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爾文主義

加爾文主義

加爾文主義(英語:Calvinism),即加爾文宗、加爾文教,是法國著名宗教改革家、神學家約翰·加爾文的許多主張的統稱,在不同的討論中有不同的意義,在現代神學論述習慣中,加爾文主義的意思是指“救贖預定論”跟“救恩獨作說”。加爾文支持馬丁·路德的“因信稱義說”,主張人類不能透過正義的行為獲得救贖、恢復逐漸被天主教所遺棄的奧古斯丁學說“救恩獨作說”、反對逐漸成為天主教神學主流的“神人合作說”,因此加爾文建立的教會命名為“歸正教會”,發展出來的神學稱為歸正神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加爾文主義
  • 外文名:Calvinism
  • 提出者:加爾文
  • 教會名稱:加爾文宗
  • 要點:完全無能力、無條件選擇等
  • 核心信條:無法自救、揀選罪人等
  • 形成時期:16世紀
發展歷史,觀點,核心信條,無法自救,揀選罪人,限定贖罪,不可抗拒,得蒙保守,歷史地位,世界性現象,信仰生活,行為之約,深遠影響,宗教改革,教理問答,影響,流傳區域,在中國,

發展歷史

加爾文主義出現於16世紀宗教改革時期。歸正宗的基本教義和信義宗基本相似,也承認人因信仰基督而蒙恩稱義,歸正宗的主要特點是選舉長老監督教務,由牧師和不受神職的長老集體管理教會,認為任何人都不得享有無限權力,並且認為教會人士可以參加政治活動,使世俗更加接近上帝的旨意。所以歸正宗掌權的國家,一般教徒更重視經濟、民主制度和公眾教育,並建立了一些民主選舉國家。
加爾文加爾文
歸正宗注重宣講教義,儀式都用當地語言,更強調唱讚美詩。主要支派有長老會(流行於蘇格蘭)、公理會(流行於英國及美洲)等。歸正宗的主要流傳區域為瑞士、荷蘭、蘇格蘭、法國、南非、德國西南部、比利時、澳大利亞,以及美國和加拿大的若干地區。

觀點

加爾文支持馬丁·路德的“因信稱義說”,主張人類不能透過正義的行為獲得救贖、恢復逐漸被天主教所遺棄的奧古斯丁學說“救恩獨作說”、反對逐漸成為天主教神學主流的“神人合作說”,因此加爾文建立的教會命名為“改革宗”。
加爾文主義相關圖片加爾文主義相關圖片
完全無能力
(Total inability)或全然敗壞(Total depravity)人類由於亞當墮落而無法以自己的能力作任何靈性上的善事。
加爾文主義五要點書籍加爾文主義五要點書籍
無條件選擇
(Unconditional election)上帝對於罪人揀選是無條件的,他的揀選並非因為人在倫理道德上的優點,也非他預見了人將發生的信心。
有限的代贖
(Limited atonement)基督釘十字架只是為那些預先蒙選之人,不是為世上所有的人。
不可抗拒的恩典
(Irresistible grace)人類不可能拒絕上帝的救恩,上帝拯救人的恩典不可能因為人的原因而被阻撓,無法被人拒絕。
聖徒蒙保守
(Perseverance of the saints)已經得到的救恩不會再次喪失掉,上帝必能保守其揀選的。
這五點教義的英文首字字母恰Tulip,即“鬱金香”之義。
由長老治理教會
由長老治理教會,長老由教徒直選,牧師由長老聘任。加爾文建立的教會因此也被叫做“長老宗”、“長老會”或“長老教會”。
反對天主教的聖餐“質變說”,也反對路德的“同質說”,主張信徒透過信心可以領受到屬靈卻不可見的實體聖餐。
國家從屬於教會,為教會差遣。

