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體

包體

包體,礦物學術語,是礦物和寶石中的“外來物質”,多是固體,如星光紅寶石“星光”的來源,也有氣體或液體,如水膽瑪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包體
  • 外文名:inclusion
釋義,分類,原生包體,同生包體,次生包體,

釋義

雜質一樣,是礦物和寶石中的“外來物質”。多是固體,如星光紅寶石“星光”的來源。也有氣體或液體,如水膽瑪瑙。
包體包括氣態液態的包體以及固態包體(一般為其他礦物質顆粒雜質,也有自身的固態包體,即負晶),分為原生包體、同生包體與次生包體。

分類

原生包體

是在某一礦物形成之前就已結晶或存在的一些物質,在礦物形成過程中被包裹在內部。原生包體的形成主要與介質環境(如成礦溶液成分和濃度的變化)及晶體的快速生長有關。原生包體是固態的,它可以與寄主礦物同種,也可以不同。

同生包體

是指礦物生成的同時所形成的包體,它們的形成主要與晶體的差異性生長、晶體的不規則生長結構、晶體的生長間斷、溶液過飽和度的變化、外來雜質的出現、體系溫度和壓力的突然變化等因素有關,此類包體可以是固態的,也可以是含有呈各種組合關係的固體、液體和氣體,甚至空洞和裂隙等,還可以是導致分帶性的化學組分變化所形成的色帶、幻晶等。
1)同生固態包體
2)同生流體(氣液)包體
3)同生的非物質性包體

次生包體

當礦物形成後由於環境的變化,如受應力作用產生裂隙,外來物質沿其滲入及裂隙充填所形成的包體,甚至可能是由於放射性元素的破壞作用所形成的包體。
1)次生裂隙及外來物質充填膠結
礦物停止生長後產生的裂隙中可能會有外來物質進入並在其中沉澱。常見的外來物質是鐵和錳的氧化物,如水晶或瑪瑙中的黑色樹枝狀的包體。
2)放射性元素的破壞作用
有些礦物經常含有微量的放射性元素,如鋯石常含有放射性元素U和Th,由於它們的存在不但可以破壞礦物本身的晶體結構,同時,當鋯石作為包體出現在其他礦物中時,放射性元素在破壞鋯石晶格的同時,還會使鋯石的體積增大,也可對主晶的礦物晶格產生破壞,產生的應力可導致在鋯石周圍形成放射狀的裂隙等痕跡,就是我們常見的“鋯石暈”
原生與同生包體是證明礦物是天然的有力證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