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伶明

劉伶明

劉伶明,男,大學中文系畢業,皖五河縣文明辦副主任,中國硬協會員,安徽書協會員,蚌埠市書協理事暨作協、音協會員,蚌埠市青年書協暨硬筆書協副主席,安徽散文家協會會員,華夏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華夏文化》副主編,五河縣青年書協和硬筆書協主席、詩詞協會秘書長、青年詩社社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伶明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職業:皖五河縣文明辦副主任
  • 主要成就:中國硬協會員,安徽書協會員
  • 性別:男
書法風格,家鄉介紹,書法評價,生平故事,

書法風格

笛韻·墨緣·詩情
——青年書法家劉伶明映象

家鄉介紹

還是應該先從伶明的那塊土地說起。
那是一塊驟然向天隆起的高地,每每登臨其上,但見千頃平原撲面而來,清流萬束奔流而去。而在山勢跌宕處,靜臥著一座村落。房屋雖多為青磚紅瓦,但仍有古樸的泥牆草頂隱現。村落內樹木峻骨聳立,呈現仙風道骨之姿。人隨山路轉折至村落中部,見一幢老屋前,古槐如墨染成,虬枝伸張,猶如禿筆,凌空勁舞,那便是伶明的出生地——淮畔五河女神山下的板橋村。
群山壁立村莊外,湖泊明暗村落中。自古天高地厚、景色秀奇之地,必內蘊靈動之氣。伶明便深得山巒的深邃、大地的厚重和湖泊的靈韻.
伶明的家鄉是這塊平原的至高地。山體褶皺處形成了女山湖、花園湖等天然湖泊,它們從伶明的村落出發,散作萬涓清流,向淮河奔流,繼而湧向大海,日夜吟唱不息。
流水的韻律成了伶明身體裡的脈動,而女神山、大公山的松濤與谷嘯更是激起伶明心中的千層洪波。這些天籟之音讓少年時代的伶明沉醉不已,放過牛、打過草的伶明幼時以葉片、柳笛模仿自然聲響開始自悟起了音樂;之後,一支竹笛成了伶明心愛之物,伴他走過那段物質生活貧乏的歲月。後來的日子,求學、長大、見世面,頗有天賦的他,竟逐個地通會二胡、葫蘆絲、巴烏、塤、口琴、吉他、電子琴等樂器,演奏的竟頗能悅人。
伶明的板橋村因村頭舊時商賈驛客往來頻繁經過的木板橋而得名。那裡舊時是人跡繁盛的地塊。先人定居較早,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且保存較好,是淮畔民歌之鄉。伶明自幼受民歌薰陶,對民族音樂興趣濃厚,童年、少年之時,他與歌聲為伴,是山裡的叫天子、百靈鳥。成長的歲月,他一直執迷民歌古韻的收集、整理。受民歌的滋養,伶明聲樂方面也頗有造詣,雖不比專業,但廣為業內人士讚譽。在求學及工作時期,伶明多次參加文藝表演,竟多次獲獎。2000年錄製個人VCD專輯“蒼鷹在翱翔”,圓了伶明多年來一直想把家鄉原生態曲調及民族性歌曲通過自己這個山里孩子來傳唱給大眾的心愿。
“橫笛弄秋月,長歌吟松風”。那個依著牛背吹奏竹笛的少年,把山巒、溪流和松濤的多聲部合奏帶到了城市,他從鄉野走到的城市仿佛每個角落都迴蕩著那道山谷的天籟之音。
山靈水秀出俊才。那如山泉般流淌的笛音,仿佛至今仍在板橋村瀰漫。賞識伶明笛聲的板橋人,也從未忘記每次過年寫滿莊子春聯的書法才子——伶明。