核心信條

無法自救

“這就如罪是從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從罪來的;於是死就臨到眾人,因為眾人都犯了罪。沒有律法之先,罪已經在世上;但沒有律法,罪也不算罪。然而從亞當到摩西,死就作了王,連那些不與亞當犯一樣罪過的,也在他的權下。亞當乃是那以後要來之人的預像。只是過犯不如恩賜,若因一人的過犯,眾人都死了,何況神的恩典,與那因耶穌基督一人恩典中的賞賜,豈不更加倍的臨到眾人么?
加爾文主義相關圖片加爾文主義相關圖片
因一人犯罪就定罪,也不如恩賜,原來審判是由一人而定罪,恩賜乃是由許多過犯而稱義。若因一人的過犯,死就因這一人作了王,何況那些受洪恩又蒙所賜之義的,豈不更要因耶穌基督一人在生命中作王么?如此說來,因一次的過犯,眾人都被定罪;照樣,因一次的義行,眾人也就被稱義得生命了。因一人的悖逆,眾人成為罪人;照樣,因一人的順從,眾人也成為義了。”(羅馬書五章12-19節)
1、由於亞當的墮落,全人類都不能靠自己,而發出得救的信心來相信福音。
2、罪人對神的事情是死的、盲目的、耳聾的;他的內心充滿虛妄,而且,已經絕對腐敗。
3、罪人的意志並不自由,卻是受著邪惡本性的束縛。不會、也不能在屬靈方面選擇善而撇棄惡。
4、罪人必須有聖靈的扶助,才會來到基督面前;是聖靈使罪人先重生之後,罪人才會活轉過來;是聖靈自己先賜給罪人有新的本性。
5、信心並不是自己對救恩有貢獻,而是神所賜予人的救恩之一部份;是神給罪人的恩賜,非罪人給神的禮物。

揀選罪人

“你這個人哪,你是誰,竟敢向神強嘴呢?受造之物豈能對造他的說:“你為甚么這樣造我呢?窯匠難道沒有權柄從一團泥里拿一塊作成貴重的器皿,又拿一塊作成卑賤的器皿么?倘若神要顯明他的忿怒,彰顯他的權能,就多多忍耐寬容那可怒預備遭毀滅的器皿,又要將他豐盛的榮耀彰顯在那蒙憐憫早預備得榮耀的器皿上。這器皿就是我們被神所召的,不但是從猶太人中,也是從外邦人中。這有什麼不可呢?”(羅馬書九章20-24節)
1、神在創世以前揀選某些人來得救恩,完全是出於神自己至尊無上的旨意。2、神特別揀選某些罪人,不是基於神預見罪人的反應或順服,如信心、悔改等。反而是神將信心或悔改賜給那些神已選上的人。3、信心與悔改乃是神揀選的結果,而不是原因。揀選並不是由於神預見人本有品德或善行而決定的;品德或善行不是神揀選的條件。4、神按自己至尊無上的主權揀選人,又藉著聖靈的能力,使罪人衷心接受基督。

限定贖罪

“你們死在過犯罪惡之中,他叫你們活過來。那時,你們在其中行事為人,隨從今世的風俗,順服空中掌權者的首領,就是現今在悖逆之子心中運行的邪靈。我們從前也都在他們中間,放縱肉體的私慾,隨著肉體和心中所喜好的去行,本為可怒之子,和別人一樣。然而,神既有豐富的憐憫,因他愛我們的大愛,當我們死在過犯中的時候,便叫我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你們得救是本乎恩。
他又叫我們與基督耶穌一同復活,一同坐在天上,要將他極豐富的恩典,就是他在基督耶穌里向我們所施的恩慈,顯明給後來的世代看。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我們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穌里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以弗所書二章1-10節)
1、基督救贖的工作是為了要拯救已蒙選上的人,而且在實際上已為他們取得了救恩。2、基督的死乃是為某些特別蒙選的罪人代受罪的刑罰。3、基督的救贖不單是除去神百姓的罪,而且也為神百姓獲取了全部的救恩,其中包括那些使神百姓與基督聯合的信仰。4、信仰的恩賜已由聖靈牢靠地加給那些基督已為他們死了的人。5、保證他們的救恩永遠有效。

