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用感情來打動別人的心,用道理來使別人明白。出處:

誘之以利,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脅之以威,授之以漁,繩之以法,導之以行,勉之以恆,持之以恆,學之以恆,行之以德,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 外文名:Move it with the feeling;To touch emotions;move with feeling
  • 拼音:dongzhiyiqing ,xiaozhiyili
  • 簡拼:dzyq,xzykl
  • 釋義:用感情打動人心,用道理使人明白
  • 近義詞:動之以情喻之以理
  • 感情色彩:褒義詞
  • 出處:《胡雪岩全傳·平步青雲》
拼音,注釋,出處,

拼音

動之以情dong zhi yi qing 曉之以理xiao zhi yi li

注釋

動之以情:用感情來打動別人的心。
曉之以理:講道理使他明白。

出處

出 處 高陽《胡雪岩全傳·平步青雲》上冊:“隨便他如何導之以理,動之以情,一個只是不肯鬆口。” 用 法 作謂語、定語;常與“曉之以理”連用。 曉之以理:解釋:講道理使他明白 “曉”:是使動用法,是“使其知曉”的意思,以理曉之,以情動之,用道理使他"曉之",用充滿感情的方式使他"動之"(感動)  賈慶成 《說說“曉之以理”》 “曉之以理”,是言教誨人的一種方式。當前學生,思想活躍,自我性強而又心理脆弱,單靠強化管理、嚴語責訓,常常不盡成效。如施之“曉之以理”的教育,方能解其惑,通其心,正其道,善其行。 “曉之以理”,是一項理性導教工作。施教者首先要理智心明,做到察人而知情,循理而行術,在充分了解學生思想情狀和行為歸向的基礎上,察實情,究癥結,辨是非,明曲直,從而把握施教論理的準確性、客觀性、深透性,有的放矢地做好教育與疏導工作,使“曉之以理”產生迎刃而解的效果。 “曉之以理”要旨在“說理”、“明道”,做到理透解惑、道彰傅人,從而達到啟鎖開心、教誨育人的目的。為此,施教者要在政治和人德上不斷自我冶煉,既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質和道德修養,又要有較高的理論水平,才能在施教中高屋建瓴,使受教者信之,服之,明之,悅之,,“曉之以理”自然會水到渠成。 施之“曉之以理”,應靈活機變,根據學生不同年齡、不同思想、不同性格、不同處境,採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或疏通誘導,或直言理論;或感性啟迪,或理性證辨;或委婉譎諫,或坦率相陳。不拘一格,靈活多變。但不論何種方式,都要講求論理的藝術,使之不熅不火,不急不躁,如春風化雨,冰溶凍解。 曉之以理,在於愛心為本。為師者,須有慈愛之心,襄扶之意,才能使“曉之以理”施之有恆,行之有效。尤其是對後進生,更應愛護有加,關懷備至,在進行‘曉之以理“的教育中,賦予深厚的愛和純貞的情,使學生在教誨中得到關愛和溫暖,從而使結瘀心頭的疑惑、偏見隨之釋然而去。應看到,當前有的教師,對後進生的思想教育有時缺乏耐心和信心 ,或而心情急躁,或而態度粗暴,或而聽之任之,甚至視個性強、不易教誨的學生為不化頑石,從而棄之。究其因,蓋無愛心所致。如此心態,何能做到曉之以理? “曉之以理”,雖為一種誨人方式,但其學問甚多,應予重視。  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劉紹棠《村婦》卷二:“囀兒和秀子,比狗肉將軍張宗昌那些驢脾氣的侉子兵更難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