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本釗

劉本釗,字康甫,號遠哉,祖籍山東蓬萊大辛店西許家溝。1892年(光緒十八年)6月9日出生於蓬萊一個世代書香門第,前幾輩都以教書為生:祖父劉賢寶,教過御學(清代書法名家王垿即是其學生之一);父親劉汪浩進士及第,曾做過東北柳河縣的知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本釗
  • 出生地:山東蓬萊大辛店
  • 出生日期:1892年6月9日
  • 畢業院校:朝陽大學
  • 性別:男
人物生平,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劉本釗少時秉承家學,稍長後入蓬萊新學堂學習,並曾執教家館。新文化運動前期,他在登台演講宣傳進步思想時,遭到了民團的開槍鎮壓,右腿中彈受傷。緊接著被解聘,失業居家。
傷勢好轉後,劉本釗到了北京,考入朝陽大學學習法律,並於1915年左右與凌霄館主徐彬彬合辦小京報。大學畢業後,於1920年前後又去朝鮮大學(日辦學校)留學。1923年回國,在北洋政府外交部做主事,當時外交部總長為顧維鈞。這一時期他還擔任了《蓬萊旬刊》(在北京的同鄉會主辦)的主編一職。
1928年,蔣介石南京政府舉行“第二次北伐”,6月上旬,閻錫山部進入北京,歷時16年的北洋政府被推翻了,劉本釗隨北京政府其他人員一起遷往南京。到了南京後,南京國民政府有規定:要在政府繼續工作,首先必須加入國民黨。劉本釗拒不參加,旋即又返回北平,後來到清華大學工作。這年夏天,時任廣州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的楊振聲(字今甫,蓬萊水城人,1890年生,長康甫先生兩歲)到了北京,出任清華大學教務長、文學院院長兼中文系教授。在楊振聲的推薦下,劉本釗擔任了清華大學會計科科長,月薪三百現大洋。
1929年夏,楊振聲作為國立青島大學籌備委員會委員,到青島參加籌備會議,受蔡元培先生的舉薦,翌年6月,南京政府任命其擔任國立青島大學校長。楊振聲到任後,效法北大蔡元培先生“兼容並包”、“民主自由”的辦學方針,廣聘專家學者到校任職任教,一時間國立青島大學名流雲集。劉本釗就是在這一時期受楊振聲的邀請,離開了清華大學,攜夫人董琳(字德玉,生於儒醫之家,家學淵博,書攻顏體,尤精中醫,幼年即隨父母行醫)及幾個子女,從北京來到青島,先後擔任了國立青島大學的會計主任、秘書長等職務。在1931年5月16日的校務會議上,他被推選為訓育委員會委員,委員會由趙太侔、黃際遇、劉本釗、譚天凱、梁實秋五人共同組成。
由於校長楊振聲性格豪爽,工作之餘邀集了劉本釗以及聞一多、梁實秋、趙太侔、陳命凡、黃際遇和方令孺等諸位先生,經常在一起宴飲作樂,其情形在梁實秋的《飲酒》和《酒中八仙》等文章中都有細緻的描述。他們輪流在一個煙臺派的山東館子順興樓和一個河南館子厚德福兩處聚飲,三十斤一壇的花雕抬到樓上筵席之前,每次都要喝光才算痛快。酒從薄暮時分喝起,起初一桌十二人左右,喝到八時,三五位不大能喝的就先起身告辭了,而剩下的八九位則是酒興正酣,開始寬衣攘臂,猜拳行酒,夜深始散。“有時結夥遠征,近則濟南,遠則南京、北京,不自謙抑,狂言‘酒壓膠濟一帶,拳打南北二京’,高自期許,儼然豪氣乾雲的樣子。”據梁實秋在《酒中八仙》一文中回憶,當時的劉本釗“小心謹慎,恂恂君子。患嚴重耳聾,但亦嗜杯中物,因為耳聾關係,不易控制聲音大小,拇戰之時呼聲特高,而對方呼聲,他不甚了了,只消示意令飲,他即聽命傾杯”。最初聞一多環顧座上共有八人——七個“酒徒”加一個“女史”,一時興起,遂曰:“我們是酒中八仙!”於是,山大的校史上便因此而留下了“酒中八仙”的美譽。一日,胡適之先生過青島小憩,在宴席上看到八仙過海的盛況大吃一驚,急忙取出他太太給他的一個金戒指,上面鐫有“戒”字,戴在手上,表示免戰……
1932年楊振聲辭職回北京後,劉本釗一直在國立青島大學工作。此後不久,國是日非,為了防止生活因戰事再起而陷入困境,1936年初夏,劉本釗安排其夫人董琳帶著女兒光榮、光耀、光禮、光儀、光昆和兒子光鼎、光鼐遷回老家蓬萊,行醫度日;二女兒光運到北平讀大學,光榮、光耀不久後在蓬萊做了國小教師。
1937年冬,國民黨政府根據“何梅協定”,命令華北各大專院校南遷,教職員工一律停薪留職,到大後方報到。劉本釗趁此機會回家探母,也有在家鄉尋求謀生之路的想法。回鄉不久,日軍逼近縣城,城中地主豪紳有資敵之意,又恐引起民憤暗中計議找人墊背,恰好發現劉本釗處於半失業狀態,便請他出來“維持市面”,當“維持會”長,劉本釗堅決推辭,並於元宵節前匆忙攜大女兒光裕離開蓬萊,輾轉去了雲南昆明的西南聯大。此後,光榮、光耀、光禮相繼離開參加了游擊隊。劉本釗父女到昆明後與楊振聲及其女兒楊文蔚、小兒子楊起,以及汪宗和、蕭乾等人一起住在北門街蔡鍔舊居,後來沈從文攜張兆和、張允和、張充和等幾位也搬了進來,組成一個臨時的和睦大家庭,當時院中還寄養著金岳霖的一隻大公雞。楊振聲儼然家長,吃飯時一大桌,楊面南而坐,劉左沈右,無人指定,卻自然有序。1939年劉本釗的夫人董琳在蓬萊被日偽迫害致死。
抗戰勝利後,山大於1946年開始復校。受校長趙太侔的邀請,劉本釗返回青島工作,從1946年8月起擔任山東大學秘書主任,隨後又被推選為法制委員會、校章制定委員會中的重要成員之一。1947年9月,光鼎由北京一中畢業後,考取山東大學物理系獎學金,來到青島讀書。由於工作繁忙無暇顧及,劉本釗安排兒子住在漁山路學校體育館(大一學生集體宿舍),準許每周末才能回家一次。當時青島處於國民黨控制之下,光鼎說了幾句對學校沉悶空氣不滿的話,隨後受到訓導處的警告(當時訓導長為劉次簫——國民黨中統秘書長),於是次年6月,劉本釗安排光鼎返回北京考入了北京大學物理系。在山大工作期間,劉本釗出席了歷次校務會議,參與各項重要問題的討論與決定,在復校工作中做出了極為重要的貢獻。
1949年青島解放前夕,國民黨撤離。劉本釗被迫與丁西林教授一家一起離開青島,搭船赴台。到了台灣後,受到梅貽琦的邀請,到新竹的清華大學工作,直至退休。退休後每日仍廣泛讀書,筆耕不輟,1968年因病在台灣逝世,終年76歲。

