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寧格勒大圍困

列寧格勒大圍困

聖彼得堡(俄語: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舊稱:列寧格勒/Ленинград 和彼得格勒/Петроград,俗稱:Питер )位於俄羅斯西北部,波羅的海沿岸,是列寧格勒州的首府,也是僅次於莫斯科的俄羅斯第二大城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列寧格勒大圍困
  • 時間:1941年8月
  • 地點:聖彼得堡
  • 結果:蘇軍取得了重大勝利
歷史沿革,人的光芒,冰上運輸線,戰爭,歷史意義,

歷史沿革

蘇德戰爭爆發後,1941年8月,德國軍隊發起了對列寧格勒的強大攻勢。希特勒調集了40個師、6000門大炮和1000多架飛機向蘇聯第二大城市列寧格勒發起了瘋狂的進攻。8月中旬,希特勒的部隊兵臨城下,希特勒得意忘形地向全世界宣布:要在9月1日前占領列寧格勒。1941年8月30日,列寧格勒陷入了“德國鐵鉗”的包圍。這是人類歷史上最鮮血淋漓的圍困。蘇軍攻破包圍圈時,城中只剩下56萬人,僅是包圍初期的五分之一。
列寧格勒是偉大的十月革命的搖籃,列寧格勒的人民是勇敢和堅強的人民,面對希特勒的瘋狂進攻,他們的回答是:“寧死不屈,列寧的城市永遠是我們的!”全城不分男女老少,紛紛行動起來,拿起手中的武器,修築戰壕街壘,投入保衛列寧格勒的偉大鬥爭中去。英勇的列寧格勒人民眾志誠成,團結起來,大家的共同心愿就是決不能讓列寧格勒落入希特勒的手中。
由於列寧格勒人民的誓死捍衛列寧格勒的殊死抵抗,希特勒揚言9月1日前占領列寧格勒的計畫很快成了泡影。德軍每前進一步都付出了巨大的代價。9月8日,德國法西斯軍隊攻到了拉多加湖,占領了彼得要塞,並切斷了列寧格勒與其他地區的陸上交通線。敵人企圖突擊攻占城市,但被蘇軍擊退,只能滯留在西南和南部地帶。在列寧格勒南郊、普爾科沃高地,兩國軍隊展開了肉搏戰。蘇聯陸軍、海軍和勞動人民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英勇作戰,其豐功偉績已被載入史冊,這是軍民勇敢、堅貞的象徵,體現了蘇聯人民的集體英雄主義精神。
從9月初到9月下旬,德國進攻列寧格勒的半個月內,死傷官兵17萬人,損失飛機300餘架、坦克500餘輛、大炮500餘門。德國負責進攻列寧格勒的萊布元帥焦頭爛額,不得不向希特勒告急:“我軍死傷慘重,剩下的兵力已無法向列寧格勒進攻了!”
在列寧格勒防禦戰中,長達百日的埃澤爾、達戈島防禦戰和持續150天的漢科半島防禦戰具有重要戰略意義。蘇聯人民滿懷信心,誓死守衛列寧格勒,因為這是無產階級革命的搖籃。在列寧格勒前線軍事委員會、列寧格勒市及州黨組織及蘇維埃組織的領導下,列寧格勒建起了環繞全城的防禦工事,城中成立了民兵組織,敵人後方也有游擊隊在活動。
在多次進攻未得逞的情況下,希特勒決定改變戰術。他說:“應當用飢餓來扼殺這座城市。切斷一切運輸走廊,讓老鼠都爬不進城去。對城市狂轟濫炸,不要吝惜彈藥。這樣,城市就會如同爛熟的果子,完全潰敗。”德軍開始頻繁轟炸列寧格勒,城中的糧食儲備已經消耗殆盡。食物只能通過空運和拉多加湖上的冰上生命線運抵城中。據蘇聯時期的官方統計材料,當時有64.2萬人死於飢餓,另有說法是,餓死的人數達85萬多。