書法評價

伶明的書法亦如音樂,在宣紙上有節奏、有韻律地流淌著。這是伶明在書法追求上的境界:以美的構思,營造深邃空靈超然的境界。故無論六尺巨幅,還是三寸小品,件件都是筆力通達,氣脈貫通,超凡脫俗,神采飛揚,卓而不群。你站在他的作品前,會感到一種精神、一種情緒、一種力量、一種衝擊撲面而來。感受到不僅僅是時間的流動,情緒的宣洩,還有生命的律動,讓你分明地感覺到那些文字真正是活生生、有生命力的活體,亦如他的人,生機卓灼,精神鮮活,讓你不能不為之動容。
伶明幼時,受讀過私塾的祖父的影響,少時即習練書法,讀帖、背帖和臨帖,孜孜不輟,一路寫來。大學中文系就讀時,又精修書法課程,拜就中國書協理事、安徽書協副主席張乃田門下,深得教化。數年以來,伶明深入鑽研書藝理論,孜孜讀臨古今法帖,手摹心追,勤思好悟,染翰臨池,樂此不疲。其書初學唐宋,後法魏晉,繼追秦漢商周古風神韻。前朝名家碑帖爛熟於心,傾注於手,今之名家高手,亦細心摹研揣度。博採眾長,汲取營養,深諳造境之功。其書藝始終注重以美的形式表現內容、體現精神。讓形式服務於內容,使形式和內容的完美統一。我曾見其一幅“飄”字,形似敦煌飛天,玄須白袍,玉帶當風,飄逸九天,直欲從紙上飛走。但見其小字補款卻正是觀敦煌飛天壁畫有感,真乃如合一契。又一幅“蛇”字,書盡蛇之昂首吐信、蓄勢待發姿韻,真乃活靈活現。
正當伶明對毛筆書法如醉如痴,進入忘我之境時,一次偶然的機會拓展了伶明的書法領域和境界。那天伶明深夜臨池,沉寂超然中,心暢神快,興味盎然,胸積萬壑之氣,手蓄千鈞之力,筆走龍蛇,一發不收,以致筆頭脫落,竟全然不顧,趁興順勢用空筆管徑直寫去,竟奇趣頓出,別有風味,發現竹管筆有毛筆不具備的特色。自此,伶明遂鑽研起竹管筆來,為此他多次竹場采竹,用鋸、銼加工了十幾套粗如碗口、細似竹筷的竹管筆。經多年的摸索,他解決了竹筆儲墨少、下墨快、有尖鋒的劃紙、無塵鋒的難寫鋒,竹筆只能在硬厚紙上寫小字不便裝裱,以及筆畫浮枯不潤、多瘦硬欠柔韌、字形飄浮內涵淺薄等問題。伶明取天然之竹,自製的竹管筆,能直接在宣紙上寫蠅頭小楷,亦能做數尺巨書;既能表現毛筆的豐潤、飽滿與柔韌,更能展示硬筆的蒼虬、宏大與剛勁。同道中人見其竹筆書法,骨肉豐滿,靈韻充盈,氣勢奪人,無不為之稱奇。當代硬筆書法大家上海《寫字》主編江鳥見之特題寫“竹筆生花”給予讚譽。
曾見伶明竹筆做草書,一硯墨為一支巨竹吸盡,伶明振臂一揮,墨頃刻間傾瀉遊走於紙上,黃河九曲難盡其形,長江奔流難有其勢。一字寫盡天下雄偉景致,令人嘆為觀止。特別是竹筆代表作“龍”,形神兼備,生動欲活。觀者無不為之驚嘆、動容與傾倒。看那龍頭,
眼放巨光,炯炯有神,口噴霧氣,搖頭振角,精神抖擻,鬚髮飄逸,虬角刺天;那龍身,骨力遵勁,鱗甲分明,扭動盤旋,轉動升騰;那龍尾剛勁有力,攪動巨浪,扶搖助推,勢上九天。活脫一條巨龍,仿佛正從深潭騰躍而出,直飛雲霄,讓人不敢正視,不敢言語。再看補款小字:“遙遠的東方一條龍,她的名字叫中國……”進一步升華了作品主題,一條發展騰飛向上的中國巨龍。真乃妙筆佳作,十分難得。不少人見之,都向伶明索求“龍”字,雖書,卻難超原作。
伶明現漸向中年,仍不捨晝夜,潛心研習,功力彌足,筆法愈加醇熟老道,件件書作皆有驚人之處。篆則取法高古,隨形寫勢,蒼勁古樸而率真;隸則體態豐盈,厚實堅韌,古拙凝重,字字皆有金屬質地,扣之有聲;草則筆走刀鋒,線做鋼鞭,狂傲不群,萬象千情,變幻莫測,勁健雄逸,好如鸞舞蛇驚,電疾雨驟,鬼斧神工,神驚鬼憂;行則自然奔放,流水行雲,瀟瀟灑灑,生生不息,渾然天成;楷則法度森嚴,規矩中正,沉著而活脫;
