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宋慶齡公益慈善教育中心

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宋慶齡公益慈善教育中心

北師大珠海分校宋慶齡公益慈善教育中心由上海宋慶齡基金會、基金會中心網和北師大珠海分校三方合作建立,於2012年5月正式掛牌成立,在中國高校率先開展公益慈善領域本科層次專門人才的培養。該教育中心設在北師大珠海分校,是學校設定的獨立的人才培養單位。作為學校體制創新的一種嘗試,教育中心面向全校大三學生跨專業開設公益慈善事業管理專業方向。首屆學生已於2012年9月開學。2015年首次以公益慈善管理專業方向招收全日制本科生,由中心單獨招生、單獨管理和單獨組織教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師大珠海分校宋慶齡公益慈善教育中心
  • 外文名:Soong Ching Ling Education Center on Philanthropy, BNUZ
  • 成立時間:2012年5月
中心簡介,組織架構,中心成立,培養方案,培養目標,人才規格,培養模式,課程類型,證書授予,就業領域,慈善訪學,相關新聞,

中心簡介

北師大珠海分校宋慶齡公益慈善教育中心由上海宋慶齡基金會、基金會中心網和北師大珠海分校三方合作建立,於2012年5月正式掛牌成立,在中國高校率先開展公益慈善領域本科層次專門人才的培養。該教育中心設在北師大珠海分校,是學校設定的獨立的人才培養單位。作為學校體制創新的一種嘗試,教育中心面向全校大三學生跨專業開設公益慈善事業管理專業方向。首屆學生已於2012年9月開學。
宋慶齡公益慈善教育中心由北師大珠海分校和上海宋慶齡基金會、基金會中心網三方合作建立,於2012年5月正式掛牌成立,在中國率先開展公益慈善領域本科層次專門人才的系統培養。當年9月中心即面向全校跨專業設定公益慈善管理專業方向招收大三在校學生,2014年首屆學生畢業,這是中國第一批接受過公益慈善專業教育的本科畢業生,其中超過一半的學生被國內大型基金會錄用。中心現有大三、大四兩個年級的在校生。2015年首次以公益慈善管理專業方向招收全日制本科生,由中心單獨招生、單獨管理和單獨組織教學。
中心順應我國公益慈善事業迅速發展對專業人才的緊迫需要,通過跨界合作、協同育人,志在打造中國公益黃埔,培養公益慈善行業未來的骨幹和精英。教學中強調重視學科前沿信息,關注行業發展動態,強化實踐能力訓練。中心堅持國際化發展,與全球第一家設有慈善學博士學位的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慈善學院簽有合作協定,聘請該院教授博士來校授課或講座。除此以外,中心還聘有多位來自北京、上海以及台灣的學者和業界專家為中心兼課教師。
2014年學校決定成慈善學院,現正在積極籌建中。由上海宋慶齡基金會捐建的慈善教育樓工程已經啟動,預計2016-2017年度將投入使用。

組織架構

中心理事會
理 事 長: 鄒蔚 上海宋慶齡基金會副主席兼秘書長
副理事長:吳忠魁 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副校長
程 剛 中國基金會中心網總裁
理事: 管建華 上海宋慶齡基金會副秘書長
王建成 北師大珠海分校教育學院院長
陶澤中國基金會中心網副總裁
金寶城 北師大珠海分校宋慶齡公益慈善教育中心主任
中心行政人員
主任:金寶城
秘書:李素嫻

