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馬醫學堂

北洋馬醫學堂

北洋馬醫學堂,20世紀以來,西獸醫學傳入中國的時間可追溯到20世紀以前;但有系統的傳入則以1904年在保定成立北洋馬醫學堂為開端。

從此中國便有了中、西獸醫學之分。從西獸醫學的發展看,繼馬醫學堂1907年改為陸軍馬醫學堂,1912年又改稱陸軍獸醫學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洋馬醫學堂
  • 創辦時間:1904年
  • 所屬地區長春
  • 著作:《中國畜牧獸醫季刊》
學堂歷史,學堂成就,

學堂歷史

抗日期間,幾經變動遷徙,解放後遷到長春,組建成中國人解放軍獸醫大學)開始培養西獸醫人員之後。
北洋馬醫學堂老校徽北洋馬醫學堂老校徽
後來,又陸續出現了一批獸醫科系和專門學校,其中有東南大學畜牧獸醫系(1912,南京農學院畜牧獸醫系的前身),北京農業專門學校畜牧獸醫科(1914,北京大學農學院畜牧獸醫系的前身)、上海獸醫專科學校(1931)、江西獸醫專科學校(1936)、西北農林專科學校畜牧獸醫系(1936,西北農學院畜牧獸醫系的前身)、廣西大學農學院畜牧獸醫系(1939)、英士大學畜牧獸醫系(1941)、中山大學和聖約翰大學畜牧獸醫系(1943),以及蘭州獸醫學院(1946)等。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共培養專業人員約3000餘人。
這一時期出國學習獸醫者也日漸增多,1907年便有人赴日本學習獸醫;此後又有較多的人相繼赴歐美留學獸醫專業,但學有專長回國者不過幾十人,在當時條件下也未能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

學堂成就

在獸醫生物藥品製造和獸疫防治方面,1924年北平中央防疫處首創馬鼻疽診斷液和犬用狂犬苗成功;此後,青島、上海、廣西、南京、四川、浙江和江西等地有關機構以及抗日戰爭期間設立的軍馬防治所等,也於30年代先後進行了血清和疫苗的研究、製造。40年代,抗日戰爭後方各地又有各種獸醫防疫機構的設立。在獸醫學術活動方面,1936年成立中國畜牧獸醫學會;1935年起先後有《中國畜牧獸醫季刊》、《獸醫月刊》的創辦等。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根據地,40年代也在十分艱苦的條件下取得了諸如製造牛瘟血清疫苗、分離豬瘟病毒等方面的成就;1947年在晉察冀魯豫邊區建立的北方大學農學院(1948年併入華北大學)中開設了畜牧獸醫系和專修科,並開展了對於中獸醫學術的總結整理和研究工作。但中國大部分地區在當時的條件下,傳統獸醫和西獸醫都未得到應有的發展。因而獸疫橫行,僅1942年冬青海牛瘟流行就使牛死亡數約達百萬頭之多。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中國獸醫學停滯落後的局面才得以根本改觀,從此逐漸進入了中西獸醫結合、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新階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