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墉處世經典系列:心靈四季

劉墉處世經典系列:心靈四季

這是一部文筆簡練、清新脫俗的心靈散文。內容包括文學、繪畫、戲劇、音樂、哲學,作者用親切而真實的故事;細膩、睿智的筆觸,記錄日常生活的點滴感觸和心得,既有警世之言,又見出塵之思。這些蘊含智慧與哲理的小語,教會世人如何面對喧囂、擺脫困頓,感覺親切而真實。教會我們俯仰天地,笑對生命,如何審慎地、理智地邁出人生的步伐。

基本介紹

  • 書名:劉墉處世經典系列:心靈四季
  •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 頁數:296頁
  • 開本:32
  • 作者:劉墉
  • 出版日期:2014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50232235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這本《心靈四季》是劉墉的處女作亦是成名作,更是劉墉最鐘愛的作品,出版近三十年來,長銷不衰,是劉墉眾多冬粉推崇的一部作品

作者簡介

劉墉,著名作家、畫家。籍貫北京,生於台北,現居美國。曾任美國丹維爾美術館駐館藝術家、紐約聖若望大學專任駐校藝術家、聖文森學院副教授。出版中英文文學、藝術作品八十餘種,被稱為“溝通青少年心靈的專業作家”。應邀在世界各地舉行畫展近三十次。
創作的原則是“在感動別人之前,先感動自己”“為自己說話,也為時代說話”。
處事的原則是“不負我心,不負我生”。現主持水雲齋,有一顆很熱的心、一對很冷的眼、一雙很勤的手、兩條很忙的腿和一種很自由的心情