中心成立

由上海宋慶齡基金會、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和基金會中心網三家合作的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宋慶齡公益慈善教育中心於5月22日正式成立。大學與業界攜手建立專門機構,定向培養公益慈善事業高層次專業人才,這在國內尚屬首次。
5月22日晚7點,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宋慶齡公益慈善教育中心成立儀式暨中國公益慈善發展主題沙龍在北師大珠海分校國際交流中心三樓報告廳隆重舉行。
成立儀式由我校副校長吳忠魁主持,中國南都公益基金會理事長、中國基金會中心網理事長、中國希望工程創始人徐永光、珠海市副市長龍廣艷、上海宋慶齡基金會副主席兼秘書長鄒蔚、上海宋慶齡基金會副秘書長管建華、中國基金會中心網總裁程剛、中國基金會中心網副總裁陶澤、珠海市教育局副局長吳凡、香港活知識機構榮譽總裁徐國輝博士以及我校校長陳光巨、校黨委書記唐偉、副校長嚴駁非、黨委副書記戴偉、教學部部長周志強、教育學院首席教授張厚粲等嘉賓共同出席,多家新聞媒體到場進行跟蹤報導。
成立儀式上,合作三方代表上海宋慶齡基金會秘書長鄒蔚、北師大珠海分校校長陳光巨和基金會中心網總裁程剛共同簽署了合作協定。
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宋慶齡公益慈善教育中心
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宋慶齡公益慈善教育中心
隨後,合作三方代表徐永光理事長、鄒蔚秘書長和陳光巨校長並特邀龍廣艷副市長共同為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宋慶齡公益慈善教育中心揭牌。龍廣艷副市長對教育中心的成立表示了祝賀,並對其開創性的意義表示了肯定。
教育中心設在北師大珠海分校,擬由北師大珠海分校派員擔任教育中心主任,負責教育中心日常管理工作。其中,關於公益慈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教育中心將依託基金會中心網,主要面向國內有實力有影響的公益慈善組織和機構實行訂單式培養;公益慈善管理跨專業設立,不依託某一具體專業,主要採取實務課程、實踐教學、專業綜合實習等形式教學,總學分擬定為45學分;另外,會注重國際化培養途徑,包括借鑑已開發國家經驗設計專業課程、引進國外原版教材、聘請國際知名公益慈善教育專家任教、開設國際短期課程等,同時推進該專業領域的國際合作辦學,目前,全世界唯一開設了慈善學博士課程的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慈善中心已與我校有了合作意向。
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宋慶齡公益慈善教育中心
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宋慶齡公益慈善教育中心
陳光巨校長在致辭中講到,目前中國公益慈善組織普遍反映專業人才匱乏,從業人員缺乏公益領域的能力、經驗和專業知識,嚴重製約了中國公益慈善事業的發展。而教育中心對正在發展的中國公益慈善事業而言可謂應運而生,將通過整合校內外、國內外特別是公益慈善組織和企業的優質教育資源,致力於中國公益慈善精英人才的培養,並開創大學與業界攜手培養專業人才的新途徑、新模式。這一項目的實現,對促進我國公益慈善事業健康發展將會做出歷史性貢獻,對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的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將會探索出一條有效的途徑,對北師大珠海分校來講,將可在公益慈善高層次專業人才培養領域搶占國內制高點,為學校和學生開闢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宋慶齡公益慈善教育中心

培養方案

培養目標

培養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堅定的公益慈善理念、了解公益慈善事業發展前沿、掌握較紮實的原專業(如社會學、管理學、教育學、心理學、金融學、會計學、文學、傳播學等)理論基礎、具有較強的公益慈善相關崗位實操能力,能勝任公益慈善機構和大中型企業社會責任部門的組織管理、項目運作、宣傳推廣、專業服務以及理論研究等工作的套用性、複合型高層次專門人才。

人才規格

1.知識結構
掌握較系統的原專業基礎理論知識;
了解公益慈善事業的發展沿革、現狀和發展趨勢;
了解不同類型公益慈善機構和企業社會責任部門的管理與運作模式;
熟悉公益慈善領域相關政策與法律;
掌握與原專業相關的公益慈善崗位要求的公益慈善專業知識。
2.專業技能
根據原專業背景和用人單位崗位要求,綜合具備以下專業技能:
公益慈善項目策劃、運作、行銷與組織實施能力;
公益慈善籌款、宣傳、教育、諮詢服務能力;
公益慈善組織與機構的財務、稅務管理業務能力;
3.研究基礎
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以及社會調查的基本方法;
具有一定的專業研究基礎與能力。
4.溝通表達
具有較強的文字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具有較強的外語能力和國際交流基礎;
具有較強的人際交往能力和網路溝通能力。
5.個人修養
具有強烈的團隊意識和合作理念;
具有良好的傳統文化素養;
在個人形象設計與社交禮儀方面具有較高的品位。

