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筠(北宋官員、詩人)

劉筠(北宋官員、詩人)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劉筠(公元971年 - 公元1031年)字子儀,大名(今屬河北)人。宋真宗鹹平元年(公元998年)進士。初授館陶縣縣尉,後為翰林學士承旨、權判都省。又以龍圖閣直學士再知廬州。死後諡文恭。文與楊億齊名,當時號稱“楊劉”。

基本介紹

  • 本名:劉筠
  • 字號:子儀
  • 所處時代:宋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大名
  • 出生時間:公元971年
  • 去世時間:公元1031年
  • 主要作品:《冊府應言》、《榮遇》等
  • 主要成就:文稱“楊劉”
  • 職業:官員、文學家
  • 職位:龍圖閣直學士再知廬州
  • 諡號:文恭
人物生平,詔令修書,翰林學士,上書言事,身後之事,文學成就,歷史評價,

人物生平

詔令修書

劉筠考中進士後,被任命為館陶縣縣尉。回京,恰逢朝廷詔令知制誥楊億考試選拔人校對太清樓藏書,劉筠被選拔為第一名,以大理評事為秘閣校理。宋真宗北巡,命劉筠知大名府觀察判官事。自從邊境罷兵,國家太平,宋真宗有意於典籍文章,開始匯集儒生們的考論文章,成為一代文獻。劉筠參預修撰圖經及《冊府元龜》,被公認為精細敏捷。宋真宗準備祭祀汾睢時,多次降下瑞雪,於是召見劉筠及監察御史陳從易在崇和殿作歌頌之詩,宋真宗對頌詩多次稱好。宋真宗駕車西巡,又命劉筠編纂土訓。這時各地敬獻符瑞,宋真宗正要制定禮儀條文,劉筠多次敬獻賦頌。《冊府元龜》完成後,劉筠任左正言、直史館、修起居注。曾經接連患病,給朝廷上書請求告老還鄉,未被允許,又再次上書,共三百頁,每次都詔令繼續給劉筠俸祿。

翰林學士

劉筠升任左司諫、知制誥,又任史館修撰。離京任鄧州知州,調任陳州。回京,負責督察京城的刑事案件,知貢舉,升任尚書兵部員外郎。又請求任鄧州知州,沒有成行,任翰林學士。開始,劉筠曾經奉詔起草丁謂李迪罷免宰相之制書,不久丁謂又留任,令劉筠另外起草,劉筠沒有接受,於是又徵召晏殊。劉筠從朝堂出來,與晏殊相遇於樞密院南門,晏殊側身走過,不敢對劉筠行禮問候,這恐怕晏殊是內心有愧。宋真宗長期患病,丁謂逐漸獨斷專權,劉筠說:“奸人執掌朝政,此地一天都不可久留。”請求離京候補,以右諫議大夫知廬州。

上書言事

小說《包公演義》劉筠繡像 丁中一 繪小說《包公演義》劉筠繡像 丁中一 繪
宋仁宗即位,劉筠升任給事中,又受召為翰林學士。過了一月,又授予御史中丞。在此之前,三院御史上書言事,都要先告知中丞。劉筠在御史台張貼布告,御史自己上書言事,不需報告中丞。
知天聖二年(公元1024年)貢舉,多次由於疾病告退,任尚書禮部侍郎、樞密直學士、知潁州。奉召回京。又知貢舉,任翰林學士承旨兼任龍圖閣直學士、同修國史、判尚書都省。在南郊舉行祭祀,任禮儀使,請求在齋戒太廟那天,停止上朝在玉清昭應宮供奉神靈,等到禮儀完成後,準備皇帝車駕到昭應宮致謝。得到同意。劉筠一直喜愛廬江,於是就在廬江城中修築居室,建築樓閣收藏朝廷前後所賞賜之書,宋仁宗揮筆賜字“真宗聖文秘奉之閣”。又任廬州知州,建造墳墓,製作棺材,自己在墓碑上刻字。病後,移到書閣,去世。

身後之事

劉筠死後,其子亦早逝,田地房舍全部被官府沒收。包拯年輕時,被劉筠所知。到包拯顯赫後,包拯上奏讓其家族之子作為後代,又請求歸還被官府沒收的田地和房舍。

文學成就

劉筠,景德以來,一直被選為文官,文辭擅長對偶,尤其擅長作詩。起初被楊億賞識提拔,後來和楊億一樣出名,當時號稱“楊劉”。一共三次進入禁林,又三次任職貢部,用策論來決定天下人才的進退,就是從劉筠開始的。寫有《冊府應言》、《榮遇》、《禁林》、《肥川》、《中司》、《汝陰》、《三入玉堂》共七集。

歷史評價

元·脫脫等《宋史》:性不苟合,遇事明達,而其治尚簡嚴。然晚為陽翟同姓富人奏求恩澤,清議少之。論曰:劉筠後出,能與(楊億)齊名,氣象似爾,至於文體之今古,時習使然,遑暇議是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