人的光芒

列寧格勒保衛戰是前蘇聯衛國戰爭中的一個輝煌奇蹟,這座城市被德國法西斯圍困了整整900天,幾乎彈盡糧絕,但全城的人寧死不屈,一直堅持到勝利之夜。
在莫斯科勝利廣場的紀念館裡,大型的壁畫、瓦礫、舊槍彈……一批戰爭遺物逼真地再現了列寧格勒保衛戰的悲壯場面,黑壓壓的烏雲,滿天瀰漫的濃厚的硝煙,噴出火舌的槍炮,被敵人炮火擊毀的建築物,街頭的陳屍,被戰爭烈焰燒焦的樹的斷身……戰爭的殘酷壓抑,以及比死亡更令人窒息的猙獰氣氛是處在和平年代的人們所難以承受、不可想像的。
有一排塑像可以傳神地體現戰爭對人的摧殘:一群身姿優美的人漸漸變形,柔軟的線條變得筆直,再慢慢變得僵硬、鋒利,最後,有關肉身的線條統統消失了,人變形為石頭——一塊一塊的嶙峋之石。
然而,發生在列寧格勒的反法西斯之戰卻從另一個角度頌揚了受戰爭摧殘的人民:人心不泯,堅強高貴。
當時的列寧格勒,在德軍的炮火強攻下巋然不動,德軍見久攻不下,使用了更陰險毒辣的計策:從陸海兩方面嚴密封鎖列寧格勒,切斷外界彈藥、口糧供給及與外界的一切運輸、聯絡,同時日夜不停地轟擊,企圖迫使城內的軍民整天呆在防空洞裡,無法進行抵抗。意欲讓這座孤城變成死城。
整整900天,這個被戰火毀得千瘡百孔的城市破敗不堪,食品緊缺。特別是11月8日德軍占領了提赫文後,從蘇聯內地向列寧格勒運送糧食的運輸線完全被切斷,它使300萬列寧格勒軍民陷入了一場前所未有的飢餓“大災難”之中。圍困的時間越來越長,城裡的糧食越來越少,人們開始尋找各種能吃的來彌補糧食的不足。軍隊養馬場的飼料燕麥當作糧食了;榨油廠做燃料的棉籽渣也成了代食品了;從海底沉艦上打撈起來的發了芽的穀子也成了寶貴的糧食;滿城都是蜷著身子的飢餓的人們。糧食一天天仍在減少,市蘇維埃一次一次降低糧食供應標準,9~11月,居民的麵包定量先後降低5次,11月20日降至最低限量:高溫車間工人每人每天375克,一般工人和技術人員250克,職員和兒童僅125克。為此從1941年11月到1942年12月期間,列寧格勒付出了近百萬人的寶貴生命。沒有取暖的東西,在最寒冷的日子裡,有個年輕女子拖著個小棺材在街頭躑躅,棺材裡躺著她病死的孩子,可是,沒走多久,女子便凍僵在路邊。
我永遠難忘陳設於牆上的那些啟事,那都是列寧格勒人在當時貼出的:賣首飾,賣房屋,賣值錢的家什,只為換取若干口糧和棉毯。人們力圖活下去,力圖抗爭所處的逆境。
在那樣巨大、危急的戰爭陰影下,列寧格勒的人們仍沒有放棄正常的有尊嚴的精神生活:劇院天天夜裡開演,劇照貼在大街小巷,觀眾座無虛席;學校準時開學,上課鈴聲從不間斷……
列寧格勒黨組織和蘇維埃政府想盡一切辦法來改善人民的生活,降低人民的死亡率。列寧格勒的居民在危難的時候,發揚高尚的互相友愛的精神。共青團員們組織起服務隊,走街串巷地幫助民眾。他們把麵包分送給居民,把政府的關心和慰問帶給民眾。有人餓倒時,有一個女青年立即把自己第二天的定量麵包給他吃。雖然她心裡明白,也許明天自己也會餓倒,再也爬不起來。曾經有過這樣一個動人的故事:一天黎明,一位卡車司機駕駛一車專供病人吃的新鮮麵包行駛在列寧格勒的大街上。突然,敵人的一枚炮彈在車前爆炸了,司機犧牲了。車上的麵包撒得到處都是,過路居民發現後,不約而同地拾起一隻只誘人的小麵包,小心地吹去塵士,仍舊放在車斗里,然後守護在車旁,直到麵包廠的另一輛麵包車來把麵包拉走。忍住飢餓,抗拒誘人的麵包香味。這需要多大的意志力呀!
最令我久久不能平靜的是列寧格勒的小女孩丹娘·薩維契夫,一個小學生。她原本有一個和睦幸福的大家庭,可是戰爭來了,她成了一個長著憂鬱的大眼睛、頭髮由於營養不良而變得枯黃的戰爭兒童。她天天寫日記,從不間斷、慢慢地、執拗地記著法西斯的罪惡。
丹娘·薩維契夫用她的小手寫出了稚嫩的字跡:1月25日,爺爺死了;2月3日,伯伯死了;3月1日,媽媽去世了……她記著親人們一個個地逝去的日子以及他們的死法,每天每天,從不輟筆。後來,親人們全死光了,全存於她的日記里,她把他們好好地藏在裡面。再後來,她的日記中斷了,如同一段曲子,奏著奏著,突然停息了,那是因為,她也死了。
小姑娘丹娘·薩維契夫弱小的不屈的靈魂發出了熠熠光芒。她的故事被人們傳頌,使每一個對戰爭心懷軟弱的人陡生了幾許豪氣。她讓人們明白,人們不要戰爭,但不怕戰爭,人的光芒最終一定能夠戰勝一切困苦,包括戰爭。