圖書目錄

手中的星星 / 003
人無近憂,必有遠慮 / 003
流年暗中偷換 / 004
盡在不言中 / 004
增益己所不能 / 005
身體、時間、環境 / 005
童年的眼睛 / 006
如何不寫 / 006
好讀書,不求甚解 / 007
時間的電梯 / 007
夢醒時 / 008
魚 / 008
幻想的松鼠 / 009
詩中必有畫,畫中必有詩 / 010
鏡子 / 010
忘憂 / 010
句號、嘆號、問號 / 012
萬花筒 / 012
敏感 / 013
有色眼鏡 / 013
懷疑 / 014
理想、事業、生活 / 014
嬰兒的境界 / 015
幽默 / 016
志與趣 / 017
氣質與風格 / 017
疏放的空間 / 017
真的真與假的真 / 018
雅俗 / 018
生命的火柴盒 / 019
世故 / 020
允諾 / 020
悲劇 / 020
固執 / 022
不泥古 / 022
眷戀眼前 / 023
小陽春 / 023
抱琴未須鼓 / 024
沉默 / 024
自學 / 025
淺啜與牛飲 / 025
遺忘 / 025
精神的鬆懈 / 026
美的印象 / 026
莫負今生 / 027
消化知識 / 027
偶然與必然 / 028
欣賞者的創造 / 028
內在美 / 028
國家的基礎 / 029
情理兼顧 / 029
智慧與聰明 / 030
天才 / 030
敗而不餒 / 031
失敗的緘默 / 031
生命的標點 / 031
準點 / 032
酒酸了,打掉 / 032
才驚庭前春草綠 / 033
水果的哲學 / 033
以天下興亡為己任 / 034
駕馭文字 / 034
生命是一種責任 / 035
患得患失 / 035
關切 / 037
點、線、面 / 037
高考 / 038
擁有現在 / 038
矜持 / 039
雜誌般的生活 / 039
有年輕的心,真好 / 039
未完成作品 / 040
山水兼勝 / 041
品茗與求學 / 041
心靈的四季 / 042
適時而動 / 043
色彩的生活 / 044
工作與生活 / 044
寧適的完滿 / 044
情人眼裡出西施 / 046
氣 / 046
合歡木 / 047
洞觀全體 / 047
心遠地自偏 / 048
樓梯與電梯 / 048
美 / 049
生命的領悟 / 049
人不是為失敗而生 / 049
欣賞無偏見 / 050
重視根本 / 051
存在的意義 / 051
行百里者半九十 / 053
絕弦與割席 / 053
母愛 / 053
碗與碟子 / 054
看重自己 / 055
時間的馬車 / 055
天生的詩人 / 055
施比受更有福 / 056
藝術陶冶 / 056
樂觀與幸運 / 057
共同的命運 / 057
感應時代 / 058
距離與美 / 058
時間的洪流 / 059
詩 / 059
擇書 / 060
不落幕的舞台 / 060
隱藏藝術 / 061
時間的效應 / 061
舉一隅必以三十隅反 / 061
放鬆自己 / 063
對生命負責 / 063
突變與蛻化 / 064
銀與不鏽鋼 / 064
一沙一世界 / 064
過程與目的 / 065
一本讀不完的書 / 065
流行 / 066
風雨中的花 / 066
上鬧鐘的精神 / 067
何當共剪西窗燭 / 067
蘊藉與深沉 / 068
好奇心 / 069
有為者亦若是 / 069
細心 / 070
精簡 / 070
欲望的流沙 / 072
為學與種花 / 072
自有我在 / 072
鐘聲 / 073
日記 / 073
人生的戰場 / 074
淨化 / 074
太陽與月亮 / 075
致知在格物 / 075
逃避現實 / 076
高山與坦原 / 076
因為了解而結合 / 077
痛癢之間 / 077
偶然的涉獵 / 078
距離 / 078
水的性格 / 079
利與弊 / 079
眼睛 / 081
寧靜 / 081
風、雲、水、山 / 082
亮、大、可以游 / 082
出國線與回國線 / 083
插花 / 083
咖啡室 / 084
偉大與渺小 / 084
享受生活與生活享受 / 085
韶華不為少年留 / 085
心上的皺紋 / 086
人造花 / 086
靈感的入場券 / 087
切割水仙 / 087
藝術的眼睛 / 088
陽光與年齡 / 088
把握生命 / 090
舞劍與戲水 / 090
竹簡與影片 / 091
自然與人工 / 091
生命的鐘表 / 092
氣勢取勝 / 092
劇終 / 093
衝刺 / 093
投稿 / 094
報歲蘭 / 094
滿眼荷花 / 095
風箏 / 095
可以居 / 096
買書 / 096
空靈 / 097
今是而昨非 / 097
四個三十不等於一百二 / 099
馬一角,夏半邊 / 099
咖啡與牛奶 / 100
得一善則拳拳服膺 / 100
大象與鷺鷥 / 101
學講話 / 101
天下文章一大抄 / 102
頭髮 / 103
射箭 / 103
書法與做人 / 104
武俠小說 / 104
改變 / 105
取法乎中,進而求上 / 105
書法與籃球 / 106
鞋子 / 106
評論與論斷 / 108
吃飯與穿衣 / 108
仙人掌 / 109
石膏像 / 109
教書的法寶 / 110
氣靜神凝 / 110
音樂 / 111
逼出來的學問 / 112
無題 / 112
自然與形式 / 113
三、六、九 / 113
文學的寓言 / 114
當局者迷 / 114
動如脫兔,靜若處子 / 115
寫生 / 115
東西畫風 / 116
美與藝術 / 116
黑紙眼鏡 / 118
空前與絕後 / 118
