管護局自1999年4月組建以來,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人與自然和諧為主線,以生態文化建設為核心,認真落實胡錦濤總書記“建設祖國北方重要生態屏障”指示精神,生態文化建設成果斐然,生態效益顯要地位日益彰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內蒙古大興安嶺北部原始林區森林管護局
  • 地理位置:內蒙古大興安嶺北部西坡
  • 所轄地區烏瑪、奇乾、永安山
  • 總面積:947702公頃
管理機構介紹,生態功能區介紹,自然資源,地形、地貌,氣候,河流,動植物資源,依法治局,發展基礎,文化理念,生態價值觀,拓展亞文化,延伸生態文化,設計特色載體,豐富生態文化,員工隊伍,堅強保障,塑造文明形象,內在追求,統籌發展,文明建設,

管理機構介紹

內蒙古大興安嶺北部原始林區森林管護局,始建於1999年4月21日,局址駐地內蒙古自治區根河市滿歸鎮,隸屬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管理局管理,建制級別為縣處級,生態功能區總面積947702公頃。北部原始林區管護局主要任務是:按照國家和自治區的有關規定,加強對奇乾、烏瑪、永安山3個未開發林業局的封閉管理和看護,消除火災隱患,制止亂砍盜伐、亂捕亂獵等非法行為,監督進入林區開礦生產活動,實施防火和森林管護基礎設施建設和防火公路養護,確保北部原始林區的安全。所轄烏瑪、奇乾、永安山3個未開發的林業局,是我國唯一集中連片、面積最大的原始林區,是松嫩平原、呼倫貝爾高原的天然屏障。
內蒙古大興安嶺北部原始林區森林管護局

生態功能區介紹

內蒙古大興安嶺北部原始林區(以下簡稱北部原始林區)由奇乾、烏瑪、永安山3個未開發林業局組成,地理位置在大興安嶺山脈北部西坡、額爾古納河下游,是大興安嶺山脈的最北端;東西寬約120km,南北長約140km,行政區劃隸屬內蒙古自治區額爾古納市,現由內蒙古大興安嶺北部原始林區森林管護局整體管理。北部原始林區的植被以原始興安落葉松林為主,是歐亞大陸泰加林帶東西伯利亞泰加林在中國境內的延伸部分,具有極強的地理地帶性,其森林植被依然保存著原始自然狀態,是中國目前尚未進行生產性採伐且保存最完好、集中連片面積最大的原始林區。地理坐標:東經120°01′20″~121°48′37″,北緯52°01′42″~53°20′00″。四界範圍:南與莫爾道嘎林業局、滿歸林業局接壤;西、北以額爾古納河與俄羅斯為界;東與黑龍江省漠河縣毗鄰。總面積947702hm2,其中:森林面積900343hm2、偃松灌叢面積1145hm2,森林覆蓋率95.12%。
位置圖位置圖
該區域多種金屬和非金屬礦產資源豐富,動植物資源種類繁多。目前已知有野生動物188種,國家級重點保護動物40種,植物已發現497種,屬國家級重點保護植物3種。各種生物之間相互依存,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為珍稀野生動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這裡是中國保存最為完好、完全原始狀態的寒溫帶明亮針葉林林區,是鑲嵌在中國版圖雞冠之頂的綠色寶石,被譽為“北國璞玉”。
內蒙古大興安嶺北部原始林區內蒙古大興安嶺北部原始林區
北部原始林區屬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地處中國高緯度地區生長著大面積的興安落葉松林、樟子松林、白樺林、針闊混交林及偃松林等典型寒溫帶森林植物群落,有大面積的濕地沼澤,是天然的自然博物館、生物基因庫和生態實驗室。主要河流有恩和哈達河、托里蘇瑪河、伊里吉奇河、八道卡河、烏龍乾河、烏瑪河、阿巴河、毛河等大小400餘條河流。森林與濕地這兩大生態系統共同維護著公園內物種的多樣性,是北部原始林區冷極野生動植物生存和繁衍的天堂。這裡的植物群落四季變化明顯,春來草木萌生,杜鵑爛漫;夏季蒼松翠柏,流光溢彩;秋到野果飄香,層林盡染;冬臨銀裝素裹,冰清玉潔。這裡是樹的海洋、雪的世界、河的源頭、雲的故鄉、珍禽異獸的天堂。
雄渾蒼狼山敘述著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遊獵與征戰的美麗傳說,與白鹿島遙相眺望,回味著歷史的榮光與滄桑;西口子還殘留著大清朝慈禧太后採金時代的足跡,與漠河李金庸紀念館遙相呼應,眾多的青樓遺蹟記載著當年採金業的繁華和多少妙齡女子的嘆息;奇乾鄉民俗文化村記錄著森林民族鄂溫克人與俄羅斯人隔江相望、通婚通商的民族發展史;日本關東軍訓練營是侵略者馴化和奴役鄂溫克人的地方,記錄著鄂溫克民族心酸的奴役與抗爭史,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北疆陣地;長梁北山火災遺址是2002年“7·28”森林大火留給世人的深刻烙印,是大自然哀傷的抽泣,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宣教基地。是最北、最美、最具冷極魅力的生態旅遊嚮往地。
內蒙古大興安嶺北部原始林區森林管護局內蒙古大興安嶺北部原始林區森林管護局