不可抗拒

“你曾藉助聖靈,托你僕人我們祖宗大衛的口,說:外邦為甚么爭鬧?萬民為甚么謀算虛妄的事?世上的君王一齊起來,臣宰也聚集,要敵擋主,並主的受高膏。希律和本丟?彼拉多,外邦人和以色列民,果然在這城裡聚集,要攻打你所膏的聖仆耶穌,成就你手和你意旨所預定必有的事。他們恐嚇我們,現在求主鑑察,一面叫你僕人大放膽量講你的道,一面伸出你的手來醫治疾病,並且使神跡奇事因著你聖仆耶穌的名行出來。禱告完了,聚會的地方震動,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放膽講論神的道。那許多信的人都是一心一意的,沒有一人說他的東西有一樣是自己的,都是大家公用。使徒大有能力,見證主耶穌復活;眾人也都蒙大恩。”(使徒行傳四章25-33節)
加爾文主義相關圖片加爾文主義相關圖片
1、聖靈不但是對於那些聽見了福音的人,給予外在的呼召,而且對於那些已經蒙選的人,給予內在的特別呼召,由於這個特殊的恩召,使他們終於必能獲得救恩。2、外在的呼召乃是向人人而發,沒有分別,是能夠被拒絕的,且時常被拒絕;然而內在的呼召,乃是向蒙揀選的人所發,是不能被拒絕的,終會使他們悔改。
3、這個特殊不能抗拒的恩召,聖靈吸引罪人來到基督面前。當聖靈將救恩加給人時,聖靈並不受人的意志所限制;聖靈工作的功效,也不靠人的合作。4、聖靈特別施恩扶助蒙選的罪人,並使他們合作、相信、悔改,並衷心愿意來到基督面前。5、神的恩惠是無法抗拒的;凡蒙神恩寵的人,結果一定會得著救恩,且絕不失效。

得蒙保守

“耶穌說:我就是生命的糧。到我這裡來的,必定不餓;信我的,永遠不渴。只是我對你們說過,你們已經看見我,還是不信。凡父所賜給我的人必到我這裡來;到我這裡來的,我總不丟棄他。因為我從天上降下來,不是要按自己的意思行,乃是要按那差我來者的意思行。差我來者的意思就是:他所賜給我的,叫我一個也不失落,在末日卻叫他復活。因為我父的意思是叫一切見子而信的人得永生,並且在末日我要叫他復活。
猶太人因為耶穌說:我是從天上降下來的糧,就私下議論他,說:這不是約瑟的兒子耶穌么?他的父母我們豈不認得么?他如今怎么說‘我是從天上降下來的’呢?耶穌回答說:你們不要大家議論。若不是差我來的父吸引人,就沒有能到我這裡來的;到我這裡來的,在末日我要叫他復活。在先知書上寫著說:‘他們都要蒙神的教訓。’凡聽見父之教訓又學習的,就到我這裡來。”(約翰福音六章35-45節)
1、凡蒙神的揀選、被基督救贖,並由聖靈賜予信心的人,永遠得救。因為他們蒙全能神的大能所保守,其救恩永遠不會失去。2、救恩是由於全能的三一真神的主權所成就的。3、聖父揀選一班人,聖子為他們而死,聖靈使基督的替死在他們身上發生功效,又叫他們相信悔改,因而使他們衷心愿意來順服福音。4、整個救恩的過程(揀選 → 重生 → 救贖)都是神的工作,而且完全出於神的恩惠。5、總結而論,是神而不是人,來決定誰將是接受救贖恩賜的人。

歷史地位

世界性現象

加爾文主義思想雖然源自瑞士,但隨後逐漸地傳到德國、荷蘭、匈牙利、法國等地方,廣泛地影響當地的宗教改革運動。又從法國、荷蘭傳到英格蘭、蘇格蘭等地。加爾文主義思想主導了十七世紀的英國教會,也成了清教徒思想的核心;他們隨即把此思想帶到新大陸─ 美國東北部新英格蘭一帶。
加爾文主義相關圖片加爾文主義相關圖片
這顯示,加爾文主義之普及於當時已成了一世界性的現象。加爾文主義思想不僅成為那些所謂改革宗教會的基本教義,也有力地影響了西方人的思想與生活,諸如促進自然神學的發展、建立基督教的政治和國家、提供現代立憲主義思想之基礎、促長基督教文學和藝術作品等,藉此開創了一特定的基督教文化的社會生活型態。

信仰生活

加爾文派,像其他多數早期新教派那樣,強調“稱義”教義,該教義論及得救的條件。被拯救的人靠著上帝的恩典被稱為義,他們被宣布為公義的或可被上帝接受的。得救或稱義不能通過行善來實現;各人必須只靠信心來生活。被稱義之人通過外在嚴格的道德與公義行為和行善來表達自己的信仰(信心)。對於加爾文派來說,能夠靠著信仰(信心)生活大概就是一個人從罪中被拯救出來、並被算入“揀選之人”的證據。
在加爾文主義中,《聖經》成為信仰和生活的最高權威。加爾文主義者認為《聖經》僅設定兩種聖禮——洗禮和聖餐。加爾文關於教會治理的的思想——即教會選舉長老管理教會事務——源於《聖經》,並被長老會和改革宗教會採納。這一代表性的教會治理方式對現代民主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行為之約

