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夼村

北上夼村

北上夼村是位於威海市區西南部的一個村,屬環翠區羊亭鎮管轄,在鎮駐地東北2公里。全村占地面積約3平方公里。

2021年12月,被山東省農業農村廳擬確定為山東省2021年省級鄉土產業名品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上夼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威海市環翠區羊亭鎮
  • 著名景點:自金道 玉皇廟 西廟
北上夼村簡介,古蹟,自金道,玉皇廟,西廟,名人,地圖信息,

北上夼村簡介

據北上夼村王氏族譜記載,一世祖王貞勇於明洪武年間封昭勇將軍,到三世祖王信於正統二年由陝西遷任威海衛指揮史,後陣亡,其弟王銘襲其職。九世前後,共有10人在威海為官。由於村莊位於羊亭鎮北,地處山夼,地勢較高,祖先又是為官北移,選中此地安居,故名北上夼村。1989年前屬文登辛汪都四里。1898年英國強租威海衛後,屬威海衛行政區第三區。1938年日軍侵占威海後,劃為羊亭聯保村。1950年劃歸崑嵛縣十三區羊亭鄉。1958年,屬羊亭人民公社。1984年,屬羊亭鎮至今。
全村地處丘陵地區,東、南、北三面地勢較高,中部低洼,由西逐漸降低。一張弓形河流從村南繞過,向西匯入羊亭河後入海。1972年與周圍於家夼、河南村聯修一座容量為60萬立方米的水庫。全村絕大部分是王姓人口。
北上夼村與里口山一山相隔。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北上夼大櫻桃(主要品種有紅燈、雷尼、拉賓斯、先鋒、水晶等)的特色。近年來,村民大力種植大櫻桃,村里還專門成立威盛大櫻桃農民專業合作社,全面實施統一打藥、統一管理、統一收購、統一定價、統一銷售的“五統一”經營模式,實現產供銷一條龍,推動大櫻桃規模化、產業化種植和銷售,使該村櫻桃價格一直高於市場同類櫻桃價格。2009年,北上夼大櫻桃獲“無公害產品”認證。按照“調整結構、主攻特色”的思路和“山頂林、山腰果、山下田、泊地菜”的產業布局,北上夼主打“近郊生態農業休閒觀光游”招牌,讓發展的觸角延伸到村內,讓更多農民享受到發展的盛果現在。北上夼幾乎家家戶戶都受益於大櫻桃——栽上幾十棵樹,足不出戶就可以坐收一兩萬元。而這裡的大櫻桃也以果個大、果肉飽滿、酸甜可口贏得了廣大遊客的口碑,每年6月前後的櫻桃節更是吸引了成千上萬的旅遊人群,是人們戶外休閒度假的好去處。
除了櫻桃以外,村子還種植大量的杏樹和柿子,在村南的大多拉口山草夼,還生長著10棵樹齡170多年的老柿樹。

古蹟

自金道

自金道位於村東與里口山交界處。傳說此山原名聚軍道,可能是“聚軍”與“自金”發音相近,慢慢變成了自金道。相傳明朝年間,里口山南有個鄧家寨,山中住著鄧心可領導的一支農民起義隊伍。明政府為消滅義軍,在此山聚了大批官兵攻打鄧家寨,故此山名聚軍道。在與義軍的交戰中官兵死傷很多,一些頭領被埋在聚軍道的北山溝,所以那山溝就叫將軍墓夼,至今還有一些古墓石堆保留。

玉皇廟

村南山與中陽村交界處有一玉皇廟,是用幾塊大石板蓋成的。解放前,每年正月初九有許多人到此廟燒香紙。據說是給玉皇大帝過生日,祈求村中一年平安無事。解放後,石廟被拆。

西廟

在村西0.5公里處有古廟一座,因位於村西稱西廟。明末清初,村里王氏四世後代因一次許願“應驗”而修建此廟。此廟的佛像在解放時被拆除,廟舍分給村民居住。文革期間此廟全部拆除,至今還有一堆亂石和一棵古老的大樹(俗名黃嵐查)。傳說此樹已經500年的歷史了。

名人

王祖溫,男,漢族,大連海事大學前校長,博士生導師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流體傳動與控制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955年生於山東省威海市,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動力工程系液壓專業,1984年獲哈爾濱工業大學碩士學位,1987年赴日本留學,獲日本國上智大學機械工學科工學博士學位。1990年至1992年,擔任日本SMC株式會社客座研究員。1992年12月任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1993年09月先後任哈爾濱工業大學流體傳動與控制教研室 副主任、主任。1997年01月先後任哈爾濱工業大學能源學院副院長、院長。1998年04月任哈爾濱工業大學副校長。2004年01月任大連海事大學校長。2014年07月王祖溫同志辭去校長一職。

地圖信息

地址:威海市環翠區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