縱觀伶明書作清新脫俗,有超然靈動之氣,尤謀篇布局,經營章法,得心應手,妙造自然,不落俗套,狀如運算元、等同劃一、呆板滯氣之醜象在伶明書作中一概掃盡。幅幅超脫新奇,精緻美妙,與眾不同,頗得同道讚賞。其書,遠觀則神采飛揚,超脫不群;近品,則一字一景,美不勝收。墨重處力透紙背,沉重可烙印入碑;墨淡時,痕走流雲,姿生妍美,仿佛飄曳於紙上。一紙平面,竟雕塑般的內嵌與浮出,玲瓏剔透。
朋友,賞伶明的書法,當在夜涼月起時擇一臨水軒當窗而坐,要上一壺茶水二碟茶乾,將伶明的墨跡在月下鋪開。隨茶水在體內的浸潤,你的身體逐漸會被那種叫作血的汁漿加熱,你就會讀懂伶明的人生態度以及他在漢字間融入的天地情懷。
苦心人,天不負。數年硯田勤耕,終得滿倉糧谷。幾年來,伶明的毛筆和竹書作品及書法文論已發表於《書法報》、《中國書畫報》、《中國教育報》、《青少年書法報》、《安徽日報》等124家報刊,獲獎37次,其中獲一等獎11次,並多次出國展覽,被國內外企業、個人及博物館等廣為收藏。伶明本人入選《中國藝術人才名錄》、《中國硬筆書法史——當代人物篇》、《中國硬筆書法家精英》等典集書冊13部。伶明的書法藝術事跡也被《書法報》、《中國硬筆書法報》、《安徽日報》、《文摘周刊》及省市電視台等12家媒體報導。
董其昌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營。”“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作字之法,識淺、見狹、學不足三者終不能盡妙”。這是蘇軾的論書名言。而伶明亦深諳其理,他說:書法是一門綜合的藝術,離不開書外之功。書法的神采、氣韻、風格、意境的升華,光靠字內功夫是不夠的,必須從字外去修煉探索。書法作品底蘊是文化,作品中透閃的氣息,是書家的修養、學識、氣質與個性的綜合。
伶明出身私塾門第,有古體詩的功底,少年時即可隨口成詩,後又拜會名師,潛心國學,苦心經營,時到今日已至爐火純熟的佳境。觸物、觀景、見事、感懷成詩立就,且每篇中必有佳句。
伶明詩詞詞美境深,因此倍受淮畔詩友推崇和前輩的看重。古體詩及楹聯作品廣泛發表於《中華詩詞》、《詩刊》等詩詞刊物。現代詩作亦是句句如瓊枝照眼,文采飛揚,令人耳目一新,更多有發表,如《淮河速寫》便很有韻味:黎明/漁夫的槳搖落滿天的星斗/魚網撈起一顆鮮紅的太陽/黃昏/點點漁火/在炊煙的夢中閃爍/水輕拍著船幫/浸濕了艙內那古老的漁歌/啊,淮河/一條縴繩/黎明,人和嚮往在這頭/黃昏,船和過去在那頭。
唐人云“夫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論人才能,先文而後墨。”伶明書寫的詩作,多為自撰詩文。詩文與書法珠聯璧合,相得益彰。一次赴國畫之鄉蕭縣筆會,在蕭縣四寶齋為答謝友人當場作詩,並揮毫潑墨,寫成作品,詩墨合成,贈送友人,與眾不同,技驚四座。
在一次作協採風的路上,伶明在車上即興為每位文友各賦詩一首,均為嵌名詩,深得大家佩贊。單位同事朋友在南京的雅海藝術品公司開業,求伶明竹筆書法為禮品贈賀。伶明為其做了12副嵌名聯,其中二副是“雅號昌榮亮出一家技藝,海天廣闊迎來萬國賓朋”、“雅室遍琳琅觀奇尋寶來貴客,海湖盪胸臆賞藝淘金暢閒情”。伶明揮竹寫就贈與,同事友人深受感動。

