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錐(刺栲)

紅錐

刺栲一般指本詞條

紅錐(Castanopsis hystrix Miq.),喬木,高達25米,胸徑1.5米,當年生枝紫褐色,纖細,與葉柄及花序軸相同。紙質或薄革質,披針形,有時兼有倒卵狀橢圓形,基部甚短尖至近於圓,一側略短且稍偏斜,全緣或有少數淺裂齒,中脈在葉面凹陷,嫩葉背面至少沿中脈被脫落性的短柔毛兼有頗鬆散而厚、或較緊實而薄的紅棕色或棕黃色細片狀臘鱗層;葉柄長很少達1厘米。雄花序為圓錐花序或穗狀花序;雌穗狀花序單穗位於雄花序之上部葉腋間,花柱3或2枚,斜展。果序長達15厘米;殼斗有堅果1個;堅果寬圓錐形,無毛,果臍位於堅果底部。花期4-6月,果翌年8-11月成熟。

紅錐材質優良,木材堅硬耐腐。少變形,心材大,褐紅色,邊材淡紅色,色澤和紋理美觀,是高級家具、造船、車輛、工藝雕刻、建築裝修等優質用材。

(概述圖片來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紅錐
  • 學名:Castanopsis hystrix Miq.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Archichlamydeae
  • :山毛櫸目 Fagales
  • :殼斗科 Fagaceae
  • :錐屬 Castanopsis
  • :紅錐
  • 分布區域:中國福建、湖南、海南、廣西、貴州等省及越南,寮國,緬甸等地
形態特徵,近種區別,產地生境,生長習性,繁殖方法,栽培技術,整地,栽植,修剪,施肥,除草,澆水,排澇,採伐,病蟲防治,主要用途,

形態特徵

喬木,高達25米,胸徑1.5米,當年生枝紫褐色,纖細,與葉柄及花序軸相同,均被或疏或密的微柔毛及黃棕色細片狀蠟鱗,二年生枝暗褐黑色,無或幾無毛及蠟鱗,密生幾與小枝同色的皮孔。
紙質或薄革質,披針形,有時兼有倒卵狀橢圓形,長4-9厘米,寬1.5-4厘米,稀較小或更大,頂部短至長尖,基部甚短尖至近於圓,一側略短且稍偏斜,全緣或有少數淺裂齒,中脈在葉面凹陷,側脈每邊9-15條,甚纖細,支脈通常不顯,嫩葉背面至少沿中脈被脫落性的短柔毛兼有頗鬆散而厚、或較緊實而薄的紅棕色或棕黃色細片狀臘鱗層;葉柄長很少達1厘米。
雄花序為圓錐花序或穗狀花序;雌穗狀花序單穗位於雄花序之上部葉腋間,花柱3或2枚,斜展,長1-1.5毫米,通常被甚稀少的微柔毛,柱頭位於花柱的頂端,增寬而平展,乾後中央微凹陷。
果序長達15厘米;殼斗有堅果1個,連刺徑25-40毫米,稀較小或更大,整齊的4瓣開裂,刺長6-10毫米,數條在基部合生成刺束,間有單生,將殼壁完全遮蔽,被稀疏微柔毛;堅果寬圓錐形,高10-15毫米,橫徑8-13毫米,無毛,果臍位於堅果底部。花期4-6月,果翌年8-11月成熟。
成年樹的樹皮淺縱裂,塊狀剝落,外皮灰白色,內皮紅褐色,厚6-8毫米。韌皮纖維發達,心邊材區別明顯,心材紅棕色至褐紅色,邊材色較淡,輻射狀散孔材,有細寬木射線二類。寬木射線常見聚合射線。木射線窄,材質堅重,有彈性,結構略粗,紋理直,乾燥時稍爆裂,耐腐,加工易,刨削後有光澤。
成年樹成年樹

近種區別

(學名:Castanopsis fargesii Franch.)常被誤認為紅錐,但二者區別明顯,栲的葉背僅被紅棕色或棕黃色易抹落的粉末狀蠟鱗而無毛,殼斗較小,刺較短而疏,且密被灰白色短毛,或被淡褐色糠秕狀蠟鱗,則殼斗外壁明顯可見,其木材顏色也較淡,棕黃色,材質遠不如紅錐的堅實與密緻。

產地生境

產中國福建東南部(南靖、雲霄)、湖南西南部(江華)、廣東(羅浮山以西南)、海南、廣西、貴州(紅水河南段)及雲南南部、西藏東南部(墨脫)。生於海拔30-1600米緩坡及山地常綠闊葉林中,稍乾燥及濕潤地方。有時成小片純林,常為林木的上層樹種,老年大樹的樹幹有明顯的板狀根。越南、寮國、高棉、緬甸、印度等。

生長習性

紅錐喜濕潤、溫暖、多雨的季風氣候;土壤條件為由花崗岩、變質岩、沙頁岩等母岩發育而成的、土層深厚(>80厘米)的、排水性良好的酸性壤土或輕黏土(磚紅壤、赤紅壤和紅壤);營造紅錐純林時,造林地應選擇陰坡、半陰坡,以南坡、西南坡、東南坡為宜,營造混交林時則可不考慮坡向及遮蔭措施。
紅錐(刺栲)
紅錐不宜種植在沙質土、貧瘠的石礫土、山瘠、土層薄(<50厘米)的重壤土和排水不良的土壤上;不宜在石灰岩地區種植。

繁殖方法

播種:在2-3月,將經層積處理已萌發胚根的種子直接播於容器中,播時胚根朝下,種實埋入土中2-3厘米,播後淋透水。
移植芽苗:先將採回的種子播於種床,待種子萌發、幼苗長出兩片真葉時再移栽於容器中。播於種床的種實,要注意用拌滅鼠劑的錐種防鼠食。移栽時要選擇陰天,短剪芽苗的主根(以促使苗木多長側、鬚根),用生根劑(ABT3)浸根,壓實,淋透定根水。

