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列茲涅戈瓦托耶—斯尼吉廖夫卡戰役

別列茲涅戈瓦托耶—斯尼吉廖夫卡戰役

1944年3月6—18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蘇德戰爭中,蘇軍烏克蘭第3方面軍對德軍實施的進攻戰役,是右岸烏克蘭戰役的組成部分。

基本介紹

  • 名稱:別列茲涅戈瓦托耶—斯尼吉廖夫卡戰役
  • 地點:因古列茨河岸克里沃羅格以南
  • 時間:1944年3月11日
  • 參戰方:德軍,蘇軍
  • 結果:蘇軍戰功卓著
  • 主要指揮官:馬利諾夫斯基
戰役前序,戰役過程,戰爭結局,戰爭意義,戰爭將領,

戰役前序

戰役開始前,蘇軍在解放右岸烏克蘭大片領土並將德軍逐離第聶伯河後,占領了有利的進攻態勢。德軍統帥部採取緊急措施加強了防禦,以圖守住烏克蘭其餘地區。蘇軍統帥部決心以烏克蘭第1、第2、第3方面軍在整個右岸烏克蘭廣泛展開進攻,以便向大縱深同時實施數個突擊,徹底粉碎德軍。根據最高統帥部的企圖,烏克蘭第3方面軍(轄第57、第37、第46集團軍,近衛第8集團軍,第6集團軍,突擊第5集團軍,第28集團軍,空軍第17集團軍,坦克第23軍,近衛機械化第2、第4軍,近衛騎兵第4軍)應向尼古拉耶夫—敖德薩方向進攻,以粉碎因古列茨河、南布格河河間地帶的德軍。方面軍當面之敵是“A”集團軍群所屬德軍第6集團軍和羅馬尼亞第3集團軍,共34個師(內4個坦克師、1個摩托化師)。烏克蘭第3方面軍(司令為馬利諾夫斯基大將)的炮兵比德軍多1倍,坦克則少六分之一,雙方步兵和航空兵大致相當。
二戰德國坦克二戰德國坦克

戰役過程

根據戰役企圖,第46集團軍( 司令為格拉戈列夫中將) 和近衛第8 集團軍( 司令為崔可夫上將)從因古列茨河岸克里沃羅格以南各登入場向新布格總方向實施主要突擊,爾後應將快速軍隊轉而向南,對尼古拉耶夫以東德軍的後方實施突擊。坦克第23軍計畫在第46集團軍地帶內進入突破口,騎兵機械化兵集群(轄騎兵第4軍、近衛機械化第4軍和獨立摩托化步兵第5旅)在近衛第8集團軍地帶內進入突破口。第57( 司令為加根中將) 、第37( 司令為沙羅欣中將) 、第6 集團軍( 司令為什列明中將) 、突擊第5 集團軍( 司令為茨韋塔耶夫中將) ,第28集團軍( 司令為格列奇金中將) 實施輔助突擊。
方面軍突擊集團的戰役布勢成一個梯隊。3 月6 日晨,經炮火準備和航空火力準備之後,方面軍各集團軍轉入進攻。空軍第17集團軍( 司令為蘇傑茨空軍中將) 集中力量支援第46集團軍、近衛第8集團軍和騎兵機械化兵集群的進攻。德軍頑強固守,頻繁實施反衝擊。特羅伊茨科—薩福諾沃地域的戰鬥特別激烈。當日22時,騎兵機械化兵集群進入交戰,這完全出乎德軍的意料。該集群堅決向德軍
防禦縱深發展進攻,於3 月8 日凌晨攻占了新布格。德軍第6 集團軍的防禦正面被割裂,從而為包圍在別列茲涅戈瓦托耶、斯尼吉廖夫卡地域行動之敵創造了條件。為切斷德軍西退之路,騎兵機械化兵集群將獨立摩托化步兵第5 旅留在新布格地域,以主力向巴什坦卡及其以南實施突擊。3 月12日,該集群坦克和騎兵部隊進至斯尼吉廖夫卡以南因吉列茨河,切斷了德軍第6 集團軍基本兵力西退之路。
第6 集團軍、突擊第5 集團軍和第28集團軍分別從東面和東南面對德軍同時實施了突擊。德軍13個師處於被合圍的威脅之下。為了完成合圍,近衛第8 集團軍右翼各兵團必須迅速向南推進。但該集團軍大部兵力當時還在弗拉基米羅夫卡、巴什坦卡地域與德軍苦戰。坦克第23軍從3 月12日就在此處被用來抗擊德軍突擊。僅僅用1 個騎兵機械化兵集群的兵力要構成堅固的合圍對內正面是不夠的。結果,
在該地域作戰的德軍步兵第17、第44軍的部隊遺棄火炮、坦克和車等大量技術裝備,衝過南布格河,向尼古拉耶夫方向撤退。早在3 月11日,當烏克蘭第3 方面軍由因古列茨河向南布格河進攻時,大本營即給該方面軍進一步明確了任務:方面軍應強渡南布格河,解放敖德薩,爾後進至普魯特河。蘇軍追擊退卻德軍,於3 月11日解放了別里斯拉夫,3 月13日解放了赫爾松,3 月15日解放了別列茲涅戈瓦托耶、斯尼吉廖夫卡。到戰役快結束時,即3 月18日,方面軍中央和左翼已進至南布格河及尼古拉耶夫接近地,其右翼( 第57、第37集團軍) 進至南布格河左岸康斯坦丁諾夫卡及其以南地域。

