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庭抗禮

分庭抗禮

分庭抗禮是一個漢語成語,

拼音是:fēn tíng kàng lǐ

釋義:庭即庭院;抗原作“伉”(kàng),是對等、相當的意思;抗禮即行平等的禮。古代賓主相見,站在庭院兩邊相對行禮,表示平等相待。後用來比喻平起平坐、地位相等或互相對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分庭抗禮
  • 拼音:fēn tíng kàng lǐ
  • 釋義:平等行禮
  • 出處莊周莊子·漁父》
  • 引申:雙方平起平坐實力相當,可以抗衡
成語,拼音,引證解釋,莊子·漁父,現代文演繹,成語故事,相關人物,詞語辨析,

成語

分庭抗禮

拼音

fēn tíng kàng lǐ

引證解釋

庭:庭院;抗禮:平等行禮,以示平等。比喻雙方平起平坐,實力相當,可以抗衡。
莊周莊子·漁父》:“萬乘之主,千乘之君,見夫子未嘗不分庭抗禮。”
《史記·貨殖列傳》:“(子貢)所至,國君無不分庭與之抗禮。”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17回:“知縣此番便和他分庭抗禮,留著吃了酒飯,叫他拜做老師。”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回:但凡做的來,蕭雲仙就和他分庭抗禮,以示優待。這些人也知道讀書是體面事了。
清 昭連 《嘯亭雜錄·本朝內官之制》:“近日內務府大臣多由僚屬驟遷,又無重臣兼領,故敬事房總管輩多與諸大臣分庭抗禮,無復統轄之制。”

莊子·漁父

孔子游乎緇帷之林,休坐乎杏壇之上。弟子讀書,孔子弦歌鼓琴。奏曲未半,有漁父者,下船而來,鬚眉交白,被發揄袂,行原以上,距陸而止,左手據膝,右手持頤以聽。曲終而招子貢、子路二人俱對。
客指孔子曰:“彼何為者也?”
子路對曰:“魯之君子也。”客問其族。子路對曰:“族孔氏。”
客曰:“孔氏者何治也?”
子路未應,子貢對曰:“孔氏者,性服忠信,身行仁義,飾禮樂,選人倫。上以忠於世主,下以化於齊民,將以利天下。此孔氏之所治也。”
又問曰:“有土之君與?”
子貢曰:“非也。”
“侯王之佐與?”
子貢曰:“非也。”
客乃笑而還,行言曰:“仁則仁矣,恐不免其身。苦心勞形以危其真。嗚呼!遠哉其分於道也!”
子貢還,報孔子。孔子推琴而起,曰:“其聖人與!”乃下求之,至於澤畔,方將杖拏而引其船,顧見孔子,還鄉而立。孔子反走,再拜而進。
客曰:“子將何求?”
孔子曰:“曩者先生有緒言而去,丘不肖,未知所謂,竊待於下風,幸聞咳唾之音,以卒相丘也。”
客曰:“嘻!甚矣,子之好學也!”
孔子再拜而起,曰:“丘少而修學,以至於今,六十九歲矣,無所得聞至教,敢不虛心!”
客曰:“同類相從,同聲相應,固天之理也。吾請釋吾之所有而經子之所以。子之所以者,人事也。天子、諸侯、大夫、庶人,此四者自正,治之美也;四者離位,而亂莫大焉。官治其職,人憂其事,乃無所陵。故田荒室露,衣食不足,征賦不屬,妻妾不和,長少無序,庶人之憂也;能不勝任,官事不治,行不清白,群下荒怠,功美不有,爵祿不持,大夫之憂也;廷無忠臣,國家昏亂,工技不巧,貢職不美,春秋後倫,不順天子,諸侯之憂也;陰陽不和,寒暑不時,以傷庶物,諸侯暴亂,擅相攘伐,以殘民人,禮樂不節,財用窮匱,人倫不飭,百姓淫亂,天子有司之憂也。今子既上無君侯有司之勢,而下無大臣職事之官,而擅飾禮樂,選人倫,以化齊民,不泰多事乎?且人有八疵,事有四患,不可不察也。
非其事而事之,謂之總;莫之顧而進之,謂之佞;希意道言,謂之諂;不擇是非而言,謂之諛;好言人之惡,謂之讒;析交離親,謂之賊;稱譽詐偽以敗惡人,謂之慝;不擇善否,兩容頰適,偷拔其所欲,謂之險。此八疵者,外以亂人,內以傷身,君子不友,明君不臣。
所謂四患者:好經大事,變更易常,以掛功名,謂之叨;專知擅事,侵人自用,謂之貪;見過不更,聞諫愈甚,謂之很;人同於己則可,不同於己,雖善不善,謂之矜。此四患也。能去八疵,無行四患,而始可教已。”
孔子愀然而嘆,再拜而起曰:“丘再逐於魯,削跡於衛,伐樹於宋,圍於陳蔡。丘不知所失,而離此四謗者何也?”
客悽然變容曰:“甚矣,子之難悟也!人有畏影惡跡而去之走者,舉足愈數而跡愈多,走愈疾而影不離身,自以為尚遲,疾走不休,絕力而死。不知處陰以休影,處靜以息跡,愚亦甚矣!子審仁義之間,察同異之際,觀動靜之變,適受與之度,理好惡之情,和喜怒之節,而幾於不免矣。謹修而身,慎守其真,還以物與人,則無所累矣。今不修之身而求之人,不亦外乎!”
孔子愀然曰:“請問何謂真?”
客曰:“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故強哭者雖悲不哀,強怒者雖嚴不屯,強親者雖笑不和。真悲無聲而哀,真怒未發而威,真親未笑而和。真在內者,神動於外,是所以貴真也。其用於人理也,事親則慈孝,事君則忠貞,飲酒則歡樂,處喪則悲哀。忠貞以功為主,飲酒以樂為主,處喪以哀為主,事親以適為主。功成之美,無一其跡矣;事親以適,不論所以矣;飲酒以樂,不選其具矣;處喪以哀,無問其禮矣。禮者,世俗之所為也;真者,所以受於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聖人法天貴真,不拘於俗。愚者反此。不能法天而恤於人,不知貴真,祿祿而受變於俗,故不足。惜哉,子之蚤湛於偽而晚聞大道也!”
孔子再拜而起曰:“今者丘得遇也,若天幸然。先生不羞而比之服役而身教之。敢問舍所在,請因受業而卒學大道。”
客曰:“吾聞之,可與往者與之至於妙道,不可與往者,不知其道,慎勿與之,身乃無咎。子勉之,吾去子矣,吾去子矣!”乃剌船而去,延緣葦間。
顏淵還車,子路授綏,孔子不顧,待水波定,不聞拏音而後敢乘。
子路旁車而問曰:“由得為役久矣,未嘗見夫子遇人如此其威也。萬乘之主,千乘之君,見夫子未嘗不分庭抗禮,夫子猶有倨傲之容。今漁父杖拏逆立,而夫子曲要磬折,言拜而應,得無太甚乎!門人皆怪夫子矣,漁父何以得此乎!”
孔子伏軾而嘆,曰:“甚矣,由之難化也!湛於禮義有間矣,而樸鄙之心至今未去。進,吾語汝:夫遇長不敬,失禮也;見賢不尊,不仁也。彼非至人,不能下人。下人不精,不得其真,故長傷身。惜哉!不仁之於人也,禍莫大焉,而由獨擅之。且道者,萬物之所由也。庶物失之者死,得之者生。為事逆之則敗,順之則成。故道之所在,聖人尊之。今之漁父之於道,可謂有矣,吾敢不敬乎!”

