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央西熱

加央西熱

加央西熱,1978年7月參加工作,1980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高中文化程度,歷任那曲地區中學教師、西藏那曲地區索縣文化局文化科科長、縣委副書記、那曲地區文化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西藏自治區文聯編輯事務部副主任、主任、西藏自治區作家協會秘書長、常務副主席等職。1994年2月第二屆西藏作協理事會上當選為西藏作家協會常務副主席,2001年12月中國作家協會第六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國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2004年在拉薩病故。主要作品《西藏最後的馱隊》榮獲“正泰杯”第三屆中國報告文學獎、第三屆魯迅文學獎優秀報告文學獎。

基本介紹

  • 姓名:加央西熱
  • 國籍:中國
  • 民族:藏族
  • 出生地:西藏班戈縣
  • 出生日期:1957年3月
  • 逝世日期:2004年10月30日
  • 職業:作家
  • 宗教信仰:共產主義
  • 代表作品:《西藏最後的馱隊》
  • 政黨:中國共產黨
人物簡介,主要經歷,主要作品,

人物簡介

加央西熱同志1957年春出生在藏北地區班戈縣一個牧民家庭,1971年前在家放牧。由於長期受到草原文化的薰陶,很小的時候,加央西熱同志就以《毛主席語錄》為教材,以手指作筆,以冰雪當紙學習藏文,1971年,14歲的他第一次走進教室接受國小教育,開始了求學生涯,1978年中學畢業後留校任教,曾任教務室主任。1983年調那曲地區文化局任文化科科長,並開始進行艱難的文學創作,曾發表《童年》、《鹽湖》、《靈魂獨白》等組詩,引起了文學界極大的關注。1987年5月,被選拔為那曲地區索縣縣委副書記,1990年調那曲地區文化局擔任副局長、黨組副書記,1994年調西藏自治區文聯工作。
加央西熱(照片2)加央西熱(照片2)
加央西熱同志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從事文學創作,曾發表過詩歌、小說和紀實作品。2003年加央西熱同志被區直工委評為優秀黨員。1994年加央西熱同志帶領一個攝製組回到廣袤的藏北家鄉,跟隨一支馱隊走了完整的馱鹽之路。隨後,加央西熱同志以馱鹽及其農牧鹽糧交換為主題,與攝製組一起在藏北班戈縣保吉鄉五村進行了為期兩年的拍攝和採訪。為了真實記錄藏北牧民特有的生活方式和與之相伴的傳統文化,2004年1月加央西熱同志創作出版了《西藏最後的馱隊》一書,該書出版後先後在北京和西藏舉行了首發式和研討會,在文學界引起了極大震動,該書獲得了2004年11月12日頒發的“中國報告文學第三屆正泰杯大獎”,並已通過“魯迅文學獎”的終評。
在書中加央西熱記錄下了:因新的運輸工具——汽車的興起,用馱隊馱鹽和鹽糧交換作為一種舊的生產方式日漸遠離人們的生活;在20年間,牧民們告別了用了幾千年的帳篷,住進了房屋;一些牧民,如格桑旺堆,買了汽車,往返於城市與鄉村之間,成為當地有名的大富戶……書中在記錄了西藏的一段歷史的同時,也跳動著時代的脈搏,真實地反映了西藏日新月異的變化。
《西藏最後的馱隊》中插圖《西藏最後的馱隊》中插圖
2004年8月加央西熱同志作為執行編委編輯出版了《又見茶馬古道》,該書真實紀錄了世界上最遙遠、最高、最險峻的道路之一、反映自唐代以來以內地之茶和藏區之馬進行交換的商道——茶馬古道的形成和作用。同時加央西熱同志還主持了尼泊爾偉大詩人羅齊米·普拉薩德·德庫塔的代表詩作《木納與瑪丹》的翻譯出版工作。

主要經歷

1971.4——1972.4 在那曲地區班戈縣色龍區國小上學;
加央西熱(照片4)加央西熱(照片4)
1972.4——1974.8 在那曲地區班戈縣國小上學;
1974.9——1978.6 在那曲地區中學上學;
1978.9——1983.10 在那曲地區中學任教師;
1983.11——1987.4 在那曲地區文化局任文化科副科長、科長;
1987.5——1990.5 在那曲地區索縣縣委任副書記;
1990.6——1994.2 在那曲地區文化局任副書記、副局長;
1994.2——2004.10 在西藏文聯任編輯事務部副主任、主任、西藏作家協會常務副主席;
2004.10 病故。

主要作品

加央西熱著有組詩《鹽湖》、《靈魂的獨白》、《廟宇精神》、《童年》、《草原人》,散文《牧草青青》,長詩《尋找馱牛群》等。
加央西熱(照片3)加央西熱(照片3)
中篇小說《悠悠誦經聲》獲1994年《西藏文學》新人新作獎。《西藏最後的馱隊》獲第三屆魯迅文學獎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