冰上運輸線

自從列寧格勒與蘇聯內地的鐵路交通被完全切斷後,拉多加湖就成了列寧格勒唯一能從外界獲得糧食和其他一切必需品的水上生命線,可現在拉多加湖也僅僅剩下中間一段寬約65公里的水域不在德軍炮火的射程之內。
拉多加湖,古時候稱之為“涅沃湖”,面積 184,000 平方公里,是歐洲最大的一個湖泊。它的南北長200多公里,東西最寬處達124公里,湖的北岸和西北岸都是陡峭的懸崖岩壁,湖深達250米,而湖的南岸則是低平的砂土層和沙灘,湖岸也比較平整,湖深只有20多米。  在9月8日列寧格勒被圍困之前,拉多加湖的水上航運業務主要是客運,而不是貨運。湖的東西兩岸都未建有大型現代化的港口設施和停泊碼頭,貨物的吞吐量極其有限。再加上秋天的拉多加湖經常是大霧瀰漫,狂風怒吼,而德軍飛機又整天在湖面上空盤旋掃射,使許多滿載糧食的平底駁船往往由於風大浪急和躲避空襲而觸礁沉沒。  因此,如何切實保證城內300萬軍民的生活必需,就成了列寧格勒方面軍當時所面臨的一項頭等大事。因為如果不能很好地解決300萬軍民的吃飯問題,堅守列寧格勒就只能是一句空話。  11月下旬,拉多加湖開始封凍,水上運輸暫停,這使列寧格勒的糧食供應更趨緊張。在這饑寒交迫的日子裡,死神隨時隨地都會奪走人的生命,列寧格勒城內每天都有數以千計的人因飢餓而喪生。正在生產的工人餓死在工具機旁,指揮交通的民警餓死在崗亭里,正在搶救危重病人的醫生餓死在手術台前,年老體弱的居民餓死在購糧途中……   對於自己一手造成的“傑作”,希特勒得意忘形地狂叫:“列寧格勒不久將會出現人吃人!”然而,英雄的列寧格勒人民是決不會坐以待斃的。在這面臨被困死的危急關頭,列寧格勒軍民的唯一出路就是不惜一切代價牢牢地控制住拉多加湖南岸地帶,並迅速採取果斷措施,組織冰上運輸。  “生命之路”早在1941年11月9日,德軍占領提赫文的第2天,列寧格勒方面軍軍事委員會就作出決定,立即沿著靠近什利謝爾堡海灣那段已冰封的湖面,從西岸的鮑利索瓦—格里瓦車站和拉多加湖車站至東岸的列德涅沃修建一條冰上軍用公路。  可是,要想在封凍的拉多加湖面上修築一條運輸公路真是談何容易。列寧格勒的科學工作者在對拉多加湖結冰情況作了一次實地考察後,他們發現在靠近南岸風平浪靜的淺水區內,一般在10月底至11月初就開始結冰了,而在什利謝爾堡海灣內打算修築冰上汽車運輸線的那一段湖面,一般要在12月中旬,個別地方甚至要在翌年元旦才能結冰。另外,拉多加湖的冰層表面凹凸不平,坑坑窪窪很多,特別是在淺水區內,疊積的大冰塊有時會形成高達五米至十米的冰丘,其周圍堆著一層厚厚的積雪,因而底下的冰層較薄,當載重汽車駛過這些地方時危險性很大,隨時都有可能因冰面裂開而連車帶人掉進冰窟窿里。  時間不等人!