生平故事

伶明本自大學中文系畢業,練就一手好文章,在校時即小有名氣。習書之餘,還研習國畫、金石篆刻,更對地域文化潛心研究。到寺廟遊玩,多好與僧人談佛論道。淮畔及外地風景名勝的歷史遺存、老街舊景、風物地名,伶明多有考究,皆能說出其歷史根源與典故秩事。我因與伶明私交甚深,常出入伶明居所。伶明的院落里,被根、石、陶、磚堆滿,室內被書畫堆滿。一次我從澮河流域得數枚殘瓷,揣於棉衣深處。伶明聽到金玉之聲,便知我身藏宋瓷。我得壽州斷磚數塊,置於枕下,以尋奇夢。伶明進門便知屋有漢磚。問其方知宋瓷音清漢磚味苦。將漢磚搬到几上,伶明持茶而賞,神色超然,恍若置身歷史深處,儼然畫像石上圍爐煮茶之人。
清人云“書畫清高,首重人品,品節既優,不但人人重其筆墨,更仰其人。”伶明性格耿直,嫉惡如仇,心胸博大,誠實寬厚,在文化圈頗有美譽,是一位德藝兼優的青年藝術家,故其人緣極佳,朋友甚廣。在他的一竹齋內,四方墨友文朋,常聚於此,揮毫潑墨,吟詩放歌,品茗煮酒,暢談古今。
因他有些名氣,不少家長都送子弟以求教誨。伶明推不過便認真備課,細心教學,孜孜傳道授業,學生進步甚快,還多有獲獎。而提到報酬,伶明卻婉言謝絕:“孩子的進步、學成,就是對我最好的回報。”所以口碑相傳,弟子紛至。
伶明曾在紀檢部門供職,後鑒其厚誠、正直,且潛心文化,組織又安排到文明辦任職。不管到哪裡,他做官和做人一樣厚道,深得同事和社會的口碑。他常說:“做人如學書,分清黑白走正路,橫平豎直做好人。”
如今,伶明生活在一座河老柳枯的城子中。城子不大,卻有五條曲折的河流在裡面活生生地扭著。從高處俯視,河流不似深嵌於土地而是凸現於地上,似人體上的青脈。伶明寓所在城子中央,被水體層層纏繞。抬眼見淮水,轉身見澮湯,仰頭見天河。伏仰皆有流體相隨,動靜皆有水聲相伴。因水有靈氣故人有神氣?伶明體內奔騰的、眼眶中閃動的,筆下奔涌的液體,都是這一方水系的延伸。
近幾年,伶明的書法遠遠超出了對漢字肢體的表達,以意境勝出,以魂魄懾人。伶明的作品是集土的墩厚,水的靈透,山的毓秀,人的睿智方可成就。如果說後天的汲養豐富伶明的書法形態的話,那么這平平漠漠的百里平原,這樸素而拙於修飾的城市,以及遠方那塊天高地厚的土地,才是伶明書法永遠的根基。
伶明在音樂、書法、詩詞等方面的成就斐然,得到了社會的認可。伶明現為安徽省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硬筆書法家協會會員,華夏文化研究會會員,蚌埠市青年書協、硬筆書協副主席,市詩詞楹聯協會、音協、作協會員,五河縣青年書協、硬筆書協主席、詩詞協會副秘書長、青春詩社社長等職。
數年來,伶明在自己的藝術道路上孜孜追求,在書法作品裡融入他的生存態度和天地情懷。一次筆會結識的著名詩人朱墨驚嘆伶明才藝,多次交流之後不禁感慨,寫了首《伶明其人其藝》,給伶明君一個準確凝練的概括:“德厚慧聰才藝馨,詩文畫樂潤書中。痴迷漢魏奇拙韻,執著宋唐俊雅風。筆縱神龍騰玉宇,墨逐彩鳳戲祥雲。八方騷客慕名識,吟詠揮毫論古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