勞者多能 / 119
游泳 / 119
燈火闌珊處 / 120
為文與開山 / 121
學腳踏車 / 121
詩比歷史更真實 / 122
讀書的氣氛 / 122
潛能 / 123
獨立思考 / 123
禽鳥無欺 / 125
畫展 / 125
氣溫與學問 / 126
舊書 / 126
理想與墮落 / 127
發揮潛能 / 127
寧為牛後,勿為雞口 / 128
盲與聾 / 128
眼觀鼻,鼻觀心 / 129
庸人自擾 / 129
生命的價值 / 130
釜底抽薪 / 130
只能錯一次 / 131
塑制與雕刻 / 131
吳道子與李思訓 / 132
由奢入儉難 / 133
樹大招風 / 133
追求知識的衝動 / 133
不良成年 / 134
現在就做 / 134
信、達、雅 / 136
考試 / 136
認定目標 / 137
讚美與關懷 / 137
視與聽 / 138
逆流容易順流難 / 138
困頓與成功 / 139
奇萊山 / 139
一小步與一大步 / 140
輕視 / 141
夜盲症 / 141
可塑性與涵納力 / 142
鐘錶的修養 / 142
感性與機械 / 143
教育與討好 / 143
起個大早,趕個晚集 / 144
不修邊幅 / 144
謹毛失貌 / 146
靈感的雲雀 / 146
行動 / 147
屢敗屢戰 / 147
比下有餘,比上不足 / 148
魚與熊掌 / 148
缺陷與優點 / 148
人生的旅途 / 149
計畫的生活 / 149
助人與自助 / 150
貝殼的聯想 / 150
反焦點 / 151
化妝 / 151
成功之父 / 152
盲從附和 / 152
不矜細行 / 154
煮湯的哲學 / 154
清峻 / 155
書畫同源 / 155
肯定的態度 / 156
當機立斷 / 156
循序指導 / 157
古畫 / 157
信筆揮灑 / 158
演員與造型 / 158
知識即財富 / 159
朝收心 / 159
雨巷詩人 / 160
快樂的條件 / 160
齊白石的吝嗇 / 161
忍 / 161
一置百年 / 163
人生的四季 / 164
生與死 / 164
過去與未來 / 165
雨 / 165
看山 / 166
一張白紙 / 167
生命的唱片 / 168
夢 / 168
突然 / 169
選書與擇友 / 169
粗獷中的細膩 / 170
墨與硯 / 170
平適愉悅的胸懷 / 171
火氣、油氣、霸氣 / 171
不朽的憑藉 / 173
愛的教育 / 173
兩耳菩提 / 174
時間的痕跡 / 174
古箏 / 175
節制 / 176
靈感、精神、時間 / 176
綠色的火焰 / 177
一秒之差 / 177
磁鐵 / 178
穿過黑暗 / 178
漏雨 / 179
地基 / 179
欲望 / 180
春秋與晨晚 / 180
不似而似 / 182
蝴蝶與毛蟲 / 182
鬥劍 / 183
距離與心情 / 184
健忘 / 184
靈感的火種 / 185
幸福的真義 / 186
舊藥與新藥 / 186
三點不動,一點動 / 187
書展 / 187
影子 / 188
化腐朽為神奇 / 188
溜冰 / 189
退一步打算 / 189
浸潤 / 190
得意忘形 / 190
最好的一場戲 / 192
生活與作品 / 192
善學者,善觀者也 / 193
吸收與領會 / 193
迂迴 / 193
摒除干擾 / 194
自甘墮落 / 195
機會 / 195
體氣 / 196
戴鑽戒的藝術 / 196
一葉知秋 / 197
恥為天下第二名手 / 197
鏈子 / 198
重音 / 198
再學 / 199
漸入佳境 / 199
競爭 / 200
相形見絀 / 201
聖母峰 / 201
悔恨 / 203
滑行 / 203
年輕的心境 / 204
存書與讀書 / 204
音響與靈感 / 205
掃除 / 205
翻譯 / 206
高速公路 / 206
取古之長 / 207
詩的感覺 / 208
最難演的一場戲 / 208
郵票 / 209
重訂 / 209
不進則退 / 210
運用 / 210
美麗新世界 / 212
養書千日,用在一時 / 212
趣在法外 / 213
驚愕交響曲 / 214
自學 / 214
疾風知勁草 / 215
爭取寧靜 / 216
年齡與衝力 / 216
學習語文的環境 / 217
算命 / 217
速度與耐力 / 218
愛土地 / 219
登山 / 219
布白 / 220
圍棋 / 220
撞球 / 221
人在苦中不知苦 / 221
畫品 / 223
昨日、今日、明日 / 223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 224
舞台恐懼 / 224
尾聲 / 225
情緒與身體 / 226
天才 / 226
價值與美感 / 227
獨自承擔 / 227
現在 / 228
去成功 / 228
文過飾非 / 229
安全感 / 229
遺忘時間 / 230
客觀的檢討 / 230
青年才俊 / 230
眾人間的寧靜 / 231
觀察 / 232
臨渴掘井 / 232
礪石與紙張 / 233
欣賞的角度 / 233
得失安足論 / 235
協助與警告 / 235
卸妝 / 236
依賴性 / 236
真真假假 / 237
認定方向 / 237
計畫自己 / 238
衝力與經驗 / 238
搶戲 / 239
天才與流星 / 239
拒諫與飾非 / 240
美容 / 241
燈光 / 241
釀酒 / 242
大膽與工謹 / 243
愛的世界 / 244
獅子座·流星雨 / 245