被圍的列寧格勒軍民每時每刻都有人由於飢餓而倒下,他們急待從內地運進糧食、燃料和武器彈藥。但時至11月16日,拉多加湖冰層的厚度還僅有100毫米,這頂多可以供不載貨的馬拉雪橇勉強通過。而要組織大規模的冰上汽車運輸,冰層厚度至少需要達到200毫米以上。根據水文工作者的測定,氣溫在零下10攝氏度時,湖面冰層厚度達到200毫米需要6晝夜,300毫米則需12晝夜;氣溫在零下15攝氏度時,冰層厚度達到200毫米需要4晝夜,300毫米則需8晝夜。  11月18日清晨,拉多加湖面上颳起了期待已久的西北風,天氣寒冷刺骨,至黃昏時分,氣溫驟然下降了12攝氏度。11月20日,湖面冰層的厚度已達到180毫米。這時,列寧格勒方面軍軍事委員會認為:形勢逼人,時不我待,他們決定立即用馬拉雪橇在築路勘探隊員冒著生命危險以標桿標明走向的冰道上開始試驗性運輸,把堆放在湖東岸列德涅沃轉運站的大量糧食和其他急需物資迅速運往西岸的鮑利索瓦—格里瓦車站和拉多加湖車站。  儘管當時挑來趕馬拉雪橇的都是從郊區集體農莊裡精心挑出來的富有經驗的好馭手,但在第一天的冰上運輸中,還是有不少馬拉的雪橇因冰面破裂而掉進了湖裡。另外,考慮到馬拉雪橇不僅載運貨物少,而且還要耗費飼料,特別是在遇到暴風雪時,極易迷失方向而掉進冰窟窿。所以,這種運輸方式不久就放棄了。  11月21日,修築在離拉多加湖南岸12公里至13公里地方,也就是在什利謝爾堡德軍炮火射程內的第一條冰上汽車運輸幹線,經過列寧格勒軍民的忘我勞動,終於勝利通車了。第二天晚上,由60輛大卡車組成的第一列車隊載著運往列寧格勒的貨物從拉多加湖東岸的卡鮑納出發,經冰上公路駛往西岸的奧西諾維茨。  就是這條後來晝夜通行的冰上公路在1941~1942年間冬季列寧格勒處於飢餓圍困最艱難的期間,連線了拉多加湖東西兩岸的運輸線,成了列寧格勒賴以取得外界支援的唯一通道,因而被列寧格勒軍民譽為他們的“生命之路”。  在“生命之路”剛通車時,拉多加湖的冰層還不是十分緊固,有些地段的冰層厚度只有240毫米。卡車駛過時,冰層發出嘎吱嘎吱響聲,隨時都有被壓裂的危險。在寒冷中行駛的司機不僅注意力要高度集中,而且還得把駕駛室的車門打開,以防萬一遇到冰裂時能夠迅速跳出駕駛室。   由於湖面冰層還沒有達到安全運輸所需要的300毫米的厚度,再加上司機又都缺乏冰上駕車的經驗,因此每輛卡車開始時不僅載貨少,而且速度慢。一輛載重量為2噸的卡車有時僅拉3、4百公斤,有的車隊跑一個來回竟費時10個至12個晝夜。從11月23日至12月1日十天時間,雖然司機們歷經千難萬苦,但車隊總共才為列寧格勒運來了800噸麵粉,還不敷兩天之需,然而在此期間,卻有40名司機陷入冰窟窿之中。  