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靖基

劉靖基

劉靖基(1902.9.15-1997.2.15)江蘇常州人。曾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八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華全國工商聯合會名譽副主席,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央委員會顧問,中國老一輩民族工商業者的傑出代表,著名愛國人士和社會活動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靖基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江蘇常州
  • 出生日期:1902.9.15
  • 逝世日期:1997.2.15
  • 畢業院校:江蘇省立第二工業專科學校
人物經歷,人物事跡,人物評價,

人物經歷

劉靖基同志1902年9月15日出生於江蘇常州。他早年就讀於江蘇省立第二工業專科學校,後在江蘇綸紗廠、寶成紗廠任職員、經營部主任和上海裕靖棉織廠任經理。
1930年與他人合作接辦常州大成紗廠,並任經理。
1938年他在上海公共租界創設安達紗廠,任董事總經理。
1942年任上海棉紡同業公會收花處常務理事、總經理。
抗戰勝利後,任南京江南水泥廠副董事長、董事長,全國紡織業聯合會常務理事。在舊中國,劉靖基從一個練習生做起,通過艱苦努力,苦心創建和經營自己的企業;在官僚買辦資本的包圍和壓迫下,他懷著“實業救國”的夢想,在夾縫中求生存和發展;他一面辦廠,一面參與社會活動,為維護民族工商業的利益,與當局折衝周旋;他致力於引進先進的生產技術,培養專業人士,追隨同業前輩,最後成為上海紡織業、工商業頗有影響、有一定代表性的民族企業家,為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發展民族工業做出了極大努力。
1949年初
看到飽受戰爭創傷的中國很難發展企業,劉靖基同志曾準備遷廠香港。在我黨和愛國進步人士的幫助下,了解到黨對民族工商業的方針政策,給他帶來了新的希望和光明。他拒絕國民黨湯恩伯要他參加物資疏散委員會的要求,拒絕交納所謂“保全捐”。
劉靖基劉靖基
既懷著對事業的信念,又抱著對前途的一絲疑慮,終於搭乘泛美航空公司從香港到上海的最後一班飛機,回到了上海,迎接解放。正是這一決定,成為劉靖基同志走向新的人生道路的重要一步。
劉靖基同志在90歲壽辰時曾意味深長地說:“我年輕時想‘實業救國’,但在舊社會這條路上走不通。我從香港飛回上海迎接解放,是我平生最大的抉擇。”
上海解放後,劉靖基同志受到陳毅同志的邀請,傾聽陳毅市長關於黨對民族資產階級政策的闡述,堅定點了留在國內發展事業的信心,開始了他後半生“跟黨走,走社會主義道路”的政治選擇。回顧這段歷程,劉靖基同志曾發自肺腑地說:“這條路線是走對了。”
鄧小平同志接見劉靖基先生。
1950年3月
劉靖基同志代表上海工商界到北京參加勞資會議。這次會議使他對黨的政策有了更加充分的認識。回來後,積極參加建立勞資協商會議等方面的工作;同時他還以極大的熱情投入了發展企業的工作中。他從國外調回20萬美金,積極促進企業生產。同年6月,他光榮地參加了全政協會議,受到了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的接見,親聆了毛主席的教誨。1952年,作為中國代表團成員出席了在維也納召開的世界和平大會。解放後短短几年的時間,中國社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耳聞目睹,使劉靖基同志堅信:“共產黨不但能解放全中國,而且也能搞好經濟、治國安民。”在這以後,他果斷地把解放前留在香港和海外的資金、原料和機器先後調回上海,為安達紡織廠在浦東北蔡鎮建造了新廠,擴建了上海的安達紡織新廠和化纖廠,也就是後來上棉二十八廠前身。上世紀50年代,他首批帶頭申請公社合營。“文革”期間,劉靖基遭到迫害,但他始終堅信,“這絕不是真正的共產黨人幹的”。