戰爭結局

擊退卻德軍,蘇軍於1944年3月11日解放了別里斯拉夫,同年3月13日解放了赫爾松,同年3月15日解放了別列茲涅戈瓦托耶、斯尼吉廖夫卡。到戰役快結束時,方面軍中央和左翼已進至南布格河及尼古拉耶夫接近地,其右翼(第57、第37集團軍)進至南布格河左岸康斯坦丁諾夫卡及其以南地域,從行進間強渡南布格河未能成功。於是德軍將龐大兵力調至該河右岸及尼古拉耶夫地域,在這一有利地區建立了有組織的防禦。方面軍爾後的前進受阻。
別列茲涅戈瓦托耶—斯尼吉廖夫卡戰役別列茲涅戈瓦托耶—斯尼吉廖夫卡戰役

戰爭意義

別列茲涅戈瓦托耶—斯尼吉廖夫卡戰役是在複雜的氣象條件下實施的。過早來臨的春季泥濘期,給蘇軍調動和機場的使用造成了嚴重困難。儘管如此,蘇軍仍頑強向前推進。在戰役過程中,德軍第6 集團軍遭重創,有8 個師被擊潰。烏克蘭第3 方面軍在13天內前進140 公里,從德軍手中解放了因古列茨河與南布格河之間右岸烏克蘭大片領土,為爾後在敖德薩方向( 參見敖德薩戰役) 對德軍實施突擊占領了有利態勢。蘇軍14個戰功卓著的部隊和兵團被授予“新布格”稱號,6 個授予“赫爾松”和“別里斯拉夫”稱號。

戰爭將領

馬利諾夫斯基(1898.11.23~1967.3.31)
馬利諾夫斯基馬利諾夫斯基
蘇聯元帥(1944),軍事家。生於敖德薩。1914年入伍,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1916年2月隨俄國遠征軍赴法作戰。1919年回國後參加紅軍。蘇俄內戰和外國武裝干涉時期,在東方面軍對白衛軍作戰。1920年初級軍官學校畢業後,先後任機槍排長、機槍隊長、副營長和營長。1926年加入聯共(布)。1930年伏龍芝軍事學院畢業後,曾任騎兵團參謀長、騎兵第3軍參謀長。1937~1938年作為國際縱隊成員參加西班牙內戰。1939年起在伏龍芝軍事學院任教。蘇德戰爭期間,曾任步兵軍長,集團軍司令,沃羅涅日方面軍副司令,南方面軍、西南方面軍、烏克蘭第3方面軍、烏克蘭第2方面軍司令,率部參加邊境交戰,史達林格勒會戰頓巴斯戰役第聶伯河會戰第聶伯河右岸烏克蘭戰役雅西-基什尼奧夫戰役德布勒森戰役布達佩斯戰役維也納戰役等重大作戰行動,表現出卓越的指揮才能。1945年7月起任外貝加爾方面軍司令。蘇日戰爭中,率部遂行主要突擊任務,正確選擇主要突擊方向,使用坦克集團軍於方面軍第一梯隊,周密組織協同,保證了進攻的高速度。因指揮有方獲蘇聯英雄稱號。戰後任外貝加爾-阿穆爾軍區司令、遠東部隊總司令、遠東軍區司令、國防部第一副部長兼陸軍總司令。1957年10月~1967年3月任國防部長,為加強蘇聯武裝力量建設做出貢獻。獲列寧勳章5枚。著有《警惕地保衛和平》、《勝利的偉大意義》和《俄國士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