現代文演繹

河畔一塊高地上是一片杏林。孔夫子和他的學生們正坐在杏樹下休息。流水淙淙,秋風習習,孔子欣然撫琴,學生各自讀書。一曲將半,一個白髮漁翁走上岸來,坐在不遠處,左手抱著膝蓋,右手托著下巴眯著眼睛聽琴。曲子終了,老者招招手,讓子貢、子路過來,問道:“那個彈琴的是什麼人呢?”子路率先回答:“他是我們的老師,魯國的著名學者孔夫子啊。”老者又問:“這個姓孔的是乾什麼的?在國君或王侯那裡做官嗎?”子路一時語塞,子貢說:“老師不做官,他奉行忠信、仁義,推行禮樂,講究人倫,對上忠於國主,對下教化庶民,以利天下,這就是他所做的事情。”老者長嘆一聲說:“他這樣做,真是摧殘心性,勞乏筋骨,卻危害了自己的真性啊,他離大道也實在太遠了。”說完轉身向河邊走去。
子貢急忙把老頭的話轉告老師。孔子放下琴,站起身來說:“這是一位聖賢之人啊!”跌跌撞撞地追到河邊。老者正要划槳離去,孔子拱手連連拜請,說:“先生留步,孔丘多年求學訪賢,現已69歲,還沒受過高士指點,今有幸偶遇先生,萬望不吝賜教。”漁翁並不客氣,下了船,赤腳站在沙灘上,說:“天子,諸侯,大夫,庶民,若四者都能擺正自己的位置,盡到自己的職責,社會自然就會治理好;如果亂了方位,不盡職守,天下動亂就不可避免。而你上無君侯之職,下無臣子之份,卻獨自修治禮樂,排定人倫,企圖用忠信、仁義來匡正天下、教化百姓,不是太多事又自不量力了嗎?”
孔子似乎明白了自己常年周遊列國,主張卻到處碰壁的原因了,接著問:“您剛才說我危害了自己的真性,請問什麼是真性啊?”老者說:“所謂真性,就是精誠,就是本性。所以強哭者悲而不哀,強怒者嚴而不威,強親者笑而不和;真哭哀而無聲,真怒威而無色,真親和而無笑。真性用於人間情理,侍奉親人則慈孝,侍奉君主則忠貞,飲酒則歡樂,處散則悲哀,一切都自然而然。”孔子聽得句句入耳,好像發現了自己丟失的珍寶,但意猶未盡,虔誠地說:“我願做您的學生,請問先生家居何處?”漁父笑而不答,登上船,划槳擊水,唱著漁歌遠去了。
這時,顏淵已把牛車引過來,子路把上車拉的繩子遞給老師,孔子卻木然不覺。他躬身抱拳,敬立良久,目送老者,直到看不見背影。子路臉色陰沉,嘟嘟囔囔地說:“我跟從您多年了,還沒見過一個打魚的老頭這么傲慢。以往就是與天子諸侯見面,也是分庭抗禮啊。今天對這個漁夫卻如此謙卑恭敬,真是不可理解。”孔子聽了很不高興,一手扶著車子,一手指著子路說:“仲由啊,你的愚頑粗劣,真是難以教化啊。遇到長者不敬是失禮,遇到賢者不尊是不仁,失禮不仁是禍患之源。這位老者是精通事理的賢士高人,我怎么能與他分庭抗禮呢?”(改動較多 請看原文對照理解)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孔子與弟子在樹林中彈琴,一個白髮老翁專心傾聽,老翁向子路、子貢打聽孔子的情況。老翁說孔子偏行仁愛。孔子十分虛心接受,並恭送老翁,孔子說遇年長的人不敬是失禮,遇到賢人不尊是不仁。不仁不禮是禍根。所以遇到賢人必須真誠禮遇,不能分庭抗禮,那就失禮了。