自然資源

地形、地貌

該區在地質構造上屬於新華夏隆起帶,為亞洲大陸古地質層的組成部分,其地質結構主要由結晶母岩構成,境內大小山峰1743座。
內蒙古大興安嶺北部原始林區森林管護局(北部原始林區森林管護局)

氣候

該區域屬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嚴寒而漫長,夏季涼爽且多雨,年平均氣溫-5.5℃,極端最低氣溫-53℃,極端最高氣溫35.4℃,無霜期88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450-550毫米。

河流

境內河流屬於額爾古納河水系,由額爾古納河幹流與支流組合形成。額爾古納河是北部原始林區最主要河流,也是中俄的天然的分界線,額爾古納河水系主要支流有恩和哈達河、烏瑪河、阿巴河等大小河流400餘條。
內蒙古大興安嶺北部原始林區森林管護局內蒙古大興安嶺北部原始林區森林管護局

動植物資源

現有資料顯示,北部原始林區已知野生植物有144科、430屬、1025種,其中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有鑽天柳、烏蘇里狐尾藻2種。有脊椎動物25目57科287種,其中國家Ⅰ級保護哺乳類2種:原麝、紫貂,國家Ⅰ級保護鳥類有金雕、東方白鸛、黑鸛、黑嘴松雞、丹頂鶴等9種。
內蒙古大興安嶺北部原始林區森林管護局(北部原始林區森林管護局)

依法治局

依法治林、依法行政是現代林業高效管理的要求,更是依法治國原則在生態建設中的體現。多年來,管護局高度重視法制宣傳和貫徹工作,結合原始林區實際,開展了《森林法》、《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等大量的法制建設、宣傳、教育和落實工作。
內蒙古大興安嶺北部原始林區森林管護局(北部原始林區森林管護局)

發展基礎

管護局在加強領導、健全組織、精心規劃、明確目標上找準切入點,在制度保障、規範推進、嚴格考核上層層落實,在分類指導、覆蓋全員上夯實基礎,在拓寬渠道、創新形式、廣泛宣傳等,依法治林成效顯著,有力地促進了生態文明建設發展,確保了北部原始林區生態安全。建局十餘年來,北部原始林區未發生一起刑事林政案件,未發生一件安全事故,未發生一起群體越級上訪事件,社會管理、維穩工作多次受到上級表彰,法制建設成效顯著。
內蒙古大興安嶺北部原始林區森林管護局(北部原始林區森林管護局)

文化理念

北部原始林區自然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美,自然風光秀麗,山川河流密布,人文地理條件優越,具備健全的生態環境體系。在年初的全國廳局長會議上,國家林業局領導定位林業在生態文化建設中的地位時說,“發展林業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的關鍵和紐帶,是推進生態文化建設的載體和平台。”管護局所確立的“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生態價值觀即是生態文化理念的具體體現。實現大興安嶺生態功能區的美麗與發展,就必須唱響生態文化這個主旋律,用生態建設、生態文明、生態道德統領林區科學發展的全過程。面向林業背景,面向生態建設,面向林區實際是當前林區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管護局用文化的力量增強林業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創造力,用先進的文化,教育、啟發和提升員工的覺悟,去實現目標與理想,推動林業走向振興。
內蒙古大興安嶺北部原始林區森林管護局(北部原始林區森林管護局)

