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岱(曹操部將)

劉岱(曹操部將)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6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劉岱,東漢末年人物,曹操之司空長史。以司空長史從征伐有功,封列侯。建安四年,劉備陰與董承等謀太祖,至下邳,遂殺徐州刺史車胄,舉兵屯沛。太祖遣岱、王忠擊之,備謂岱等曰:“使汝百人來,其無如我何;曹公自來,未可知耳!”攻之,不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岱
  • 國籍:東漢
  • 民族:漢族
  • 職業:司空長史
  • 主要成就:從征伐有功
  • 所屬勢力:曹操
  • 主要事跡:奉命攻打劉備,反被擊敗
  • 封爵:列侯
史籍記載,人物分辨,

史籍記載

劉岱,生卒年不詳,字公山,沛國(治今安徽濉溪西北)人。曹操為司空時,劉岱為司空長史,後因征戰有功被封為列侯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十二月,曹操派遣劉岱與王忠一起前往襲擊徐州的劉備,但被擊敗。
相關史料:《三國志·武帝紀》裴註:獻帝春秋曰:備謂岱等曰:“使汝百人來,其無如我何;曹公自來,未可知耳!”魏武故事曰:岱字公山,沛國人。以司空長史從征伐有功,封列侯。

人物分辨

兗州刺史劉岱與曹操部將劉岱,同名同姓同字,但並非同一人。《三國演義》將此二人錯當成同一人,因此在書中兩人的事跡多有混淆。
《三國演義》第五回描寫十八路諸侯聯兵討伐董卓時,說到第四鎮為兗州刺史劉岱。這位劉岱在聯軍內部離心離德時,因向東郡太守喬瑁借糧,喬瑁推辭不予,便“引兵突入瑁營, 殺死喬瑁,盡降其眾。”(第六回)此後,他便久不露面,直到第二十二回,才被曹操派到徐州去攻打劉備。作品補充說明道:“原來劉岱舊為兗州刺史,及操取兗州,岱降於操,操用為偏將,故今差他與王忠一同領兵。”
其實,參加聯軍討伐董卓的劉岱,和到徐州攻打劉備的劉岱,乃是兩個人,《演義》把他們混為一談了。
先說討董卓的劉岱。他是東漢皇族,字公山,東萊牟平(今山東福山)人,系曾任揚州刺史、後被孫策打敗的劉繇之兄。初平三年(192),青州黃巾軍數十萬人攻入兗州,他不自量力,出兵迎戰,結果被黃巾軍殺死(《後漢書·獻帝紀》:“青州黃巾擊殺兗州刺史劉岱於東平。”)。當時,曹操正在當東郡太守(東郡系兗州所轄的一郡),便在濟北鮑信等人擁戴下領兗州牧,擊敗青州黃巾軍。從此,曹操有了一大塊地盤,實力大大增強,為其一生功業打下了根基。
至於攻打劉備的劉岱,也字公山,卻是沛國(治今安徽濉溪西北)人,曾任司空長史。曹操自建安元年(196)迎漢獻帝都許後,多年任司空,行車騎將軍,執掌朝政。這位劉岱官任司空長史,自然是曹操的心腹了。他跟隨曹操東征西討,因功而封列侯。建安四年(199),曹操命他與中郎將王忠攻打劉備(《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蜀書·先主傳》均有記載),這時,距兗州刺史劉岱之死已經七年了。
由於兩個劉岱名同字也同,確實很容易被誤認為一個人。
劉岱劉岱
羅貫中本人就發生了混亂。嘉靖元年本《三國志通俗演義》卷二《李傕郭汜殺樊稠》節的末尾寫道:“青州黃巾又起,聚眾百萬,頭目不等,將兗州牧劉岱殺訖。”這就明確交代了兗州刺史劉岱的結局。但在卷五《曹公分兵拒袁紹》節中,則又寫曹操“差前軍劉岱、後軍王忠同引兵五萬,詐打丞相旗號,去徐州擒劉備。”讀者自然可以看出,這個劉岱應該是另外一個人。然而,緊接著的《關張擒劉岱王忠》節卻又冒出這樣一句:“玄德曰:‘劉岱昔為兗州刺史 ,虎牢關董卓時,也是一鎮諸侯。今日為前軍,不可輕敵。’”如此明顯的前後矛盾,真使人摸不著頭腦。究竟哪一段敘述正確?是兗州刺史劉岱沒有被青州黃巾軍殺死呢,還是前後有兩個劉岱?
毛綸毛宗崗父子評改《三國演義》時,發現了嘉靖元年本中這一自相矛盾的現象,卻沒有仔細檢索《三國志》、《後漢書》的記載,不知道實際上有兩個劉岱。於是,他們刪去了前一個劉岱被殺的敘述,而在第二十二回增加了劉岱投降曹操的交代。這樣一來,文字上的破綻似乎被抹去了,卻完全把兩個劉岱混在一起了。
弄清了問題的來龍去脈,事情就好辦了:應當保留羅貫中關於兗州刺史劉岱被青州黃巾軍殺死的交代,刪去所謂“劉岱投降曹操”的蛇足,再把“前軍劉岱”的籠統說法改成“司空長史劉岱”,兩個劉岱的區別就一清二楚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