1980年
劉靖基已經78歲高齡,在1979年底參加民建中央和全國工商聯代表大會後,他堅持貫徹會上提出的“堅定不移跟黨走,盡心竭力為四化”的行動綱領,身體力行,以“老牛明知夕陽短,不用揚鞭自奮蹄”來激勵自己,為開創工作新局面努力工作。
劉靖基以他的言傳身教,使他的兩句名言“老牛明知夕陽短,不用揚鞭自奮蹄”成為老一輩中國民建會員的共同心聲。1979年初,上海許多原工商業者在落實政策後表示願將款項用於為四化服務,劉靖基和民建市委及市工商聯以開拓精神,用民間集資方式帶頭捐款並發動市兩會骨幹,創辦了上海市工商界愛國建設公司,劉靖基被選為董事長兼總經理。愛建公司在劉靖基的領導和努力下日益發展壯大,1992年7月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
1981年
上海市民建、工商聯籌創上海專業進修學校,劉靖基任校務委員會主任。1984年6月,劉靖基在中共市委統戰部召開的各民主黨派雙月座談會上,認為應開辦一所培養高級經營管理人才的“上海工商學院”。這一建議立即得到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1986年,經國家教委批准,上海工商學院成為全國第一所民辦大學。
劉靖基劉靖基
社會主義改造開始後,劉靖基同志積極回響黨的號召,在棉紡同業中率先申請公私合營,在上海及全國都產生了很大影響,為社會主義改造起了“跑頭馬”的作用,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在這以後,劉靖基同志擔任了上海棉紡工業公司經理。他還承擔了許多社會工作,先後任上海市工商聯常委、主委,民建上海市副主委、主委,中國貿易促進會上海分會主席,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政協常委、副主席等職務。
江澤民同志親切會見劉靖基先生
文革
在“文革”中,劉靖基同志受到衝擊和迫害,但他依然對黨和社會主義充滿信心。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劉靖基同志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路線方針。這時劉靖基同志雖年近八十,但仍以“老牛明知夕陽短,不用揚鞭自奮蹄”的精神激勵自己,決心繼續為祖國建設出力。1979年初,他率上海工商界代表團赴香港訪問,後又去美國探親訪友,推進了與海外的聯繫與交往;他協助政府組建上海市投資信託公司,聯合香港知名人士發起滬港經濟發展協會;他以開拓的精神,帶頭以民間集資方式創辦了上海市工商界愛國建設公司,積極推動上海經濟發展與對外聯繫。在他的領導下,經過多年經營探索,愛建公司逐步壯大成為集房地產、金融信託實業投資、對外經貿四大主營業務一體的外向型、綜合性企業。
在這期間,劉靖基同志先後擔任了上海市工商界愛國建設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全國工商聯第四屆副主委、第五屆副主席、第六屆、七屆名譽副主席,民建中央常委、顧問,上海市人大常務會副主任,上海市政協副主席,中國貿易促進會上海分會顧問,中國國際信託公司董事,上海市投資信託公司董事長、名譽董事長,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顧問等職。劉靖基同志是第一屆至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五屆、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第一屆全國政協代表,第二屆至第八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六屆至第八屆全國政協常委,1984年被增選為全國政協副主席。

