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南春酒傳統釀造技藝

劍南春酒傳統釀造技藝

劍南春酒產地——綿竹,位於四川盆地西北平原,釀酒歷史已有三、四千年。劍南春酒傳統釀造技藝是在四川綿竹獨特生態環境條件下孕育形成的,具有鮮明的地域特徵。在盛唐時期,劍南燒春成為宮廷御酒而載於《後唐書·德宗本紀》,李肇《唐國史補》更將其列為當時天下名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劍南春酒傳統釀造技藝
  • 遺產級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批准文號:國發〔2008〕19號
  • 批准日期:2008年6月7日
  • 項目編號:927 Ⅷ-144
  • 申報單位:綿竹市
傳統釀造技藝簡介,傳統釀造技藝淵源,

傳統釀造技藝簡介

文化部辦公廳發布“關於公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推薦項目名單的公告”,“劍南春酒傳統釀造技藝”榮列其中。
劍南春酒傳統釀造技藝是中國濃香型白酒技藝的典型代表。它傳承了綿竹幾千年釀酒歷史時空中沉澱的技藝精華,是巴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劍南春酒採用糯米、大米、小麥、高粱、玉米等五種糧食為原料,用小麥製成中高溫曲,泥窖固態低溫發酵,採用續糟配料,混蒸混燒,量質摘酒,原度貯存,精心勾兌調味等工藝成型,具有芳香濃郁、純正典雅、醇厚綿柔、甘冽淨爽、余香悠長、香味諧調、酒體豐滿圓潤、典型獨特的風格,被中國白酒專家譽為中國濃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

傳統釀造技藝淵源

劍南春酒產地——綿竹,位於四川盆地西北平原,釀酒歷史已有三、四千年。劍南春酒傳統釀造技藝是在四川綿竹獨特生態環境條件下孕育形成的,具有鮮明的地域性特徵。
盛唐時期,劍南燒春成為宮廷御酒而載於《後唐書·德宗本紀》,李肇《唐國史補》更將其列為當時天下名酒。儘管歷經無數次的戰亂和改朝換代,而劍南春酒傳統釀造技藝卻代代相傳、延續至今。
綿竹這特定的空間、環境場所長期積澱而成的劍南春酒傳統釀造技藝包括:泥窖的製作、維護保養技藝;大曲藥製作鑒評技藝;原酒釀造摘酒技藝;原酒陳釀技藝;嘗評、勾兌技藝以及相關的子項目。
劍南春酒傳統釀造技藝在漫長的人類歷史發展中得到了反覆錘鍊和不斷升華,具有發展的一脈相承性特徵。劍南春酒傳統釀造技藝承傳古法“泥窖固態發酵”,特別是依託於其獨有的老窖窖池,歷代重要釀酒師以師徒相授或口口相傳的形式,一方面將釀造用泥窖作為傳承的重要環節保留並使用至今,另一方面,也使相關釀造技藝形成其獨特傳承體系,進而根深葉茂,以成大器。至今,劍南春“天益老號”酒坊中的11口建於清康熙初年的窖池依然傳承古老的“泥窖固態純糧發酵”傳統釀造技藝,生產劍南春調味酒,被稱為釀酒史上的“活文物”。並於1995年被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和國家文物局認定為“中國食品文化遺產”;入選“2004年度中國考古十大新發現”、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併入圍“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