栽培技術

整地

整地前全面清理林地雜灌,但紅錐要嚴禁煉山方式,可集中燒毀清理物。整地方式以穴墾為主,穴規格50厘米×50厘米×50厘米。緩坡地(25°左右)也可採用帶墾整地,按環山水平整地,頻寬1.2-1.5米,去雜全墾20厘米,再挖穴,規格40厘米×40厘米×4厘米,帶面內低外高,呈水平梯田狀,以保持水土。植樹穴內撿盡石塊、雜物,每穴施有機肥l~2千克,複合肥250克、磷肥500克作基肥。

栽植

紅錐造林栽植密度的大小與立地條件有關,株行距離為1.5米×2米或2米×2米。紅錐造林最好採用一年生優良茁壯的營養袋苗造林,裸根苗造林需剪除大部分葉片和過長根系,並沾上泥漿後栽植,苗木高宜在30 -45厘米以上,且頂芽飽滿,生長健壯,根系發達,充分木質化,無病蟲害和無機械損傷。栽植時要除去育苗袋,保持營養土團完整,不損傷根系,坡度平緩的林地苗木置於植穴中央,坡度較陡的林地,苗木應靠近上坡栽植;樹苗要端正、壓實,栽植深度比苗木根莖位置略深2-5厘米,周圍填土壓緊。造林季節宜選擇在春節前後,待下雨穴土濕透時進行,最好選擇陰雨天進行栽植。如遇乾旱天氣,栽植後需澆灌,提高成活率。此外,栽植後1-2個月左右,要全面檢査苗木的成活情況,發現死株及時進行補植,補植用營養袋苗。

修剪

當林分鬱閉度達0.7以上,下部枝條明顯衰弱時對下部枝條進行修枝,修枝高度在樹高的1/3-1/2以下。當林分鬱閉度達0.8以上,被壓木占20%以上時可以進行第一次間伐。林分生長較均勻的採用下層撫育間伐法,林分分化特別大的採用綜合撫育間伐法,林木遭病蟲害或其他特殊損害時應及時進行衛生伐。根據紅錐的生物學特性,紅錐大徑材的培育期一般為30-35年,一般在10年左右首次間伐,在15-17年間進行第二次間伐。

施肥

紅錐施肥前要求清除苗木周圍雜灌草。紅錐施肥以幼年為主,一般在造林當年8~9月施肥一次,可以施用複合肥或尿素,複合肥每株施100克,尿素每株施50克;第2-5年每年施肥一次,時間在5月進行,第二年施複合肥量每次每株為150克,第三年複合肥施肥量每株為200克,第四、五年每年複合肥施用量每株為400克。施肥方法一般採用溝施法,即在植株樹冠垂直投影地面兩對側外邊開修長0.5-1.0米、寬0.20米、深0.20米的施肥溝,將肥均勻施於施肥溝,然後覆上土。幼林撫育宜根據造林地的雜草生長情況進行。

除草

紅錐幼林撫育宜根據造林地的雜草生長情況進行。一般來說,造林當年8-9月結合施肥帶狀鏟草撫育1次;第2、3、4、5年每年撫育2次(5月、10月)。林分鬱閉後可根據林地實際情況進行撫育。撫育一般採用帶鏟或全鏟法,也可以結合化學除草的方法作業。

澆水

苗木栽植後,應燒透水一次,如遇乾旱天氣,栽植一月內應另澆水1-2次。如造林面積大,人工澆水困難,造林苗木應採用營養袋育苗,對提高苗木抗旱能力,提高苗木成活、保存率效果顯著。紅錐幼林耐蔭,通過留存帶間雜草,有利於紅錐幼林生長,同時又能提高土壤保水功能,起到抗旱作用,或通過營造混交林或間種玉米等高稈作物提供遮蔭,增強紅錐幼林抗乾旱能力。

排澇

紅錐不耐水澇,紅錐林地抗洪排澇必需予以重視。排澇措施主要是在造林坡地上緣挖截水溝,防止洪水沖刷林地,坡地下緣或台地挖排水溝排水,防止林地水土流失;坡地造林選擇帶狀整地,增加土壤雨水滲透,減少地表徑流、減緩地表徑流流速,也能起到一定的抗澇排洪作用。

採伐

採伐時期:紅錐速生期有6-20年,而前5年生長速度緩慢,5年後加速生長,因此較為合理、經濟的採伐時期在栽植後20-30年時進行,大徑級林木採伐需30-35年。
採伐方法:紅錐萌芽再生能力強,不僅能從伐根萌生成林,即使沒有採伐,也可由樹幹基部的根際萌條長成大、中徑級林木,且萌條生長迅速,一次造林可採伐多次,因此紅錐林木採伐宜在離地面50-80厘米處截斷,一般採用電鋸砍伐,保留樹兜或伐根,以便林地更新。

病蟲防治

主要蟲害有竹節蟲
防治方法:對竹節蟲危害幼林、成林,可用白僵菌防治。設立病蟲害監測點,做好預測預報,做到即時防治。

主要用途

材樹種之一。紅錐材質優良,木材堅硬耐腐。少變形,心材大,褐紅色,邊材淡紅色,色澤和紋理美觀,乾燥後開裂小,木材質量係數達23%。材質在栲樹屬樹種中首屈一指,切面光滑,色澤紅潤美觀,膠粘和油漆性能良好,是高級家具、造船、車輛、工藝雕刻、建築裝修等優質用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