人物評價

劉本釗先生一生涉獵極廣,尤精於金石字畫之品評鑑賞。他在書法方面的造詣很高,其楷書和行草書都有極深的功力。他一生一直想當一名記者,卻始終未能如願。儘管如此,也始終與報刊有著密切的關係。在1915年辦小京報時,先生就開始寫京劇述評,是中國最早的一批京劇評論家之一。隨後,長期在北京、青島、昆明以及台北各高校工作,並從事寫作,寫下了千餘篇文章,其中有京劇述評、雜文、歷史小品等,曾用“遠哉”、“遠齋”、“康夫”、“鐵君”等筆名在各報刊上大量發表。可惜大多因戰爭等歷史原因而散失殆盡,僅在台灣寫的一部分保留下來,親自定名為《台墨殘痕》,分為“梨園逸話”和“小品與雜文”等部分。
劉本釗先生的十個子女個個上進好學。後來他們中有五個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功勳卓著,身居要職,其他幾個在解放後也成為國家建設的精英:劉光斗畢業於北京朝陽大學,愛國律師、著名武術家(吳氏太極拳和宋氏八卦掌第三代的代表性人物,從學於張玉蓮、王茂齋、唐興福等武術名家,在武術界有“鐵胳膊劉”之稱),1932年去西安禁菸局工作,1936年在楊虎城將軍的推薦下受張之江先生函請曾到南京中央國術館任教授,抗日戰爭時期幾經動亂,下落不明;劉光運1938年奔赴延安,解放後長期在國家重工業部人事司工作,後任化工部情報所工作室副主任;劉光耀在上海婦聯工作,後任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常務委員;劉光禮就職於國家計委農林局;劉光鼎為我國著名海洋地質、地球物理學家,武術家,195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物理系,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93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現任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理事長、中國海洋學會名譽理事長,《地球物理學報》、《地球物理進展》主編,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學術指導委員會主任,全國政協委員;劉光鼐解放後就讀於哈爾濱工業大學,後一直在哈工大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