培養模式

1.依託基金會中心網,主要面向國內有實力有影響的公益慈善組織和機構試行訂單式培養。學生選擇修讀本專業方向須經條件考核。
2.跨專業設定公益慈善管理專業方向。不依託某一具體專業,由學校面向全校各專業大三學生開設,學生所屬原專業不變,更充分體現為學生構建公益慈善崗位要求的複合型的知識與能力結構,如公共管理+公益慈善事業管理、市場行銷+慈善推廣、會計學+慈善財務管理、教育學、心理學+慈善宣傳與專業服務等。
3.本專業方向總學分擬規定為40學分(包括課程學分與畢業實習學分,不包括畢業論文)。其所獲得的學分均可替代原屬專業的專業方向課程和個性課程學分。
4.本專業方向課程主要採取實務課程、實踐教學、專業綜合實習等形式進行,並主要聘請業界專業人員擔任教學,實行實務課程導師制。
5.注重國際化培養途徑,包括借鑑已開發國家經驗設計專業課程、引進國外原版教材、聘請國際知名公益慈善教育專家任教、開設國際短期課程等。同時推進該專業領域的國際合作辦學。
6.注重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切實強化學生內在文化素養和外在氣質形象。

課程類型

1.設專業方向課程22-24學分。
2.設專業選修課程10-11學分,專業實踐課程10學分。
3.切實加強實踐性課程,課程的實踐內容和完全實踐課程學分占本專業方向總學分比例不低於40%,部分課程採取與志願者活動相結合、到公益慈善機構和企業社會責任部門頂崗實操、國小期到國外專題遊學等形式進行。
4.設定公益行動課程,包括每學期1學分的公益行動學時累計課程、針對突發事件即時組織的公益參與行動等。

證書授予

1.學生所取得學分計入其原屬專業總學分,修滿其原屬專業規定的學分、達到學位要求成績,由原屬專業授予畢業證書和該專業學位證書;修滿本專業方向規定的學分,可在證書上註明公益慈善事業管理專業方向。
2.選修本專業課程成績合格,學生可獲得教育中心頒發的公益慈善事業管理專業方向課程修讀證明。

就業領域

各類公益慈善組織與機構、大中型企業社會責任部門、公益服務機構、公益傳媒與公益慈善研究機構、社會企業、公益創業等。

慈善訪學

2014年8月24日至9月6日,北師大珠海分校宋慶齡公益慈善教育中心師生一行15人由楊志偉老師帶隊赴台灣訪學,參加台灣輔仁大學非營利組織管理碩士學位學程的暑期項目。文化大學王順民教授等八位台灣相關領域知名學者和大家開展了七次講座及一次座談會,共同學習探討了有關兩岸非營利組織的重要議題。訪學期間,師生們參訪了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兒福聯盟、生態綠、Big Issue等八家台灣知名非營利機構及社會企業。最後,輔仁大學非營利組織管理碩士學位學程主任郭登聰老師為參加本次項目的同學頒發了學習證明。
培訓參訪總計八天,台灣的學者們對於NPO、社會企業和募款有他們的新想法和獨特解讀,在此期間也感受到了郭主任、各位授課老師和助教對我們的熱情。課程雖然安排得非常緊湊,但是學生們卻像海綿一樣,努力吸收儘可能多的經驗和理念。機構參訪過程中,參訪團隊更加直觀的看到基金會等組織的使命理念和運營模式等。參訪的基金會涵蓋各領域,有服務身心障礙者的、有關注兒童青少年的、有為婦女服務的、還有企業型基金會和社會企業等。其中有老牌的大基金會,也有由年輕人發起的社會企業。
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宋慶齡公益慈善教育中心
吳樹菁同學表示,這一行的見聞都讓她很振奮,同時也需要花時間去思考消化,在公益之路已經相互扶持走了一年,接下來的路,要繼續以慈悲的心腸和冷靜的頭腦為人民福祉再多做一點。據了解,參訪的同學們已經分成了小組,將此行的見聞和感想都記錄下來,並準備把收穫與大家分享。