生態價值觀

生態文化是林業在它的發展過程中,要經過成功與失敗的反覆交替,不斷總結提煉而形成的。管護局成立之初即制訂“了保護生態、依法治林、高效求實、團結奮進”的管護局精神和富有行業特色的局標、局旗,積極倡導和塑造和諧向上的“務林人”精神。用生態文化作為塑造林區和諧發展的重點,用先進的理念培育人、提高人,用先進典型啟發人、鼓勵人。完整地從內涵和外延等方面豐富“生態文化”底蘊。經過十餘年管護局人的拼搏奮鬥,已經展現出生態文明核心價值觀的美好願景和人文追求。重點培育生態文化精品。2013年為生態文化創新年,重點打造生態文化精品。2014年為生態文化提高年,重點塑造生態文化精品。2015為年生態文化提升年,重點提升生態文化精品。
內蒙古大興安嶺北部原始林區森林管護局(北部原始林區森林管護局)
2016年為生態文化成果推廣年,重點推廣生態文化精品。在全國林業戰線廣泛推廣的生態文明,彰顯原始林區獨特的風采和魅力。
從新確立了“忠誠、務實、創新、爭先”的企業精神;“主業興,產業精,保護生態倡文明;建和諧,促民生,先進文化做引領”的發展理念;“遠見卓識,嚮往未來,誠實守信,充滿活力,安定有序,自然和諧,協調發展,生活富裕”的共同願景;實施了以先進文化做引領的“五年三步走”發展戰略。

拓展亞文化

管護局在逐步夯實生態文化基礎的同時,積極推進亞文化建設,把企業文化向更深更廣的領域作了延伸和發展。制訂並印發了《管護局職工道德規範》、《管護局職工守則》、《管護局文明單位檢查驗收管理辦法》、《管護局新聞宣傳工作及獎勵辦法》和《管護局黨委黨建、思想政治工作目標考核辦法》等行為規範與規章制度,開展了創建文明單位、創建文明行業、創建文明環境、創建文明小區的“四大創建”活動,設計並開展了“講文明話、樹文明新風;上文明崗、促文明服務;做文明人、建文明環境”的六文明跨越杯競賽活動。使全體員工充分理解其深刻內涵,全身心融入生態文化建設。熱愛林區、艱苦創業、以苦為榮,展現的是生態文化;學習知識、鑽研業務、崇尚科學,展現的是生態文化;勤儉節約、珍惜資源展現的是生態文化;安全文明、生態良好展現的是生態文化。漫步管護局,到處都是溫馨宜人的感覺,文化氛圍撲面而來。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管護局生態文化建設以其潛移默化獨到手筆,感召和鼓舞了全體員工精神面貌,激發出高昂的工作激情。
內蒙古大興安嶺北部原始林區森林管護局(北部原始林區森林管護局)

延伸生態文化

傳播先進的生態文化,建設高度的生態文明,不僅要把管護局建成在內蒙甚至全國具有較高知名度的特色生態產業和優質生態環境,而且要全面提高人們的生態意識和生態文化素質,真正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態文明。一方面,管護局大力開展生態文明意識教育,在全局範圍內大力弘揚生態文明,教育公眾參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建立公眾參與制度,增強環境意識的透明度,擴大公眾環境知情權;積極推進綠色消費,節約能源資源,倡導綠色文明,提高生態道德水平,在環境保護工作的實踐中提高人民民眾的思想道德水平;在全局範圍內普及生態學原理和基本知識,使人們了解人與自然的關係,提高人們的生態文明意識,尊重自然,保護環境,形成全社會崇尚生態文明的社會風尚。另一方面,發展和傳播形式多樣的生態文化。結合北部原始林區發展實際,深化發展森林文化、野生動物文化、生態旅遊文化等生態文化,讓廣大民眾在參與中體驗生態文化、發現生態文化、融入生態文化,自覺弘揚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核心價值觀,逐步了形成尊重自然、熱愛自然、善待自然的良好氛圍。
內蒙古大興安嶺北部原始林區森林管護局(北部原始林區森林管護局)