1941年12月9日,儘管列寧格勒方面軍在沃爾霍夫方面軍的配合下,一舉收復了提赫文,大大縮短了汽車運輸的路程,運輸狀況卻仍然沒有得到多大的改善。這是由於這年冬天氣候反常,大雪瀰漫,狂風呼嘯,使湖面冰層經常斷裂,而從裂開的冰縫裡滲上來的湖水很快又被凍住了,結果使湖面平如玻璃,又光又滑,汽車在這樣的冰面上行駛時不僅車輪經常會空轉打滑,而且方向也極難把握,有時狂風甚至會把滿載貨物的汽車刮離冰上車道5米、6米遠。此外,德軍為了破壞冰上運輸,也不斷派出飛機盤旋在拉多加湖上空,對車隊進行瘋狂的轟炸掃射;什利謝爾堡的德軍炮兵則乾脆集中瞄準一段寬達5公里至10公里的冰面一下子就送上數以千計的高爆炮彈,造成冰面裂縫重重,彈坑累累,車隊一時無法安全通過。  為了提高冰上運輸速度,確保行車安全,列寧格勒方面軍軍事委員會決定立即在什利謝爾堡德軍炮兵射程之外的安全地帶另外開闢4條單向公路線:其中兩條供滿載貨物的汽車從湖東岸駛往西岸;兩條則供載著疏散到大後方去的列寧格勒居民的回程汽車駛回東岸。儘管這樣,當時經過這唯一的“生命之路”運進列寧格勒的貨物還不到最低限量的1/3,列寧格勒的困境仍沒有解脫。  為了進一步提高運輸速度,列寧格勒方面軍一方面派出大量的高炮部隊負責保護“生命之路”的安全,一方面派出大批得力的政工幹部前往汽車司機和公路養護人員中間進行宣傳鼓動工作。  在這條被稱之為“生命之路”的冰上運輸線上,勇敢的司機們每增加一公斤的貨運量都得付出大量的血汗甚至是寶貴的生命。隆冬季節,他們冒著零下三四十攝氏度的嚴寒和十級以上的狂風,日日夜夜地行駛在百里冰封的湖面上,一面把糧食、燃料和其他急需物資運進被圍困的城市裡,一面又把婦女、兒童、傷員以及最重要的設備和文化珍品撤離該城。司機們為了多裝快跑,力爭在一晝夜內駕車跑兩個來回,彼此之間展開了熱火朝天的競賽。他們24小時內連續4次越過拉多加湖的冰上運輸線,行程達700多公里。他們不辭辛勞,吃、睡都在冰上的帳篷里,每天駕車行駛長達16個至18個小時。特別是當他們聽到沿途各宣傳站的鼓動員們高喊“司機同志們!加油!快跑!你每天多跑一個來回,一萬名列寧格勒居民的生活就有了保障”時,更是精神振奮,幹勁倍增。在這種強大精神力量的感召下,有的司機爭分奪秒,甚至一天一夜能夠跑三個來回。  由於採取了各種強有力的措施,經拉多加湖“生命之路”運進列寧格勒的貨物量開始一天比一天多起來了,貨運的速度也一天比一天快起來了。隨著運進列寧格勒的糧食日益增多,市內的糧食儲備有所增加。1942年4月,軍事委員會政委日丹諾夫有一次很風趣地對人們說:“好啦!現在我成為一個富人了,因為我已有了十二天的糧食啦!”就這樣,傳奇般的拉多加湖“生命之路”,終於使列寧格勒軍民戰勝了飢餓的威脅,從而徹底挫敗了希特勒妄圖困死列寧格勒人的罪惡計畫。

