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寬耳蝠

北京寬耳蝠

北京寬耳蝠是翼手目蝙蝠科中一個屬,分類有歐洲寬耳蝠、亞洲寬耳蝠和北京寬耳蝠。華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張樹義等人通過基因比較,發現分布在北京西南郊區的寬耳蝠與另兩種寬耳蝠達到了不同種的水平,特此增加為新物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北京寬耳蝠
  • 拉丁學名:Barbastella beijingensis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哺乳綱
  • :翼手目
  • :蝙蝠科
  • :寬耳蝠屬
形態特徵,發現過程,生物現狀,研究證明,

形態特徵

蝙蝠的翼不像鳥類,它們沒有羽毛,而是前肢的掌骨,指骨延長。並由一層由皮膚衍化來的,薄而柔軟的膜將指骨末端到後肢及尾連線起來。
北京寬耳蝠
在形態方面,北京寬耳蝠比另外兩種寬耳蝠體型大;耳朵外緣的耳突呈拱形突起,而歐洲寬耳蝠的耳突呈紐扣狀,亞洲寬耳蝠則沒有耳突;在回聲定位叫聲方面,北京寬耳蝠的超音波主頻比其他兩種略低。北京的寬耳蝠上齒列的第二前臼齒幾乎與其第一臼齒等大,甚至稍寬。

發現過程

華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張樹義與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張勁碩、韓乃堅和一些外國攝影是在洞穴內攝影,突然發現了一群不同的蝙蝠,便帶回了研究所。研究發現了迄今為止第一個中國人發現並命名的蝙蝠。確定了一個哺乳動物綱翼手目(蝙蝠)新種,並將其命名為北京寬耳蝠。該成果發表在《哺乳動物學雜誌》上。
據統計,中國人迄今為止命名並得到國際承認的哺乳動物只有10餘種,而其中部分種類還存在爭議。在發現和命名北京寬耳蝠之前,在全世界被發現的1100多種蝙蝠中,還沒有中國人命名的種類。

生物現狀

由於新種的發現地位於本市房山區霞雲嶺鄉,因此該地成為新種的模式標本產地。截止2010年8月,僅在北京房山區的洞穴和隧道內發現北京寬耳蝠,有北京寬耳蝠存在的洞穴數量很少。張樹義建議北京市政府能為北京寬耳蝠以及前幾年在此發現的食魚蝙蝠——大足鼠耳蝠成立一個自然保護區,以保護珍稀瀕危蝙蝠及其棲息地,特別是將有蝙蝠分布的洞穴有效保護起來。
(圖)北京寬耳蝠(圖)北京寬耳蝠
在北京郊區,很多較大的洞穴都被開闢成了旅遊點,洞穴內不分晝夜地點著電燈,喜歡黑暗環境的蝙蝠只能被迫遷走。某些種類的蝙蝠所棲居的空心樹木被砍伐掉,廢墟被拆除或者被重修得嚴絲無縫,使其無法生存。用於消滅昆蟲的毒劑和木材保護藥劑等能使它們在冬眠的時候中毒而死。由此可見,對蝙蝠進行保護已經迫在眉睫。

研究證明

蝙蝠的線粒體DNA的兩段基因,一個稱之為細胞色素b,一個叫做還原型煙醯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脫氫酶亞單位1,驚人的結果出現了!原本以為的所謂的"亞洲寬耳蝠"與歐洲寬耳蝠在ND1基因上相差14.31%~ 15.31%.而在Cytb基因上相差16.90%~17I36%: 而與真正的亞洲寬耳蝠在ND1基因上相差了 12.79%.分子生物學的快速發展促進了生物分類學的進一步發展。
經過分子生物學、形態學和聲學的綜合比較,他們證實北京寬耳蝠為一個獨立的新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