十七世紀,一些荷蘭神學家和英國清教徒把“聖約神學”加入到加爾文主義中。聖約是基督徒和上帝之間的契約關係。聖禮被作為是聖約的印章。上帝與人類制定的聖約有兩個——與亞當制定的“行為之約”;通過耶穌基督與選民制定的“恩典之約”。聖約神學是英國和美洲清教主義的核心教義,因其承認在得救過程中人類的合作,從而弱化了救贖預定論教義。
二十世紀初期,只有少數新教派教會保持十六世紀和十七世紀的嚴格的加爾文主義。大多數稱為加爾文派的教會極大修改或摒棄了諸如揀選、預定論、不可抗拒的恩典等教義。

深遠影響

宗教改革

加爾文的宗教改革是自上而下的。對純正教義的回歸,嚴謹的管理體系和嚴格的管理,都使得法國的宗教改革避免了德國路德教派改革的混亂局面。從此,福音傳教士傳遍了整個歐洲。
在15、16世紀歐洲宗教形勢混亂的時期,有關魔鬼的傳說和各類巫術大行其道。巫師們最初的角色主要是各種疾病的治療者,但在中世紀後期,由於巫術也試圖以自己的方式,對那個時代的宗教憂患提出解答,這些“異端邪說”自然被視為與魔鬼有關係的證據,於是,巫師成為魔鬼反宗教的新教派代表。狂熱的教會和人們為巫師想像了各種罪惡,包括恐怖的祭祀儀式、殺嬰、降禍、與毒獸為伍、魔鬼附體或與魔鬼私通等等。
其中,尤以所謂的女巫常成為人們恐懼和獵殺的對象,她們被描繪成撒旦的情人,邪惡且淫亂。特別是在天主教勢力強大的地區發現、舉報和追捕巫師變成了從鄉民到軍隊的重要活動一個人一旦被指控為女巫等待她的只有最殘酷的刑罰。女巫恐慌一直延續到17世紀末,成千上萬的無知村婦為此被燒死或絞殺。

教理問答

在16世紀的人們看來,與肉體的疾病相比,威脅靈魂的疾病更為恐怖(這是我一直努力向你們說明的一點)。因此他們組織了一套預防精神疾病的嚴密體系。一當孩子們長到能夠讀書識字,他們便被教給真正信仰(並且是“唯一真正”)的種種原則。事實證明,這種做法間接地促進了歐洲人的普遍進步,是一件好事。新教國家裡很快就遍布大大小小的學校。雖然這些學校將大量寶貴的時間花在對“教理問答”反覆解釋上面,但它們也教育除神學之外的其它知識。它們鼓勵人們閱讀書籍,同時也促進了印刷業的蓬勃繁榮。

影響

流傳區域

加爾文主義出現於16世紀宗教改革時期。歸正宗的基本教義和信義宗基本相似,也承認人因信仰基督而蒙恩稱義,歸正宗的主要特點是選舉長老監督教務,由牧師和不受神職的長老集體管理教會,認為任何人都不得享有無限權力,並且認為教會人士可以參加政治活動,使世俗更加接近上帝的旨意。所以歸正宗掌權的國家,一般教徒更重視經濟、民主制度和公眾教育,但多數人專政的情況也更嚴厲。
歸正宗注重宣講教義,儀式都用當地語言,更強調唱讚美詩。主要支派有長老會(流行於蘇格蘭)、公理會(流行於英國及美洲)等。
歸正宗的主要流傳區域為瑞士、荷蘭、蘇格蘭、法國、南非、德國西南部、比利時、澳大利亞,以及美國和加拿大的若干地區。

在中國

目前,中國教會的主流是阿民念主義,較少人完全接受限定救贖這一條教義,而又因為華人改革宗在言行上的不檢點,絕大多數華人基督徒對加爾文主義較反感。隨著華人歸正神學人士對各處教會的滲透,未來加爾文主義在中國教會的發展仍是未知之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