設計特色載體

管護局緊緊圍繞“堅持科學發展,構建和諧林區,建設祖國北方重要生態屏障”的總體發展目標,有效設計和開展了“唱響原始林海科學發展和諧曲”、“生態文明·魅力生態”、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和慶祝林區開發建設六十周年“保護生態倡文明”等主題系列活動,結合管護工作實際,精心謀劃,突出實踐特色,設計活動載體,搭建活動平台,把生態文化建設貫穿科學發展始終。

豐富生態文化

以喜聞樂見的形式設計並開展了各種文體活動,開展了“強體魄、提素質、學本領”的崗位技能練兵活動;開展了“管好原始森林,倡導生態文明”的論文交流活動;開展了 “遠山的呼喚”徵文活動;開展了“展形象、亮風采”的內、外宣活動;開展了“科學發展,喜迎國慶六十周年”等文化體育活動;展慶祝林區開發建設60周年、迎接黨的十八大保護生態倡文明主題活動;開展“潔淨文明在深山”活動,為打造中國“黃石公園”奠定環境基礎。特別是與林海日報社、大興安嶺電視台等多家新聞媒體溝通、協作,刊發了數十篇新聞報導和其它宣傳稿件;並在林區新聞播放前後播出北部原始林區生態建設宣傳短片。豐富多彩的生態文化宣傳活動營造了強勢的輿論氛圍,推進了生態文化建設的深層次發展。
內蒙古大興安嶺北部原始林區森林管護局(北部原始林區森林管護局)

員工隊伍

管護局在生態文化建設過程中,高度重視文化隊伍建設,設定了專業機構,配備了專兼職人員,提供了充足的經費來源,保障了生態文化建設的順利開展。首先,管護局通過建章立制,規範行政行為,提升服務質量,樹立“規範、和諧、高效、廉潔”的行政理念,為員工提供了公開、公平、公正、發展的最佳化工作環境。其次,加強政治業務學習,建設學習型管護局。建立健全了學習制度,注重林業建設新知識、新技術的學習,加強對經濟、文化、金融、科技、歷史和法律等方面知識的學習,強化對先進文化的吸收與融合,切實提升員工隊伍的自身素質。再者,注重開展文化交流活動。
內蒙古大興安嶺北部原始林區森林管護局(北部原始林區森林管護局)

堅強保障

作為生態文化,在具有生態特質的基礎上,必然要依託發達的生態產業基礎和文化底蘊才能得到更好的宏揚和發展。管護局在以高級企業管理師董振峰局長的帶領下,多次前往企業文化建設先進單位考察學習,參加宣傳部、報社舉辦的業務培訓和文化交流活動。林海日報整版刊登了北部原始林區生態文化建設宣傳專刊,局長所撰寫的題為“發展生態文化是實現美麗與發展的主旋律”在2009年呼倫貝爾市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有退有進 美麗與發展雙贏”高峰論壇上交流,並被收入主題論文選編。李建軍書記發表了“如何抓好生態建設中的黨建工作”和“文化、文明與百年森工”文章,助推了原始林區生態文化縱深發展。
恩和哈達河恩和哈達河

塑造文明形象

管護局圍繞“樹立生態文明新形象,建設社會主義新林區”這一主題,以“唱響原始林海科學發展和諧曲”為活動平台,明確提出了生態文化建設要緊緊抓住科學發展的主線,全面開展了“三同一發揮”活動。三同”即同心、同力、同步。同心是指和諧共事講境界;同力是指工作到位聚合力;同步是指行為標準求規範。“一發揮”是指黨政班子成員、黨員和幹部、職工隊伍整體效能、潛能的有效發揮。
內蒙古大興安嶺北部原始林區森林管護局(北部原始林區森林管護局)