戰爭

為了突破敵人的封鎖,1943年1月12日,沃爾霍沃和列寧格勒前方部隊同時發動進攻。2000門火炮和迫擊炮一齊轟鳴,列寧格勒的戰士們從四面八方向敵人發起了猛烈的進攻。67軍的作戰任務難度最大。敵人的陣地沿著結凍的涅瓦河左岸蜿蜒,比右岸高出許多。要在冰上向盤踞涅瓦河岸的敵軍發動進攻,必須將火力高度集中。成功的先決條件是動用炮兵,壓住敵人前方火力。在進攻前夜,蘇聯空軍對敵人炮軍陣地、控制中心、機場和通訊樞紐發動了大規模打擊。成千上萬噸金屬炸彈飛向敵人,殲滅了敵人的有生力量,並摧毀了他們的防禦設施。
炮擊過後,67軍的步兵和輕坦克部隊迅速通過冰層,向涅瓦河左岸進發。在阻擊炮火的掩護下,突擊分隊最先抵達對岸。戰士們冒著生命危險,在障礙物中辟出一條血路。在猛烈炮火的支持下,射擊和坦克部隊也順利渡過冰封的湖面,成功地向敵人發起了進攻。天黑前,在中心地帶發動進攻的136和268射擊師攻入了敵人距前線3公里的後方。
在第二突擊軍團的戰區,最激烈的戰爭是在位於利普卡村、第8工人村和貢托沃利普卡西北的叢林中展開的。這些主要據點位於戰場一側,德軍陷入包圍後,仍妄圖頑抗。當天晚間,聯合部隊攻破了敵人的第一道防線,並將戰線向前推進了2—3公里。
1月13—18日,沃爾霍沃和列寧格勒前線的蘇軍集團軍繼續向前推進,以期會師,並不斷擴大進攻範圍。敵人遭遇了沉重打擊,陣地接連失守。其控制的錫尼亞維諾北部陣地面積也在逐漸萎縮。
1月18日上午,第二突擊軍團和第67軍在第1、5工人村會師。天黑時,拉多加湖南岸的敵軍已被完全肅清,散兵游勇也被一一擊潰,至此德軍的封鎖線終於被突破了。蘇軍沿拉多加湖南岸建立起了8—11公里寬的走廊,修築鐵路和公路,把糧食、武器、彈藥運進列寧格勒,使嚴峻的形勢得到緩解。
經過兩周的激烈戰鬥,蘇軍取得了重大勝利。
1944年1月27日,是列寧格勒人永遠都不會忘記的日子,列寧格勒從敵人持續了880天的包圍中獲得了徹底的解放。列寧格勒終於回到了人民的懷抱。列寧格勒人民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到處都是“烏拉,列寧格勒”的歡呼聲。
英勇的列寧格勒人民信守了自己的諾言:“列寧的城市永遠是我們的!”

歷史意義

在列寧格勒會戰期間,同企圖破壞城市的敵人炮兵和航空兵進行了頑強鬥爭。列寧格勒方面軍和紅旗波羅的海艦隊的炮兵進行了有效的對炮兵連鬥爭。為此,廣泛地使用了方面軍和艦隊的航空兵。自1942年年中起,敵人炮擊的猛烈程度降低了4/5以上。對炮兵連鬥爭,是在城市被封鎖條件下對敵攻城炮兵進行巧妙而有效抗擊的範例。
在列寧格勒會戰中取得了在被封鎖條件下組織沿海大城市防空的豐富經驗。防空是由各方面軍、艦隊,國土防空軍的航空兵和高射炮兵密切協同進行的,成功地擊退了德軍第1航空隊所屬各轟炸中隊270餘次空襲。
目的明確的黨政工作,保障了全體軍人在思想政治上的團結一致、防禦中堅韌不拔、進攻中戰鬥精神振奮。州、市黨組織向作戰軍隊派去了約7萬名共產黨員,。在戰爭期間,列寧格勒方面軍所屬部隊和兵團共吸收36.8萬多人入黨。共產黨員團結了列寧格勒保衛者,保障了軍人在防禦中堅韌不拔、在進攻中銳不可當。
列寧格勒勞動者與作戰部隊一起奠定了對敵人的勝利。根據聯共(布)中央同意的黨組織倡議,在市區組建10個民兵師,其中7個後來成了基幹師。在城市被封鎖期間,共修理和製造了2,000輛坦克,1,500架飛機,數千門野炮和海軍炮以及許多戰鬥艦艇,製造了22.5萬支突擊步槍、1.2萬門迫擊炮、約1,000萬發炮彈和迫擊炮彈。黨中央和蘇聯政府時刻關心著列寧格勒,將它變成敵人無法攻克的堡壘。黨和國家的著名活動家H.A.沃茲涅先斯基、丸九日丹諾夫、A.H.柯西金、A.丸庫茲涅佐夫、A.H.米高揚等都曾參與研究城市防務和供應問題。
共產黨和蘇聯政府對保衛列寧格勒的列寧格勒方面軍軍人和紅旗波羅的海艦隊海軍軍人的勇敢精神和英雄主義給予了高度評價。列寧格勒方面軍有35萬多土兵、軍官和將軍被授予勳章和獎章,內有226人被授予蘇聯英雄稱號。在西北方向(列寧格勒方面軍,沃爾霍夫方面軍,卡累利阿方面軍),共有486人獲得蘇聯英雄稱號,其中8名兩次獲得這一稱號。根據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1942年12月22日命令,頒發了“保衛列寧格勒”獎章,約有150萬人被授予這種獎章。 1945年1月26日,列寧格勒被授予列寧勳章,1965年5月8日英雄城市列寧格勒再次榮獲列寧勳章和“金星”獎章。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