人物事跡

曾任全國政協副主席的劉靖基先生,在自己履歷表的籍貫欄中,填的是“常州”。 他曾在常州局前街國小就讀。在靖江讀完高等國小後,考入江蘇省第二工業學校,畢業後,先後在上海寶成紗廠、蘇州蘇綸紗廠任業務員和營業主任,受到寶成紗廠總經理劉寶森的賞識和培養。
劉靖基劉靖基
劉靖基先生極善經營,精明能幹,深受紡織業人士的好評。被常州籍實業家、上海中華書局大股東吳鏡淵相中,將女兒吳舜琴許配給他。他是一位好學上進的青年,並不滿足一時的優裕生活,於20年代初,再入蘇州工業專科學校染化系繼續深造。畢業後回到老家,就任裕靖紗廠經理。
受劉國鈞器重的“靖叔”
1930年2月16日,劉靖基的同鄉劉國鈞先生接盤常州大綸久記紗廠成功,創辦了大成紡織染公司,急需招股和攬用紡織人才。劉靖基的胞弟劉丕基長期輔佐劉國鈞辦企業,在廣益染織廠任人事之職,先由他將胞兄引薦給劉國鈞。後因其岳父吳鏡淵擔任大成紡織染公司首屆董事長,因此,劉靖基將父親劉士修分給他的一份財產、岳父吳鏡淵的一筆資助和自己多年的積蓄,投資大成紡織染公司。
劉國鈞經過多方考查,決定自任經理,推舉劉靖基為協理,從此,劉靖基與劉國鈞合作共事達數十年之久。劉靖基負責大成紡織染公司的經營,在上海山東路10號設立辦事處,他常駐上海,每周返回常州一次,與劉國鈞交流滬、常兩地市場情況,兩劉一內一外,配合得宜。
劉國鈞長劉靖基15歲,發跡也早,視劉靖基為後起之秀,十分倚重。後來查閱靖江劉氏族譜,劉靖基卻要比劉國鈞長一輩,劉國鈞則呼其為“靖叔”,以長輩相尊。而劉靖基則對劉國鈞以年長相敬。兩人私人感情很融洽。
大成紡織染公司在劉國鈞主持下,在劉靖基以及陸紹雲、華篤安、劉丕基、朱希武等人的得力輔佐下,欣欣向榮,聲譽鵲起。從1930年至1937年的8年中,大成紡織染公司從1個廠發展到4個廠,1萬紗綻發展到78836多枚紗綻;200台織機發展到2557台織機;註冊資金從50萬元增至400萬元,8年翻了8倍。
經濟學家紛紛研究探究其成功的經驗,著名經濟學家馬寅初著文讚譽道:“據統計,像大成公司這樣8年增加8倍的速度,在民族工商業中,實是一個罕見的奇蹟。”
艱難發展
抗戰開始,大成公司在常州的三家工廠損失慘重。1938年春,劉國鈞會同劉靖基在上海籌辦安達紗廠,租用公共租界中華書局印刷廠銅仁路印鈔舊工場作廠房,機器設備利用大成三廠滯留在上海的瑞士利妥紗錠,員工為常州撤來上海的大成公司老人馬,資金為從常州運來的布疋出賣的款項。
為適應上海孤島上的環境,向公共租界當局註冊登記,掛英商牌子,聘請英商代辦、印度人安諾任經理,英籍馬歇爾任董事長,廠名定為安達紗廠。其實,這兩位英籍洋人,只是掛名而己,只拿錢,不問事。實則由劉國鈞擔任總經理,劉靖基任經理。安達紗廠生產“飛虎牌”棉紗,遠銷南洋群島等地,產品質量上乘,年年盈餘。
抗戰勝利後,大成公司在常州的三家工廠陸續恢復生產。為了便於管理,大成公司董事會決定安達紗廠與大成公司分開單獨核算。其主要原因還由於劉國鈞與劉靖基之間,因為時局關係,各自忙於事業,相互溝通少了,產生了隔閡,尤其對一些人事安排,產生了誤會,所以有了分歧。
1947年2月,劉靖基與其胞弟丕基聯手在上海潘家灣開辦大豐紡織廠。 他還擔任上海大隆機器廠和江南水泥廠的董事長。在舊中國,棉紡織業是最大的工業行業,而上海的紗廠,則以申新、永安、安達三系統為首,其代表人物分別是榮毅仁郭棣活、劉靖基。在風雲變幻的舊中國,他只得在夾縫中求生存,圖發展。

人物評價

劉靖基同志是著名的社會活動家,他對政協民建工商聯工作傾注了大量心血,為鞏固和發展愛國統一戰線,為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制度,為發揮民主黨派、工商聯參政議政和民主監督作用,做了大量工作。
劉靖基劉靖基
他以坦誠的態度和諍友的胸懷,為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進言獻策,提出了不少具有遠見卓識的建議:他建議加快上海對外開放,按照深圳特區的經驗進一步開發上海;建議下放引進外資的審批權;建議改善上海的基礎設施和投資環境,創辦上海航空公司等,都受到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
劉靖基同志有廣泛的海內外聯繫,他積極地利用各種機會,宣傳我國的對外開放政策,為促進我國對外經濟交往,做了大量工作。
劉靖基同志是中國共產黨的摯友,他始終把自己的命運與祖國的前途緊緊相連,衷心擁護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第三代領導集體,充分表現了與黨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高貴品質。
劉靖基同志始終關心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特別是到了晚年,更是時時把祖國統一掛在心上。他認為:台灣、香港、澳門和大陸同是一個中國;同是炎黃子孫,合則兩利,可以相互取長補短,共同繁榮。希望台、港、澳一切有識之士,順應歷史潮流,作出正確選擇。
劉靖基同志還是一位著名的書畫鑑賞家和收藏家。1980年,他精心挑選了40件書畫珍品,捐獻給國家,受到上海市政府的褒獎。
劉靖基同志的一生,是中國民族工商業者勤奮起家,艱苦創業的一生;是愛國家、愛人民、愛中華民族的一生; 是通過不斷實踐,追求真理,認識真理的一生;是跟著共產黨,堅定地走社會主義道路的一生。他識大體,顧大局;嚴於律已,寬以待人;生活樸素,處事嚴謹。劉靖基同志畢生致力於中國的繁榮昌盛事業,劉靖基同志的愛國情操和高尚品德永遠值得中國人民尊敬和懷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