文摘

這本書曾令千萬人感動,也會讓你咀嚼一生。
——劉墉

手中的星星
有一位會看手相的朋友說:“在生命中,每個人都有一顆星星指引他的方向,大部分人的星星在天上,他必須跟著星星走,讓星星決定他的命運。而小部分的人,手掌上有一個星形的紋,那星星就握在他的掌中,由他自己去支配。”但是我認為:即使我們手中沒有那個星紋,也必須伸出毅力的手,把屬於自己的那顆星星從天上摘下來,讓自己決定自己的方向。

人無近憂,必有遠慮
我們常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其實也可以講:“人無近憂,必有遠慮。”在現實生活中滿足而沒有憂慮的人,並不一定快樂,因為他們總會想那遙遠不可預期的未來。反而是那些生活在困境中的人,總忙著應付眼前的一切,倒也容易“知足常樂”。
拜倫說:“忙碌,就沒有時間流淚了。”不就是這個道理嗎?我們唯有在困苦中才能磨鍊自己,也才能不斷獲得突破困難後的快樂。
流年暗中偷換
許多蒙古人不說多少歲,只說:“有了多少回。”意思是過了多少度春天。在北國,季節的變換特別鮮明,春天的萌發、夏天的繁榮、秋天的蕭瑟、冬天的沉寂,各有各的風采。春去春回,也給人特別深刻的感覺。而在台灣,四季的變幻不太明顯,尤其在繁忙中逝去,很難自覺,只有到月曆撕去最後一張,才給人一種“又過了一回”的感傷。
古詩中說:“流年暗中偷換。”真是描寫得太傳神了。時光的手,就是在偷偷地更換日子,偷換了我們的黑髮為白髮,健壯為衰老,敏捷為遲緩,更偷換了我們的生命為死亡,想到這些,我們怎能不時刻警醒,分秒必爭呢?

盡在不言中
據說有一次釋迦牟尼在大會上說“法”,拿著一朵花,面對眾人,一句話也不講,大家都不知道什麼意思,只有迦葉會心地一笑,釋迦就把法門傳給了迦葉。
這雖然只是有關禪的一段故事,但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往往有同樣的情形,所謂“盡在不言中”,於心靈的溝通上,常有更完全的感應,問題是我們怎樣在這個紛雜囂攘的世界中,保持一顆敏銳的心。

增益己所不能
李後主與李清照,是中國文學史上兩位最著名的詞人,而他們的遭遇也是相近的。由後主的宮廷生活與易安的戀愛時期,到後主的失國北上與易安的夫亡南渡 ,同樣給予他們強烈的打擊,但也因此造成詞風由清麗婉約到雄奇悽厲的變化,更增加他們作品的廣度與力量,奠定了文學史上不朽的地位。
同樣的道理,在我們的生活中可能有大不如意的事,就近處看,雖是禍,就遠處看,未嘗不是福,因為那些刺激、震盪,帶來的常是“增益己所不能”的力量。

身體、時間、環境
雖然說人類會進化,但是拿我們現在的身體跟幾千年前的人比較,並沒有什麼大的不同。而我們的時間跟以前人的時間也完全一樣,在這個同樣的身體與時間的條件之下,我們比前人進步,完全是因為身處的環境。所以要想使自己充實,身體的健康、時間的把握固然重要,環境的選擇更不可馬虎。
一個受教於十七世紀教法與觀念的學生,不可能有二十世紀的創意。

童年的眼睛
我們小時候都讀過童話,在童話里說紡織姑娘會紡紗,牽牛花會吹喇叭,彩虹更搭起了七色的橋……童話充滿想像,它不但充實了我們兒時的生活,更永遠美化我們的心靈,所以即使到成年,我們還總是會以兒時的眼睛看這個世界。
在國內為大人們寫的書相當多,但是為兒童創作的東西卻顯得貧乏,除了那些古老的吳剛伐木、月里嫦娥和西洋的安徒生、格林,我們更應該為孩子們創造一些現代中國的童話,這樣不但能充實他們幼小的心靈,也可以培育出更多富有想像力的下一代。

