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捧村

勐捧村

該行政村隸屬鎮康縣勐捧鎮,地處勐捧鎮東北邊,是勐捧鎮政府所在地。距勐捧鎮政府0.7公里,到勐捧鎮道路為彈石路,交通方便,距鎮康縣40公里。東鄰流水村,南鄰岩子頭村,西鄰忙丙村,北鄰南梳壩村。轄上中荷花塘、下荷花塘、龍塘、大寨、張家寨、勐浪田、林格寨等22個自然村37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勐捧村
  • 行政區類別:鄉村
  • 所屬地區:中國西南
  • 電話區號:0883
  • 郵政區碼:677703
  • 地理位置:鎮康縣勐捧鎮
  • 面積:34.6平方公里
  • 人口:6728人
  • 車牌代碼:雲S
村情概況,自然資源,基礎設施,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基層組織,人文地理,新農村建設,發展重點,

村情概況

1516戶,有鄉村人口6728人,其中農業人口6728人,勞動力3307 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3147 人。
勐捧村
全村國土面積59.13平方公里,海拔1,260米,年平均氣溫21℃,年降水量1,700毫米,適合種植甘蔗、茶葉、水果、菸葉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7,808畝,人均耕地1.3 畝,林地27,661 畝。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363.9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2052元。該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養殖業、第二、三產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7,808畝,其中:田6,516 畝,地 1,292 畝,人均耕地1.25畝,主要種植糧食、甘蔗茶葉等作物;擁有林地 27,661畝,其中經濟林果地4,365 畝,人均經濟林果地 0.70畝,主要種植茶葉、核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 500畝,其中養殖面積 265畝;荒山荒地 47,300畝,其他面積 5,426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7年底,該村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全村有 1516戶通自來水。有1516戶通電,有1041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332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69%和88%);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704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512戶(分別占總數的46%和34%)。
勐捧村
該村到鎮道路為彈石路;進村道路為彈石 路面;村內主幹道路面43%硬化、57%未硬化;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0.7公里,距離集貿市場 0.7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25輛,拖拉機94輛,機車48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6,416畝,有效灌溉率為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6,416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95畝。
到2007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335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29戶。全村有14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16 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6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6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16個自然村已通電話。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43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605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868 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養殖業、第三產業等,主要銷售往縣內,2007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300.14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55%。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茶葉、核桃、水果等產業。專業合作組織 2個,其中,已登記註冊2 個;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人數40人。

人口衛生

截止2007年底,該村有農戶1516戶,共有鄉村人口6728人,其中男性3400人,女性3328人。其中農業人口6728人,勞動力3307人。該村以漢族、佤族、彝族為主(是漢族、佤族和彝族混居地),其中彝族394人、佤族425人、傣族20人、滿族13人,其他民族77人。到2007年底。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8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 1 人,該村距離勐捧鎮衛生院 1 公里。
勐捧村

文化教育

截止2007年底,該村建有國小7所,校舍建築面積1,700平方米,擁有教師17人,距離勐捧鎮中學0.8公里。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715人,其中小學生447人,中學生268人。

基層組織

截止2007年底,該村設有黨總支部1個,下設4個支部、 13個黨小組,共有黨員117人,少數民族黨員32人,其中男黨員 104人、女黨員13人。
村委會由主任、副主任、委員組成,下設37個村民小組。
該村設有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72人。

人文地理

勐捧村是有著悠久歷史的大村,村內各種資源豐富,並且擁有一些古老歷史文化。
響水溫泉:在距勐捧村委會8公里處,由於受地熱影響,常年不息地流淌著一股清澈的溫泉,據說此溫泉內含多種礦物質,可治病養身,當地人並經常到此洗澡,並起名“響水”澡堂。
古石橋:位於勐捧村老街子村角有一座古老的石橋,修建於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由高德才等捐資修建,此橋在經歷的百年滄桑之後仍完好無損,至今已成為一座具有深遠歷史代表意義的古橋。

新農村建設

該村在州、縣、政黨委、政府的領導下,積極開展農村農業工作,結合本村實際情況,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以景代邁小組試點村寨為典範,帶動10個村小組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在10個村小組經濟發展不平衡的情況下,重點帶動民眾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增收農民收入,提高人均純收入。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村民小組衛生設施等集體設施,需要建設,目前沒有資金來源;2、目前,由於稅費改革以後,村民小組沒有經費來源,財政補助經費較少,基層組織運轉困難,村民小組幹部積極性不能很好的發揮。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圍繞種植業發展引進優質雜交稻,在保證糧食安全的情況下,加大香蕉下田力度,提高單產,增加農民收入。做好冬季農作物開發工作,發展畜牧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