相關新聞

應邀參加慈善領域專業人才培養座談會
2015年10月27日,由教育部、民政部、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舉辦的慈善領域專業人才培養座談會在清華大學公益慈善研究院舉行。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職教司、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職業能力建設司,以及清華大學、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南京工業大學浦江學院、中國扶貧基金會、基金會中心網、深圳中國慈展會發展中心等單位參加了會議。宋慶齡公益慈善教育中心金寶城主任、法律與行政學院楊志偉老師應邀出席。
會上,四所院校分別介紹了慈善領域專業人才培養的經驗,展示了各自的特色。中心金寶城主任以《創新驅動、協同育人,探索公益慈善專業人才培養之路》為題,從中心發展沿革、取得的成果與社會影響、創新思考三個方面,對中心在慈善專業人才的主要做法與經驗作了專題報告。
座談會就《關於加快推進慈善領域專業人才培養的意見(討論稿)》進行了研討,對人才培養的模式、培養規格、專業設定標準、畢業生出路、職業資格認證、人才評價體系、職業生涯規劃、師資隊伍建設、國際合作與交流等內容進行了討論與交流。
參加座談會的代表們一致認為,把和公益慈善事業相關的政府部門、高校和公益慈善組織召集在一起,就公益慈善領域的人才培養進行探討,這次座談會將是中國公益慈善人才培養發展過程中有重要意義的第一次。代表們還建議,推動公益慈善學科建設是一項複雜艱巨的任務,應當匯集各方力量,儘快成立公益慈善學科建設指導委員會(籌),以組織化的形式持續推動我國公益慈善領域的學科建設。
公益慈善專業課程體系建設專家論證會
6月27日至28日,公益慈善管理本科專業課程體系建設專家論證會在勵耘樓A301會議室召開,副校長吳忠魁教授和來自北京師範大學、中央編譯局、中央民族大學、華南師範大學、民政部培訓中心(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上海宋慶齡基金會的專家學者以及我校的部分教師參加了會議。會議由宋慶齡公益慈善教育中心主任金寶城教授主持。
吳忠魁副校長在致辭中強調,我們國家面臨著一個重大的教育改革,面對社會對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呼聲,不但要進一步推動人才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的改革,更要注重創新型與跨界人才培養的探索。公益慈善管理作為國內正在籌建的新興專業,在專業課程體系的建構上既要遵循課程設計價值維度、知識維度與操作維度的一般規則,同時還要突出跨界學科整合的特殊性,對知識與課程進行有機的整合,併合理釐清專業知識模組的邊界。希望藉助本次專家論證會,進一步論證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與課程體系的科學性,進一步推動學科發展與專業建設。
隨後,民政部慈善事業創新和發展理論研究部級重點項目《公益慈善管理專業本科課程體系研究》課題主持人楊志偉老師介紹了課題的最終成果,就設定公益慈善管理本科專業的必要性、已有基礎、人才培養方案及專業特色等做了匯報陳述,並簡要報告了課程設計的基本理念、方法與技術、內在邏輯、課程網路地圖以及當前存在的局限性等問題。
與會專家圍繞公益慈善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建設進行了深入研討,針對我校公益慈善管理本科專業的培養目標、培養模式、課程體系等,從不同角度展開論證,著重指出了專業培養計畫中存在的顯性和潛在的問題,特別是針對課程結構與課程邏輯、課程名稱規範、研究方法課程比重、專業方向的特色、課程修讀順序與銜接、學科前沿性課程的設定、核心能力的提升、實務能力的培養等問題提出了建設性建議。
重點課題立項
6月16日,民政部網站發布了《民政部2015年度慈善事業創新和發展理論研究部級課題立項公告》,由宋慶齡公益慈善教育中心申報的“行業和院校合作辦學聯合開展慈善人才培養研究”獲準立項為民政部部級重點課題,這是繼上兩年度“公益慈善管理專業本科課程體系研究”、“公益慈善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後宋慶齡公益第三次獲得民政部重點課題立項。
該課題由我校楊志偉老師主持,課題從國內外已有相關文獻資料和國內公益慈善教育的現實案例入手,歸納與總結當前國內公益慈善人才培養的主要模式。進而藉助套用型慈善人才培養模式模型以及院校、行業組織、公益機構在人才培養網路中的關係模型,分析行業和院校合作辦學培養慈善人才的可行性。從人才培養合作、專業建設合作、課程體系建設合作、實訓基地建設合作、教師隊伍建設合作五個維度分析合作辦學的具體模式。並提出形成聯合開展慈善人才培養機制的政策性建議。
據了解,本次評審共收到70家單位總計119份課題申報材料,經專家評審,最終確定了12個重點課題、27個自選課題進行立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