如何不寫
海明威曾經說過,龐德是真正教他“如何寫作和如何不寫的人”。“如何寫作”好比教我們如何獲得一樣東西,“如何不寫”則是當我們已經獲得的時候,教我們怎樣將不必要的放棄。前者容易,後者就困難多了!我們往往在辛苦追逐到一件東西之後,巴不得把所有的都一網打盡,結果不但拿不走,反而壓垮了自己。
據說龐德曾將艾略特的得意作品《荒原》刪除了二分之一,這固然是龐德偉大的地方,而艾略特能夠接受,更是他過人之處啊!

好讀書,不求甚解
我們常形容人讀書不精是“不求甚解”。這句話原出自陶淵明的《五柳先生傳》:“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欣然忘食。”不求甚解,並非絕對不好,因為許多文學作品都有著超乎表面的意思。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疏影橫斜,暗香浮動,如果硬要從某個角度去看,或是寫得更明朗,也就少了弦外之音,不夠耐人尋味了。
過度地了解,反倒容易減少美感,讀詩做人,常是如此!

序言

一九七三年,也是跨出大學校門的第一年,我應台灣某電視公司的邀請,主持一個益智節目——《分秒必爭》。為了使節目有變化,我在每集節目的一開始,都說一段自己寫的開場白,內容包含很廣,由文學、哲學、藝術乃至身邊小故事引起的觸動,都化為幾十字到兩三百字的短文。
就因為“它”是個開場白,又放在電視播出,所以文詞都很平實,沒有高深的理論,卻有思想的空間。未料播出之後,居然引起熱烈的反響,許多聽眾促我出版。
由於沒把握,第一版只印了幾千本,沒想到不到一個月便售罄,於是二版、三版,一直印下來,也一集又一集地寫下來,竟然賣了七、八十版,賣到今天,且推展到祖國大陸。
我常想,為什麼這本小書能引起那么大的共鳴。是因為它平實、平淡、平凡,於是能打動每個人的心,還是由於我寫作時不過二十三四歲,許多靈感都得自大學、高中時的所思所學,以致特別受學生的喜愛?
一直到今天,許多四十出頭的朋友,都會跟我提到這本書,說是當年他們用來“抄在周記上”的好材料;也有人說其中某一段,曾經改變他的整個人生呢。他們甚至把書交給自己的孩子,那些孩子又成為我忠實的讀者。
多么美好的一個緣啊!結了一代又一代,說不定繼續結下去,還能傳給我們的孫子女呢。這豈是我當年信手拈來時,所能想到的?
這本書里的文章,當年由於在電視上播出,所以取名為《螢窗小語》,前後十年,共寫了七集。它是我的處女作,也是我的成名作,更開了一扇門,使我走出去,繼續寫了《點一盞心燈》《超越自己》《創造自己》《肯定自己》等許多散文和小說。
一九九六年,當我被台灣金石堂選為十年來台灣最暢銷作家,接受記者訪問時,我拿出了一個最早的版本,告訴記者們:如果當年沒有“這本小東西”,可能就沒有今天“作家的我”。
小小一本書,拿在手上很輕,當時的印刷簡陋,看來也不起眼,但我內心,卻有著千萬種情懷。感謝上蒼冥冥中的安排,感謝讀者的愛護、感謝家人的支持。
《螢窗小語》四至七集,已先在大陸出版,且暢銷了數十萬本,為了避免造成重複的感覺,雖然這本書應該是《螢窗小語》一至三集,但我授權天津華文天下圖書有限公司出版時,決定更名為《心靈四季》。
惲壽平說:“春山如笑,夏山如怒,秋山如妝,冬山如睡。”我們的心靈,甚至我們的生命何嘗不是如此?如同天真笑面的娃娃,如同勇猛精進的青年,如同豐富華麗的中年,如同悠然恬淡的老人。
希望這本《心靈四季》能帶給大家多樣的感受,有壯闊也有悠遠。更希望這本書能搭起一座橋,把我們的心靈連在一起,發現你的四季,正是我的四季;我的春天,也是你的春天。
劉墉
2011年1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