相關人物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大政治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的先祖本來是宋國的貴族,後來因為得罪了宋國的宰相而被殺,他的曾祖孔防叔被迫逃到了魯國,家道也因此衰落下去。到了孔子的父親叔梁紇時,因為立了戰功,才被封為貴族最低的一等武士,做了小縣城陬邑的縣長。
分庭抗禮
叔梁紇的妻子一連給他生了九個女兒,他的小妾好不容易生了個兒子,但是個跛子。叔梁紇希望有個像樣的兒子來繼承自己,於是晚年又娶不滿20歲的顏征在為妻,生下了孔子。據傳,生孔子時,叔梁紇和顏征在曾去尼山(今山東曲阜城東南)祈禱山神,所以孔子名丘,字仲尼。大約在孔子三歲時,年老的叔梁紇就去世了,葬在防山,當時顏征在還很年輕,按照禮制不能去送葬,所以她就不知道丈夫的墓地在哪裡。丈夫去世後顏征在帶著幼子離開原來居住的陬邑昌平鄉,遷到了魯國國都曲阜西南角的闕里,過著孤兒寡母的貧困生活。
在艱難生活中,顏征在把希望寄託到了對兒子的培養上。她利用多種方式加強對孔子的啟蒙教育,要他學習禮儀技能、文獻知識,以便將來重返貴族行列。另外,曲阜是魯國都城,比較完整地保存著周代的文物禮制,這裡傳統的文化氛圍,也對幼小的孔子起了極大的薰陶作用。孔子自小就經常擺上自製的祭祀時用的祭器,練習磕頭、揖讓等禮儀。隨著年齡的增長,孔子15歲時就立下了“志於學”的決心,勤學好問,博覽群籍,孜孜不倦。孔子學無常師,他曾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廣泛向各種人學習。
到了十六七歲,孔子已經成為一個熟知禮儀,很有文化修養的少年了,在當地小有名氣。當時魯國大夫孟子赦就十分欣賞孔子,他病危時曾告誡子說:“孔子年紀輕輕就這么博學多禮,將來一定是個大人物。我快要死了,你一定要拜他為師!”後來孟懿子果然拜孔子為師,學習禮儀制度。
孔子整理編訂的《》、《》、《》、《》、《》。《春秋》,被稱為“六經”.它不僅是我國儒家最基本的經典作品,而且也是世界上富有學術價值的古代文化瑰寶,它的整理和保存對研究中國古代的思想、政治、社會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詞語辨析

用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中性詞,用於雙方。
近義:平起平坐、平分秋色
反義:望洋興嘆 、鞭長莫及
辨析:分庭抗禮和“平起平坐”,都有地位平等的意思。
不同在於: ① “平起平坐”含有“權利相等”的意思;~沒有;② ~僅用於雙方;“平起平坐”有時也可用於多方。~比喻互相對立或爭權;“平起平坐”不能。
示例:他說:再不~,我們不就喪失了商場主動權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