內在追求

這項活動是管護局黨委從自身實際出發,認真研究,精心設計,進一步落實科學發展觀,不斷加強黨的建設而提出的一個活動載體,活動緊緊圍繞生態建設這箇中心,堅持文化建設與經濟工作同部署、同考核、同獎罰原則,形成兩促進、兩提高的發展格局。圍繞這項活動的實施,管護局黨委組織開展了學習模範幹部李偉活動,樹立良好形象。學習他勤奮敬業、胸襟坦蕩、為政清廉的高尚品格;學習他不畏艱險、顧全大局、求真務實的優良作風;學習他團結同志、樂於助人、關注民生的優秀品行;學習他胸懷大志,投身林區的創業精神;立足本職,熱愛林區的敬業精神;追求執著,建設林區的奉獻精神;忘我工作,獻身林區的犧牲精神,帶動全局員工以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銳意進取的精神面貌。立足本職,進一步加強自身的思想、作風及素質建設,努力加強黨建和精神文明建設,全力推進各項工作的科學發展,全面樹立管護局人新形象。
內蒙古大興安嶺北部原始林區森林管護局(北部原始林區森林管護局)

統籌發展

北部原始林區生態系統是原生的,完整的,是大興安嶺林區保護最完好的森林生態系統之一,生態系統價值非常巨大,具有極高的生態效益。根據科學統計,整個北部原始林區1天能吸收90.5噸二氧化碳,釋放66.2噸氧氣,足夠8778.3萬人呼吸。另外,1年可吸收塵埃2.7-8.1億噸,吸收二氧化硫64.8萬噸,能分泌990萬噸殺菌素,是一座無與倫比的自然寶庫。另外,北部原始林區還是一座生物物種基因庫。野生植物1025種,隸屬於144科,430屬,屬於國家二級保護植物的有豆科的野大豆、楊柳科的鑽天柳、澤瀉科的浮葉慈菇3種。昆蟲種類有1046種,隸屬於16目,127科。大型真菌已知204種,隸屬於29科,78屬。脊椎動物287種,包括圓口類1種,魚類32種,兩棲類7種,爬行類5種,鳥類201種,哺乳類41種。屬於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獸類有紫貂、貂熊、原麝3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有丹頂鶴、東方白鸛、金雕、白尾海雕、黑鸛、白頭鶴、細嘴松雞、白鶴等8種,其生物多樣性特徵體現出極其重要的生態功能地位。
內蒙古大興安嶺北部原始林區森林管護局(北部原始林區森林管護局)

文明建設

北部原始林區森林管護局在“保護中發展”和在“發展中保護”的進程中,用“CI”系統理論,指導原始林區生態文化實踐,展示新形象。“CI”系統理論是“理念識別系統—思想,行為識別系統—行為,視覺識別系統—形象”的總和,可以說企業文化無處不在,任何一個單位發展的怎么樣,完全可以用“CI”系統理論給予診別和定位。比如,突出特色,賦予文化內涵,要達到進入原始林區的人享受到與眾不同的視覺盛宴,樂而不返。
內蒙古大興安嶺北部原始林區森林管護局(北部原始林區森林管護局)
生態建設的豐厚回報為生態文化事業提供了強大的源動力,管護局生態地位不斷調高。建局10多年來,固定資產由初建時的790萬元增加到1億多元,人與自然和諧成果凸顯、基礎設施大量增加、防撲火綜合能力顯著增強、森林火災受害率較建局前相比明顯降低、企業管理水平有很大提高、黨建和精神文明工作逐年上台階成績喜人。尤其是在2008年度將威脅原始林區生態安全的非法採金活動的頑疾得到了徹底根治;2009年度首次實現了無火警火情的史無前例的好成績;2012年內蒙古森工集團確立了在北部原始林區打造中國黃石公園的思路等,先進的生態文化建設贏得了社會公眾和上級組織的認可,截止目前,管護局榮獲了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授予的“撲火先進集體”等林管局及其以上的集體榮譽10餘項,注釋了以先進生態文化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華美篇章。2009年管護局被命名為“企業文化建設百佳貢獻單位”;2011年董振峰局長被評為中國企業文化專家委員、百強企業最具影響人物,林志信、楊印剛被評為中國企業文化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管護局在生態文化建設中高起點開局、高標準運行、高質量推進,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績和榮譽,開創了生態文明大發展的新格局。今後,管護局人將會以更為堅定的信心和勇氣,承擔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歷史使命,堅持科學發展,繼續以先進文化做引領,培育富有地方特色的生態文化,為建設祖國北方重要生態屏障作出新的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